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体育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2017-03-10李树一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体育教师德育

□ 李树一(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浅谈高校体育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 李树一(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体育运动具有较为鲜明的德育功能,与其他文化类课程相比,通过体育教学来渗透德育效果更为明显。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学生的品德修养,就应该通过体育教学来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本文首先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从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师要加强德育渗透意识,加大渗透力度;注重体育课外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其发挥出较好的熏染作用等方面对高校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的途径进行了详细分析。

高等院校 体育教学 道德教育 渗透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背景之下,高校体育教育得到师生的广泛重视,许多高校也都在大刀阔斧地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在此背景之下,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也不光体现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方面,开始强调通过体育教学来起到一个道德教育的渗透,想要通过体育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意志品质。通过教学实践也已充分证实,将德育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效果。但是真正地实施起来,却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当前,由于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学生所能够接收到的信息十分广泛且复杂,由于受到西方个人主义、享受主义等观念的影响,往往使得学生集体主义淡薄、团队合作意识不足。除此之外,笔者通过了解还发现,当前许多体育教师,他们自己就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缺乏责任心,没有将德育渗透其中。因此,对高校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原则以及方法进行分析,对于高校学生德育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原则分析

1.1、主体性分析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最为主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做好体育教学当中德育渗透的工作,也应该要坚持主体性原则,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去。从大学生的年龄上来看,他们都是成熟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既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也要注重抓住学生个性当中所体现的共性,唯有如此,才可以设计出既符合当代大学生需求,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程;唯有如此,才能够有效地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并且促进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1.2、内化性分析

所谓内化性原则,主要指的是体育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自我实践来达到一个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实现体育教育所具有的德育目的。当代大学生,他们作为成熟的个性,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且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以实现一种以兴趣带动学习的目的,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学习以及日常体育锻炼来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1.3、平等性分析

同其他文化类课程进行比较,体育课程教学最本质的特征便在于它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外举行的,是一种动态化的教学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要善于利用这一特征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动态化的教学活动之下,教师能够在室外开阔的环境下,融入学生队伍当中去,这样更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突出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这也是平等性原则的必要要求。遵循平等性原则,指的不但是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更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跟学生做朋友,以获得学生的信任与喜爱。唯有如此,学生才会更愿意倾听、愿意接受教师的意见,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方式来促进自身思想品质的发展,从而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2、高校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分析

2.1、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教师影响学生的单向过程,它更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相影响的过程。在高校体育教育活动当中渗透德育,其主动权在体育教师,因为教育活动最开始便是由教师发起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施加影响,在此过程当中,教师自然而然地起到了一个主导作用。虽然说教师起到了一个主导性作用,但是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也必须尊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一要求之下,就需要体育教师做到关爱学生、了解学生,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以及思想品质状况,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方法,以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技巧,最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2、体育教师要加强德育渗透意识,加大渗透力度

要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受到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该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环境当中,向时代、向生活开放,要能够从社会的发展进程当中源源不断地吸取新鲜的养料,同时发挥出高校体育课程所起到的载体作用,以此来拓宽思想道德教育传递的空间。除此之外,还应该有效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多选择互动性强,娱乐性、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做到寓教于乐,将德育渗透到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去,让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这一教育形式既可是一次有趣的户外实践活动,也可是师生之间的一次坦诚相待的交流,亦可是教师平时的言谈举止,等等。这种具有隐蔽课程形式的教学方式,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有效避免教师直接说教的不足,让学生能够在自己还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就不自主地接受了德育教育,这样能够有效避免高校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通过体育教育来渗透德育,教师应该善于将显性道德教育方法同隐性道德教育方法相结合,让这两种教学方法能够相互促进,以起到一个取长补短的作用。

2.3、注重体育课外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其发挥出较好的熏染作用

当前,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始逐渐推广开来,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外体育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同高校德育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针对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一个重要的方法便是要求将德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学生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能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凝聚、导向等多方面作用。通过实践也已充实证实,课外体育活动成功的开展,对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良好的课外活动氛围,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为学生道德品质培养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以及心理氛围。因此,要做好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但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德育思想,而且还应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渗透德育的教学理念,以营造出一个德育氛围浓厚的校园氛围,基于此,就必须要注意挖掘以及整理出一些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课程内容,要有效利用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以创造出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毋庸置疑,不同的校园文化环境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形式多样的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够在无形当中对学生的思想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体育文化节、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等活动,都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释放个性的机会,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够起到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性格、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这些活动当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从而提供他们的运动兴趣,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与此同时,在活动的组织参与过程当中,还有助于团队合作、组织策划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2.4、体育教师应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以起到一个表率作用

自古以来,在教育领域就强调“为人师表”,指的就是教师应该起到一个榜样作用、表率作用,具体来讲就是要在人品、学问等方面作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要想做好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工作,首先便需要体育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体育教师自身所具有的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以及良好的师德修养以及人格魅力等多个方面,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当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因此,体育教师在注重自身首先修养的过程当中,应了解且研究当前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新环境以及新问题,从而不断适应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工作需求。通过建立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够让教师起到一个正面的表率作用,才能够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就医学专业学生来讲,当前医患关系十分紧张,总有见患者暴力对待医生,医院坑骗患者的报道,而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一大有效措施便是提升医生的道德修养,要真正做到“医者仁心”,这样才能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

3、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修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可利用体育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性,将其同德育有机结合、自然渗透,通过无形的以及有形的双重影响以起到一个较好的效果。因此,体育教师首先便应该从思想上提高重视,要持之以恒地对其进行教学影响。并且在德育的渗透过程当中,还应该注重德育的实践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以起到一个较好的德育效果,以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

[1]邓艺雄.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科教导刊,2015(01).

[2]林晓平.浅谈医学院校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西北医学教育,2010(06).

[3]段保国.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

[4]宋振宇.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渗透原则及实现[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6).

[5]张伟东,丁斌.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1).

G807

A

1006-8902-(2017)-12-LXY

李树一(1982-),女,汉族,籍贯:吉林通化,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健美操的教学。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体育教师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好奇”的代价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