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化发展路径的开阳选择
2017-03-10
9月2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再勇率队调研百花湖保护治理、贵阳北部区域同城化发展、富美乡村建设工作,强调要加快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产业深度融合和富美乡村建设,为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支撑。当天,开阳县迅速传达学习了此次调研精神,以再勇书记的讲话为指引,紧紧围绕同城发展战略布局,按照高一格、快一步、深一层的要求,以“大交通”建设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加快推进区域协同、城乡一体、产业深度融合和富美乡村建设,为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开阳支撑。
一、立足资源优势,提升集聚同城要素
作为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县和全国著名的磷矿主产区,开阳县不断放大资源优势效应,在打造“绿色磷都2.0”上大做文章,磷煤化工产业发展基础扎实,三次产业门类齐全,产业发展后劲充足。加之贵阳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园等相继落户,经开区核心区加快建设,以安达、开磷、中凯鑫等公司为主要力量的企业加快转型发展,为推动传统磷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开阳县依托丰富的优质磷矿资源和旅游资源,强力推进“大交通”建设,随着贵瓮高速开通、贵开城际铁路通车运营、开阳港客货运码头建成,贵遵复线、开息高速的强力推进,开阳内通外联的立体交通网络初具雏形,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为加快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集聚优势资源,提升同城要素,同城发展首先是思想同城、行动同城。开阳县坚持“四找”的方法论,在厚植优势、补齐短板中主动作为、奋发有为,积极推进同城化发展,为贵阳构筑北部产业带提供强力保障。
二、坚持交通先行,筑牢同城发展根基
同城发展,交通先行。作为贵阳的“北大门”,开阳县坚持交通共享的原则,以推进“大交通”建设作为同城化发展的重点,以建设贵阳(综保区)至开阳(经开区)产业大道为主动脉,拉近与主城区及周边区县的空间距离,融入“三区三县”(高新区、综保区、白云区、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特别是“三区一县”(综保区、乌当区、白云区、开阳县)的协同发展格局,实现在交通网络、物流通道、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快速连接、高效衔接和均衡配套。
坚持以建设“四射”“多环线”为抓手,加快推进354国道开阳县城经开阳港至肖家坳、开阳县城至久长和101省道开阳县城经南江至贵阳乌当段、开阳县城经冯三至楠木渡段“四射”公路建设。加快喀斯特之环、农业产业环、旅游产业环、工业产业环的全局规划建设,推动S102、S207、S208等各区域乡镇横向交通网络建设,加快久永货运铁路延伸经开阳港至瓮安规划建设,加快开阳至瓮安的全省磷煤化工货运铁路通道建设,大力推动贵开城际铁路向外拓展延伸,坚持以“交通进村入户、助推精准脱贫”为统揽,加快推动“组组通”建设,畅通农村地区产业路、致富路、共享路的毛细血管,建立起出入便捷的通组公路体系,抢抓已获批建设一类通用机场机遇,加强对接协调,力争在2025年建成投用,着力构建“水陆空铁”四位一体交通格局,为实现产业链跨县域延伸拓展提供有力保障,打造贵阳北部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同时,开阳县重点围绕磷煤化工、生态文化旅游、现代特色农业等产业领域,与大道沿线区(县)加强协同发展,形成要素流动自由、产业关联度强的区域经济融合良好发展格局,推动贵阳北部产业带整体升级。精心构筑产业路网“框架”,把城乡发展与道路交通布局结合起来,合理布局产业带、项目点、小城镇、富美乡村和田园综合体。
开阳县规划“组组通”公路共2452公里,其中30户以上2180公里已列入贵阳市实施计划中。2017年,开阳县实施农村“组组通”公路共166条472公里,涉及14个乡(镇)67个村,已全面启动开工。今年年底,我们将开工总计划数的70%计1526公里;2018年3月份全部开工,2018年年底完成2180公里的计划任务。
三、突出三化统筹,优化三次产业业态
产业是同城发展的“筋骨”。坚持优势互补,全力推进产业发展融合升级,是同城发展的关键和支撑。对此,开阳县以“三化统筹”为引领,坚持“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强龙头、创品牌、带农富,加快构建绿色、低碳、高效、富民产业体系,不断激活内生动力,全力融入全市产业体系。
在农业高效化方面,开阳县坚持“突出特色、集聚节约、绿色生态、增收增效”的要求,紧扣“一环、一线、三走廊、四板块”,加快“退粮进经”,统筹推进县域内蔬菜、食用菌、生态家禽等“短平快”产业与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等高附加值的长效主导产业发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提升蔬菜示范园等“保供基地”建设,不断打响开阳富硒农产品品牌,推动县域绿色农产品不断“泉涌”。同时,抢抓全省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快打造以城关镇为中心,辐射东南西北四个重要节点乡镇的冷链物流网,建成容积达2.5万立方米,全力为平抑贵阳“菜篮子”“肉案子”“果盘子”物价做出“开阳贡献”。
