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
2017-03-10
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践行忠诚干净担当,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当好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
政治生态折射的是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活状况及政治发展环境,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七个有之”,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八项规定开篇,以小切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大变局,从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到提出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实践“四种形态”,再到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化标本兼治,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在此背景下,王岐山书记发出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的动员令,释放出强烈的政治信号。这既是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发展、认识的深化、使命的回归,同时也是政绩观的转变。要想走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新的长征路,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紧紧咬定这个核心定位。紧扣脱贫攻坚深化民生监督,重点查处贯彻中央、省、市和县脱贫工作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的行为;坚决纠正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待扶贫工作、做表面文章的问题;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强占掠夺问题,并实行优先办理、加重处理。对问题突出、反映集中的信访举报件,坚持督查督办、直查直办、快查快办相结合;对扶贫工作不务实不扎实、脱贫结果不真实、发现问题不整改的,要严肃问责;对查处的典型案例,及时通报曝光。
二、实践运用“四种形态”,当好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
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方面,认真实践第一种形态,深入推进干部约谈常态化,经常性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另一方面,要巩固好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坚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持续减少腐败存量、重点遏制腐败增量。进一步把牢政治巡察的定位,突出“政治体检”“政治画像”,积极创新思路和方法,着力抓出特色和亮点,加快构建巡察与民生监督、派驻监督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监督体系,切实发挥巡察监督利剑作用,让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巡察成果。虽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保持一份冷静清醒,坚定信心决心,坚持稳中求进,坚持积小胜为大胜,巩固扩大压倒性态势,最终赢得压倒性胜利。
三、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当好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
这些年,省委、市委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前列。在新的起点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二次党代会描绘了百姓富、生态美的宏伟蓝图,既对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更高的目标,也对政治生态建设提出更高的标准。近年来,玉屏县严格按照“小桥流水、小家碧玉、小城故事,品质优、品位高、品牌响”的“三小三品”工作思路,大力弘扬“讲政治、重感情、敢担当、善包容”的玉屏人文精神,全力打造“城乡统筹样板县、循环经济示范县、新型城镇试验区、山清水秀魅力城”,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如果没有良好的政治生态作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难以蒸蒸日上。当前,决战脱贫攻坚的战鼓已经擂响,广大干部职工令如山倒,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令旗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不讲价钱、不讲困难、不叫苦叫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发、拧成一股绳、齐心加油干;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亮出党性、干出正气,变“要我帮扶”为“我要帮扶”,自发主动投身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广大群众要不屈不挠,决不向贫困低头,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争当“我脱贫我光荣”的典型,不当“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懒汉!
四、深入贯彻“四个全面”,当好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
当前,政治生态呈现出向上向善的新面貌新气象。去年以来,玉屏县乡村三级换届风气的明显好转和换届目标的顺利实现,就是有力的印证。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要实现政治生态的根本性好转依然任重道远。总书记反复强调,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我们必须坚持越往后越严,深层次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政治生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在作风建设这个问题上,决不能拖后腿,必须一寸不让、一毫不松,既要密切关注“四风”问题新动向,又要严防老问题反弹回潮。持续深化“三转”,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系统准确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领会党章党规党纪,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岗位实际,在善学善悟、真学真做上抓到位。同时,落实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