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大赛视域下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探析
----以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为例
2017-03-10王薇薇
王薇薇
(福州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职业能力大赛视域下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探析
----以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为例
王薇薇
(福州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2012年至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已经成功举办六届,大赛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平台,对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为例,结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43号令对辅导员工作提出的新职责、新要求,探析职业能力大赛对辅导员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的提升作用。
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职业能力;提升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
面对个性越来越鲜明的“95后”和“00后”大学生,辅导员要根据新时期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点来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职业能力。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在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更是从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等9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工作职责,并要求辅导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宽口径知识储备、具有组织管理等能力和较强的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由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较多,结合《规定》的具体要求,从辅导员职业发展进程的维度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1]。
一般职业能力即辅导员职业必备基本技能。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由于工作对象均为大学生,所以在平时的工作开展中,要做好教育、引导、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做好这些工作的前提是辅导员要熟练掌握并且具备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职业必备技能。
专业职业能力需要辅导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知识储备、科学的管理方法。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必须在政治方向上与我党保持高度一致,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使命感、责任感,能够针对大学生有效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扎实的知识储备是指辅导员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2]。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能是指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党团班级建设、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学风建设等方面工作的能力,是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核心职业能力需要辅导员一是具有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工作群体和工作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工作思维、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与自身素养提升中,不断强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于新时期的辅导员尤为重要。二是具有较强理论修养与实践研究能力,《规定》明确要求,辅导员要努力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参加学术活动和参与课题研究,面对不断变化的工作对象,辅导员既要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观点,更要懂得运用理论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寻找共性问题,总结分析经验,进而形成系统的研究理论,努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的专家[3]。
二、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五大环节
第六届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分为初赛(省赛)、复赛(赛区赛)、决赛(国赛)三个阶段,各阶段均分为笔试、主题班会、案例分析、主题演讲、谈心谈话五个环节。为更好的了解职业能力大赛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作用,笔者对参加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69位选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本次发放问卷69份,回收有效问卷6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1.3%。
1.笔试环节
笔试环节采用闭卷方式对基础知识和网文写作进行测试,主要考察选手的一般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调查显示,在五个环节的备赛精力分配中,72.8%的选手将最大的精力投入到笔试的备赛过程中。初赛以福建省为例,比赛时间为一小时,考核的内容涵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时事政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福建省工作重点、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党建工作、日常事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资助工作、法律法规等。网文写作围绕“大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来进行撰写。复赛以第四赛区为例,比赛时间为两小时,与初赛相比,复赛比赛时间更加充裕,题量更大,考核内容更加侧重考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决赛题目更加灵活,更加侧重考核参赛者对考核内容的融会贯通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解、概括、总结。网文写作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主题来进行撰写。
2.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采用视频展示的方式进行,限时10分钟,主要考察选手的一般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调查显示,主题班会是除笔试外选手花费最多精力准备的比赛环节。10分钟的班会视频,从主题确认、文稿撰写、学生组织、现场录制、后期剪辑都需要选手亲力亲为,74.3%的选手表示,其在班会的拍摄工作上花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65.3%的选手表示,其班会视频拍摄次数为两次以上。班会需要辅导员运用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开展,在主题的选取上,选手要选取立意、角度均与学生息息相关、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相连的热点话题,本届比赛中,大部分参赛选手围绕例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享单车”“微信朋友圈”“校园贷”等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视频拍摄。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主要考察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调查显示83.4%的选手按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划分的9大工作内容为复习模块,收集总结题目,将实际工作与理论相结合,分析问题、研判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炼问题、究其核心、处理主要矛盾,再凝练思路、实施办法、总结启示,运用系统缜密的思维将解决问题效果最大化。在初赛比赛中,4道案例分析题目分别关于“理性爱国”“宿舍关系”“心理问题突发事件”“学风建设”4个主题,复赛和决赛的题目则更加侧重于意识形态教育,例如“端正学生入党动机”“理想信念教育”等。
