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城市文化建设的责任、问题与对策

2017-03-10

武陵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不丹建设文化

魏 饴

(湖南文理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略论城市文化建设的责任、问题与对策

魏 饴

(湖南文理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号召建设“美丽中国”,同样包含对城市工作的要求。1978年以来,我国经历了全球历史上规模最广、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目前已进入城市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解决城市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关系问题迫在眉睫。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把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确立的“一个中心、五个统筹”方向,警惕“仿古”之风、“标志性”工程攀比及城市构造趋同倾向,以“绿色”作为城市文化底色,长远规划城市发展,以教育、科技和艺术作为城市文化发展的主旋律,借鉴“不丹模式”,实现城市物质与精神的一致提升,融入乡土文化,彰显城市建设的个性和特色。

城市文化;“美丽中国”;“不丹模式”;“乡土文化+”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文化建设愈来愈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有一种倾向将城市文化过于泛化,令人无所适从,实则失去实践意义。

城市文化由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构成,其内涵体系包括形态文化、行为文化、产业文化和景观文化。形态文化指城市建造状态、绿色城市特点以及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等;行为文化指城市人口族群生活风俗、社会关系、文学艺术等;产业文化指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前景及制度等;景观文化指人们在与景观长期互动过程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某种意味的客观存在,包括皇城相府、街景雕塑、园林广场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号召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包含生态优美、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这五个基点实际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城市文化建设如何落实这个总要求?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现状如何?其责任和任务又有哪些?这是本文试图重点回答的问题。

1978年全国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城市作为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此次会议可谓是划时代的一次会议,我国由此经历了全球历史上规模最广、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根据诺瑟姆曲线,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尚处在30%—70%之间,仍为城市化加速阶段,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仍是当前乃至以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然而,1978年以前,我国城市工作的基本国策是减轻城市供给,从严控制规模,对城市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1978年以后,城市工作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导,它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不能否认,也符合全球城市发展的基本取向,但我们追求提高城镇化率几近狂热,比率虽有提高,在理论和实践上却还没有真正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城市化大国的转变。

2015年12月20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北京隆重召开,这对城市工作而言又是一个重大事件。之所以说重大,不仅在于本次会议与1978年的城市工作会议已相隔37年,还在于本次会议当时是与规格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套开”,政治局七位常委全部出席。这样的特殊安排,恰好说明城市工作的重要性。从本次会议披露的相关信息看,我国现已进入城市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常住城镇人口已经由改革开放之初不足20%上升到会议召开之际接近55%,2020年还有望达到70%左右。目前,全国80%以上经济总量来自城市,50%以上人口生活在城市,在这样的形势下,解决好城市发展与文化建设关系问题迫在眉睫。

本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内容非常丰富,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五个统筹”。“一个中心”就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作为城市发展重中之重。“五个统筹”即: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积极性。“一个中心”是不可逾越的前提,“五个统筹”则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工作的要求、规划、手段、任务和主体,进而为城市文化建设,为“美丽中国”主体愿景指明方向。

党的“十八大”首倡“美丽中国”以后,各地城市工作跟进存在偏差,与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确立的“一个中心、五个统筹”要求更是相距甚远,以下三个倾向尤其值得警惕。

(一)“仿古”之风日盛

或是打着保护古迹旗号,或是为了发展本地旅游业,巨资“拆旧”“仿古”的大戏不断在我国很多城市加速上演,单项达50亿元以上者诸如55亿再造凤凰[1],千亿重塑汴京[2],50亿打造阆中古城升级版[3]等,各地纷纷效仿;且国内耗巨资“仿古”者,据不完全统计已逾30个。这一切正成为中国城市形态文化建设的独特风景。笔者郑重呼吁,此风应及时刹住。一者,缺乏调研论证,劳民伤财。诚然,老建筑好比是城市的灵魂,保护古迹确有必要,但很多地方往往是草草上马,更有甚者某些地方党政班子是基于短期内创造“辉煌政绩”而贷巨款推动项目建设,以至于拆真古迹、建假古董,让公共财政背负沉重债务。二者,违背生态发展,隐患无穷。须知一座城市的古迹遗风均系历史文脉自然形成,我们加以保护的最好方式是让古物古风本真地延续下去,让后人记得住乡愁,切不能做所谓合理想象的加法。地方历史文化的发展也有它自己的生态走向,破坏文化生态与破坏自然界生态同理,均是破坏事物自然发展规律。

