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以及策略分析

2017-03-10王亚婕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运城044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质体育教师

□ 王亚婕(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运城 044000)

影响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以及策略分析

□ 王亚婕(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运城 044000)

当代学生身体状况不佳、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也是我国高校和青少年学生普遍面临而且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多项身体指标较为落后。深究起原因,与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因素离不开,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教育理念、教学目标设置、体育课程定位方面不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层次结构不合理,学生体育运动意识不明确,大大降低了高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因此,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健康导向,创新体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强和配优体育教师,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结构,加强体质锻炼宣传教育,提升高职学生锻炼意识,主动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锻炼中去,从而协同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作用为提高高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创造条件。

学生体质健康 体育课程 科学健身观

1、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要研究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必须深入从他们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综合来看。但是,就从大学生体质健康自评和体能测试的结果来看,体能测试合格率与整体大学生的合格率相比较要略差,从大一到大三阶段的身体素质呈现依次递减的趋势,说明大学生在高职院校在读期间体质水平呈现下滑趋势。深究起原因,部分同学表示主要是缺乏运动、睡眠,随着他们课余时间越来越丰富的同时运动时间却相对于减少了,学生很少将时间用于体育运动身体锻炼方面,更多的是上网、睡觉。整体上来说,高职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呈现下滑趋势,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不同程度下降,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时心理素质较差,缺乏良好的心理状态去面对适应新环境和新问题。

2、影响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

2.1、学生自身方面

(1)个人因素、健身意识淡薄。高职学生整体上来说缺乏健身意识,没有认识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性,对学校体育锻炼和体育课程安排的目的与意义认识停留在个人喜好方面,许多学生选择体育课程只是因为学分所需,没有按照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认真选择体育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参加体育活动不积极、时常偷懒,锻炼时间不高、锻炼频率较低,导致健身效果不理想。再者,高职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意志不够坚定,面对高负荷的运动他们缺乏信心、勇气和毅力去面对,体育锻炼和生活习惯较差,他们将把课外大部分时间用在睡觉、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等上面,终身体意识和健身意识淡薄,难以自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根据访谈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学生普遍表示缺乏健身兴趣爱好,主要是由于他们个人本来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较差,认为身体有疾病、体质体弱就不能参加体育锻炼,难以形成正确的健身兴趣爱好,这反映他们缺乏正确科学的健身观。通过进一步了解,高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差,正是这些认为自己体弱多病、却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不愿意健身的学生,进一步导致他们的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2)家庭影响、心理素质较差。家庭成员健身观念如何,对高职学生群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部分学生与父母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进行身体锻炼,相应的爷爷奶奶年龄大、极少健身运动,导致学生缺乏健身运动的环境。在家庭的影响下,他们认为只要饮食跟上、身体素质就跟得上,但是面对多样化的饮食选择,许多家庭遵从“口感第一”,导致他们在口味与营养上失衡,而对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大部分家庭对健身运动都持着消极的态度,导致学生运动基础薄弱、运动能力差,在学校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自卑感强、缺乏自信。再者,家庭对学生的教养方式至关重要,关乎着学生的个体心理发展。但是,在二胎政策放开前,现在的高职学生大部分都属于独生子女,家庭对他们过于宠爱、保护,增强了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在生活中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心态,性格孤僻、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2.2、学校方面

(1)体育教学理念落后。高职学校强调为社会就业培养和输送市场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对体育教学和学生身体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间接影响了学生个体对健身锻炼的态度,降低了他们对健身锻炼认识的重要性程度。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和专业技能学习压力,学生整个负担过重,进一步导致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出现心理紧张、精神压抑等心理障碍,体质下降。再者,许多高职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安全第一”,篮球、乒乓球和排球等传统体育项目缺乏创新和竞技性,主要是以技术动作教学为主,大大降低了学生运动能力,对学生自我运动潜能的挖掘不足。整体上,学校滞后的体育教学观念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应付性完成体育课程安排任务,而没有真正投入到体育运动健身锻炼中,缺乏娱乐和勇敢的参与精神,面对负荷较大的体育运动项目存在着心理障碍,难以突破去获得相应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2)体育课程安排边缘化。高职学校体育课程安排一直处于边缘化管理,“重教育轻体育”和“重就业技能培训轻体质锻炼”的倾向仍然很严重。一是学校体育课程安排课时量不足,基本上大一每个星期一节体育课,大二开始就没有安排体育课。二是学校体育经费不足,面对越来越庞大的高职学生规模,学校体育场地有限,缺乏健全的体育器材与设施设置,尤其是碰到下雨天学生的体育课就取消难以正常进行。三是学校体育竟赛活动开展少,开展起来举步艰难,除了运动会以外基本上由体育社团、俱乐部等发起的活动,相对于来说这些体育部门管理体制不健全,难以吸引广大学生参与进来。总之来说,高职学校体育课程安排属于“擦边球”。

