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募捐的发展现状与风险规避研究

2017-03-10王嘉棣

环球市场 2017年10期
关键词:善款救助慈善

王嘉棣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网络募捐的发展现状与风险规避研究

王嘉棣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和线上支付平台不断普及,网络募捐逐渐成为我国募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慈善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现实中也随即出现了一批长期通过网络方式支持社会公益慈善活动的网络善客,新形势下慈善事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延伸。但目前的网络募捐存在许多风险,诱发了社会的信任危机,公共利益受到威胁。本文从政府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当前网络募捐的发展现状,试在探讨有效的网络募捐风险规避路径。

网络募捐;风险规避;健康发展

一、前言

近年来,网络募捐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慈善救助渠道,在社会中发展迅猛,网络平台被越来越多的人借助以进行求助。而当前网络募捐规范化在法律上还是空白,网络募捐活动发起也比较随意,主要通过微博、微信转发和论坛等非正式途径,使得整个募捐活动难以得到有效的风险规避,捐助款项去向不明,因此一旦缺乏有效监管,网络募捐就会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进行欺诈的工具和手段。深入了解网络募捐这种新兴的社会募捐形式,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风险,提升网络募捐公信力,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慈善中的作用,对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长足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二、网络募捐的发展现状

网络募捐是近年新出现的一种社会募捐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因为其相对传统募捐而言,具有效率高、投入低、范围广等优势而选择这种募捐渠道筹集善款。网络募捐灵活的救助方式弥补了我国社会救助网络欠缺和机制僵化所带来的缺陷[1],救助渠道随之扩大,有力的补充了传统慈善事业。目前的社会救助大多针对群体救助,网络救助无疑会扛起个人救助的大旗。在这个意义下,网络募捐将引起慈善捐赠方式的一场变革[2]。2013年3月,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首次发布了网络公益数据,数据显示,2012年网络公益发展迅速,公益捐赠总金额超过3510万元,比2011年增长70%,显示出网络募捐的发展潜力。但现阶段,网络募捐作为一种新兴的募捐形态,存在着许多安全性方面的重大风险,主要有:募捐主体确认难、诚信危机以及法律和监管缺失等。这一方面降低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三、网络募捐的风险

(一)网络募捐缺乏真实保证

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匿名性等特征,容易让某些带有不正当目的,发布虚假信息、进行诈骗的人有了可趁之机。筹资者发起筹资项目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而捐赠性网络众筹的第三方平台常常不会认真审核[3]。就网上盛传的罗一笑事件来讲,网友的对网络募捐缺乏真实保证的疑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捐赠善款是否专用;二是受赠者的生活水平是否能与捐赠挂钩;三是个人和组织擅自公开募捐是否是一种违法行为;四是慈善行为缺乏监督与保障,担忧爱心被“忽悠”等等。

(二)网络募捐缺乏法律保障

当前对募捐行为的监管和规范主要以由组织发起的募捐活动为主,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颁布《慈善法》来规范个人发起的网络募捐活动,所以针对个人发起的网络募捐活动没有专门的法律进行说明,合情不合法是网络募捐难以回避的问题。在目前相关的法律中,以个人名义发起的募款行为属于非公募形式,不具备向社会筹集捐款的权利,因此当前的网络募捐行为只有与社会上的慈善公益组织合作才能避免尴尬的处境,否则就面临着合情不合法的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对网络募捐制定的规章制度细则不明确,使民政等相关部门无法妥善处理此类问题,使不良网络募捐者有了可趁之机,由此产生了一系列诸如收到的款项是如何开支的、有没有出具收条、有没有专款专用、谁在监督款项的去处和余额等等不良社会现象。如果有相关的法律,网络募捐受赠人依法有义务向网友澄清这些事情,那就不会有这么多争执和问题了[4]。

