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选择浅述

2017-03-10谭定东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64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经营权场馆

□ 谭定东(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1)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选择浅述

□ 谭定东(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1)

众所周知,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可谓是世界性难题。纵使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大型体育场馆在投资建设、运行方式、经营管理方面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为此,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需进行实时性的革新,这样才能够促使我国大型体育馆经营达到有效管理的局面。接下来,本文针对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选择进行浅述。

大型体育场馆 经营 管理模式 选择

1、努力实现大型体育场馆设施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

在我国国家相关体制不断革新的今天,国家对行政事业型资产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方式: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化管理单位则需要遵循现代化企业制度相关准求来实施系统性的革新,进行经营性的企业化管理。按照这一基本思想,将我国体育事业向产业型模式转变,在经营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当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实现大型体育场馆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互相分离。这里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属于一种资产权利上的明确划分,最终是为了促使资产权利运用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其中,体育局属于国家政府部门的体育行政单位,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担负着大型体育场馆所有者的相关权利,各大体育场馆在即便在经营权上享有一切权利,可是法人的相关产权如果正式形成,那么,所有者就丧失了产业实体机其他场馆活动的相关权利。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有一些体育场馆开始了产业化运作,可是其中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处于模糊的状态,权力虚设、互相交叉也是较为常见的现象。

目前我国大型的竞赛体育场经营过程当中,所有权和经营权未互相分离的现象是比较突出的。通常大型体育场馆是待大型比赛全部告一段落之后,美政府部门要把赛前的相关工作转移至赛后的市场工作中,这一过程实则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实行的互相分离,同时展现出大型体育场馆在经营管理模式上的选择与具体运用。

2、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选择模式

在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选择模式角度来看,一定要促使市场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上的有效发挥,明确企业化改革的主要方向,挑选最为恰当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为体育场馆创造最佳的经营效益。

2.1、承包经营管理

在企业所有制性质不发生任何变化的基础上,严格遵循体育场馆所有钱和经营权互相完全分离的基本准则,以承包经营合同的方式来明确经营者、所有者之间的相关权利,从而促使承包商能够按照公共体育场馆所具备的相关条件及体育健身市场的未来发展需求做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承包商按照签署的相关合同内容,平均每年向所有者缴纳相应的租金,同时负责大型体育场馆的日常维护以及相关维修工作。通常情况下,由所有者对大型的设备进行日常更新和相关维护的投资。

已经承包的大型体育场馆不可对其为大众供应体育健身服务的属性作出任何的更改,一定要确保为全民建设及运动训练供应完善的服务需求,可是,针对所供应的相关服务是要收取相应费用的,收费标准通常由体育场馆主要负责部门与当得物价管理单位协商制定,同时在合同书中作出明确的标注,对此,承包商要认真执行合同内容。此种经营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所有者的负担得到了响应程度的降低,同时促使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大大增加,可是承包经营者会通过对大型体育场馆的使用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

2.2、租赁经营管理

大型体育场馆选用所有权与经营权互相分离的租赁经营模式指的是产权人授权给承租方,把体育场馆的有限期转交至承租人来进行经营管理,承租方向出租房上交一定的租金,同时遵循合同内容实施体育场馆的自主性经营。通过租赁经营管理的方式,所有者以场馆资产入股及控股,租赁经营者投资参股的一半左右,同时与所有者签署相关的经营协议书。体育场馆日常经营收入包含了日常支出、小型的维修费用,场馆的盈余通常是由所有者和经营者共同股份构成的。由此可以看出,租赁经营管理模式不但能够使得所有者具备充分的控股权,同时可使得场馆的经营成本得到显著性的减少,促使整体经营效益的显著性提升。既扩大了大型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满足了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也提高了职工的待遇和积极性。

2.3、委托经营管理

这是大型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程度较小的一种经营方式,即场馆所有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选派经营者作为大型体育场馆的负责人,代理所有者经营大型体育场馆,所有者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经济发达国家较多地采用这种经营方式管理大型体育场馆。

在经费管理上,经营者与所有者签订合同协议,规定全部收入要上交,经营者没有支出经费的权力。所有者不仅核定场馆的年度支出预算,也下达收入预算项目和收入指标,以加强经费预算管理的计划性和约束力。

2.4、企业化管理模式

不具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条件的大型体育场馆,作为过渡性措施,也应采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方式,加强经营管理,尽力提高经济效益。

