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者船山学研究成果目录
2017-03-10李相勋
韩国学者船山学研究成果目录
博士学位论文:
金容沃:《The Philosophy of Wang Fu-Chih(1619—1692)》,Cambridg:美国哈佛大学,1982年。
李圭成:《王船山气哲学体系研究》,首尔:首尔大学,1989年。
金珍根:《王夫之易哲学研究》,首尔:延世大学,1995年。
李哲承:《在王夫之与艾思奇哲学中认识与实践的问题—以认识的发展过程及认识与时间的关系为中心》,首尔:成均馆大学,1996年。
安载皓:《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1999年。
于心华:《清初抗清汉人的华夷观研究—以王夫之、顾炎武、傅山为中心》,北京:北京大学,1999年。
林亨锡:《王船山〈周易内传〉研究》,北京:北京大学,2000年。
赵成千:《王夫之诗学的研究》,首尔:高丽大学,2003年。
李钟武:《王夫之诗学范畴研究》,上海:复旦大学,2003年。
陈晟秀:《关于王夫之易学思想的研究》,首尔:成均馆大学,2005年。
曺芋珍:《王夫之器中心的易学体系》,光州:全南大学,2010年。
林瑞玲:《‘人中有景’形象表达研究—以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为中心》,首尔:梨花女子大学,2011年。
硕士学位论文:
李哲承:《关于王夫之的自然观中辩证法思想的研究》,首尔:成均馆大学,1990年。
曺芋珍:《王夫之的道器论》,光州:全南大学,2002年。
金银暻:《在〈周易内传〉中的君子论研究》,清州:韩国教员大学,2014年。
专著:
金珍根:《气哲学的集大成,王夫之的周易哲学》,首尔:艺文书院,1996年。
千炳俊:《王夫之的内在气哲学》,首尔:韩国学术情报,2006年。
李圭成:《生成的哲学,王船山》,首尔:梨花女子大学出版部,2001年。
赵成千:《王夫之诗歌思想与艺术论》,首尔:亦乐,2008年。
安载皓:《王夫之哲学—宋明儒学的总结》,首尔:文史哲,2011年。
译著:
李润和:《〈读通鉴论〉卷末〈序论〉》,《中国史研究》第2辑,1997年。
韩国王夫之思想研究会:《王夫之论〈大学〉》,首尔:松树,2005年。
赵成千:《姜斋诗话》,首尔:Jimanji,2008年。
韩国王夫之思想研究会:《王夫之论〈中庸〉》,首尔:松树,2014年。
李皊昊:《读四书大全说1》,首尔:成均馆大学出版部,2013年。
金珍根:《周易内传1》,首尔:学古房,2014年。
金珍根:《周易内传2》,首尔:学古房,2014年。
金珍根:《周易内传3》,首尔:学古房,2014年。
金珍根:《周易内传4》,首尔:学古房,2014年。
金珍根:《周易内传5》,首尔:学古房,2014年。
金珍根:《周易内传6》,首尔:学古房,2014年。
赵成千:《读〈姜斋诗话〉一千行》,首尔:Jimanji,2014年。
崔锡起、李皊昊:《王夫之的〈中庸〉阅读》,首尔:成均馆大学出版部,2016年。
金衡钟:《王夫之的史观与史论》,(《中国的历史认识》下,闵斗基编),创作与批评,1985年。
期刊论文:
李润和:《读通鉴论》卷末序论的初步理解,《历史教育论丛》第22辑,1997年。
李润和:关于《读通鉴论》秦始皇二世条,《庆北史学》第21辑,1998年。
李润和:王夫之(1619—1692)对晋宋交替期的理解,《中国史学史》第21辑,2004年。
黄元九:王夫之的史论,《东亚细亚研究》,一潮阁,1981年。
权重达:王夫之的史论,《中央史论》2,1975年。
金培喆:清末民初在湖南的王夫之思想,《历史学报》第114,1987年。
南明镇:王船山本体论的研究,《忠南大论文集》14-1,1987年。
南明镇:王船山的认识论,《东西哲学研究》创刊号,1984年。
裵永东:王夫之的政治思想,《教育论丛》,1991年。
柳昌娇:在王夫之的诗学体系中诗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中国学研究》8-9,1994年。
安载皓:历史的理念与其动因—以王夫之的历史哲学为中心,《中国学报》第41辑,2000年。
