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水洗血”:唐帝国与回纥危机化解与历史意义

2017-03-10卢萌萌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德宗吐蕃王朝

卢萌萌

(新疆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以水洗血”:唐帝国与回纥危机化解与历史意义

卢萌萌

(新疆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以水洗血”是回纥顿莫贺可汗为维护与唐王朝的睦邻友好关系而采取的不流血措施,这一举措使得回纥与唐重续旧好,并且促进了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以水洗血”事件的基础上,分析其和平化解的原因并论述其历史意义。

以水洗血缘由;唐帝国与回纥; 历史意义

一、“以水洗血”的缘由

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唐代宗李豫驾崩,太子李适继位,是为唐德宗。出于礼节,德宗派遣使者前往回纥汗国报丧,回纥登里可汗“骄不为礼”,[1]既不以常礼接待唐王朝的使者,也不为唐代宗的丧事进行礼节性的吊唁和祭祀。此时他在九姓胡的唆使下,正打算趁着唐朝国丧无暇他顾之际,举全国兵力进攻唐朝。所谓九姓胡包括隋唐昭武九姓之民,即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九国,而不单单指中亚的粟特人[2]。依附于回纥的九姓胡怂恿登里可汗“中国富饶,今乘丧伐之,可有大利”[3]。对于登里可汗与九姓胡的反唐图谋,当时的宰相、登里可汗的兄长顿莫贺大加反对,他认为唐王朝乃中原大国,其与回纥的关系向来友好,且唐并未做出对回纥不利之事,“今举国深入,万一不捷,将安归乎?”[4]对于顿莫贺的劝阻,登里可汗置若罔闻,他在境内集结兵马,为南侵唐朝做着积极的准备。

其实早在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登里可汗就对唐王朝产生过反叛之心,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完全平息,唐玄宗、唐肃宗相继驾崩,代宗继位,忙于办理丧事和处理国内矛盾,无暇顾及平叛之事,于是遣使回纥,希望借回纥之兵讨伐史朝义。史朝义鼓动登里可汗“唐荐有国丧,国无主,且乱,请回纥入收府库,其富不赀”,[5]在史朝义等人的利诱下,登里可汗不顾与唐王朝所建立的友好关系,“兵十万向塞”[6]欲侵入唐朝,朝廷为之震动,在此情形下代宗派药子昂、仆固怀恩等人游说登里可汗,最终登里可汗同意南下讨伐史朝义。虽然回纥与唐并未挑起战争,但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回纥登里可汗已不甘心仅仅做唐王朝的藩属国,他希望能够通过战争取得与唐朝分庭抗礼的地位,这种野心一直持续到779年,这时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不顾顿莫贺的劝阻和大多数回纥人的意愿,欲举国入寇侵入唐朝。顿莫贺力劝无效,于是“乘人心之不欲南寇”[7]举兵击杀登里可汗及九姓胡2000人,自立为可汗。顿莫贺可汗继位后,立即派遣回纥重臣聿达干与唐朝使者一起来唐,向唐王朝表示归附“愿为藩臣,垂发不剪,以待诏命”,[8]唐德宗接见了回纥使者,对顿莫贺的行为大加赞赏,为表示对回纥的优抚,德宗立即派大臣源休为唐朝使者,“册顿莫贺为武义成功可汗”。[9]在源休还在路上的时候,唐与回纥的边界上又发生了突董被杀的事件,这件事使唐与回纥的关系再次陷入僵持的局面。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寄居在长安的回纥人和九姓胡不断在京师作乱,德宗继位后命令突董率领留在京师的回纥部族归国。突董是回纥新可汗顿莫贺的叔父,他带领回纥和九姓胡人归国时“辎重甚盛”,[10]行至振武军的驻地时,引起了驻军将领张光晟的怀疑,他派人秘密观察,发现其车辇上除了金银细软还装载着“所诱致京师妇人”。[11]一方面张光晟认为回纥掳掠长安女子私带回国触犯了唐朝律法,另一方面他也想将回纥人所携带的财物据为己有,再加上九姓胡的煽动,张光晟萌生了击杀突董等人的念头。他上奏皇帝,希望得到皇帝的批准,“三奏,上不许”,[12]于是张光晟决定故意制造事端,乘机杀掉突董。张光晟之所以敢违抗皇命,是因为他知道唐宝应元年(762年)的“拜舞事件”使德宗与回纥之间产生了隔阂,当时皇太子李适,授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进驻陕州,出于礼貌他率军与同在陕州的登里可汗相见,登里可汗要求太子向其跪拜行礼,太子的随从药子昂等人断然拒绝,登里可汗大怒,将魏琚、韦少华、鞭笞致死,唐军将士见太子受此侮辱,均要诛杀回纥,太子以“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而制止了他们。于是张光晟故意激怒突董,让副将路过突董门前而不向其行礼,突董果然大怒,持鞭将张光晟的副将鞭打数十下,“光晟勒兵掩击,并群胡尽杀之”。[13]突董被杀的消息传到回纥,引起极大的震动,唐王朝的册封使者源休至回纥时,众回纥鼓动顿莫可汗杀掉唐朝使者,为突董等人报仇,顿莫贺可汗力排众议,谓源休曰:“我国人皆欲杀汝,唯我不然。汝国已杀突董等,吾又杀汝,犹以血洗血,污益甚尔。吾今以水洗血,不亦善乎!”[14]于是放源休归国,一场大祸最终以和平的方式解决。

