“KAS”视阈下的高职《园林规划设计》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
2017-03-10杜培明
杜培明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KAS”视阈下的高职《园林规划设计》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
杜培明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园林规划设计》的项目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切合实际地掌握扎实的理论教学知识、科学艺术的设计能力、较强的技术和实践能力。文章在对高职理实一体化项目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KAS(Knowledge Ability Skill)模式,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从而为高职院校同类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开展提供参考,为真正实现课程与实际工作岗位任职要求对接,达到高职技能人才培养的目的提供依据。
“KAS”;园林规划设计;项目化;教学改革
一、概述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注重文化理论和职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技能的、高素质的教育类型,职业实践教学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实践中学、实践中教”是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精准诠释,同时为进一步和世界职业教育发展保持同步指明了方向。《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园林规划设计》的项目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切合实际地掌握扎实的理论教学知识、科学艺术的设计能力、较强的技术和实践能力。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和KAS培训方法结合
项目化教学理念和具体课程相结合的一大特色便是系统整合及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借助KAS(即Knowledge Ability Skill)重点加强学习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三个方面的训练,通过对行业、企业进行详尽的走访调查与研究,将园林实际工作中的岗位需求与园林规划课程相结合,具体分析技能要求,从而在改进教学方式、明确教学目的、扩展教学内容以及提高学生技能等方面有所提高。
(一)KAS模式重塑项目化教学理念和课程目标
美国企业对管理人员的教育,着重在工作知识、工作能力和工作技巧三个方面,简称KAS(即Knowledge Ability Skill)。这是训练企业管理人员的一种方法。结合当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分析其对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的指导意义,并通过构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KAS目标,即专业知识(Knowledge)、基本能力(Ability)和专业技能(Skill),提出基于KAS模式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以期提高《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园林规划设计专业人才。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在园林规划设计项目化教学中对整个园林行业全方位地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园林行业发展走向、国家政策导向、公司具体岗位要求等,能够形成教育教学中的基本框架和知识结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以行业企业的标准作为教和学的标准,以真实的项目作为教学的载体,在教学中针对相关的职业岗位分析其典型的工作任务,使《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学习情境更加具体化。通过真实项目作为教学的载体,使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更加完善融入行业企业的标准和用人规范等。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不仅要求学生有艺术的想象力、科学设计的能力、全面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有成熟的技艺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项目化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从事园林规划设计所应具备的专业设计能力,通过完整的体系教育使学员最终具有持久的团队协作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谨慎的工作态度、较强的语言表述、自我学习和沟通能力。
(二)KAS模式构建教学内容
“做学教合一”强调实训教学内容设计。首先必须保证项目化教学项目与企业岗位生产任务紧密结合;其次项目本身应该体现工作系统化要求;最后,课程项目教学应融入以微课、翻转课堂为代表的现代信息化教学内容,从而强化教学的有效性和直观性。根据对符合《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未来服务的技术能力和岗位需求,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特点,联系行业考证的具体要求,重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场景。具体操作时,教师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在进行“做学教合一”实训教学活动时,从合作企业的众多实体项目中有目的性的选择适合学生的项目来教学,同时还要邀请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工联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与企业合作开发实训。下面结合KAS模式以《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模块来阐述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
1.项目课程前期教学准备(Knowledge)
首先确定校园设计项目。在教学的前期准备过程,专业老师要全面的梳理教学内容,编制相关内容的教学微课、视频以及以PPT为主的资料文件。同时在准备的同时还要留意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照片资料、有关视频、文字材料等,为后面的教学准备素材。于此同时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内容和相关学习材料。
专业教师可借助教学信息管理平台(教学内网交流群、微信群、QQ群等)及时将学习任务内容和相关学习材料传递到每一位学生,学习内容包括整个项目的应用指南、设计内容、组建性学习内容、难点与重点等。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企业做过相关项目的成功案例。目的就是要学生对整个项目能有一个完整的熟悉。
专业学生在接到学习任务后,首先要看清本次项目所需要的完成的任务内容,然后再根据任务内容进行有重点的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微课、MOOC资源、课件及其他电子图片等进行自学,同时收集规划设计资料,提出问题。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借助信息平台和专业教师讨论交流。
另外专业老师在在课前除了和学生进行互动之外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动向,及时整理学生在课前提出的种种问题,能给予解答的通过信息平台给予解答,不能解答的可以在日后的教学课堂上再进行讨论解答。
2.项目实施前期(Knowledge)
在项目实施的前期,通常由学生自主完成项目调查和场地分析任务。以校园绿地景观设计项目为例,在实施前期,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现场教授学生规划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生需要利用所学习的园林植物调查、旅游设施调查、地图测绘等专业知识,完成前期的场地调研分析。继而为以后规划设计工作开展打下基础。
3.项目实施中期(Ability)
该阶段学生独立或者组队完成项目的部分内容。学生在教师和企业导师引导下集体讨论设计理念、主题思想、规划分区、交通游线等,并且对现状场地进行初步的规划设计。教师和企业导师参与讨论,并且提出建议。
4.项目实施后期(Skill)
学生在教师和企业导师指导下,分组讨论初步方案,进行现场的再次调查,验证初步方案的合理性,完成优化方案。最后根据调查优化后的方案绘制相应的电脑和手绘设计图纸,编制项目文本,完成方案作品。
5.项目成果交流与分享(Skill)
学生在专业老师、企业高工的共同教学下完成本设计项目,在这整个过程学生收获会有很多,最终的设计作品只是整个学习心得的一部分,为加强互动学习,专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的成果交流,例如设计作品展出、信息平台交流与分享、设计作品汇报等,另外在进行成果交流的同时还可以邀请相关专业老师以及校领导,他们可以从不从方面对设计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能够
