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生命本真表达阅读感受
——近三年牡丹江地区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分析

2017-03-10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迟文秀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记叙文答题试题

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迟文秀

寻找生命本真表达阅读感受
——近三年牡丹江地区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分析

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迟文秀

为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近几年牡丹江地区的中考语文试题不仅重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的考查,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与体验,充分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以近三年牡丹江地区的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为例,考查的文章有《瓜香不减来时路》《无声的尊重》《最美的照片》,从学生审美及生命体验着手,以怀念童年故事,对陌生人的友爱,真诚纯洁的师生情、同学情为题材,不仅符合我省近年来课改实验区的命题趋势,而且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

牡丹江中考试卷中记叙文阅读分值为12分,题量为5个小题,试题如下:

瓜香不减来时路

张猛

①田畴载绿,花木扶疏,又是一年果红瓜香时节。每当从卖瓜的摊前车旁走过,那缕来自大地的清香便会钻入肺腑,叫人口舌生津。那一声声熟悉的叫卖会拦住你匆匆而去的脚步,让我们循着地气向着乡土做一次深情的回眸。

②乡间八月,正是香瓜满园的时候,爷爷便带着我走上那条林长草丰的沙土公路。相距或远或近的路旁,就会有一筐筐粘着泥土带着芬芳的瓜摆在绿荫下,等待那颠簸往来的汽车。

③卖瓜的都是熟稔的乡亲,看到爷爷领着我隔着很远便喊:“九叔,快过来吃瓜啊!”听到这令人怦然心动的声音,我便跟在爷爷身后一步步蹭过去,羞涩地接过瓜,洗也不洗就咔嚓咔嚓地大快朵颐。

④儿时乡村清贫,过秋儿买瓜的时候不多。古诗虽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但嘴馋胆大的孩子还是禁不住那甘甜的诱惑去偷瓜,既为了解馋,也为了寻求一份刺激。

⑤我也曾是偷瓜孩子中的一员。在骄阳似火瞌睡连连的午后,三五个小孩便鬼鬼祟祟地钻进一望无际的苞米地。我们猫着腰,拨开茂密刺人的苞米叶子,屏气凝神地摸向瓜地。到了瓜秧匍匐的开阔处,前面的孩子悄悄趴下去,老鼠一般探出头观察一番,如果不见人就要下手了,不管生瓜熟瓜,够得着的无一幸免。此刻,如果不幸被发现,看瓜的一声断喝,孩子们就立刻四下逃散,跑丢鞋的时候常有。

⑥那一次到一偏远瓜地,看瓜人许久不在,偷瓜的孩子大摇大摆地钻进瓜窝棚去吃,跑累了吃饱了之后竟然睡去了。当我们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瓜的大爷已经立在我们面前,当时我们都傻了,垂头丧气地等着一场狂风骤雨。没想到,他问问这个孩子是谁家的,那个孩子是谁家的,然后又塞给我们两个香喷喷的瓜“:以后馋了就来,别‘祸害’人啦!”如此吆喝几句便打发我们回家去了。

⑦多年以后,我才真正懂得,绵长悠远的乡情,编织着一段青葱美好令人怀想的故事。童年如梦,只是不知道,这样的美梦是否还在天蓝草碧瓜香弥散的乡间烂漫上演?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文中哪两处描写了乡亲的淳朴?(2分)

2.第⑥段加点词“从天而降”有什么含义?(2分)

3.第⑤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4.本文最后一段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5.童年,那些尘封在记忆中的美丽与幸福,令人难忘,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幅。(50字左右,3分)

(2014年牡丹江中考语文试题)

无声的尊重

冯雪珺

①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公交车。候车者五六人,有序而安静。此时,一人牵着一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

②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③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朋克女孩,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灭了刚刚点燃的烟,了过去。

④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默契,令我惊异。

⑤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搀扶盲人男子上车,就被男子礼貌地回绝:“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此时是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集中,在原本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⑥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他,让出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这些过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

⑦“您好,您要去哪里?”“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⑧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晃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乘客中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用手机拍照。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

