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句“臭外地人”伤到了谁

2017-03-10

辽宁经贸信息 2017年5期
关键词:出生地外地人北京地铁

一句“臭外地人”伤到了谁

北京地铁1号线四惠站,一位穿着地铁工作制服的女员工,与一名男子对骂。短暂的视频显示,这位长相端正的地铁员工,用纯正的京腔说,“臭外地人,北京有你爸还是有你妈?”这句优越感到家的犀利话,虽然不会让所有没有北京户籍的外地人觉得低人三分,但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伤感情。

北京地铁方面对于外地人的厌烦情绪,不是这一次,不是这一位。2013年11月的时候,北京地铁公司曾在官方微博上发过这么一条微博:“‘蝗虫’过后的10号线,一片狼藉……北京首都的宽容大度为人称道,但有时候宽容过了头也是最大的诟病。对于恶意破坏北京首都的行为,我们只想说‘这里不欢迎你’!”微博还附有图片,图片中地铁座舱内散落着小广告。

这次北京地铁方面公开道歉,并不只是对是非对错的基本判断和态度,同时也是对员工中个别“北京人”损害北京文明形象的喝止。这位员工,以脱口而出的方式辱骂“臭外地人”,应该不是针对所有的外地人,而是冲着让自己感到严重不爽的外地人的不文明行为而来的。从文明的角度来审视,如果一定要讲前因后果的话,可能首先应该检讨的,是在地铁公共场所表现出了不讲秩序、不讲文明的乘客。

但这位地铁工作人员,对待乘客的出言不逊,显然不是“用词不当”的技巧问题,而是骨子里的不文明素养的集中流露。“臭外地人”是一句明显歧视的污辱性语言,它超出了维护地铁秩序的职权范围,也超出了人与人之间纠正不文明现象的道德范围。它实际上是从过去一部分人群中心存的物质优越感,进入精神优越感的一种演化。前者不屑的是贫穷,后者不屑的是精神。

倘若北京地铁员工坚守的是文明与规范,那么,就应该是不分北京人与外地人的;应该针对的是事,不是人的户籍身份。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这次的纠纷与冲突,起因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些优越感一直在心底里爆棚着的北京人,在一旦遇到不爽的时候,内心常常擎起的这块战无不胜的盾牌——北京户籍。

像“蝗虫”一样在这座城市生活、流动的外地人,不只是他们需要北京,北京同样也需要他们。他们中很多来自于不及北京公共设施、教育环境、资源丰厚的外地,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比有北京户籍的人们努力,更不意味着他们天生就缺乏文明素养,而是这些资源,因为他们无法选择的出生地,使得他们失去了分享的机会。他们中很多人,也在为纠正或者服务北京人中的不文明行为做贡献。他们与北京,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双重关系,尊重与被尊重的双重关系。北京可以不欢迎不文明行为,但北京没有权力不欢迎外地人。因为不文明行为与外地人,不是必然的等同关系。

一个需要把户籍与出生地拿来优越着自己、歧视着别人的人,其实是内心卑微的。这种腔调的不文明,对于北京的伤害,远远比地铁中的某个不文明行为来得更甚。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拿出对待比自己城市更优越的外国人的热情,来对待我们的同胞,对待我们的父老乡亲与兄弟姐妹,我们才能真正看到这座城市的人们精神富有的文明品质。

猜你喜欢

出生地外地人北京地铁
从“走得了”迈向“走得好”再到“走出去” 我与北京地铁共成长
北京地铁的建设历程
出生地
shock of THE NEW
在北京地铁上
进军魔环山
北京地铁4G网络建设方案探讨
杨天惠生平考
沉默的堰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