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协同发展研究

2017-03-10孙元元

环球市场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冲击商业银行客户

孙元元

中国建设银行业务处理中心

简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协同发展研究

孙元元

中国建设银行业务处理中心

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对传统银行业造成了一定冲击,本文对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进行了优势比较,并对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协同发展进行了分析。

互联网+;商业银行;优势比较

前言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云技术、社交网络、大数据等计算机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互联网金融正成为一种新的业态,并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影响,产生冲击。互联网金融,一般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依托支付、云技术、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务结合的产物,它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等功能的一种新兴服务模式。

1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优势比较

1.1 市场占有的比较

商业银行历史悠久,有着雄厚的市场积累和规模,互联网金融起步的时间较晚,随着2003年淘宝的支付宝业务部的成立,才正式拉开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序幕。因此经营时间也相对较短,市场处于初始开展阶段。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信用风险判断的失误,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网络平台病毒的侵蚀等。而银行体系调节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功能是不会变的,在货币创造功能和支付结算过程中受到法律保护,银行的公信力,资金实力等方面是互联网金融在现阶段无法比拟的。商业银行目前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还是很难撼动。

1.2 风险管理的比较

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成熟度是不一样的。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通过基础信息、行内评级系统、央行征信系统、实地考察等一系列的程序,有着较为成熟的框架体系。而互联网金融在这个新兴的行业中缺乏一个拥有权威信用评级的机构,也没有一个比较严格的评级标准,互联网金融的信用评级较为混乱。

1.3 产品设计的比较

商业银行在产品设计方面一般遵从以产品为中心的理念,因此很难满足中青年多样化的理财需求,无法为客户提供更贴心的服务,而互联网金融能够根据客户的个人需求设计出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因此更贴近客户的投资目标。

2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冲击

尽管传统银行具有其独特的客户基础优势、服务网络优势、资金供给优势、风险管控优势和产品组合优势。但互联网金融也有其比较优势,必然对区域传统商业银行业务造成一定的冲击。

2.1 对银行存款业务造成较大冲击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创新步伐的不断推进和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居民不但投资的选择性增强,存款收益比较更加理性和现实,对存款收益的预期越来越高。目前,定期储蓄的利率收益已难以满足居民的投资收益需求,大量的居民在定期存款到期后转而投向互联网金融产品等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

2.2 对银行支付业务模式造成较大冲击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市场高速发展,虽然总交易额占支付总额的市场份额较小,但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微信支付、二维码支付等支付手段所分流的支付业务对银行业务造成了一定冲击。微信、支付宝等前端软件庞大的客户群,正以其独特便捷的用户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用户使用,悄然蚕食着银行支付业务的市场,对商业银行这一块最早、最为基础的功能和服务模式产生影响。

2.3 对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造成较大冲击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服务模式的冲击主要体现在服务终端、服务渠道和服务对象三个方面。有关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促使商业银行的服务终端由柜台服务正在向终端服务转变。金融服务门槛大大降低,客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各种便捷的服务,“离柜化、去网点化”趋势日益显现。服务终端和服务渠道的变化带来商业银行服务对象的迁移。在金融服务供给者日益增多和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目标客户势必从大企业和高端零售客户转变为以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为纽带汇聚起来的中小客户群体。互联网金融以其交互式的营销策略、开放式的金融平台和个性化的服务产品,悄然改变着人们对金融的理解,让居民对银行金融服务的要求更为细致与苛刻,个性化需求更加显现。

3 互联网与商业银行协同发展对策

3.1 立足金融产业升级,确立两者良性发展大方向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商业银行业务从传统的线下模式延伸到线上,满足了顾客支付习惯和主流商业模式的改变要求,国家需要进一步挖掘金融产业的需求,推动金融产业升级。互联网金融更有助于协助政府实现利率市场化,P2P网贷的新金融市场出现,迫使官定利率的取消,加速完全利率市场,金融市场回归均衡状态。完全利率市场化的实现,商业银行可以自主给资产定价,提高存款利率吸收更多的居民储蓄,形成以商业银行为主流,互联网金融为辅的良好发展局势。

3.2 借力商业银行的风控保障体系,形成第三方支付良好环境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正在逐渐削弱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但是这两者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的。得益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的网上业务也得到了相应的增加。截至2015年底,央行调查显示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登录网上银行的用户大概有60%左右,直接接触式交易减少了,降低了服务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第三方支付圈住了大量年轻客户群体,又带动了其他网银业务的发展,但其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风险和缺陷也日渐显现和扩大,第三方支付业务只有依托银行完善的风险控制和保障体系,才能更好地形成良好金融环境,保持业务健康稳定的增长。

3.3 加强网络风险管理,强化网络安全

在互联网背景下,无论是互联网金融模式还是商业银行模式,网络风险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制定完善的业务操作流程和计算机安全管理办法;其次,充实内部技术保障力量,依靠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组成强大的网络金融业务风险防范队伍。再次,必须构建合理的网络安全体系。努力加强客户信息的安全,防止黑客入侵,做到技术上规范化和标准化,尽最大努力降低安全风险,确保网络安全。

3.4 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联合征信系统

以大数据为技术基础,采集海量数据,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和交易习惯,挖掘和预报客户可能的金融投资理念,采用先进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和集成学习的策略,将商业银行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征信信息通过一个平台链接起来,建立联合征信系统,提高信用评估的决策效率,降低风险违约率。联合征信系统是建设征信体系的最佳模式,具有非常广泛的社会信用功能。在信用公示方面,能够准确地记录个人和企业信息、收入和资金水平、社会和行业信用等级以及存贷款信息等,资料更加准确、详细,整理与统计更便捷。可以更好的服务和甄别客户。

3.5 深度加强战略合作,握手言和,共同出击

在经历十余年高速发展后,当前商业银行传统发展模式面临空前挑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结构调整、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冲击、利率市场化、监管升级、客户需求多样化等诸多因素,加快转型发展,深度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强强联合,成为中国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的大势所趋。2017年3月28日,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行长王祖继、与马云共同宣布:中国建设银行和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这意味着:支付宝上将可直接购买建行理财产品;建行将通过蚂蚁金服的技术能力,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马云将协助建设银行推进信用卡线上开卡业务;未来建行和支付宝的二维码可以互相扫描;信用等于财富将加速到来。这是中国传统商业银行进行自我革命,加快创新,实现颠覆式发展的魄力和勇气的体现,是互联网宣布回归金融,帮助传统金融进步的正式开端。互联网为传统金融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方案,推动着银行业的创新发展。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拥抱,加快了传统金融业的转型升级,标志着中国银行业新的竞争格局的到来,打开了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合作模式的新篇章。

5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冲击,商业银行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优势,加强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并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革新,顺应时代的发展,唯有如此才能在互联网的浪潮下稳步发展。

[1]刘英,罗明雄.互联网金融模式及风险监管思考[J].中国市场,2013(43):29-36.

[2]李耀东、李钧: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冲击商业银行客户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奥迪Q5换挡冲击
奥迪A8L换挡冲击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一汽奔腾CA7165AT4尊贵型车换挡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