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探析
2017-03-10王红
王 红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探析
王 红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目标管理,是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难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必然选择。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存在管理理念笼统、目标管理规划“无序”、目标实施模式“老化”、管理过程缺乏强有力的监督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社会原因、高校教育管理方面的原因、大学生自身原因。需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的科学性、管理平台的跟进性和遵循阶梯原则的三个方面给予解决,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校的培养人才质量和理论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社会、媒体始终关注的热点之一。进入21世纪,科技的重大发展及网络手机的全民化,西方多元文化和思想观念不断涌入高校,大学生群体对消极、负面的信息没有足够和敏锐的辨识能力,易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强烈冲击。目标管理在高校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软性工作”的认识和不足,加强高校处理学生工作的效率和成果。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必要性
管理是普遍的存在于人类社会实践中,而高校教育是对人进行的创造性的实践培育活动,教育离不开管理因素。科学高效的目标管理的引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增强提供可能性条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含义
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理论,以目标作为行动导向和考核标准协调人与工作之间关系的综合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序、渐进地根据一定需求向年轻一代传授必备知识和生活技能的一种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领导部门、主管机构及其管理人员,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创造性活动过程。”[1]
目标管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是内容目标的相通而方式上存在差异都是实现预期目标的途径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含义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灵活掌握、运用目标管理的方式方法,相关部门根据“学校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高校教育总目标,将其由一变多、分配到学校子部门和子院系,转化为分目标,并运用组织、控制、评价、激励等手段对目标落实”,[2]实施效果和评价反馈进行管理的创造性活动过程。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意义
目标管理中,目标是连接整个活动的“因子”,即“目标”是预期所要达到和完成的向导和指南。目标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出“模式化”范式的尝试,是加强高校教育效果的积极补充,有利于丰富与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目标管理理论的应用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久的生机和兼容性。进入21世纪以来,诸多高科技技术的发明应用与地球村观念的盛行,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等等不断地在碰撞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高校是接触世界文明最为频繁、最渴望的组织之一,如何有效地在高校中减弱多元文化冲突的负面影响,增强本国主流文化的中心地位。目标管理理论的吸收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久生机,高校教育目的更加贴近国际化,彰显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去”自觉主动的吸收、借鉴时代优秀教育新成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2.目标管理有利于分目标完成率缩短总目标实现期限,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成果显著。目标的分化细化利于形成有针对性的前进方向,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奖惩措施,为良好的学校氛围提供奋进的动力。明确的目标和一定的奖励,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再是等待命令的“机器人”,盲目的被接受者,而是将目标内化,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才能、才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看到了自己对于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学校、师生之间的运作模式不再是命令或指示,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联系的。
3.目标管理理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工作治理具有可预见性。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不容忽视,目标制定过程中,有选择性的学习接纳目标管理理论,凸显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性与预测性。国际化接轨和现代化转型的急迫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科学高效。只有清楚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热点关注、敏感神经,才有可能制定出有利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具体可行的目标,才有可能掌握学生的日常行为与思想发展的规律。目标管理给予更多的参与范围、选择权与决策权,不断地探讨出更好地处理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实施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标管理的应用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因其巨大的优势和非凡的有效性从而把目标管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但有研究调查表明,在500名接受调查的人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单一无灵活性,需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近30%的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注重实际、改进教学内容而不是表面功夫等;还有少部分人认为教育目标的制定应根据时代和受教育者思想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当前实施现状如何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实施效果