在工业高端化方面,以全力打造新能源动力之都为目标,重点以磷煤化工产业园为基础,大力发展精细磷煤化工及伴生资源开发利用,推动区域融合。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推动产品向精细化工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以磷酸铁锂、磷酸铁扩能项目为抓手,推进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项目建设,实现降成本、提效率、绿色化、集约化。强化招商合作,逐步构筑上、中、下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开阳在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电池市场占有率。力争到2020年,建成以动力、储能电池为支撑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基地,园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总产值500亿元,到2025年实现1000亿元目标。
在旅游全域化方面,按照“一心、三核、三带、五区”的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大旅游景区建设力度,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着力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重点以县城区为中心,加快亿丰温泉小镇、东风湖度假区、贡茶小镇等项目升级改造,紧紧围绕南江大峡谷、开州湖和水东文化,着力打造3个5A景区,以开瓮高速、贵瓮高速、贵遵复线3条高速路为纽带,打造形成3条高速沿线旅游产业带。以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为重点,加快打造中部城市综合休闲休憩区、南部喀斯特峡谷风情旅游区、北部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西部温泉文化与工业旅游区,形成东部高原湖泊低碳旅游区。力争到2020年,实现打造省级以上田园综合体3个、市级田园综合体6个。
四、聚焦公平共享,推进富美开阳建设
城乡一体、共享发展是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最有力的支撑。开阳县以“三变”改革激活城乡发展潜力,以增加资产性收益和产业性收益为核心,全面聚焦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加快构筑以魅力县城为中心、特色小镇为纽带、富美乡村为基点,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旅游价值的最大化。
在“三变”改革工作中,开阳县充分学习借鉴六盘水“三变”经验,积极探索具有开阳特色的改革路径,鼓励农户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连心、联动发展、增收致富。组建开阳“三变”工作服务中心,统筹推进全县“三变”改革各项工作。拟定39个村作为试点村,3个乡镇作为整乡推进,其余乡(镇)均有1至2个村作为试点,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运用好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搭建好园区发展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利益链接机制、收益分配机制、进退机制、风险防控机制,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的综合效应和红利,增强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困难群体在改革中的获得感。同时,积极探索推进城市“三变”,加快推动资源、资金、劳动力向前景好、潜力大、效益高的项目集中,实现闲置资源社会化再利用。
在推动富美开阳建设工作中,开阳县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为宗旨,加快形成以县城为核心,辐射带动城关镇与永温、冯三、双流、南江等周边乡(镇)和紫兴、南山两个社区的“区域协同”发展,抢抓全省第一批整县推进小城镇建设试点县契机,坚持以全域化发展视角,以小城镇为核心纽带,构建各具特色、共建共享的新型城镇建设体系。始终坚持同城化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型的利益连接机制,加大对城乡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构建股权合作、产业带动、主体培育、权益保障、风险防控的城乡一体共享发展体系,让广大群众实现从旁观者向参与者、从工人向主人的转变,让广大群众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逐步构建起现代城市、特色乡镇、富美乡村、生态产业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同时,以紧扣主线、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彰显特色为原则,重点推动“百村示范”“千村创建”工程建设,加快构筑富美开阳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新格局。
近年来,开阳县重点在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着力,共计实施项目521个,投入项目资金17.5亿元,将十里画廊打造成贵阳市富美乡村精品升级版示范带,打造了27个市级“提高型”示范点,101个“普及型”示范点。努力培育乡村旅游、文化体验、民宿等新业态,不断提升富美乡村“美丽指数”和“经济指数”,确保村民既当参与主体,也当受益主体,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