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的体育课”基本要素之我见

2017-03-10岳明艳焦提龙李艳娜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天津0057天津华夏未来中新生态城小学天津0067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天津0057沈阳市沈河区文萃小学辽宁沈阳00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理想体育课身体

□ 岳明艳 焦提龙 王 桐 李艳娜(.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 天津 0057;.天津华夏未来中新生态城小学 天津 0067;.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 天津 0057;.沈阳市沈河区文萃小学 辽宁 沈阳 005)

“理想的体育课”基本要素之我见

□ 岳明艳1焦提龙2王 桐3李艳娜4(1.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 天津 300457;2.天津华夏未来中新生态城小学 天津 300467;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 天津 300457;4.沈阳市沈河区文萃小学 辽宁 沈阳 110015)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面对着发展失衡问题。从宏观角度分析当前学校体育课程面临的现状,探寻人们期待的体育课程,体育课程的发展才会有坚守的底线——理想的体育课。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体育课现状与理想的体育课进行分析,体育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调剂学习和生活节奏,增添学习和生活乐趣,研究认为我国当前体育课的发展与理想中的体育课尚存多方面的差距,理想的体育原本与生活世界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尊重体育时间是理想体育课之本;理想的体育课不要过于强调“淡化运动技术”;理想的体育课要做到身与心的统一,通过身体的教育:对人的精神、意志、人格、态度的影响;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终身体育”。探讨何谓理想的体育课,树立理想的体育课目标有益于对学校体育课改革进行方向的引导。

体育课 现状 理想的体育 举步维艰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毛振明教授认为“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还应是学生身体健康的守护者”。他认为“教师只要把学生身心健康挂在心上,牢记我们是健康守护者的职责学生健康就会有成效”。现代的舒适生活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使学生‘生活在幸福的年代,过着苦难的童年’,受害最深的当属青少年儿童。软(肌肉没有力量)、硬(关节韧带变硬)、虚(没有力气和耐力)、笨(身体越来越不灵活)、晕(前庭器官发育不良)、肥胖、近视、孤僻、忧郁等身心健康不良状态危害着孩子们,再加上应试教育严重,学习的高压,人际关系荒漠化等现象令人窒息。谁能够真正的‘解救苦难深渊’中的孩子?完全靠家长,家长似乎缺乏专业理论;靠社会,社会似乎离孩子有一定距离;而学校是学生成长多年,内心逐渐成熟的积聚地,离学生身心健康最近的当属学校体育。

1、何谓理想的教育

纵观历史,不同时代的精神文明鲜明地体现着不同时代人的不同理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对理想一词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具有各自的鲜明时代特征。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相信存在着“幸福岛”共产主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理想主义看中的是在遭遇艰险的历史时刻,敢于付出怎样的代价挺过来的人。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有提出了“中国梦”的思想,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民要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要不断深化对理想的理解和丰富。

理想来自现实,教育理想源于教育的现实。当前教育最大的现实就是学校教育,而当前学校教育最大的困境就是其“超负荷”的运转。教育理想不仅表达人类普遍的价值需要而且反映了教育实践者的诉求与愿望。教育实践者的教育理想意味着教师、家长和儿童对教育生活所寄托的价值期待和价值愿望。一个真正“有理想的人”首先又必须是一个有真诚的历史敬畏感和深切的历史使命感的人,这样的人懂得自觉地将“未来的理想”放置到对过往历史的尊重和当下发生着的历史的现实关联中去看待。

2、国外理想的体育与国内理想体育

纵观世界各国的体育史,在西方教育中体育就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即身体的教育。欧美为代表的肌肉文化的诞生,《十日谈》、《巨人传》、《神曲》普罗米修斯,自然哲学下的身体观——古奥林匹克、欲望身体。

2.1、古希腊体育课程——身体(几何)的展示

古希腊的教育内容主要让是人们从事角力、游戏、跳跃、摔跤、拳击、铁饼、标枪、舞蹈、体操等力量型的体育项目,希腊人深刻的认识到体育的健康功能,理想的体育具有美学价值、塑造强健身型、优美形态。运动让古希腊人审美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人的形体美,人们及其欣赏裸露出来的体形,甚至在神和庄严的典礼面前毫无顾忌的展示力量、裸体。

2.2、现代西方的“体育”

欧洲文艺复兴后,“身体的教育”也随着教育制度的建立而蓬勃发展起来。人文主义思想代表人物“蒙田”提出教育要“注重精神的身体教育”,如身体的强健、坚韧、吃苦等精神,教育的“乌托邦”倡导者托马斯·莫尔重视身体的美育,注重体育的娱乐,讲究身体的休息与锻炼。平民教育倡导者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身体不独是推理的灵魂的住所,也是灵魂的工具”人们要注重身体的健康强壮,要求家庭和学校都应该注意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规律有节制,养成强健的身体,促进智慧的发展。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卢梭指出,教育“把儿童当儿童看待”,并依据其天性哲学在1762年撰写了小说《爱弥儿》,讨论了儿童身体教育问题,他使用“体育”来描述对爱弥儿进行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教育过程。