二、危机化解的成因

回纥之所以未与唐王朝挑起战争,顿莫贺可汗之所以能够力排众议、“以水洗血”是多种原因共同促使的结果。

(一)经济利益的促使

回纥人自古生活在漠北草原地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马在回纥人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回纥人善骑射,回纥汗国盛产良马。唐王朝地处中原地区,以农业为基础,盛产丝绸。回纥需要大量的绢帛为衣被,唐王朝的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战争等方面都需要优良的马匹,这样唐与回纥的绢马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中唐时期的“安史之乱”造成唐王朝政局动荡、战争频仍,中原地区出产的马匹不足以支撑其战争的需要,所以与回纥大量市马,唐与回纥的绢马贸易更加频繁,“肃宗乾元中,回鹘仍岁来市,以马一匹易娟四十疋”,[15]在这种交换方式下,回纥获利为多,他们也越来越依赖于中原的丝织品“代宗大历八年,回鹘遣赤心领马一万匹来求市”。[16]在绢马贸易的影响下,回纥与唐王朝已经形成了一种彼此有利,互为依赖的关系。突董事件发生后,回纥顿莫贺可汗“以水洗血”,提出“所欠吾马直绢一百八十万疋,当速归之”,[17]德宗为缓和与回纥的关系立刻赔偿其10万匹绢、10万两金银,一场灾祸才得以平息。这些史实说明绢马贸易促进了唐与回纥的友好往来,这也是顿莫贺可汗“以水洗血”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政治联姻的促使

为加强双方之间的友好联系,除了贸易,唐与回纥还进行了多次政治联姻。唐天宝年间,发生了“安史之乱”回纥葛勒可汗主动遣使助唐平乱,肃宗派敦煌郡王李承寀与大臣仆固怀恩前往回纥结约,葛勒可汗非常高兴“以可敦妹为女,妻承寀”。[18]肃宗为提高回纥公主的身份,加封其为毗伽公主。之后葛勒可汗遣其子率军助唐平叛,充分显示出回纥对唐王朝的认同感和归附感。乾元元年(758年),回纥派使者向唐王朝请婚,“帝以幼女宁国公主下嫁”,[19]肃宗将亲生女儿嫁与回纥可汗,可见他对双方关系的重视。之后德宗第八女咸安公主、穆宗之妹太和公主相继嫁与回纥可汗。唐天子先后三次将真正的公主下嫁边疆少数民族首领,这在历代和亲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也成为一段佳话。在政治联姻的促使下,唐与回纥之间虽有小的军事摩擦,但整体上一直保持着亲密友好的关系。从顿莫贺可汗大义灭亲,攻杀登里可汗以及遣使来唐表示归附,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亲唐的可汗。突董被杀以后,顿莫贺“以水洗血”这与唐王朝与回纥历来在政治联姻基础上的姻亲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顿莫贺不愿将多年来与唐王朝建立的友好关系毁于一旦,而更希望维持这种关系。贞元三年(787年),顿莫贺遣使者献方物来唐,请求和亲,德宗“诏咸安公主下嫁”,[20]咸安公主是德宗的第八个女儿,也是顿莫贺“以水洗血”后唐与回纥首次和亲的公主,这次的和亲对于改善和巩固唐与回纥的关系至关重要,因此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次年,顿莫贺可汗遣宰相跌领千人之队来长安迎亲,随行的还有其妹毗伽公主及回纥贵族妇女五十多人,其规模之大,礼节之盛充分显示出顿莫贺对双方友好关系的重视,也标志着唐与回纥的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三)顿莫贺远见卓识的促使