安载皓:王夫之心论研究,《中国学报》第43辑,2001年。
陈晟秀:老子衍与王夫之的《老子》理解,《阳明学》第21号,韩国阳明学会,2008年。
禹景燮:对于17世纪韩·中·日三国的华夷观的比较研究—以宋时烈·王夫之·山崎暗斋的许衡论为中心,《历史与谈论》第53辑,2009年。
金珍根:王夫之心性论的意义,《东洋哲学》。
金珍根:王夫之易哲学的对待与变易逻辑,《东洋哲学》。
金珍根:王夫之注解《庄子》的“无待”概念考察,《东洋哲学》第36辑。
李钟武:关于王船山诗学中的“兴”的小考,《中国学》第37辑,2010年。
陈晟秀:明末·清初考证学的考察—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中心,《东洋哲学研究》第72辑,2012年。
李相勋、赵成千:朱熹与王夫之的“明德”释义的异同在中国哲学文化—以朱熹的“明德”为主,《中国文化研究》第25辑,2014年。
朴纯哲:朱熹与王夫之的《诗经》淫诗论比较研究,《中国人文科学》第58辑,2014年。
曺芋珍:对张载易学的王夫之的受容与变容—以道器的观点—,《泛韩哲学》第79辑,2015年。
禹景燮:宋时烈与王夫之
李润和:关于《读通鉴论》三国条史论,《中国史研究》第45辑,2006年。
安载皓:两用而一体—船山论心,《国际中国学研究》第13辑,2010年。
南相镐:王夫之的气体道用的方法,《东西哲学研究》第52号,2009年。
陈晟秀:关于王夫之气哲学的特征研究—以从性理学到气哲学的旋回为中心,《汉文古典研究》第17辑
尹元铉:王夫之的《大学》理解—以与朱熹比较为中心,《温知论丛》第24辑。
黄元九:王夫之的史论,《史学会志》第9辑,1965年。
安载皓:社会实践的尊则与判断、评价—王夫之的社会政治思想为中心,《南冥学研究》第18辑,2004年。
金珍根:世界的自己充足性考察—以王夫之的哲学为中心,《孔子学》第25号,2013年。
赵成千:王夫之的苏轼诗文批判论初探,《中国学报》第60辑。
金秀景:作为经典解释方式的赋比兴论—以王夫之的《诗经》解释方式分析为中心—,2015年。
赵成千:王夫之的诗道性情论,《中国语文论丛》第22辑。
赵成千:对于王夫之诗论上的“现量”的诗歌美学的考察,《中国语文论丛》第21辑。
柳晟俊:王夫之的《姜斋诗话》《诗译》考,《中国研究》第37卷,2006年。
赵成千:对于王夫之《诗译》的译注,《中国语文论丛》第25辑。
安载皓:王夫之心论研究—以理性所含的两个意义与其关系为中心,《中国学报》第43辑。
金珍根:王夫之易哲学的哲学史的转换,《韩国东西哲学研究会论文集》第12号。
李哲承:朱熹与王夫之的欲望观分析—以《论语集注》与《读四书大全说》的内容为中心,《东洋哲学研究》第61辑,2010年。
安载皓:王夫之的仁义之心与思解释,《东洋哲学研究》第80辑,2014年。
李哲承:关于王夫之哲学中认识与实践关系的研究,《人文科学研究》第16辑。
朱真永:对于王夫之的政治论的小考,《大佛大学论文集》第5辑,1999年。
崔英辰:在东亚近世儒学对天·性·道的认识—以王夫之·伊藤仁斋·丁若镛的《中庸》注释为中心,《南冥学研究》第18辑,2004年。
安载皓:王夫之的夷夏观试探,《东洋哲学研究》第31辑。
梁忠烈:王夫之诗论的“主情”的性格,《中国人文科学》。
梁美卿:王夫之艺术论研究通过“内极才情,外周物理”的真情性体现,2015年。
林亨锡:王夫之易学的气学的基础—以《张子正蒙注》《太和篇》为中心,《周易研究》第6辑。
安载皓:王夫之方法论管窥,《哲学研究》第30辑,2011年。
梁美卿:从“言志”到“意境”—以王夫之《姜斋诗话》为中心,《美学》第81卷1号,2015年。
咸贤赞:王夫之的格物致知理解—以《读四书大全说》与《张子正蒙注》为中心,《东洋哲学研究》第65辑,2011年。
李哲承:在儒家哲学中“气质之性”的问题—以王夫之与朱熹的观点为中心,《儒教思想研究》第34辑,2008年。
千炳俊:王夫之气哲学的内在化生论,《哲学论丛》第23辑,2001年。
林玉均:王夫之的《论语》解释(1)—以与朱子解释的比较为中心,《东洋哲学研究》第59辑,2009年。
陈晟秀:关于王夫之《论语》理解的研究—以经学思想的形成与特征为中心,《儒教思想研究》第25辑,2006年。
陈晟秀:王夫之的《大学》观—“以大学之道”“明德”“心”为中心,《东洋哲学研究》第63辑,2010年。