(二)热衷于搞“标志性”工程

不少城市盲目追求“世界第一”“亚洲之最”,热衷于城市短期内变大、变洋,热衷于建大广场、超高楼等“标志性”工程,而这些项目往往突出某个功能而忘掉了生态责任。远大集团两年多前在长沙市望城区用了近4个亿资金征地101亩,准备建比迪拜塔还要高的“世界第一高楼”——天空城市。从天空城市设计看,的确是前无古人:地下6层、地上202层,高838米,总投资约90亿元。届时可以容纳44 550家住户,有250套酒店客房,45个公园,10万平方米学校、医院、写字楼,93台电梯,甚至可以开着轿车逛街等。尽管“天空之城”至今仍是一片空地,但远大集团新闻发言人宣称只是因各种原因暂时搁浅[4][5]。这项工程实属变态的景观文化设计:第一,背后肯定有好大喜功的政府支持;第二,不管该项目能否启动,目的都在标新立异以引起公众广泛关注。从全国来看,去年竣工的特高楼还有天津市高银117大厦(117层)、长沙国际金融中心 1号楼(95层)、苏州市九龙仓国际金融中心(92层)、南宁市龙光世纪(81层)等,这些楼盘的需求和实用价值大可质疑。

(三)城市构造趋同现象严重

笔者最近因工作关系到了温州、玉林、漳州、宜昌等城市,有机会观光其主要街区,相似感不免油然而生。不论是街道、商店、学校,还是机关、公司、宾馆,或是公园湖景、娱乐场所、文化馆舍等,它们各自的建筑构造、外貌,甚至城市区域分布以及街道的命名等,都很难让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然而,当我们走出国门,即使到泰国清迈、新西兰奥克兰、马来西亚槟城等这些不太引人注目的中小都市,也能感受到它们各自不同的风格和自然呈现的诱人魅力。

一般而言,城市的文化发育越成熟,历史积淀越深厚,城市的品位就越高。富有内涵的城市文化品位需要长期培育,它是外貌和内质的历史凝结,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名片识别功能。然而,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对此却了解甚少,城市规划与建设模仿、抄袭现象非常普遍。究其因者有二:首先,不注重研究本地域的城市文化精神,甚至对市民的文化自觉视而不见,忽视城市文化生态与城市文化形象的有机结合,因而对外观的城市格局与形象理解难免肤浅。例如很多城市几乎都有以自己的行政区域名称命名的街道,通通都是街道超宽、路灯超高、绿化隔离带超豪华,但其中却没有一丁点儿属于自己的文化审美情趣。其次,非常重视城市文化特色,但培育这个特色却往往浮躁焦虑,或人为地割断历史,或拼凑历史,嫁接一些不伦不类的历史文化景观案例时有所闻。如桃花源、曹操墓、孟姜女故事和李自成归隐地等归属问题近些年就一直是多个城市炒作的热点,有的甚至不管客观结果如何,都是一厢情愿地建设相应景点,令人哭笑不得。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也是文化的世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当人们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幸福和GDP就不相关了,钱多未必幸福[6]。试问:到这个时候,我们又将会追求什么?当是文化充实,审美享受。

(一)城市文化的底色必须是“绿色”

绿色城市究竟咋样?它距离我们很远吗?一般而言,它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上的一种新的城市文化观,这种文化观是基于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社会学关系,它所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更为自觉的生活生产方式。简言之,就是按照生态社会学原理进行城市建设,从而形成绿色、和谐、便捷、发达的人类集居环境。问题是,一方面我们不可能回到原生态的从前,另一方面,城市作为一个现实的存在,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满足人类文化新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绿色城市理念就是对我们以往城市发展方式的一种深刻反思。这种反思愈深刻,加之实践的自觉协同,绿色城市愿景愈容易实现;反之,它必将愈来愈远。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实际也是我国近40年来推进城镇化建设主要动因。这些年,我国城镇化率的确得到大幅提高,然而,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基本生活条件无法保证;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转基因食品、反季节蔬菜、不合格瓶装水……这难道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际上,“Better City,Better Life”,它是一个互为假设的关系,如城市更好,则生活会更好,翻译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明显走样。笔者要振臂一呼:如果没有健康城市文化,没有“绿色”底线的坚守,其城市发展再繁荣也失去意义!

