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驱动假设”指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2017-03-10肖志红
肖志红
(长沙医学院外语系,湖南 长沙 413000)
“输出驱动假设”指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肖志红
(长沙医学院外语系,湖南 长沙 413000)
语言的习得过程是输入和输出的双向过程。在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本文从课堂组织出发,探讨了该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最后讨论了写作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及对策。
输出驱动假设;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对策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20 世纪 80 年代 美国语言学家 Krashen 提出“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认为“语言获得的过程是不断理解和接受语言符号和信息的过程;只有真正理解了可接受的输入才能真正拥有语言”[1]。Swain教授1985年提出了“输出假设”(the Output Hypothesis),提出输出对语言的习得的积极意义[2]。2008 年,文秋芳教授首次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的理论[3]。该假设主要是针对接受正规外语教育、具有一定外语语言基础的学习者,根据目前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状况,提出要改革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现状,培养具有职业竞争能力和较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之后,2013 年,文秋芳再次提出以输出为驱动不但能够促进语言产出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够改进吸收输入的效率,同时可以达到“以需求促供给”的目标[4]。就目前而言,新近入学的大学生要求英语教学与高中相衔接,同时又要有所不同;而从未来就业的要求出发,大学生们又急需培养语言产出能力;中高级的学习者需要以语言输出促进输入,边用边学,从而克服自身的“厌食症”。“输出驱动假设”能够有效满足上述的学生发展需求、学科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
二、目前英语写作课程教学面临的难点问题
英语写作难可概括为“三个矛盾、三个脱节和三个本质”。写作是一项需要时间打磨的技能,是应用中见真章的本领,教得好不好,写得好不好,写一篇文章就可以看出来的。作为非常常见的输出环节,也是学生头疼之所在。
(一)三个矛盾
不管是大学英语写作课还是英语专业的写作课程,甚至于是大学英语或英语专业培养方案里面的定制化或按需开的选修课,都不可避免的遇到矛盾。以大学英语为例,目前存在大力压缩课时的现状,课时从 18 学分压至 12 学分或 10 学分。[5]在这么少的课时安排下,还要塞进去听说读写译甚至是专业课程,写作课时占多少成了一个未知数。
如果说大学英语是压缩课时和技能训练的矛盾,那么在课时没有压力的英语专业是否不存在这样的矛盾呢?答案是否定的。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一直在修订中,针对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课程总学分是一定的。结果就导致了大量的基础类课程(如精读、听力)要么在学分上压缩,要么在学时上压缩。这就形成了开课计划和实际需求的矛盾。
不管是大学英语还是英语专业,如果开设选修类写作课,由于时间不能自定,一般安排在边边角角的时间和或晚上7点之后和下午昏昏入睡的时间,就产生了上课时间与学生精力之间的矛盾。
(二)三个脱节
大学英语写作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很多写作的内容都是在教学生写基本的几种文体,这些文体受限于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及其认知,很多主题都与利益相关或与生活息息相关等等。一些内容实质上为陈词滥调,和他们在本专业英语需求形成脱节。
而就英语专业而言,英语写作课的脱节在于培养方案与学生诉求上的脱节。如大二开写作课的话,学生认为和他们的专业四级考试有何关系?如果大三开课的话,学生又会提出与他们找工作没有关系,是否用得到呢?等等。
选修的写作课虽然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它是按需开课,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对教师而言,就高或就底在教学内容中都会存在与学生水平脱节的问题。要么是好的学生吃不饱,要么是差的学生跟不上。
(三)三个本质
以上讨论的写作组织教学中存在的“三个矛盾”、“三个脱节”归结到三个本质就是缺人手、缺课时和缺精力。这直接导致了写作教学时课堂批改难,学生错误改不胜改等问题的出现,极大地困扰着英语写作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运用“输出驱动假设”破解难题的应对之策
因为班级多,学生多,每次想到要看一百多份作文就觉得难上加难。批改网机对文章主题和句子结构并不能把握;同学互评呢,一个班最多三四个同学能从句法认真批改,不能满足需求。怎么解决批改问题呢?
在写作课上,将学生分组批改是一种非常可取的方法,该方法如何行之有效在于教师对评改过程如何监控。教师可将学生分成 4--5 人一组,教师每次选一个小组进行互批互改的示范,而其它剩下的作文由教师自己批改。一个学期下来,全班都可以轮上,每个小组成员都轮到。这样的话,首先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其次是每个小组要将批改结果进行半个小时的汇报,这对学生来时是一种锻炼,对老师来说是一种解放,对于分组互评互改的不好效果也是一种改进。学生在批改过程中,为避免犯错误或越改越错之类的笑话,他们必将查询相关资料,做了大量的输入之后才能将所批内容作精彩的呈现,并讲出其所以然来。这样的话,在输出的驱动下,学生由于具有相关的需求在无意之中便有了相关的输入。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增长了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同时减轻了课堂输入的负担。
在批阅学生写作文章时,教师原计划是关注学生在文章中的结构、衔接、逻辑思维以及情感表达等真正关于写作方面的问题,但一轮作文改下来,教师发现光修改学生的各种语言错误(包括语法、词汇和标点)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可是这些语言错误又不能当作看不见。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进项学习的方法,与学生约法三章。在学生文章中挑一些错误,每个学生只挑一次,不管每篇文章错成什么样,每一篇文章最多只挑一个错。挑错出来后,首先将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一个班挑 10-20 个句子,编写成 PPT 的格式放到讲义上,在写作讲评课上拿到班上统一修订,哪里错了,错在什么地方,正确的改法是什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后然后与教师一起得出结论。在分组的过程中,学生又需综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又不失为锻炼其输出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四、结语
写作是一种需持续训练的技能,非常强调过程的控制。在控制中教师要求全方位、多角度的引导。该引导包括课上信息输入和课下的写作输出的引导。课上教师讲解,引导的要点是总结学生的个性,防患未然(犯错误)。课下强调输出,要点是单独针对学时问题进行回答,共同融合、融汇。此外,学生要学好写作,还需教师进行课外引导。如有些学生考雅思或去国外留学,就需对他们进行个案分析定制。对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引导,对老师输入也有更高的要求。面对越来越高的要求,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是我们以后亟待研究并解决的课题。
[1]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London:Longman,1985.
[2]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7.
[4]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9.
[5]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utput-driven Hypothesis
XIAOZhi-ho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Changsha Medical University,Changsha 413000,Hunan)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the mutual process of output and inpu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utput-driven hypothesis, startingfromthe class organization,this paper makes an exploration o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this theory in the process ofEnglish writingteachingbased on the status quoofEnglish writingteaching,and finallydiscusses the related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utput-driven hypothesis;English Writingteaching;problems;countermeasures
G642.0
A
1671-5004(2017)03-0087-03
2017-04-28
湖南省 2014 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输出驱动’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项目编号:XJK014YYB009)
肖志红(1975-),女,湖南益阳人,湖南长沙医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