顿莫贺可汗能够在关键时刻当机立断,“以水洗血”,充分显示出其卓越的政治手腕和远大的战略眼光。首先,他不愿与唐挑起战争,因而发动政变击杀登里可汗,虽然此举代表着众多回纥民众的意愿,但其汗位并不是通过承袭而得来的,因此只有得到唐王朝的认可和册封才能够服众,所以他即位后立刻遣使来唐表示归附,请求册封,突董被杀后他能够“以水洗血”也是希望能够得到唐的支持,借助唐的力量巩固其汗位。其次,在历次的战争中,唐与回纥互相协助结成了强大的军事联盟。永徽二年(650年),西突厥阿史那贺鲁攻破北庭,唐与回纥联军“大破贺鲁,收复北庭”,[21]开元三年(715年)东突厥的默啜可汗进攻回纥九姓“九姓大溃,人畜多死”[22]阿布思率众归唐,受到唐王朝的妥善安置。716年,默啜可汗又进攻回纥九姓,结果遇刺身亡。回纥助唐消灭了默啜这个劲敌,使双方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安史之乱”爆发后,回纥多次派兵随唐军作战,为平叛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唐与回纥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双方已经形成了一种休戚与共关系。顿莫贺继位后国内政局尚不稳定,外部又有强邻吐蕃对其虎视眈眈,若此时再与唐决裂,回纥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因此只有继续维持与唐王朝的友好关系,借助唐的力量对内安定人心,对外共同抗击吐蕃,回纥才能度过险境,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这也是他“以水洗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历史意义

顿莫贺可汗“以水洗血”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都促进了唐与回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政治上,强化了民族的团结

贞元五年(789年)咸安公主至回纥衙帐,回纥请求“改纥字为鹘字”[23]德宗批准,从此回纥更名为回鹘。回纥更名一方面显示出其渴望得到唐王朝的认可和支持,另一方面表明顿莫贺可汗愿结束登里可汗时期与唐王朝对峙的局面,向唐王朝表示归附,从而开始一种全新的友好邦交的态度。咸安公主和亲之际,顿莫贺就曾向德宗上书“昔为兄弟,今婿,半子也,陛下若患西戎,子请以兵除之”[24]顿莫贺可汗愿与唐王以父子身份相称并且听从唐王朝的调遣,表明回纥甘愿为唐王朝的藩属国,登里可汗时期所产生的欲将唐取而代之的想法不复存在。和亲、易名将回纥与唐的关系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咸安公主依回纥风俗历配顿莫贺、忠贞、奉诚、怀信四位可汗,元和三年(808年)病逝。咸安公主去世后,回纥多次遣使至唐请婚,希望继续维持与唐王朝的姻亲关系,但由于唐王朝内部藩镇叛乱频起,唐军疲于应付无暇他顾,因此联姻一直拖至延元和十五年(820年)“至元和末,其请弥切,宪宗以北虏有勋劳于王室,又西戎比岁为边患,遂许以妻之”,[25]但不久唐宪宗驾崩,和亲计划也随之破产。唐穆宗即位后,封其第十妹为太和公主,与回纥联姻。回纥崇德可汗派出了一支由宰相、驸马、司马、公主、及回纥贵族组成的千人迎亲队伍,来唐迎接公主。太和公主从长安出发时,穆宗率百官相送,“仪卫甚盛,士女倾城观焉”。[26]太和公主作为第三位唐王朝真正的公主,再次和亲回纥,充分显示出唐与回纥历久弥深的深厚民族感情。

