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17-03-10徐乔梅

环球市场 2017年10期
关键词:景区实训体系

徐乔梅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高职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徐乔梅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它培养的是旅游行业第一线的经营管理和服务人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它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在其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分析高职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构建的模式进行了论述。

高职;景区开发与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中国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最终一无所能;中国教育进行革命的对策就是要手脑结合在一起,两者联盟的结果就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市场需要并牢固掌握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高职实践教学的内涵

高职实践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它同时也是高职教育的主体教学方式。高职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与理论教学相比,是独立存在的但又与其相辅相成,它主要是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课程实训、顶岗实习、观察、实验等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从而让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具有一般教学的共同的特征,又具有区别于一般意义教学的独特之处。

二、高职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条件滞后

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办学经费的相对紧张,在保证基本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压缩与节约教学成本,因而在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提高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还不高,生源较为困难,这也使得部分高职院校在对该专业实践教学条件的投入上有所保留。同时,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不少高职院校与旅游景区、旅游企业之间缺乏稳定、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学校对实训基地无可控性。

(二)未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比例一般都比较高,但还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随意性较大。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很多核心专业课程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不同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大,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实践教学的管理上还不甚规范。相对而言,高职院校对理论教学的管理是非常严谨规范的,但是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就比较灵活机动了。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在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认知实习、课程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灵活,执行力度差,没有形成实践教学的特色规范。最后,在实践教学效果的测评上,由于其特殊性、多样性,高职院校在对实践教学效果的测评上往往不尽如人意,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也不够全面、科学,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灵活、随意,实践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个人的素质、责任心密切相关。

(三)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从没有真正出过校门,缺乏必要的企业、行业一线锻炼的机会,因此在实践教学的指导上,很多教师都感到力不从心。同时,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相对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是一个还很年轻的专业,其师资大多由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转化而来,而这些教师普遍缺乏景区开发与管理的相关专业技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水平上的进一步提高。

三、高职院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行与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相对独立,实践教学的安排应与理论教学并行,同时开展,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来进行。比如我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满足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景区开发与规划的第一线需要,牢固掌握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以及景区开发与规划、营销策划、客户服务,以及与旅游业相关的酒店、旅行社等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教育服务型应用人才。

2、实践性原则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突出实践性原则,必须要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要凸显实践性,就需要在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过程设计、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上下功夫。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邀请旅游相关行业专家共同探讨该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问题,同时,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要加强实效性,让学生尽量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实践教学真正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另一方面,作为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要做好实践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掌握岗位技能。当然,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专业技能,教师有必要作好示范。比如,在进行景区导游讲解这一模块的实践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以一个景点为例,给学生作示范讲解。

3、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我们遵循相关认识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结合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特点,根据这个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联系,系统性地构建这个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培养学生旅游景区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将旅游景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全面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这个专业实践教学中各门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合理分工和相互衔接,以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另外,我们还要从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优化角度去考虑,科学处理好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

4、前瞻性原则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具有前瞻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景区对人才的需求在发生着变化,高职院校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脚步,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将新理念、新技术等加入到课程内容中,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才能够适度超前为未来服务。同时,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旅游景区的深度合作,及时掌握旅游企业、旅游行业动态,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实践教学设计等方面不断进行完善。另外,为保证教师和学生所接收信息的前瞻性,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亲自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

(二)高职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模式

1、建立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指那些需要以实践方式完成的教学内容和标准。它是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 以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作为基本的组成部分, 涵盖了整个能力体系的演进和构成,包括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实际的操作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等。在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成为高技能、高素质以及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复合创新型应用人才。

2、建立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模式这两个方面。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应结合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来进行构建。一般而言,高职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专业认知实习、顶岗实习四个部分。在实践教学模式方面,目前国内外关于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有国外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国内的“三阶段”实践教学体系、“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情景实践”教学模式等。

在这里,笔者比较推崇的是“循环式”实践教学模式,即针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循环可以考虑将专业认知实习和校内实训融入到一体化课程之中,从而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嵌入式循环。针对企业需求的循环就可以考虑将教学顶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合二为一,保证实习单位工作岗位的轮换循环。为了保证合作企业工作岗位的轮换循环,高职院校可以采取承包合作企业工作岗位等方式,同时,为了保证学生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的连续性,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在合作企业设立“第二课堂”等方式来进行。

这种“循环式”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校内实训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矛盾、顶岗实习与实习单位人才稳定性要求的矛盾。但是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程度要求较高。

3、建立实践教学管理及评估体系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的,讲求实用性、实效性,在高职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但是实践教学必须在一系列相关管理文件的规范下才能有效实施,主要包括操作守则、基本进程、基本条件、考核办、教师的职责等。高职院校应该对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统一化、规范化的管理,实践教学也应该与理论教学一样有教材(讲义或实践教学指导书)、课程标准、教案、考核方案等规范性材料,做好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运行表,使之成为实施实践教学、教学检查的依据。因此,建立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杠杆,它既包括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估,也包括了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估。面向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估考核包括评价教学质量、确定成绩考核办法、管理考核信息、分析考核结果等;面向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估包括对当前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以及教学条件等方面的评估。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相对而言是一门新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实践教学水平较差。要真正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就必须加强该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高职院校要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给教师提供企业、行业锻炼的机会,将教师企业实践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其次,高职院校还要不断完善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结构,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可以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专业教师的继续培训,另一方面,逐步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从相关旅游景区、旅游企业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

5、加大对实践教学条件的投入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操作性很强,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深入落实“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努力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赢。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加大对校内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建设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在选择实习实训基地的时候,要进行深入的调查,严格的筛选,加强沟通与合作,保证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规范性、稳定性和高层次性。

[1]冯晓斐.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2]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

[3]白德淳,罗大伟.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教育与职业,2007(7).

[4]周国忠.“行动导向”理念下的高职景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教育与职业,2007(7).

[5]俞洁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2).

[6]厉敏萍,戴春芳.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教育探索,2008(11).

此论文系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2015年度科研课题《高职院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2015-ZJXH-1322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景区实训体系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