4.主题演讲
主题演讲考察辅导员的一般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调查显示,58.3%的参赛选手认为即兴演讲是最具挑战性的比赛环节。初赛以福建省为例,全部采取即兴演讲的方式进行,复赛和决赛则采取命题演讲和即兴演讲两种方式。在这一环节的备赛过程中,演讲主题从辅导员个人专业化路径提升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职业理想,到责任与奉献,可谓虚实均有,各层面问题均有涉及。初赛的即兴演讲题目为“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复赛、决赛中,大部分选手选择命题演讲,他们的题目更加多元化,例如“跟学生谈信仰”“如何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而命题演讲的题目相对集中于辅导员对于自身工作的理解与感悟。
5.谈心谈话
谈心谈话对辅导员的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考察辅导员在工作中对相关政策、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学生特征等方面的了解把握及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参赛选手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学科原理、方法、策略与学生沟通交流,解决学生日常遇到的疑惑、困难和新出现的问题。在初赛的比赛中,题目大多围绕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例如“宿舍矛盾”“奖学金评定”等问题展开,复赛、决赛中,大部分题目更加侧重于围绕思想引领、三观教育等方面。
三、职业能力大赛视域下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数据显示,75.8%的选手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24.2%的选手认为大赛对职业能力的提升“比较有帮助”。从备赛时间来看,61.9%的参赛选手的备赛时间为四到六个月,25.4%的参赛选手的备赛时间为六个月到一年,12.7%的参赛选手的备赛时间为一年以上,在长达半年到一年的备赛、比赛过程中,81.2%的选手认为自己的“一般职业能力”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88.7%的选手认为自己的“专业职业能力”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73.4%的选手认为自己的“核心职业能力”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但仍有67.6%的选手认为和其他选手相比,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一般职业能力还需要提升;78.7%的选手认为自身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专业职业能力仍有待提高;74.7%的选手认为自身的创新意识不足,核心职业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以上不足,辅导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升职业能力。
1.提升综合素质,夯实基础技能,强化一般职业能力
在职业能力大赛的五个比赛环节中,各环节均对辅导员的一般职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在主题班会环节,需要辅导员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网文写作和主题演讲环节则需要辅导员从掌握理论知识和政治话语、增强语言表达感染力和挖掘自身表达特色等方向提升写作能力和有声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着重培养一般职业能力,在平时的工作中,有针对性的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在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应对时,要善于向老辅导员学习请教,不断总结,提升危机处理能力,在平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开班会、年段会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工作文件撰写过程中,不断思考总结,提高写作能力。
2.完善知识体系,丰富理论实践,提升专业职业能力
具备专业职业能力是辅导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在职业能力大赛中,对辅导员是否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知识储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能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因此,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一是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共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断通过自主学习、参加培训、聆听讲座等形式提高自身思想觉悟。二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提升个人宽口径知识储备,要不断学习和记忆理解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领域的书籍和文件,特别是非思政专业毕业的辅导员,更应系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相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弥补因专业不对口而造成的理论基础薄弱的短板,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三是要在处理学生事务,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惑的过程中,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炼问题、总结问题,形成一套科学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帮助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3.坚持创新驱动,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核心职业能力
辅导员要紧跟时代步伐,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善于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根据新时期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调整、改革工作内容,转变管理理念。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工作渠道,善于利用新的工作平台和技术开展学生工作,特别是要熟练运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帮助。随着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学生思想更加独立且具有差异化,辅导员要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善于对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新案例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探索新时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
[1]韩冬,毕新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122-124.
[2]张丽敏,吕建设.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升研究[J].学理论,2015(5):238-240.
[3]张剑峰,曹茂昌.论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要求[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158-160.
G641
A
1009-1890(2017)04-0048-03
2017-10-16
王薇薇(1989-),女,蒙古族,陕西西安人,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助教(思政),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周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