大型体育场馆实行企业化管理,有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理顺大型体育场馆管理的体制,给予场馆更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为今后整体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明确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责任。可采取对原有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按规定和程序转换为经营性资产。确定投资方式与投资程序,明确场馆对经营资产处置的权限,对国有资产变更和增值、经营利润和收益、利润如何分配,以及分配方案,都须按照企业经营管理程序依法进行财务管理等措施进行控制。其三,参照企业法对企业化场馆实行规范化管理。

2.5、公司治理模式

公司治理模式实际是选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模式是指由企业的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董事会托管,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的权利。将企业改组为公司,可达到几个目的:筹集资金;通过分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科学民主管理;理顺政企关系,转换经营机制;降低投资风险。对于大型的体育场馆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实施深入化改造,尤其是进行股份制改造,从而实现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革新。纵使当前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在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造上处在最初的探索时期,可是一部分社会投资创建的体育场馆大体上是以公司治理的模式来实现市场正常运作的,从而很好地为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向公司治理转化供应了充分的借鉴价值。即便公司治理模式在很多地区展现出其自身的科学与合理性,逐渐向社会市场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可是,在目前的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中采用公司治理模式是有着很大的困难和约束性的,需我们将其上升到实践方面,做出深入化的不断探索与创新。

2.6、BOT和 TOT模式

BOT是建设、经营与转交的英文缩写,是在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当中,把基础设施项目交给国内、世界其他国家承包商来经营管理,待特许经营期完全终止之后,此项目设备全部转交至国有部门来进行管理。这种模式能够促使设施瓶颈问题、资金紧张问题得到很好地缓解,同时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得到迅速的健康发展。从大兴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角度来看,BOT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体育场馆投资紧张的问题得到很好地环境,可是在实际操作上依然展现出项目投资量大、投资周期长、高风险多等一系列的问题。

TOT是“转让—运营—转让”经营管理模式的英文缩写,这种投资模式指的是有国家政府机构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来进行融资,待工程完工后政府部门把经营权出售给民间投资者,投资者在特定期限内以经营回收的方式来进行投资从而获取中间的利益,最后把经营权无偿的转交给原产权所有人。从政府部门的层面进行分析,TOT模式出让特许经营全能够实现筹集资金的最大化;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因其受让的是已经建设完工的正常运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是无需承担的。针对已经建设完工的大型体育场馆,TOT经营管理模式对那些市场发育较为完善的城市而言,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一种选择。通过建立合同的模式把固有的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权长期转让给竞技项目俱乐部,这样不但能够使得政府部门的管理压力大大削弱,同时可使得体育场馆的保养维修开支有效地减小,确保体育场馆的稳定有效运营。

在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期间,不少的专家与相关学者提出选择新型融资的BOT模式,从而将未来经营权作为投资的一种收益,这种模式可以说是对目前我国投资紧张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2.7、星级酒店式经营管理

星级酒店式经营管理模式指的是体育场馆的运营可仿照星级酒店那样来进行日常经营与管理。在整个经营过程当中涉及到了星级酒店地址的选择、发展规划、投资机构、人才资源规划及相关体育项目的创新等等,整个运营流程由专业的管理团队来负责经营的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说,星级酒店经营管理模式不但是对体育场馆实施的一种酒店式管理,同时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涵盖了投资结构的变化,利用多种不同的市场经营方式来进行资金的筹集,利用政府部门投资、项目法人招标的方法来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促使大型体育场馆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向产权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促使传统的体育场馆建设投资单一化的现状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大型体育场馆以星级酒店式经营管理为主要模式,促使体育场馆成功的实现了由制度型向人本型经营管理的有效转变,实现了体育场馆的现代化营销管理模式。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选择过程中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同样也是经营管理模式选择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各大要素,为此,体育场馆要从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着手,综合各方面因素做出全方位的合理性分析与论证,最终选择最为适合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为体育场馆创造出最大化的经营管理效益。

[1]刘书勇,陶成,高俊.近3届世界大冬会体育场馆建设与赛后利用比较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4).

[2]王子朴,梁蓓,陈元欣.梳理与借鉴:奥运场馆投融资模式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4).

[3]徐辉丽,王维,王振杰,张永.群众体育设施的投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J].孝感学院学报,2010(06).

[4]郭春盛.长春市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G818

A

1006-8902-(2017)-12-ZQ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经营权场馆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辽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问题研究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场馆风采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重大意义及主要内容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