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怀特海过程哲学
2017-03-10张莹
张 莹
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怀特海过程哲学
张 莹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401)
马克思与怀特海虽然有着各自的哲学立场,但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共通性。以生态文明为视角,从有机共同体、过程集合体、价值诉求三个维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怀特海过程哲学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解决现实中的生态问题,也能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于这两大哲学体系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怀特海过程哲学;生态文明;共同体
在当今时代,全球生态问题频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十八大以来,我国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愈加重视,而生态文明的本质正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将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理解与尊重态度付诸于实践当中,以此逐步迈向生态文明。如何把握生态文明的本质及其内在逻辑,从而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成为了时代课题。
马克思与怀特海这两位伟大的哲学家,各自创建了自己的综合性哲学体系,为我们理解世界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视角。所以当人们寻求解决方法时,都不免将目光投向这两位哲学家,试图从他们的思想中挖掘出值得借鉴的资源。可以说,二者的思想体系中都涉及了对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关系等相关内容的理解,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从生态文明视角下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异同,不仅有助于我们解决现实中的生态问题,同时也能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于这两大哲学体系的理解。
一、有机共同体:内在关联
自苏格拉底哲学以来,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实体,可以说实体概念已经潜移默化地浸入到了西方传统思想的血液里。只要人们以实体思维进行思考,也就卷入到二元论的漩涡之中,非此即彼。而怀特海以“有机哲学”来超越实体哲学,超越传统二元论思维,用“相关性原理”来解释宇宙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怀特海指出:“作为许多存在实在地合生为一种现实之中的某个成分,潜在性是所有现实的非现实的存在均具有的一种普遍的形而上学特征;而且它的领域中的每一事项都与每一种合生有关联。”[1]23可见,宇宙间所有的现实存在通过互相“摄入”和“联结”而相互关联,这种关联性对于事物来说是内在的、构成性的。这种内在关系是指决定事物的性质构成、甚至某物的存在与否的关系。而“实体性思维把关系看作是不同实体间的外在关系。实体是独立于关系的,并以独立的姿态参与关系。这些关系不会影响到它的基本特性或存在;而事件思维把关系看成是事件内部的关系。事件由它与其他事件的关系而构成。没有任何一个事件可以在脱离其他事件的时空关系中发生。”[2]过程哲学将整个宇宙看作一个内在关联的有机整体,各种现实存在之间相互包含,相互成全,相互依存,亦此亦彼,是一个无限开放的动态发展着的有机共同体。
同样,马克思也早就指出,自然与人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不存在所谓中心和边缘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深刻阐述了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3]。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可见,马克思同样从内在关系中来理解人、自然、社会,认为其内在关系是相互联系,普遍关联的。马克思主义将人与自然看作是内在同一的,它们是相互融合、有机统一的,是有机的共同体。所以,尊重自然,其实就是在尊重人类自己。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怀特海过程哲学都将世界理解为一个内在关联的整体,把世界作为一个向所有存在开放的共同体。当人与自然被理解为共同体时,二者之间也就不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变成了要为着共同的福祉而努力的有机共同体。
但二者也存在着一些差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客体关系理论与怀特海过程哲学的主体性原理有所不同。马克思主义将人类视为主体,自然界视为客体,并认为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认识自然且改造自然。而怀特海过程哲学的主体性原理并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客体关系理论。怀特海认为:“主体性原理就是坚持认为,整个宇宙是由分析各种主体的经验时所揭示的那些要素所构成的。过程就是经验的生成。”[1]214可见,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怀特海看来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从而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世界上任何的现实存在都是主体,都有其内在价值。自然界也是具有能动作用的主体,是同人类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主体。人类对自然界所做的一切,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自然界也会给予人类以回应。怀特海过程哲学的主体性原理对于我们进一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同时也以一个新的视角让我们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当我们把自然的内在价值蕴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那么自然就不再只是简单地被理解为一个冷冰冰的“它”,而是有温度的有家园感的“她”。
二、过程集合体:生成
“过程”是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核心范畴。怀特海从过程的本体视角理解形而上学,超越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怀特海指出:“现实存在是如何生成的构成了这个现实存在是什么;因而现实存在的这两种描述方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的‘存在’是由它的‘生成’所构成的。这就是‘过程原理’。”[1]40可见怀特海认为所有的存在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生成的,是这种“生成”构成了“存在”,而现实存在的基本特征就是活动,在过程中活动,过程即实在。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给我们展示出的“不是一个实体性的静止的世界,而是一个不断流动和生成的动态世界”,整个宇宙就是一个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5]。