⑨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⑩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2“.无声的尊重”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细节上?(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3..赏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表达效果。(3分)

4.本文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5.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困难的人。(3分)

(2015年牡丹江中考语文试题)

最美的照片

李滨芝

①九岁那年,因为父母都在城里打工,不想让他一个人留守在家里,于是就让他跟着来到城里,父亲托了很多的人,说了很多好话,他才得以在一所城里的小学借读。刚到学校的时候,他总觉得自己土里土气的,不大喜欢跟别人说话,一说话就脸红,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似乎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②有一次班里举行了一个活动:评选最美的照片,班主任希望同学们将自己认为最美的照片带到学校来,张贴在班级的文化角进行展览,并最终投票选出最美的照片。活动刚布置完不久,同学们便都纷纷议论起来,有的同学说:“我去年和爸爸妈妈一块儿去欧洲旅游,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下我们照了一张照片,绝对是最美的照片!”有的同学说:“我今年去香港迪斯尼乐园,我的妈妈给我拍了很多张照片,我觉得其中有些照片绝对能获得‘最美的照片’!”还有的同学说:“我爷爷家里养了几株昙花,那次开花的时候我就在现场,还拍了好多照片呢,昙花一现的照片恐怕独一无二吧!”……

③正当同学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自己的照片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默默不语,他把头埋在桌洞里。在那时,他恨不得立刻离开教室,他不想听到同学说的那些话,因为从小到大他的照片也不过三四张。家庭条件不好,他从小很少照相,仅有的那几张照片也是很小的时候照的,他觉得跟其他同学的照片相比,自己的照片简直就是相形见绌。

④到了第二天,同学们依次将自己的照片贴到了班级文化角里,可唯独就是没有他的照片。班主任看了之后没有说什么,只是说本来今天要对所有的照片进行评比,但唯独缺少了一张照片,所以推迟一天进行评比。他的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他不敢抬头正视大家,几十双眼睛仿佛利剑一般扎进他的心里。

⑤又过了一天,当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缺少他的照片的位置贴上了一张图片,大家定睛一看,图片上一个学生在帮一位老人用力地推着三轮板车上斜坡,而这个学生恰恰就是他。原来有人目睹了这一幕并拍摄了下来,被投到报社并刊发了出来。看到这张图片的同学们都,啧啧赞叹,这一张质朴得不能再质朴的图片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大家一致认为这张图片才是“最美的照片”,并且推举他为这学期班级的“最美少年”。

⑥就这样,原来默默无闻、不善言辞的他一下子被同学们包围了起来,一时间所有的同学都来主动找他做朋友,他也开始渐渐地与同学们打成一片。但是有一个疑问却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那张照片的来历,是谁拍的呢?带着这个疑问,多年后他终于找到了刊发那张照片的那期报纸,照片下面赫然写着——拍摄者:胡中华,而胡中华正是他的班主任。

⑦他倏地明白了一切:那次班里举行的“最美照片”评比,是班主任提议,然后和所有同学一起策划的,他们想通过那次活动帮助他融入到这个班级里来。

(选自《做人与处事》有删改)

1.阅读全文,体会题目中“最美”的含义。(2分)

2.请分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目瞪口呆”的表达效果。(2分)

3.请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2分)

4.文末说“他倏地明白了一切”,请说说“他”此时的心理活动。(3分)

5.生活中,有许多关爱是用心良苦的。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感受。(3分)

(2016年牡丹江中考语文试题)

一、试题特点

1.在实践中考查语文素养,在文化熏陶中体味语文内涵。2016年记叙文阅读第1题考查学生对“最美”的理解及对文章内容与主旨的领悟程度;第2、3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和积累,以及通过重要词句理解文章的能力;第4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变化,侧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能力。

2.选文富有时代感,问题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2014年至2016年所选的这三篇文章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选文也都体现了时代性与人文性。