(二)城市建设必须规划为先

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即在强调规划或谋划的重要。规划的意义不在规划本身,而在于为我们的工作设定明确目标及其完成目标的方向。如果没有目标,没有规划,我们的事业就好比小船随风摇摆,必然失去方向。城市建设亦是如此。

海南省作为我国1988年新建的省级经济特区,这些年享誉全国的热带高效农业以及全球化的旅游业,使海南发展备受瞩目。尤其是该省在打破内部行政区划壁垒、形成全省鲜明特色、实现资源与项目的合理规划方面成效明显。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及《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该省的“绿色崛起”,科学规划可谓功不可没。我国澳门特区也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好的范例。澳门早期不过是一个小渔村,面积不大,历史也就四百多年,但它的城市文化建设却是世界闻名,其长远、刚性的规划实施更是卓有成效。我国至今拥有不多的“世界遗产”项目中,第31个就是“澳门历史城区”。

我国政府提高城镇化率的口号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提出的。当时,国家层面比较关注的是尽快达到世界城镇化率平均水平(1978年世界城镇化率平均水平为38%,世界发达国家为55%,而中国仅为17.92%①),不断提高城镇人口比率一时间成为衡量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实践中难免操之过急。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不重视规划,“规划规划,墙上挂挂”“政府换届,规划重来”等现象司空见惯;雷同的规划,雷同的建筑,雷同的景观,竞相攀比高、大、全;城市建设粗制滥造,撤东墙补西墙,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城市建筑物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年。虽然据国家发改委《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中国城镇化率2015年达到56.1%[7],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1.2个百分点,但是,从规划的角度看有几个问题不能忽视:一是加快落实好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二是积极推动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设;三是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彰显特色理念融入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三)教育、科技和艺术是城市文化发展的主旋律

全球城市文化发展的经验表明:教育是文化的基础,科技是文化的动力,艺术团体及其表演是文化的结晶。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将这三者作为评价一个城市文化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教育、科技和艺术作为城市行为文化的核心要素,无不与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其它三种文化的旨归均在于此。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由移民发展起来的新兴国家,就特别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创新与水平,其艺术生活更是丰富多彩。美国波士顿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化名城,靠的就是它强劲的城市文化主旋律,其交响乐团、芭蕾舞团不仅在美国,就是在世界都属一流。

笔者最近受澳门大学邀请,再次对国际化都市、亚洲人均收入较高地区之一的澳门做了较深度的考察,感受很多。从澳门2017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得知,政府在年内对全澳门居民每人给予进修发展经费6 000澳门元支持;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每人每学年均有2 000—9 000澳门元专项津贴。澳门政府文化局下属的“澳门中乐团”等多个高端演艺团体,常年安排进社区进学校免费演出。可见,澳门政府重视公民文化素质与市民艺术生活的举措非常有力,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它在全世界的城市文化知名度。

(四)“美丽中国”与“不丹模式”异曲同工

不丹,这个坐落于喜马拉雅山南麓,90%左右为农村人口的小国,前些年在权威的“世界幸福数据库”幸福排名中位居世界前列,而一些国力富足的发达国家排名却不理想[8]。为什么?早在1970年,不丹国王旺楚克就提出“国民幸福总值(GNH)”概念。他认为,人生基本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指标,舍弃传统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改用国民幸福总值(GNH)来衡量本国的发展,而且,“国民幸福总值”这个概念还被正式写入不丹宪法。

写入不丹宪法的“国民幸福总值”方案,现已被公认为“不丹模式”[9]。“不丹模式”对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启示有两点:第一,“美丽中国”的五大内涵——生态优美、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实际就是“不丹模式”的发展,我们应进一步突出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发展观和政绩观;第二,实施“不丹模式”或落实“美丽中国”构想,重在提升人的文化趣味和审美期待,不论“国民幸福总值”四级指标还是“美丽中国”五个基点,无不强调文化繁荣发展,它正是基于人的精神需求或审美召唤。

总体而言,“不丹模式”成功的实质在于经济增长并不是终极目标,它只是实现人民福祉的一个必要手段,终极目标是通过政府善治达到物质与精神一致提升,从而寻求一种平衡的幸福。比如说,为了追求平衡发展,不丹为全民提供免费医疗福利;为了保护环境,他们并不进行急功近利的开发,还对入境游客的人数进行严格限制;为了经济文化发展,他们全面推行义务教育等。