2.3、国内教育家的理想体育

朱永新在谈到我心中的理想体育时,认为“体育是身与心沟通最有效的方式”。(1)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在人文主义体育的视野中,体育不只是强力的冶炼,它也把人的情绪、态度、理想等作为教育取向的重要领域,从而体现人性之美好和崇高。体育运动是人类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形式,残渣余孽驻作用于人的身体,同时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重要影响;(2)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爱国情操。体育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教会学生追寻奥林匹克精神,也要让他们学会合作;(4)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学会公正、公平。学生或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在比赛中具有规范意识和纪律修养,是文明的表现,也是对体育事业高度责任感的表现,是一种道德义务;(5)培养学生坦然面对竞争,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6)让学生注重体育训练的同时,感受力与美的和谐。在体育活动中,人的身体的各个器官有可能得重叠最充分的运动以及获得一系列最基本的感受,这些感受往往是迈向审美境界的开始。在学校体育中,应引导学生进入体育美的精彩世界,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7)理想的体育是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学校的体育教学,无论其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还是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都应体现多样性、多维性及针对性,让学生在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发现特长与个性,从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8)有机融合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使体育社会化、生活化、终身化。

3、理想的体育课——体育本应贴近生活世界

3.1、体育原本与生活世界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体育学科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体育在历史的发展中也曾经被赋予过多种使命和期待,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多功能多指向的教育,从军国民主义、军国主义、国粹主义、人本主义、锦标主义、奥林匹克主义等与体育有过渊源,体制教育、终身教育、快乐教育等也影响过体育教育。体育的多功能使得理想的体育难以固定和明确。什么样的课是理想的体育课?似乎每位教师在头脑中都有自己的“标准”和思考,但要形成清晰的语言表述却不易,简练的写在纸上更难,要获得大家的共识真是难上加难,那么让一种理想的模式,一种“标准”能“放之四海而皆准”那就更是难于上青天了。归根到底理想的体育课到底是什么样?的确说不清,但是说不清也不可以不说,因为理想就是人们行为的导航和方向标,指引着体育课发展到方向。

3.2、尊重体育时间是理想体育课之本

所谓“学校体育时间”,既包括显性体育时间又包括隐性体育时间,显性体育时间主要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课间体育、早操、大课间操等活动时间,主要探讨是否存在被挤占以及天气等原因导致的时间上的不可抗拒;隐性体育时间是指体育与健康课时间,是否存在课程安排不合理等导致的体育与健康课上时间效率低。

3.3、理想的体育课不要过于强调“淡化运动技术”

理想的体育课必须有身体素质的锻炼——针对身体的教育,体育课程强调体育对体格、技能、机能、体能等“针对身体”指标的改造与提升。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更好的掌握运动技术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练习要有一定的强度和练习量,要让学生的身体在课程结束后有一些好的反应,如适当的疲劳感,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要让学生学会了和更加熟练了某个“运动技术”,追求运动量,而不是过于强调“淡化运动技术”缺乏锻炼价值的体育教学。这里所说的运动技术是指有大肌肉 群参与的运动方式,过于强调“淡化运动技术”的体育课,通常会导致体育课松松散散,学生的身体活动量严重不足,练习密度和强度不够严格,缺乏锻炼身体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理想的体育课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锻炼学生的身体。

3.4、体育课要做到身与心的统一

通过身体的教育:对人的精神、意志、人格、态度的影响。体育课上要有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身体的教育:对人的精神、意志、人格、态度的影响。体育知识很多,不能都依赖理论课的教学,要结合体育实践教学不断地进行传授,并注意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发现懂得体育运动的原理,从而达到学生掌握锻炼方法的目的。

体育课要有实际的效果,要能通过每一节体育课为学生的身心服务教师要有这样的认识:每一节体育课都要使学生受到教育,不断的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要通过课堂常规、纪律教育、集体教育等不断让学生记住体育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体育教育真正成为教育和践行奥林匹克精神的场所。

3.5、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终身体育”

对于每一个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从他们出生到现在,受到家庭、社会、学校客观与学生自我主观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许多学校体育课长期追求和强调学生现阶段效益的“应试体育”。体育课要更多的重视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态度和习惯,尽可能多的提供具有娱乐性和野外环境的体育活动以及满足学生娱乐和运动精神等方面的追求和需要,比如南北方均可利用特殊天气的便利开展户外活动,北方增设滑冰、滑雪课程,让学生亲临大自然感受滑冰滑雪的刺激享受冰雪运动之美,逐步克服过去片面的追求阶段效益的“应试体育”,逐渐转向“终身体育”的长期效益,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

体育教育的改革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改革的道路上存在着重重难以消失的不和谐之音,我们的重点就在于考察体育教育该如何在四方的阻力和现实影响的夹缝中挣扎而迈出其艰难的步伐。

理想的体育在于塑造身心和谐,众所周知:体育的目的不是锦旗、奖章、记录和奖杯。手段和目的在于强韧的体力,长寿的生命,调和的身体和技巧性,这是不言而喻的。理想的体育课要承担起磨练学生意志的使命与责任,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永不言败。理想的体育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会学生追寻奥林匹克精神,也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强化个体我是“林中木”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理想的体育课应该是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学会公正公平的观念,形成诚实的品格,学会技能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力与美的和谐。

[1]王占魁.教育理想是谁的理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4.

[2]段淞耀.“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J].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4,04.

[3]李长伟.教育理想的异化与重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

[4]石龙,王桂荣.西方体育人文价值的演变[J].中国体育科技,2008,09.

[5]朱永新著.我心中的理想体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09.

[6]毛振明.好的体育课必须有好的教学目标[J].体育教学,2017,03.

[7]童波亚.追求有效教学,推进课程改革[J].考试周刊,2016,02.

[8]陈美玲.探究性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四个注意点[J].新课程(中学),2015,01.

G807

A

1006-8902-(2017)-12-ZQ

猜你喜欢

理想体育课身体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体育课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