进行更多的思维碰撞与交流。教师在成果交流与分享后,将所获得的经验可以整理到专业的教学内容上,为以后的教学内容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为老师本身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另外,老师在对学生的设计成果除了以上所列出的评价方式外,还应对课前学习过程、团队协作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含课前自学表现、课堂研讨表现、项目实施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以及作品展示等方面,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改进学生成果的评价体系。
(三)KAS模式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其他视听资源,辅以微课、翻转课堂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及资源,结合项目化的教学形式,让职业技能培养和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注重先进性与任务性的重要性,将传统的课程内容经过项目化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项目化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改变为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为单位、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方法的体现多样化,借助模拟情景、实例分析等方式,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来加强学生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特色与创新
借助KAS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加强在能力、知识、技能以及精神方面的培养,实现以学生为本,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完善人格的形成。另外,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根据实际需要,把课堂移步到工作现场,根据实际需要构建新的评价方法,将原先纯理论的课堂教学考试评价转变为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模式,寻到学生和专业教师依据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重视过程性评价,评价形式多样化。
(一)研究领域创新
“做学教合一”不仅仅只是首先做,然后学,最后再教,实际上这三方面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是符合高职职业教育规律的一种课程实施顺序。而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将“做学教合一”与园林规划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活动结合的文献也较少,尤其是研究如何将园林规划课程信息化教学和项目实践教学的结合,将微课、翻转课堂等科技教学手段融入项目化教学内容的文献更少,不足5篇,这个研究领域本身具有较强创新性和研究价值。
(二)研究内容创新
目前国内缺乏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下的园林规划类课程项目化教学具体实施方案,也没有关于该方面的教学效果评测研究。本课题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模板,进行纵向上的深入研究。从教学观念、课程内容和教法、实践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多维研究,希望建立起基于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评测体系,从而使得研究成果具备量化、可操作性等多重品质,继而指导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弥补这一空白;同时,本研究依托合作企业“江苏紫金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实施平台,和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教学。以更加接近于行业需求的项目内容重组教学,从而增强教学实用性,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
四、转换教师职能
(1)专业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形式,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形成引导式、、探究式、交流式、指导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高等性,内容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如新农村规划、园林意境等,通过专题的方式组织教学,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
(2)专业教师需要转型,转变为学习的合作与引导者,学生项目实操的指导者与参与者。
(3)专业教师不仅要求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实践知识,能够充分了解当前园林行业的业态,发展前景。对学生的教授从课堂到实地直至企业一线,能够分析整个园林行业,包括政策标准、公司的职位需求、行业发展趋势等,形成教育教学中的基本框架和知识结构。
(4)专业教师按照本专业的岗位实际需求和行业规范来系统地对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编制,尤其在教学内容方面,除了要对理论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与专业岗位无缝对接外,还需要在教学内容的可持续发展和新颖性方面进行不断拓展。
五、总结
本文系统研究了“KAS”视阕下的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开发建设。对于KAS模式下专业课程内容的系统重构具有重要价值,可以进行相关院校推广;同时,运用项目化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效果和原有教学效果的对比,可以为后人继续研究提供参考。最后,文章研究信息化教学手段和项目化教学设计有机融合的实效性,借助微课、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手段和资源,期望学生能够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以及专业知识能力方面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从而将该模式推广到园林相关课程教学活动中,产生更大的效能,培养出真正适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1]苏同向,王浩.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4(17).
[2]陈祺.高职园林规划与工程设计综合实习探索[J].中国园艺文摘,2015(11).
[3]刘晓燕.新环境下的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新模式探索[J].课程建设,2016(12).
[4]王明珍,范庆明.花卉栽培技术“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3).
[5]丁廷发.高职高专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9).
[6]高传友,林容容.基于项目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现——以高职《园林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为例[J].高教论坛,2016(4).
[7]赵丽艳,汪殿蓓,李国元.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
[8]李霄鹤,阙晨曦,闫晨,余韵.基于KAS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6(2).
[9]龚少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10]黎彩敏,周荣.以项目设计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以“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7(5).
[11]张百川,李艳萍,张玉,刘静波.《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及实践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
G718
A
1009-1890(2017)04-0060-04
2017-10-26
杜培明(1980-),男,山东临沂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学位,南京林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造景、生态旅游。
董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