(二)经济上,促进了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唐与回纥能长期维持友好的发展关系,大宗的绢马贸易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唐王朝后期藩镇割据、战乱迭起,所需战马的数量大量增加,特别是顿莫贺“以水洗血”后结束了与唐王朝对峙的局面,唐与回纥的经济交流更加频繁起来。史载太和四年(830年),回纥“遣梅录李畅以马万匹互市”;[27]太和七年(833年)“请诏刺史刘源市马三千”。[28]随着双方互市规模的扩大,回纥输来的马匹数量逐渐增多,大宗的贸易也使得中原的丝织品、茶叶、金属等流传到回纥,丰富了回纥人民的日常生活。除了官方的互市,民间贸易也发展起来,回纥商人来往于中原与回纥市场之间,通过贸易赚取丰厚的利润。商业贸易带动了回纥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回纥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回纥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军事上,巩固了军事联盟的基础

顿莫贺可汗“以水洗血”促使唐与回纥共同对抗吐蕃的军事联盟得到巩固。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从西域抽调大量对付吐蕃的军队前去平叛,造成西域防务空虚,吐蕃乘机而入,占领河西、陇右等地区,甚至一度逼近京师,成为唐朝的一大边患,而回纥与吐蕃在西域的角逐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吐蕃东进的势力,减轻了唐朝来自漠北的压力。因此唐代宗时期一直奉行的就是联合回纥,抗击吐蕃的军事战略。德宗继位之时由于登里可汗欲趁唐国殇之际举国入寇,再加上唐宝应元年(762年)的“拜舞事件”使德宗与回纥之间产生了嫌隙,因此德宗欲放弃与回纥的联盟转而与吐蕃结交,他继位后就将先前俘虏的五百吐蕃人放回国,“使伦统还其国,与之约和”,[29]但吐蕃并无真心与唐王朝接好之意愿,建中四年(784年)在唐王朝忙于镇压河北朱滔兄弟叛乱时时,吐蕃趁火打劫“大掠而去”,[30]攻陷唐朝盐、夏两州,这使德宗认识到自己决策的错误,这一时期回纥顿莫贺可汗“以水洗血”多次向唐王朝示好,表示归附,于是德宗遂转而结盟回纥。之后咸安公主、太和公主相继和亲回纥,进一步巩固了唐与回纥之间的联盟,面对唐回双方坚固的联盟,吐蕃又陷入内部的纷争,已无能力再应战,遂于822年派使者前往唐朝求和,最终促成长庆会盟,唐与吐蕃持续半个世纪的争斗基本结束。顿莫贺可汗“以水洗血”积极向唐王朝靠拢,促成了唐与回纥的军事联盟,这种稳固的联盟牵制了吐蕃进军中原的野心,使唐、回纥与吐蕃的关系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之下,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顿莫贺“以水洗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在处理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时,顿莫贺能够于复杂的形势中分清利弊得失,做出正确的决策,充分显示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以水洗血”事件证明,边疆少数民族只有依赖信任中央王朝,才能保持稳定和发展,中央王朝只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才能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才能促进民族发展和国家稳定,这对于今天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仍具有积极地借鉴意义。

[1][3][4][5][6][7][8][9][10][12][13][30](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16册)[M].中华书局,1976:7282、7282、7282、6117、6118、7282、7282、 6121、7288、7288、7288、7429.

[2]许序雅.粟特、粟特人与九姓胡考辩[J].西域研究.2007(8):8-15.

[11][14][17](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M](11册).中华书局,1975:3573、3575、3575.

[15][16](宋)王钦若等编.宋本册府元龟[M](4册).中华书局影印,1989:4043.

[18][19][20](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18册).中华书局,1975:6115、6116、6123.

[21][22][25][26][29](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M](12册).中华书局,1975:5197、5173、5211、5211、5245.

[23](宋)王浦.唐会要[M](下册).中华书局,1955:1746.

[24](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18册)[M].中华书局,1975:6124.

[27](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M](17册).中华书局,1976:7870. [28](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5册).中华书局,1975:1339.

2017-03-10

卢萌萌(1993-),女,新疆霍城县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专门史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德宗吐蕃王朝
吐蕃金银器知见录
从代德父子关系看德宗建中时期政治道路的选择
吐蕃相论恐热降唐考
西夏及其周边吐蕃语地名考释举隅
《弟吴宗教源流》(吐蕃史)译注(二)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奇波利尼的王朝Saeco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THE INVARIANCE OF STRONG AND ALMOSTSPIRALLIKE MAPPINGS OF TYPE β AND ORDER α∗
中唐宰相:文官不爱钱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