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新时期中国动漫业的发展

2017-03-10张维天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动漫文化

张维天

(武钢三中 高三(八)班,湖北 武汉 430080)

试析新时期中国动漫业的发展

张维天

(武钢三中 高三(八)班,湖北 武汉 430080)

动漫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组成部分,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亚文化”现象,近十几年来中国动漫文化和消费市场得到迅速发展,但与日、美等动漫强国相比还存在诸多需要突破的地方。本文从影响动漫文化发展的因素出发,阐述中国动漫作品原创精神的重要性和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传统文化;网络化;动漫发展;原创

中国先民是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流传下来的神话经典及文学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动人的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更描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封神榜》中哪吒的天真活泼,土行孙的地行神功;《西游记》里妙趣横生的神仙世界、性格鲜明的师徒取经历程;《济公传》中活佛惩恶除暴,扶危安良;《八仙传》里活灵活现的人神完整谱系;《花木兰》中的英雄传奇;《化蝶》中的婉转含蓄……这些作品和形象既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成为现代人文再创作和改编不可或缺的“原典”。许多经典形象也成为影视、网络动漫作品再现的“蓝本”。

一、新时期中国动漫业发展状况

“动漫”是一个合成词,是以“动画”、“漫画”为基础,以现代传媒为支撑,以创新为生命力的文化现象。“其根源是对各种传统民间工艺(剪纸、皮影、木偶)、民间绘画……民间雕塑……以及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包含古代神话形象的动漫作品在书刊、影视上传播,深受中国各年龄层次百姓的喜爱,动漫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消费逐步进入百姓视野。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电子、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动漫”文化、作品创作和产业发展也成为社会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多元化和丰富经济生态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一)中国当代动漫业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初以前的二十年间,中国动漫行业处于相对停滞状态,而美国、日本动漫产业高速发展,已成为一种主流文化和生活态度,同时伴随着文化输入,其大量动漫作品“霸占”中国影视屏幕。在这种国际化背景的倒逼机制作用下,中国学术界、政府、企业等部门开始着手复苏和振兴动漫产业。新世纪以来,动漫产业化布局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全国兴起创办“动漫基地”、举办动漫节的热潮。在动画学科建设上,截至2013年,全国共开设动画专业的本(专)科院校1300余所,设置动画相关专业近2000余个,每年约有超过10万名动漫相关专业毕业生走进市场。动漫产业的创作开发和生产能力进入了快车道。

中国经济社会“十二五”规划实施期间,随着电子技术和投资体制的发展,新老媒体多元主体竞合局面初步形成,动漫形态更加丰富,产品类型更加多元。主要表现为:中国市场主体快速成长,动漫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动漫园区建设增势不减,动漫衍生活动规模持续扩大;动漫作品生产活跃,原创动画影视、动画系列片、漫画及相关衍生产品均有所发展;国家政策扶持、资金渠道、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中国动漫内容生产实力快速提升。当前,我国共有动画企业60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50余万人,动漫产量超过13万分钟。布卡漫画、腾讯动漫、漫画鸟、快看漫画、爱动漫、咪咕动漫等专业动漫公司的出现,已经涵盖了“影视动画创作、多媒体网络游戏、卡通漫画出版以及玩具、文具、服装、食品等相关衍生产品的创意产业,有着广泛、深刻的经济文化渗透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朝阳产业”。

(二)“互联网+”生态下动漫技术的发展

以电子化、数字化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时代特征,彻底改变了动漫行业制作成本高、创作周期长、传播渠道单一等不利条件,从制作、传播到消费等各环节赋予了动漫业飞速发展的可能,在吸引大量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中国动漫网络生态系统蓬勃发展:flash动画、VR(Virtual Reality)等2D、3D技术的开发应用,促进了动漫产品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以动画、漫画、游戏IP研发为核心、互联网平台为主导的跨平台、泛娱乐的产业发展模式,使动漫、文学、影视、游戏等领域的优秀作品,因其高度的互通性,在用户、流量、渠道等方面进行深度转化;4G、5G的通讯网络的布局和智能设备(手机)终端的全方位覆盖,极大缩短了动漫创作和消费间的距离,“触网”生活已成为网络生态的生存土壤。中国动漫产业正在进入以互联网为核心,跨形态、跨媒介、跨行业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动漫+互联网+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必将使动漫产业的未来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三)动漫观念的发展

