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服务视角下广场舞开展对策

2017-03-10成都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参与者广场公共服务

□ 邓 嘉(成都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公共服务视角下广场舞开展对策

□ 邓 嘉(成都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在公共服务视角下对广场舞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场舞在公共服务视角下对个人、组织和社会等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外,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广场舞的改善和治疗对策,旨在为广大民众的休闲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提供可行的建议。

公共服务 广场舞 改善 对策

在全民健身热潮的发展环境下,社区广场文化丰富了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广场舞具有简便易学、节奏明快、休闲娱乐等特点,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不论是在城市、城镇还是农村的各个角落,都开展了规模不均、形式各样的广场舞活动,加之在群民健身计划和当地政府的重视下,加强了广场舞在社区和农村的传播力度,这对于推动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广场舞的迅猛发展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因素,对于个人、组织和社会等层面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何使广场舞为群众带来积极向上的运动体验,在社会公共文化背景下健康发展,为社会文化注入新的活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社会公共服务视角下对广场舞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广场舞管理体制,促进广场舞更加健康的发展。

1、广场舞推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广场舞的健康发展对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促进作用,广场舞来源于广大民众,具有广泛的参与性、自由性和创造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内涵,倡导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广场舞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日趋规范,其活动的时间、地点和规模等均有一定的约束,有些社区成立了广场文化综合管理小组,进一步完善了广场舞等文体活动的开展,广场舞的规范发展对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另外,广场舞的标准化开展有利于形成浓厚的社区共同体意识,形成文明的生活氛围,广场舞的多元化功能促进社区部门、辖区单位、社区组织和居民间的交流,使各单位的职责和资源达到均衡发展,实现最优化配置和利用;最后,广场舞的自发性吸引了不同层次群众的参与,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配合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管理工作,解决繁琐的社区文化问题,提高自我教育的同时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2、社区广场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个人层面:参与者结构层次的问题

广场舞是由广大群众自发组织而成的,但是人群结构和层次却存在严重失衡的问题。一是广场舞参与人群性别比例失衡,人们普遍认为广场舞是女性的专属健身方式,即使有跳舞爱好的男性也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负担,造成广场舞参与者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二是广场舞参与者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体,青少年朋友则普遍选择其他的运动休闲方式,而退休后的中老年人则选择简便易学、运动强度适中的广场舞健身活动。三是人们对广场舞的科学认知度不够全面,广场舞的自发组织性致使其缺乏专业指导人士,因此无论是在舞蹈的创编、锻炼动作和锻炼强度上都欠缺科学性和专业性,使得锻炼效果差强人意。

2.2、组织层面:广场舞组织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一是广场舞的练习场地短缺化。随着广场舞参与者的不断增加,在有限的空间内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锻炼人群,广场上人满为患,导致草坪、公园、街道和广场建筑等地方人为损坏严重。二是时间、音量管理缺乏规范。广场舞活动的自由性为周遭居民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早上、晚上等时间干扰了居民的休息时间,也有音量过大,出现“高音扰民”现象,进而引发了泼粪、丢水袋、鸣枪、放高音炮等一系列纠纷事件。

2.3、社会层面:和谐共融的公共环境与规则的缺乏

一是由于广场舞内部或外部制度管理上存在的缺陷问题进而引发的“意识公共”冲突问题,由于广场舞的制度化管理还未成体制,在有限的地域公共空间或是音量过高产生的噪音扰民等问题,极易产生公共意识矛盾问题。二是在团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两个层面上存在的失衡现象,广场舞有利于群体形成较强的团队凝聚力,然而团队内部有时只顾追求自身的休闲和娱乐利益,而忽略了社会上其他居民应享有的权益,因此广场舞团体和社区居民之间存在不间断的矛盾冲突。三是广场舞热潮所引发的社会欺诈事件,由于广场舞个人层面较突出,一些不法分子唯利是图,胡乱收取广场舞参与者费用,骗取老年人钱财,甚至有些合伙搭讪诈骗,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扰乱了广场舞正常秩序,造成一定的社会恐慌问题。