改革开放后我国众多企业注意到并引入目标管理理论,企业的重大成功,引起一些高校工作者的关注,从而将目标管理理论引入到高校管理中。但是对目标管理理论系统性认识的不足,缺少比较成功的高校目标管理案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效果不显著,存在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
1.目标管理理念笼统,缺乏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是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新特点和新要求,结合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各种发展能力全面发展为目标。”[3]
但是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存在并没有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和办学特色将目标“软化”,而是把它看作是“钢化”的、不可改变的。管理理念的宽泛笼统和无针对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使目标准确并具有针对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重中之重”,目标制定太低无意义太高无动力,笼统宽泛会使学生迷失方向,缺少动力。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人员,须结合本校特色内涵与优势项目,培养出既符合教育要求又有独立人格的大学生。
2.目标管理规划“无序”,缺乏整体性。
高校思想政治目标管理从组织上、计划上处于“无序”的状态,认识上、思想上缺乏全局整体的意识。规划的“无序”是说学校重视对短期、或是能及时看到成果的目标的制定,而对需要从长计划、长时期完成的目标不够重视。根据下达的文件制定出当前的目标而忽视对目标整体性的制定,这就造成目标完成过程出现断层、实施成果不显著的原因。学校目标管理的规划应该在一定阶段内是固定的且有时间保证的,而不是可以随意更换或变化的,只不过会在某些层面上根据政策、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微调而已。大体上来说是在保持目标规划的整体性上因时因地的调整,而不会出现前期目标与后期目标制定上的重大不同,只注重短期目标而是中长期目标居于边缘地带的情况存在。
3.目标实施模式“老化”,缺少互动性。
从上到下的单向度工作方式,是当前高校目标管理实施的主要模式,而不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重互动形式。单向度指令的形式不外乎是班会的次数、单位的自评以及学生成绩的比重等,没有考虑到师生的接受程度及意愿,他们只是一个“无自我意识”的执行者。这样的实施模式在开始阶段会取得重大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的不断发展与变动,这种固定模式的成效便会大打折扣,需要寻求新的实施模式。变单向为双向,加重师生在实施模式中的地位和比重,通过进一步的摸底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目标。互动交流的多寡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效果,师生互动交流的提升有利于实施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和升级。
4.目标管理过程缺乏强有力的监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确定并分配给各个学院的子目标,后续缺乏强有力的监督与考核体系。目标管理处在一个整体的循环的过程中,规划、实施等等都设计的很好,但是却忘记了还需要一个合适的反馈系统,用来考察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漏洞,以期对总目标进行补充和完善以及评估可行性。但是,据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存在重视目标的制定指定而忽视评价系统的建立,或是对以建立的评价反馈系统没用充分利用起来,不重视甚至是忽视评价反馈信息的重要性。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过程没有形成系统化、制度化,只一味的注重目标的确定、运行,不顾具体实施的效果如何,出现前期势头较好但后继乏力的情况。
芮杰明认为管理是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配置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动态创造性活动。[4]而当前高校目标管理实施出现的管理理念无针对性、规划无整体性、实施模式交流不强、管理过程无跟进行性,忽视了师生的接受程度及师生本人的个性发展需求。在目标管理理念、规划、实施、评价之时没有依据本校特点及师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合理配置,只是以指令或命令等无人性的硬性管理,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效果不佳。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实施现状,并不是某方面的缺失或是单方面原因形成的,而是由多种原因复合作用导致的。根据现状分析,原因大致可概括为社会原因、高校管理方面的原因、大学生自身原因三个方面。
1.社会原因。
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更新与使用,大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浏览网页等,接受新事物,价值观、思想信念也会相应发生改变。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学生敬畏心的培养,尊师敬长,听从学校管理,做一个不与学校社会利益相违背的学生。但是网络的发达与信息的及时,给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思想行为的鉴定带来一定的影响。所谓需求决定生产的动力,学校教育依据目前现行的《德育大纲》和我国当前发展规划的需要,制定出具有短期实效的目标管理规划。但是,社会需求变动性极快而高校目标制定的相对滞后性,两者之间的不衔接和不对等性。就这就导致了高校目标管理中规划“无序”,实施过程缺少互动性的主要原因。
2.高校教育管理方面的原因。
科学规范的管理意味着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现代高效的方式。但高校的管理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还是以命令或指令的简单手段进行管理。当前高校只是皮毛般的采用目标管理,重视对目标的制定阶段,而对其后目标的实施、规划、监督、评价等等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以量化的数值或指标来评估目标,并不了解目标是行动的引导和向导。目标管理是一个有机完整的系统,领导机制、考核机制,激励反馈机制等,各环节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相应的管理平台还没有很好的使用或者是建立,缺乏目标实施之后的相关环节的反馈信息,信息的滞后、迟缓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了众多问题难以及时处理、处理效果不突出。