中国动漫起步较早,从初具动漫元素的皮影戏剧,到1926年产生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41年又制作出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成就显著。可以说植根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动漫事业,在题材、思维方式和创作方法的结合上,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建国以后,一批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动画片出现在荧屏上,如《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动漫的民族性艺术特色和大众化文艺观点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文化产业国际化竞争大背景下,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欧美、日韩动漫陆续登陆中国并迅速风靡,其别具一格的娱乐风格和创作手法,使人耳目一新,得到了青少年甚至成年人的喜爱,也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中国动漫低龄化的思维定式和创作理念。同时,泛娱乐化的动漫思潮也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一定的冲击和消解,因而在学术和实践层面高度重视既要在中西文化碰撞中逐步寻求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行为方式的共同普世价值的传播,同时,更需要明晰和探索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主仆分野,积极吸收西方动漫作品精华,消除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在青少年传播中的负面作用。

当代社会也充分意识到建设充满活力的动漫文化市场、构筑文化主阵地、满足社会文化需要的重要性。需要在“轻文化”、“快消费”基础上,进一步助推产业生产方式,使动漫文化逐步跟上世界多元化文化潮流的变化与发展,形成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消费群体、消费市场,在文化繁荣与价值引领中找到切实的平衡点。

二、解析动漫作品的属性和特征

动漫是一种文化产品,它理所当然的承载了制作人和时代赋予它的文化观念,各种不同文化观念上的倾向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作品,在社会传播过程和文化消费中理所当然具有时代特征和社会文化标签。

(一)商品性与社会性(传播性)的统一

动漫作品作为娱乐身心和文化教益的载体,可自成为媒介,同时也是通过其他媒介得以传播的媒介内容,本质上看是新时期创新形式的文化产品,是文化创造、文化传播与文化消费有机统一的完整形态。因此既要把握其社会属性,充分认识动漫作品的艺术性、审美性、文化性和精神性特征,以及其中所赋予意识形态、价值共享内涵,同时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遵循市场规律,着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断提高文化创意者的创意水平、文化企业的创造能力和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动漫本身有强大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观念,目前文化界、学术界也清醒认识到动漫产业是思想道德建设的载体和艺术传播模式,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大文化平台,与国家文化安全、文化软实力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突破动漫作品低龄化、幼稚化的思维定式,在目标人群、创作观念和手法、传播效果上做全方位的探索。

从动漫传播形式到受众心理分析方面看,由于动漫文化传播的是“图像语言”,其优势是能够以简单的表达方式迅速超越国籍、超越种族的传播效果,但要促使其传播效果深入人心,视觉上的体验必须以观众的心理真实为基础,必须贴近受众的心理,这种心理反应是有国界的和文化边界的,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只有当抽象的心理和具象的视觉产生共鸣,观众的心理体验得到认同和肯定,动漫传播才能发挥更好的社会功能。

同时,动漫经济的内在发展需求是动漫市场繁荣的原动力,与动漫文化兴盛呈现一体两面的关系,互为前提,优秀的动漫作品要在消费市场和目标群体中得到验证,动漫企业也要在良性的市场反馈中得到回报。

(二)文化性与美学性相互彰显

文化艺术是一种“时代表现”。但除了关注动漫艺术在虚拟性、互动性和网络化上的“显性表现”外,回溯到美术、视觉艺术的源头,以文学家、艺术家的眼光衡量动漫作品创作手法、风格和观念时,动漫作品的文化性、美学“隐形表现”也展露无疑。作为融合了大量财力、创造性,跨领域互动协助所形成的“另类合成”的新美学,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创作,这种流行文化充满了奇异和多变化的审美观念和叙事文本,赋予了图像一种强烈的叙述性,使得图像本身成为了表达的视觉语言。“动漫美学艺术的流行,创造了一种文化性的新产业……这股新创的动漫美学方向可以透过数字环境,及时传播到全世界”。

中国动漫要实现符合中国观众审美习惯的动画观念、“动画语言”,需要更深入认识动漫行业时尚性、先锋性、流行性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动漫文化对追求个性的年轻人极具诱惑力的“亚文化”特质,其生存土壤必然要弥合更为年轻、更有活力的社会心态和文化心态,使富有张力和幻想的心理诉求得到满足,从而需要改变“成人教益观念特征强势发展”为核心的宣传理念以及改变思想内容简单化、平面化、幼稚化的基调,进一步在创作题材、艺术风格、创作手法上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动漫制作的精髓,从观众易于接受、体现阅读效果的视角来研究和创作卡通化、夸张化的人物形象,表达符合逻辑和观众心理诉求的情感以及故事情节的线性与非线性叙事相互交织处理方式,从而实现动漫作品在视觉层面上文化与美学的交融。