而恩格斯也提出了“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思想[6]。所谓过程的集合体就是过程的动态系统整体,是过程运动的有机性和整体性。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即不仅任何事物、现象本身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而且由于它们之间是有机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所以世界上事物、现象自身的过程之间也是有机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使世界呈现为过程的动态系统整体。整个宇宙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停发展的系统过程,宇宙中的每个天体都是在相互联系中发展自己的过程,从而构成了宇宙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就必须把世界当作过程的集合体去考察,用联系、发展、整体的眼光去认识和研究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谓的世界是人类真正生活在其中的,人类不断体验着发展着的现实的世界,而不是人类孤立存在的抽象世界。由此,现实世界不再是既定不变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所以世界发展的未来图景就是所有事物的完全展现,只有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嵌入到人类生存方式中才能达成世界生成的过程。
有所不同的是,过程在怀特海这里是作为本体论意义的,过程即实在,他用过程来重新建构了形而上学的基础。而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思想是将人看作在实践中表现出的存在,以实践过程思想把传统形而上学追求的绝对的存在彻底颠覆。
三、价值诉求:和谐共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解放的学说,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可以说,和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思想之一。马克思所构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7]。如此,未来理想社会的重要标志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就是和谐世界的全面实现。而只有人类达到真正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才将得以实现。所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端正人类对于自然的态度十分重要。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中,自然的价值是在其对于人类的价值中体现出的。人类只有在实践中尊重自然规律,将对自然资源限度的考量纳入到社会发展中去,才能实现和谐发展。
在怀特海的价值论中,每一现实存在都有其对整体、对其他存在以及对自身的价值,由此价值构成了存在。每一现实存在都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它自身的意义和它在整个宇宙中的意义,而且这两方面彼此互为彼此的构成因素,这样通过价值,怀特海将每个事物都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所以怀特海过程哲学将人类与自然界看作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有机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与自然是共生共长的,任何存在都有其自身的、为其他存在以及整体的价值。这种强调过程、万物内在关联、内在价值的理念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标。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和谐共生思想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还表现在其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关注上,倡导尊重性别、伦理、文化和种族多样性,用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来取代利益和阶级斗争,以之建立一个共生和谐的人文环境。
关于人与自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怀特海过程哲学的价值诉求主题虽然都是追求其和谐共生,但是侧重有所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来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而怀特海过程哲学则是将和谐作为一种审美旨趣和价值取向的,怀特海眼中的美就是现实存在之间相互适应、成全的动态统一的和谐过程。马克思与怀特海分别建立了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哲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目标,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这也将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最终归旨和共同的价值诉求。
最后,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比较,可以看出,二者虽有着各自不同的哲学立场,但其隐含的生态文明思维却是一致的。马克思与怀特海的哲学思想对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不同的角度对二者进行研究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及其他世界诸多难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怀特海.过程与实在——宇宙论研究[M].杨富斌,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23.
[2]查尔斯·伯奇,约翰·柯布.生命的解放[M].邹诗鹏,麻晓晴,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92.
[3]余晓玲.辨析、超越、复兴: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当代理解[J].怀化学院学报,2017,36(1):60-64.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4.
[5]杨富斌.怀特海过程哲学基本特征探析[J].黑龙江:求是学刊,2012,39(5):13-19.
[6]恩格斯.路德维新·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6.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2.
On Marxist Philosophy and Whitehead Process Philosophy from the View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ZHANG Ying
(School of Marxism,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
Marx and Whitehead have their own philosophical position,but they have a lot in common.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f organic community,process aggregate,value pursuit dimensions of Marx's philosophy and Whitehead's process philosophy under the view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will not only help us to solve ecological problems in reality,but also can further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wo philosophy.
Marxist philosophy;Whitehead process philosophy;ecological civilization;community
B089
A
1671-9743(2017)07-0073-03
2017-06-02
张 莹,1989年生,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