2.3、教师方面

(1)体育师资水平结构不对称。一是高职学校普遍上主要是以体育教学为主,相对来说知识层次结构、教学研究水平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缺乏相应的健康教育观念和知识,难以将健康教育知识与体育运动教学结合起来,导致高职学生所接受到的体育运动主要是技术动作,缺乏健身知识的熏陶。二是高职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学生健身需要存在着严重的脱节行为,教师缺乏体育保健康复和卫生教育能力,主要是来源于各个高校毕业的本科学生,教学经验缺乏,创新精神不足。

(2)缺乏机会和平台成长。学校体育资金投入有限,导致体育教师困在学校教学,极少有机会去外面参加体育教学培训、讲座等活动,专业成长能力和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再者,学校自身对体育教师展开的体育教学培训活动较少,体育教师选拔进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开始上课,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技术动作示范和讲解为主,缺乏创新思维,导致学生丧失了体育锻炼兴趣。

3、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分析

3.1、坚持目标导向、提高学生健身意识

要加强对高职学生体质锻炼的宣传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增强对体育健身的重要性认识,从体质健康层面出发增强对学校体育锻炼和体育课程安排的目的与意义的认识,按照个人喜好、身体素质与身体锻炼需要科学选择体育课程和体育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课堂上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延伸课堂体育活动,提高锻炼时间,提高锻炼频率,从学生个人出发提高健身效果。再者,在高职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想方设法激发他们运动的信心和勇气,面对高负荷的运动使他们意志坚定,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生活习惯,把用在睡觉、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等的课外时间腾出更多的用在体育运动上面,自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养成健身兴趣爱好,正确认识个人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基础,形成正确的健身兴趣爱好和科学的健身观。最后,强化学校体育与学生家庭教育的合作,提升学生健身意识的同时,带领家人一起健身运动,形成良好的家庭健身运动环境,激发学生体质锻炼的信心,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帮助他们解决好心理方面的障碍,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2、发挥学校作用、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观

一是高职学校要把握好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生健康体魄形成的关系,增强对体育教学和学生身体锻炼的重要性认识,培养学生个体对健身锻炼的态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压力和专业技能学习压力的同时,着重通过体育活动、竞赛活动等消除学生的心理紧张、精神压抑等不良影响,坚持“安全第一”的同时实现传统体育项目的创新,坚持从健身性和竞技性出发,挖掘学生自我运动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真正投入到体育运动健身锻炼中,突破心理障碍去获得运动后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二是要明确体育教育目标,树立创新观念,引入特色的体育项目,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将学生运动兴趣、锻炼习惯培养放在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中,增强对学生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与积极向上的性格培养,积极实施向“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娱乐体育”和“健身体育”。三是想方设法强化体育课程设置,科学安排体育课程课时量,与社会外界合作增强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强化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健全体育器材与设施设置,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竟赛活动。

3.3、强化队伍建设、优化教师教学结构

要想方设法配齐、配强和配优高职学校体育教师,优化体育教师知识层次结构的同时,着力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教学研究水平。构建体育学习网络平台,吸引体育教师积极学习和掌握健康教育观念和知识,将健康教育知识与体育运动教学结合起来,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创造条件。要把握好学生健身运动需要提高高职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体育教师的体育保健康复和卫生教育知识与教学能力,并提供机会和平台促进体育教师成长,通过一系列培训、讲座和派遣优秀教师去其他高校交流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力和教学水平。最后,学校针对体育教师要积极开展体育教学培训活动,体育教师严格选拔,进行专业培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真正带着创新思维去进行教学,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放在体育运动教学的重要位置。

[1]李翔.多元目标视角下高职体育第二课堂现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6.

[2]王晓丽.长春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刘艳.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明日风尚,2017,08.

[4]谢媛媛,陶晓斌.湖南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

[5]刘艳.武汉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5.

[6]夏承海,徐健.江苏高职院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影响因素之探骊[J].镇江高专学报,2017,01.

[7]张怀梅.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08.

G804

A

1006-8902-(2017)-12-ZQ

王亚婕(1989-),女,汉族,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质体育教师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