3.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现代社会的开放性、高速发展性,大数据、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便捷的网络为大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打开了方便快捷之门,无形中改变他们的思想行为方式,从而使他们的思想行为更具有个性化及独特性。简而言之,现代开放社会为大学生更好更清楚地认识世界提供了多重路径。大学生们由于思想单纯,易受到他人影响,产生从众心理,可能会抑制大学生自身分析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现在大学生注重自我感受,自由与浪漫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的盛行,他们更愿意为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和较好的生活条件而去努力学习奋斗。由于大学生本土信念的缺失、集体主义意识的淡化,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难度,弱化其管理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反思
不可否认目标管理减轻高校管理繁琐的程序,提高管理质量和速度,学生工作积极推进;但是不能忽视其所遗留的管理理念笼统,目标管理规划“无序”,目标实施模式“老化”,管理过程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等问题。如何使高校目标管理更加有序、“年轻”、有针对性、完善的监督系统,这些都是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一)采用科学发展的思想理念教育和管理学生
当前管理理念过于笼统,并没有根据目前的具体情况安排管理工作,致使目标管理在高校中无明确性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强调教育和管理的有机统一,把人本主义、行为科学、学生自治自理等科学的管理思想融入其中,以增强教育管理目标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目标管理科学化明确化利于学校良好氛围的形成和完善,有益于学校各部门之间更好的合作,加强学校成员的归属感并激发出参与学校建设的意愿。
高校目标管理的对象是具有独立人格和一定知识储备的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应是平等地位上双向互动的而不是一级二级的关系。行为管理理论对人个性解放的提出,强调个人创造的重要性。学校管理者须着眼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学生发展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内容多样性与形式复合型的探索。认真调查和掌握学生多变复杂的思想,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利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有效衔接,多管齐下,形成高效自我全面发展育人的教育管理模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评价平台科学化
目标管理评价体系的缺失与不重视减弱了目标管理实施的效应,因此,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评估平台是构建高校完整管理体系的重要一步。要让该评价平台起到有效反馈作用,管理评价的科学化是其关键。首先,要明确目标管理效果的参数标准、评价细则,应尽可能的囊括所需要的数据、内容。其次要有科学有效的评估原则,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根据所反馈的数据如实撰写评估报告,不得有一丝一毫的错漏。
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随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新的问题,学生的思想会跟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评估管理应该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评估,这样才可能得到相对正确的评估信息,进而对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更好的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的管理。另外,要得到有效的评估反馈信息,就要求各部门不得互相隐瞒,还要加强管理者对目标管理评估的定期监督和评定,各部门协作意识的增强,才能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的目标。
(三)遵循目标的阶梯原则增强管理实效性
“思想教育的目标是人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前就确立的希望达到并争取达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是实施教育活动后应该达到的状态标准。”[5]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核心,目标的实现过程是动态的、创造的。管理实效性的提高有赖于阶梯原则的应用遵守。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本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追求。但是同时应清楚了解,不管是多远大的目标追求,都必须是有一个过程阶段实现的,这就体现了阶梯原则的渐进性,妄想一次就可达到或完成是违背阶梯原则的。
在实际工作工中,阶梯状目标降低了前进的难度,具有以下两个优点:一是阶梯状目标的完成可增强个人成就感,为取得更大成果给予动力支持,为总的奋斗目标的实现缩小差距;二是在实现各阶梯目标的同时,积累实现目标所需的经验、才干,为实效性的增强提供可能性条件。在目标管理工作中,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在不同的时期选择不同的教育、工作的重难点,提出准确的目标,鼓励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奋斗。
21世纪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期也是挑战期,随着社会的高度现代化、日益信息化与网络化,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依据多变需求来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简言之,目标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减缓高校目标管理对社会变型掌握不足的失落感。对传统教育管理体系进行改变,突破不适应时代的束缚,创造出更多元、更适应现代化的治理管理体制,以此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1]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70-271.
[2]赵峰: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性化[D],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htpp://law.lawtime.cn/d511565516659.html
[4]芮杰明.《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5.
[5]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70-271.
2017-04-10
王红(1991-),女,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人,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