3.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2015年《无声的尊重》一文一方面体现了人性的光辉,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文明的至高境界,另一方面将说教寓于故事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感动了众多命题、审题人员的同时,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篇文章选材切合社会关注点,很有正能量,同时文章思路清晰,答题“敏感点”集中、具体、明确。试题题目设计得也很有梯度,不仅考查了相关知识点,也让学生通过此文更深入地理解了尊重的含义。

二、答题情况分析

历来记叙文阅读都是学生失分的重灾区,往年平均分都不超过7分,以这三篇文章为例,做简要分析:

1.2014年试题《瓜香不减来时路》

第1题,学生表述不全,对记叙文的内容了解不细,文中指的是“香瓜”,有学生误写成了“西瓜”。

第2题,主要为了突出“突然”和“吃惊”两个词,但有很多学生找不准得分点。

第3题,学生对于修辞把握得较好,动作描写也都能答出来,但对人物内心活动把握得不够准确。

第4题,有些学生不明白什么是从“结构上”,什么是从“内容上”来回答问题。

第5题,在写童年生活时,画面感不够强,语言也不够优美。

2.2015年试题《无声的尊重》

总体来说,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学生缺少整体性,主要信息提取不准确,如人物、时间找得不准,不能紧扣题目,对“尊重”和“无声”理解得不深入。

第2题得分率较高,但仍有不少学生审题不细,对于“无声”一词,很多学生将司机的问话也写了出来,有学生对文中的细节研读不仔细,如“妈妈拉起孩子让座”一段,一些学生却写成“小孩让座”,还有学生答题懒惰,只写三两个字,如只写“让座”“排队”。

第3题,学生失分较多,原因在于没有抓住题目“无声”的特点。另外有一些学生没有把握住主题,将朋克女孩的尊重当做不屑来分析。

第4题,有一些学生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做答,只答知识点,且错别字较多,如将“衬”“烘”等字写错。

第5题是主观发挥题,很多学生没有联系生活实际,或者联系了生活实际,但不具体。文章强调帮助别人时注意方法,要体现出“尊重”,大部分学生没有关注“尊重”,选的事例不典型,体现不了“无声的尊重”这一主题,失分较多。

3.2016年试题《最美的照片》

第1题,学生失分较多,主要是学生对文章理解不透,不能从“他”的做法和“老师同学们”的做法两个方面答题,有的考生答了一个方面的事件,就以为找到了两个采分点,错失得分点。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考虑问题要全面透彻,多角度,多层次。

第2题,少数学生失分主要原因在于,对描写方法判断不准确,把神态描写误认为是动作或外貌描写,有的学生甚至不答描写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建议教师强化训练写作手法,告诉学生见到句子表达效果的问题先找手法,再答作用。也有学生在答作用时不能抓住词语的主要特点,如,只答出同学们看到照片时的样子,却不答关键词“惊讶”,而导致失分。

第3题,学生答题情况较好,能从手法和作用两方面答题,手法找得较准确,作用也能较好地概括,少数学生失分主要是关键词有错别字,如把自卑的“卑”写错。建议教师在教学时,要反复强调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答题方法。

第4题,大多数考生能得分,但不容易得满分。主要是学生考虑问题不全面,大多能答出感激感动,却答不明白事件的真相,这么做的目的。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强化挖掘文章主题的训练。

第5题,答题情况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历答题并谈出自己的感受,但有些学生失分在于没有弄清题干,所写的生活经历和自己的感受不能扣住题干中的用心良苦,所以导致答偏。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学生对题干的分析。

三、对记叙文教学的建议

首先,理清文章的层次。记叙文教学应重视指导学生理清段落层次,段落层次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根据材料性质和顺序安排的几个自然段和结构段。理解文章的层次段落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其次,要正确理解选文的思想观点。所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一般来说,立意要与目前国家所倡导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颂真、善、美,提倡爱国、诚信等。

最后,在答题时,要拨开现象看本质,思考要深刻。深刻的思考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认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个点,并能给人以启示。

编辑/李莉E-mail:lili79928@163.com

猜你喜欢

记叙文答题试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记叙文阅读专练
邀你来答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邀你来答题
如何写好记叙文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