三、新时期原创动漫作品是中国动漫发展的生命线

对动漫业态发展的重新审视以及影响其繁荣发展的基因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商业化、媒介等外在因素功不可没,为快速拓展其市场边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何更好的提高动漫产品的质量,依然是需要面对的现实。近十年来,中国动漫企业规模、从业人数、产品发行数量、资金投入等快速发展,但出版的图书类、影视类、网络类作品缺乏创新性形象、开拓性的情境来吸引观众,经典原创作品的缺乏依然是制约中国动漫业发展的短板。目前,中国个别漫画刊物、影视作品发行销量喜人,但是在高销量的背后,高质量的原创动漫形象却难以寻觅,作品盲目追赶潮流而忽视传统文化,使得作品不具辨识度,中国动漫文化竞争力不足现象无法得到根本性扭转。

(一)民族优秀文化资源是中国动漫原创的重要源泉

植根于中国5000年传统文化,挖掘民主优秀文化资源,将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流行元素完美结合,是包含动漫在内的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一条走向成功的捷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三国演义》《西游记》《阿凡提》等许多取材于古代经典文学的影视剧、连环画成功改编,说明中国从不缺乏神明故事、民间传说生存的土壤,更无法替代它们在文化传承中观众心里的地位。

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资源为创作素材,并不是单纯的将神明故事简单翻版为动漫的表现形式,而是要让它们作为一种文化的精髓,结合现代元素融入动漫作品之中。在传承中体现创新,需要的是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资源并合理利用,在艺术性、表现风格、思想内涵上精益求精,还原动漫文化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使之与观众及当代青少年的文化需求相适应,在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体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评判一部动画电影的品质是否达标,不能仅仅简单归结于制作技术,与其说制作水平是短板,不如说故事与设计是致命伤。”

美国迪士尼公司将中国民间故事《花木兰》改编成动画片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成功范例,“美式花木兰”给了中国观众别具一格的观看体验,其异域风格的形象、语言、动作设计等人物设定、情节转换颠覆了观众心目中的传统花木兰形象,使“花木兰”身上有了美国色彩和味道。这种借鉴和创新手法,由于在使用中国元素的基础上有了创造性的演绎和重塑,使该电影获得了超出预期的票房收入。

作为一种创意文化,动漫与其说是技术创新对传统文化的颠覆,不如说是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重塑。成功的动漫作品需要的是传统文化的深厚积累和对社会心理脉搏的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制作生产出喜闻乐见的原创作品,是动漫文化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立足点。

(二)塑造具有浓郁“中国风”的动漫文化

日本、美国经过长期经营和市场培育,动漫已形成各成体系的产业和消费模式,已经成为体现特定的社会心理和国民性的大众文化,是一种“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可以看出植根在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深入理解受众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动漫理所当然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积极塑造出由充满中国符号、符合民族心理体验、满足当代观众需求的动漫文化精品,是在当今文化版权保护体系中,中国动漫“民族化”发展之路成为对抗外来文化“倾销”的首选策略和途径。

曾几何时,中国美术、艺术誉满天下,有着鲜明的东方意蕴和多样的艺术形式,许多知名画家如方成、华君武、张乐平、黄永玉等都曾投入过动画片创作,水墨动画、木偶片、剪纸片等“中国风”让人耳目一新。但美术形式上的丰富和探索不足以涵盖动漫的娱乐化、商业性。竞争激烈的市场要求动漫作品从形式和内容上制造新奇,实现内容的适度创新,确保实现最大效益。

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文化品牌,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精品,一定是具有丰厚中国文

化底蕴、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精神、充分展示中国文化资源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而现状是目前诸多文化企业成为美国、日本海外加工的代加工基地,为人做嫁衣而无暇顾及原创作品和品牌。只有从事动漫原创,才有可能将民族文化有机融入到动漫作品中,才能很好地体现民族文化意蕴和中国人的气质、特征,才能形成适合中国动漫文化的风格和气派。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动漫文化发展尤其如此,“民族化和群众化的特色是测验我们文学艺术创作成败关键之所系。我们抓住了我们民族的生活和斗争的特点,以及如何表现这些生活和斗争的民族、民间的艺术形式,因而就创造了民族的风格”。

[1]韩若冰.浅谈日本动漫文化的草根性特点[J].民俗研究,2007(3).

[2]李志强.动画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12.

[3]北京电影学院.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5)发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4]陆蓉之.虚拟的爱-当代新异术[M].台北:典藏杂志社,2004.

[5]吴奥琳,赵彬彬.浅析中国动漫形象系统的观念及其误区[J].大家,2010(3).

[6]阳翰笙等.座谈美术电影[J].电影艺术,1960(2).

G114

A

1009-1890(2017)04-0011-04

2017-10-11

张维天(2000-),男,湖北武汉人,武钢三中高三(八)班学生。

周小梅

猜你喜欢

动漫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