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生态农业与农业安全

2017-03-10舒业城

环球市场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发展

舒业城

鹤峰县五里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现代生态农业与农业安全

舒业城

鹤峰县五里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作物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

生态农业;对策;城乡一体化

一、现代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

现代生态农业实际上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效益的统一,使农业走上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道路。世界各个国家对现代生态农业的定义都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特征。例如,要求在动植物生长过程中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化学添加剂如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以加快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机循环利用,促进现代农业的绿色生产发展。

总的来说,生态农业的目的和宗旨是一致的,就是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安全的食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能够合理地安排农业的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从而达到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能源再生利用的目的。现代生态农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1宏观层面:政策环境

生态农业基本理念是主张不使用或尽量少施用化肥、农药,用有机肥或长效肥替代化肥,用天敌、轮作或间作替代化学防治。生态农业在美国发展得较好,与其完善的法律体系、有力的财政支持、雄厚的科技实力分不开的。

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原因就是市场的导向并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加上政策,制度上目前并没有一个系统化,长期化的规划,导致生态农业只能停留在浅层的,点状的发展模式中进行,不利于形成规范化的发展路径。

2中观层面:自然环境条件,科技发展条件

恩施地区本身自然环境并不属于非常优良,导致农民本身面临的困难就相对于平原多水地区更加复杂,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某些农业作物的发展没有资源禀赋的优势。

加上目前整体农业科技开发能力弱,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投入力度较低。发展生态农业专项资金,组织科研、教学、设计部门很难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前瞻性研究较弱,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存在一定的瓶颈,如节水技术、生态技术、绿色耕种技术,使得用高新技术改造农业,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困难。

3微观层面:人为因素,思想意识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普遍的思想意识结构的局限性,以及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生产规律,导致生态农业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由于耗时长,投入多,收益回收慢,农民接受度普遍较低。人为的抵制导致很多好的政策,好的项目无法落地生根,反过来影响了生态农业项目的研究与发展,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从目前来看仍然需要政府主导,并且将会是个长期的过程。

三、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思路

通过前文分析表明,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生态农业有着密切联系。现代生态农业应在继承传统农业精华的同时,通过融入现代技术,从而弥补传统农业模式缺陷,提升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现代生态农业将成为农业发展建设的主流趋势。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发展建设目标应与区域总体规划目标一致,同时要通过政策引导,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具体建设中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当地自然条件为依据,不仅要制定农业发展规划,还要完善现代生态农业建设评价体系。从政府角度来讲,应给予农业更多政策上的支持,使广大农民能够在不损失自身利益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到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事业中,让农民能够对生态农业有一个正确认识,从思想上理解农业持续发展科学内涵。具体可采取措施,如建立农业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通过补助手段让农民对生态农业产生认同感。此外,现代生态农业还应积极融入传统农业中的“精耕细作”思想,从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目标。传统农业中精耕细作的核心在于“用”与“养”的结合,不是盲目使用土地。如不对土地进行保养,土壤质量和肥力就会下降,甚至出现水土流失现象。要“用”就先得“养”。而化肥使用不仅消耗大,效率低,且会造成污染问题。而有机肥不仅对土壤有优化作用,更能够增强肥力,成本也非常低。因此。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应减少对化肥的应用,加强对有机肥的应用。另一方面,农业发展应走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线路,构建产供销、贸工农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单一农户分散、孤立,农业生产中所能够取得的生态效益十分有限,且不好管理,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更难以得到保障。如把这些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打造农业产业链,不仅扩大了农业产销范围,增加了农业收入,同时更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能够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且这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着积极作用。

结束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如今中国农业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生态环境破坏愈来愈严重,农业产业结构不甚合理,农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这迫使我们必须迅速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尽快建立新的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更好更快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现代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

[1]曹志平.生态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

[2]南箔.华阳河湖群地区湖滨带生态农业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22(10).

[3]骆世明.论生态农业的技术体系[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3).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