3、广场舞发展对策分析

3.1、外部干预:科学规划和布局公共服务设施,规范广场舞管理制度

一是在城市和城镇化建设中应科学合理地规划居住和公共活动空间,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社区内部公共空间,针对周遭的公园、广场和体育馆等地域,应就地取材,实现资源的最优化调配和利用,定期检查和完善围观的社区公共设施,为更多居民的健身需求带来便利和服务,避免广场舞纠纷的产生。二是广场舞虽然是民众自发产生,但是也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公约进行规范化管理,应积极配合相关政府部门对广场舞时间、场地和设备上的具体要求,加强相关规定的宣传力度,引导民众建立强烈的规范意识,执行各地相关法律要求。例如上海在2013年就制定了《上海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规定》的文件,具体对广场舞行为进行了规范要求,各地区可借鉴先进代表性地方经验进行改革。三是政府部门可根据公共财政投入,发展对渠道的资金引入方式,如政府补贴、所有权承包和税收优惠等来吸纳社会资源对体育公共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完善体育资源。鼓励市场主体尽量开放体育场馆,根据有偿使用的最优惠水平进行定价,服务于大众。四是对广场舞的结构进行规范,相关社区和政府部门应积极建立专业指导人员,对广场舞的群体构成、健身内容和舞蹈类型进行科学规范,广场舞参与者也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典型的广场舞团队,开展公正、完善和创新性的广场舞活动,从而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进程。

3.2、内部治理:提高广场舞参与者的协商、合作和参与等自我教育意识和水平

如何有效地避免广场舞团队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问题,关键在于广场舞参与者内部人员的自我教育意识,他们的协商、合作和参与等综合性素质是获得团队利益的关键。首先,提高广场舞参与者的协商意识和水平。无论是社区组织的广场舞团体或是自发而成的广场舞团体都需要必需的音响、播放器等设备,因此参与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公平性应积极建立口头契约关系,在组织过程中,参与者坦率务实地表达自我想法和建议,围绕设施、经费和舞蹈等内容进行公开协商和探讨,参与者务必坦诚相待、各抒己见、营造公平民主的协商氛围,最终达成共识。针对扰民问题,制定严格的规定,给予周围居民理想的自我空间,这对于参与者的自我权利和责任意识的建立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提高广场舞参与者的合作意识和水平,目前城市和城镇化社区的广场舞分散化意识较大,而社区作为民众的共同体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可积极组建专业的管理机构,为广场舞开展选定优越的场地和设备,实现社区居民资源共享。选定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员进行领舞,有利于提高整个团队的舞蹈水平,积极配合社区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同时社区要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工作,对广场舞的多元化健康功能进行普及教育,动员居民的健身积极性。通过广场舞活动的开展,各主体为居民融入社会活动,并为建立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创造了机会,从而实现民众自治、自教,使各方利益达到均衡,使知识、技能的传播和合作更为紧密,从而实现多元化社区文化治理的目标。最后,要提高广场舞参与者的参与意识和水平,广场舞强调团队凝聚力,而团队凝聚力则是建立在个人融入和责任意识的基础之上。广场舞参与者的积极参与不仅是要分担团队责任、信念,而且要付诸行动,参与性可以为团队带来新鲜的创造力,使广场舞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模式下。因此,广场舞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社区党的参与为广场舞提供方针政策引导,基层政府的参与规划广场舞统筹发展,社区居委的参与为广场舞提供日常帮助和服务。可见,广场舞的开展需要依靠各方的合作参与,让多元主体参与到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中,保障这样一种参与机制的有效运行。

3.3、内外合作:培育与发展体育社会组织,规范组织与引导大众健身

体育社会组织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水平具有关键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应格外重视对体育社会组织的培养和发展。一是政府应鼓励、支持和培养各个类型的体育社会组织,为体育组织的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系统,格外重视贴近群众体育的协会组织,保障体育社会组织的主体性,为体育社会组织的管理制度、职能分配、资源保障和活动开展等运行机构提供引导和帮助,避免政府组织作出的一些不切实际的工作决策,切实为广大群众的全民健身运动开展而服务。二是重视各种群体性体育健身组织、社区服务指导中心、基层体育文体工作站等基层社会体育组织的职能。三是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专业指导员创造丰厚的职业报酬,对其工作岗位薪资和奖励方面要公平公正,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社会体育工作中来,从而在体育公共服务中实现远大的抱负。

[1]牟顶红.广场健身舞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展望[J].科技风,2010,24.

[2]郑卫民,任保国,刘德新.新时期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探索[J].体育与科学,2012,33(1).

[3]谷礼燕.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改革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学报,2012,31(1).

[4]高庆琦,谢洪伟,叶芳.底线公平: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及实践路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30(5).

[5]迟福林.政府职能与公共服务[J].今日中国论坛,2009.

[6]于善旭.论全民健身条例对体育公共服务的制度推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4).

[7]窦彦丽,窦彦雪.广场舞文化溯源与发展瓶颈[J].四川体育学,2013(2).

G89

A

1006-8902-(2017)-12-ZQ

四川体育产业与公共服务研究中心2017年度项目,编号:SCTY2017YB05。

邓嘉(1976-),性别:女,籍贯:重庆,民族:汉族,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

猜你喜欢

参与者广场公共服务
布鲁塞尔大广场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在广场上玩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