(三)网络募捐缺乏监管机制

由于相应的监管机制的缺失,网络募捐活动不像公益慈善组织募捐活动那样有相对比较规范的发起、设立流程,缺乏一套明确的程序,随意性比较强,多是由个人发起并管理善款,极易出现各种问题。网络众筹平台普遍未对资金流向进行有效监管[5]。网络募捐的过程缺乏监管,没有办法像公益机构一样及时、明确的公开善款的使用和去向,由此遭受了巨大的质疑,同时也伤害了一些热衷于慈善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的热情。正是由于网络募捐活动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没有特定的一套流程,仅仅是由个人发起,没有可以提供验证信息真伪的机构或个人。其次,善款的使用并没有向公众公开,从而引发了网友的各种非议,同时也严重影响到了网络社会的正常运转,引发了一些类似人肉搜索之类的不良社会风气。

四、网络募捐的风险规避路径

(一)加强网络社会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对于公民的诚信教育,引导网络募捐者要保证发布信息的准确性,明白虚假的信息会使怀有同情之心的善良捐款者收到伤害,不利于网络募捐乃至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工作,让网络募捐活动的参与者明白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对于法律所禁止的活动不去从事。民政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让网民了解网络募捐知识,使网民掌握正确的网络募捐形式,加强网民行为自律性。当代社会中,人们有着强烈的急功近利心态,在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了的同时, 道德却面临着滑坡的问题。有些人受到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见利忘义,将道德甚至法律置之度外,在慈善公益事业上使用欺骗手段,伤害了其他人们对于网络募捐所寄予的期望,同时也让网络募捐行为产生了巨大的非议,网络募捐的正常进行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在网络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道德和法律是约束个人行为的有力手段,加强对诚信的教育,普及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为网络公益慈善事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网络社会良性、有序的发展。

(二)健全网络募捐法制保障,填补法律空白

在网络应用普及化的今天,我国立法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建立一套网络与社会相结合的完备法律体系。立法部门需进一步完善、修订网络募捐方面的相关法律,司法部门需及时根据司法现实针对有关法律条款做出解释,为网络募捐规范发展提供保障。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时代的新需求,立法部门应在立法中对网络募捐行为予以充分重视,详细规定其财务制度、组织制度以及网络平台的活动领域和开发救助项目等内容,为使网络募捐具有可操作性,要增强善款运作的透明度等。在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法律,并结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依法治国战略推动下,建立健全我国网络慈善公益方面的相关法律,为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法律基础,保障网络募捐正常、合法、高效的运行。

(三)提供网络募捐规范监管,加大扶持力度

第一,民政部门可以对具有网络募捐行为资质的组织或平台颁发网络募捐规划许可或网络募捐实施许可,同时设立规则,界定募捐金额和项目类型,在网络上公布具有资质的募捐组织或平台信息,以此捐款者事先即可确认募捐组织或个人的合法性;第二,民政部门可在为有募捐资质的组织或平台统一发放银行账号,并在网上及时更新公布募捐善款情况以及用途,监督网络募捐组织或平台的账目情况;第三,民政部门要建立相应的网络募捐管理机构,根据网络募捐活动规律和特点,核实相关信息,调查、监管募捐慈善款项募集状况,及时向社会通报,引导网络募捐的健康发展;第四,互联网信息安全部门严格监管,谨防利用网络募捐进行的非法活动,对于通过审查准以发布的信息也要在募集资金过程中进行审查,谨防网络诈骗活动的发生,出现虚假网络信息时应及时出具官方信息进行更正,防止更多民众受到伤害。

五、结语

由于网络社会的复杂性,本文提出的网络募捐风险规避路径为笔者进行的尝试性研究。现阶段,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要求,政府主要职能应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予以充分重视,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所以,面对网络募捐存在的风险,政府等公共部门需要承担起提供制度保障以及监管的责任。

[1]张书明.关于网络募捐的监管问题[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39.

[2]柯凤华.网络募捐的规范化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2.

[3]肖本华.美国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13,(1).

[4]李程.网络募捐行政监管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6.

[5]孟韬,张黎明等.众筹的发展及其商业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5).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网络募捐安全性及健康发展路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SKY1723ZD)。

王嘉棣(1996-)男,汉族,安徽亳州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善款救助慈善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慈善之路
慈善义卖
见证(2)
水下救助抢险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公开善款去向才能拉直问号
2013年全球奢华精品酒店帮助慈善基金筹款共计一百万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