陈晟秀:关于王夫之易思想的研究—以《序卦传》与卦变论批判为中心,《汉文古典研究》第14辑。
李瑾明:王夫之《宋论》中对王安石改革的批判,《中国史研究》第91辑,2014年。
赵成千:王夫之诗论上的“意势”论,《中国语文论丛》第23辑。
赵成千:王夫之诗论形成背景考察—以知己们对他的影响为中心,《中国学论丛》第38辑,2012年。
柳昌娇:在王夫之诗学体系中诗与读者的关系,《中国学研究》。
朴智淑:王夫之与人性论融合的诗学观小考—以性情为中心,《中国语文论丛》第67辑,2014年。
林亨锡:清初到民国对王船山观点的变化,《韩国哲学论集》第11辑。
陈晟秀:王船山与丁茶山的《大学》理解比较—以“明德”理解为中心,《儒教思想研究》第34辑,2008年。
赵成千:王夫之的钟嵘诗论继承与受容状态考察—以“直寻”与“现量”的相关性及钟嵘的诗评受容为中心,《中国语文论丛》第34辑。
权重达:王夫之的经世思想检讨,《明清史研究》第6辑,1997年。
金东敏:关于《中庸》的“戒慎恐惧”与“慎独”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以王船山的《读四书大全说》为中心,《东洋哲学研究》第63辑,2010年。
李哲承:在《论语》中“权道”的逻辑结构与意义—以朱熹与王夫之的观点为主,《时代与哲学》第21卷3号,2010年。
刘明钟:船山王夫之的气哲学,《石堂论丛》第11辑,1986年。
河春德:王夫之的气哲学,《哲学论丛》第6辑。
徐恩淑:王夫之的气哲学与伦理思想,《中国哲学》。
林玉均:王夫之的《大学》理解—以与朱熹解释的比较为中心,《东洋哲学研究》第38辑,2004年。
赵成千:王夫之的杜甫诗歌的好评论,《中国语文论丛》第38辑。
安载皓: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王夫之的批评—以心性与格物致知为中心,《孔子学》第6号。
金载京:论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王夫之的观点,《东洋哲学研究》第79辑,2014年。
安载皓:大用流行:王夫之本体论研究,《中国学报》第64辑,2011年。
金圣基:王夫之,其生平与思想。
金德均:在王夫之“势”概念中的社会意识。
曺芋珍:对邵雍的先天易学的王夫之的批判,《孔子学》第27号,2014年。
安载皓:论船山之心概念—以理性的两种义涵及其关系为中心,《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1期,2005年。
陈晟秀:关于王夫之的阳明学批判的研究,《阳明学》第5号。
安载皓:历史的理念及其动因—王夫之的历史哲学为中心,《中国学报》第41辑。
安载皓:王夫之利欲观研究,《中国学报》第45辑。
陈晟秀:17—18世纪在韩·中·日儒学人间理解研究—以王夫之·丁若镛·伊藤仁斋为中心,《汉文古典研究》第20辑。
安载皓:王夫之的人性论研究,《儒教文化研究》第2辑。
李哲承:王夫之的认识论体系1—以认识的发展过程为中心,《泛韩哲学》第14辑。
金贤珠:为恢复公的政治的王夫之改革思想,《哲学研究》第53辑,2016年。
曺芋珍:对朱熹易学的王夫之的批判,《孔子学》第25号,2013年。
林玉均:王夫之的《中庸》解释(1),《东洋哲学研究》第48辑,2006年。
李钟晟:对于船山王夫之的知识论的考察。
李哲承:在《论语》《学而》1章中的学和习逻辑与意义—以朱熹与王夫之观点为中心,《中国学报》第59辑,2009年。
金仁圭:在王夫之的华夷论中民族主义特征—以与朝鲜后期洪大容的华夷观比较为中心,《温知论丛》第7辑。
李春复:王夫之以中国为空间的认识与周边种族的汉化,《多文化内容研究》第16辑,2014年。
李春复:王夫之的中华意识,对移住与文化融合的二重性,《中央史论》第37辑,2013年。
安载皓:王夫之的正义观试论—以“通义”与“经”“权”关系为中心,《哲学探究》第37辑,2015年。
赵汉锡:17世纪东北亚《庄子》注释的现实对应论—以王夫之与朴世堂的《齐物论》“明”解释与现实对应论为中心,《韩国哲学论集》第49辑,2016年。
赵汉锡:王夫之《庄子解》《逍遥游》解释的思想史的意义,《东洋文化研究》第13辑,2011年。
朴容台:在王夫之思想中主器的倾向与华夷论,《东西哲学研究》第78号,2015年。