(五)“乡土文化+”让城市建设富有个性特色

“乡土文化+”,其中心词是“文化”,包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再用“乡土”限定,表明“文化”系与地方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息息相关。“+”,就是加入、融入。“乡土文化+”,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就是要将“乡土文化”融入到城市工作的方方面面,让自己在世界城市之林中脱颖而出。

首先,“乡土文化+”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凸显其价值。“+”是创新实践的驱动,“+”什么、怎么“+”就要考验我们的创意了。在2016年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丝绸之路展馆引人注目,它以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发展为主题,重点展示“一带一路”沿线包括15个国家的文化产业特色。例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我国福建泉州,这座千年文化古城,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包括海丝文化、茶文化、陶瓷文化、雕艺文化、泉商文化等,泉州人即运用“乡土文化+”理念,依托泉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创造性地把文化与产业融合在一起,便逐渐拥有“中国鞋都”“乌龙茶之乡”“龙眼之乡”“建材之乡”“工艺陶瓷之乡”“石雕之乡”等众多国家级品牌,经济得到长足发展。1978年末,泉州经济总量还曾排在福建省地市倒数第二,近些年却连续跃居全省第一,并且在全国212个地级市名列第三位。

其次,推进“乡土文化+”模式,在实践中还要注意突出“三个统一”。一是使城市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相统一,外在形象由建筑、街道等形体语言组成,内在品质则包括乡土文化底蕴、精神风貌、市民素质等因素,应注意使城市文化建设染上“我”的色彩;二是使文化保护与文化开发相统一,科学的文化开发应该在维护原生态基础上合理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城市文化的延续,而且能延续下来的往往就是自己的,否则只会让城市文化变得无源可溯;三是坚持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统一,不模仿跟风并不意味着完全隔绝于世,要注意集内外众家之所长,传承城市因地方人文和世外新潮共同熏陶出来的特有气质。

注 释:

①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资料。

[1]韩曦乐.湖南回应拟投55亿复制凤凰古城:建新镇保古城[EB/OL].(2012-09-06)[2017-05-16].https://news.qq.com/a/20120906/001519.htm.

[2]郭俊华,王书栋.开封千亿重现汴京盛景调查:新区今年预计投800亿[EB/OL].(2012-08-13)[2017-05-16].http://news.dahe.cn/2012/08-13/101494807.htm l.

[3]郑钦豪.建设“成渝第二城”,50亿助力阆中古城升级[EB/OL].(2016-10-24)[2017-05-16].http://www.langzhong.co/html/201643/43747.html.

[4]刘璋景,奉永成.“世界第一高楼”开建尚无时间表[N/OL].(2015-06-05)[2017-05-16].http://epaper.voc.com.cn/sxdsb/html/2015-06/05/content_979659.htm?div=-1.

[5]雪花.838米!中国建“世界第一高楼”天空之城悲剧[EB/OL].(2016-04-17)[2017-05-16].http://news.mydrivers.com/1/478/478473.htm.

[6]佚名.美报:幸福生活不能光由GDP说了算[EB/OL].(2011-01-12)[2017-05-16].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2011-01/12/content_11842909.htm.

[7]刘慧.《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发布[EB/OL].(2016-04-19)[2017-05-16].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4/19/c_1118672856.htm.

[8]佚名.不丹:遗世而独立幸福“伊甸园”[N/OL].(2011-10-14)[2017-05-16].http://qjwb.zjol.com.cn/html/2011-10/14/content_1131315.htm?div=-1.

[9]洪好.“不丹模式”影响全球——国民幸福总值远比国民生产总值重要[N/OL].(2011-12-12)[2017-05-16].http://zjrb.zjol.com.cn/htm l/2011-12/12/content_1246238.htm?div=-1.

(责任编辑:沈红宇)

F299.2

A

1674-9014(2017)06-0087-05

2017-09-28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湘教通〔2015〕351号)之“人文洞庭”项目资助。

魏 饴,男,湖南石门人,湖南文理学院教授,博士,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会长,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与文艺学。

猜你喜欢

不丹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在不丹,用脚步丈量大地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不丹王国蹒跚前行的新闻传播业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不丹:一尘不染的幸福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