陈晟秀:王夫之的《中庸》理解,《东洋哲学》第65辑,2011年。
林玉均:王夫之的《中庸》解释2、以与朱子的解释比较诶中心,《东洋哲学研究》52辑,2007年。
于心华:王夫之的华夷观,《ACTS神学与宣教》。
南明镇:王船山的认识论,《韩国东西哲学研究会论文集》创刊号。
杨在鹤:王船山的形而上学,《儒教思想研究》。
曺芋珍:对于程颐易学的王夫之的批判的受容,《泛韩哲学》第64辑,2012年。
金东敏:王船山《中庸》哲学的时间的特征—以〈中庸〉首章的首三句解释为中心,《儒教思想研究》第38辑。
朴智淑:王夫之《古诗评选》的文气论研究,《中国语文学论集》第95号,201年。
金载京:对于王夫之“中”解释的理解,《艮斋学论丛》第11辑,2011年。
陈晟秀:王夫之的错综:变易论研究,《阳明学》第19号,2007年。
柳昌娇:在王夫之的诗学体系中诗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学》第20辑。
陈晟秀:王夫之的易学思想—以对于人间与自然的理解为中心,《儒教思想研究》第23辑,2005年。
金珍根:考察王夫之谦卦《大象传》解释的意味,《儒教思想研究》第38辑,2009年。
陈晟秀:王夫之的历史与人间理解,《儒教思想文化研究》第54辑,2013年。
陈晟秀:王夫之易学思想的特征,《儒教思想研究》第49辑,2012年。
陈晟秀:关于《周易》解释方法论的研究—以王夫之的学易·占易合一为中心,《汉文古典研究》第16辑。
李相沃:从海德格尔哲学方法看道家哲学思想的存在—以老子、庄子和王夫之为中心,《道家文化研究》第32辑,2010年。
金正浩:17世纪中国变动期汉族士大夫改革论的意义与界限—以黄宗羲与王夫之的政治思想为中心,《韩国政治外交史论丛》第26辑1号。
李钟武:从哲学走向文学:论王夫之诗学中的“情”,《中国人文科学》第37辑。
金培喆:清末民国初在湖南王夫之思想—其受容与显彰,《历史学报》第114辑。
陈晟秀:清代气学的渊源考察—以王夫之与戴震为中心,《大同哲学》第64辑,2013年。
李哲承:对于孟子的“浩然之气”思想的朱熹与王夫之的观点比较—以《孟子集注》与《读四书大全说》的“浩然之气”章为中心,《儒教思想文化研究》第57辑,2013年。
李润和:论王夫之的尊君和重民思想,《东岳论丛》,2000年第6期。
李润和:王夫之史论的哲学基础和现实认识,《东岳论丛》,1998年第5期。
李哲承:船山哲学中性善论的现实意义——以《读孟子大全说》为中心,《船山学刊》,2013年第1期。
李哲承:新世纪环保问题与王船山的自然观,《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安载皓:船山论朱学与王学,《船山学刊》,1998年第1期。
安载皓:船山论历史之意义及规则,《国际儒学研究》第8辑。
金珍根:关于王夫之“夷夏之辨”的研究——以其宗旨与目的所体现的现时代价值及普遍意义为中心,《船山学刊》,2016年第3期。
金珍根: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典范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船山学刊》,2014年第4期。
金珍根:船山哲学的世界完整性研究,《船山学刊》,2013年第2期。
金珍根:我与船山和《船山学刊》——寄《船山学刊》创刊一百周年,《船山学刊》,2015年第4期。
李钟武:王夫之诗歌修辞论,《修辞学习》,2004年第2期。
李钟武:王夫之“二南”论浅探,《诗经研究丛刊》,2004年第2期。
金载京:王夫之对“默识”的阐释与文化记忆相关性小考,《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李相勋:王船山之鬼神观,《船山学刊》,2007年第3期。
李相勋:尚义之道——王船山尚义思想展开的四个逻辑层次,《船山学刊》,2007年第3期。
李相勋:《王夫之之礼与政治和合相契何以可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韩·李相勋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