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特殊挑战与应对举措研究
2017-03-10安雨帆
安雨帆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0)
中外合作办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特殊挑战与应对举措研究
安雨帆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0)
中外合作办学由中外教育机构共同举办,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其办学主体、培养模式、师资来源、课程教材、教育对象等方面具有的特点,中外合作办学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特殊的挑战。文章从思想上重视、队伍上配强、内容上优化、方式上创新等方面论述了中外合作办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举措,以确保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中外合作办学;核心价值观;挑战;举措
自 2003 年 9 月 1 日《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以来,中外合作办学进入了快车道。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国际化程度成为衡量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更加重视中外合作办学,以提高自身的国际化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呈现出更加迅猛的发展势头。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指出,“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这是法规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本质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同时指出,“中外合作办学应当符合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表明中外合作办学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因而,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中外合作办学实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在中外合作办学这一特殊的办学形式中,由于其办学主体、培养模式、师资来源、课程教材、教育对象等方面具有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面临的环境更复杂、任务更艰巨、挑战更特殊。
一、中外合作办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的特殊表现
(一)外方教育机构的价值观渗透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中外合作办学由中外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与国内绝大多数公立高校一元化办学主体不同,中外合作机构的办学主体包括国内高校和国外教育机构。外方教育机构带来的既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有多元的价值观。“从跨国教育的历史看,跨国教育中的教育提供方除了经济收益的动机,往往进而期待学生主动接受或逐渐适应提供方的价值标准和教育模式,有的甚至不顾教育接受方的社会、文化背景,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反映在课程安排、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1]拥有科学技术高位优势的西方国家,在推广他们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质教育的同时,一并推销他们引以为傲的价值观念,教育正是他们最有力的推销渠道。这些西方的价值观渗透在科学技术之间,贯穿于教育过程之中,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麻痹性,容易使青年学生失去辨别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予以接受。更有少数敌视社会主义制度的西方国家,他们从未停止过对我国的“西化”和“和平演变”,更是抓住一切机会向我国输出其价值观。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年轻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传播和渗透的重点对象。
(二)外籍教师的价值观影响
中外合作办学出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要求外籍教师达到一定比例。2006 年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采用“双校园”办学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学生在国(境)外学习阶段面对的更是清一色的外籍教师。外籍教师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倾向以及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在课堂教学和课外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来,有些外籍教师更热衷于公开向学生鼓吹和传播西方价值观。这必将对思想尚未成熟、可塑性较强的青年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与他们平常所接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生激烈的碰撞。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怀疑,进而接受西方价值观。
(三)外方课程与教材中的价值观传播
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还要求,采用“双校园”办学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为了汲取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国外课程、教材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这些没有经过本土化改造的课程和教材背后,隐含着浓厚的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尽管《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三十条明确提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将所开设的课程和引进的教材报审批机关备案”;《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 第四十四条也提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举办中外合作项目的中国教育机构应当对开设课程和引进教材的内容进行审核,并将课程和教材清单及说明及时报审批机关备案”,但在实践中,许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都以采用西方课程体系和原版教材为卖点,着力强调原封不动地引进,而忽视了对其课程的本土化改造和对原版教材的甄别、审核,使西方价值观借助其课程和教材得以公然传播。
(四)学生国外学习阶段的价值观冲击
中外合作办学大部分选择国内外分段培养的模式,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有一至二年的时间在国外高校就读。这些身处异国的学生既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无法像国内学生一样受到核心价值观的强烈氛围感染,反倒完全浸淫在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与影响之中。这些年轻学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就处于塑造和养成时期,每天却要接触到大量与主流价值观相冲突的信息。他们富有批判思维,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生活阅历较浅,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优越的生活条件、较高的文明程度容易使他们对西方国家产生盲目崇拜,并进而接受西方价值观,抛弃民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五)教育对象较为优越的家庭背景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收费标准远高于国内高校的平均水平,因而就读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国内较高收入的家庭。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为优越,容易产生攀比物质条件、追求高消费的倾向,也容易认同利益导向的价值观念。功利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西方价值观更能迎合他们的兴趣,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另外,由于中外合作办学高度重视外语教学,外语课程开设较多,这样的课程安排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授课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
可见,中外合作办学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价值观念西化的冲击更为明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中外合作办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措施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必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为有力的举措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确保中外合作办学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出政治合格、价值观正确的合格人才。
一是思想上重视,主动作为。中方办学主体要从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旗帜鲜明地主动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抵御西方价值观对学生的渗透和影响。基于办学主体的多元性,既要依法依规,又要理直气壮;既要讲究策略,又要坚守底线。必须保质保量开设相关的课程,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挤占。对于引进的课程和教材,尤其对于社会科学类课程和教材,要加强事先审查和事后干预。要重视对外籍教师的考察,对于在课堂内外公开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外籍教师给予提醒、警示。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及时发现问题苗头,防范于未然。总之,要从师资聘任、教材选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严格防控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传播优势。
二是队伍上配强,保障力量。中方办学主体要选派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的人员参与合作办学的管理。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应当选派一批具有深厚的理论修养与开阔的国际视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力量,应当配优配强辅导员队伍,将深刻理解、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尚情操、丰富学识、过硬素质和高尚人格的辅导员充实到合作办学的辅导员队伍中来,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价值引领和教育引导作用。要充分发挥朋辈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在学生中树立一批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西方价值观负面影响的优秀榜样,引导他们开展经常性的交流活动,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内容上优化,植根传统。习近平同志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因此,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源”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流”,使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牢牢根植于学生思想深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使他们在面临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冲击时自信而不自负,自尊而不自卑。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中西文化比较教育,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批判与鉴别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多元价值观时能够自觉鉴别,吸收精华,摒弃糟粕。
四是方式上创新,提升效果。既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让核心价值观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头脑和心灵,也要依托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如看影片、听报告、组织讨论、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以生动活泼、润物无声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现代技术已经搭建起一个无疆界、高交互、高效率的平台,身在国外的学生也能实现无障碍沟通。要善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论坛、微博、微信、QQ、MSN 等,与远在异国他乡的学生保持经常联系与高效互动,以便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及时释疑解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破疆界,持续不断。
中外合作办学中,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与渗透表面悄然无声,实则从未停息。不同价值观的较量时刻都在进行,也必然对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期,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青年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只有坚定不移、持续不断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克服西方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学生心中扎根、定型。
[1]吴晓春,韩笑.跨国教育合作中的教育主权问题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16(6):60.
[2]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26/c_12631 8353.htm.
Peculiar Challenges for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ANYu-f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0640,Guanagdong)
Sino-foreig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s are held by Chinese-foreign institute;it is also an essential organic component of socialist educational cause.However,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body,training mode,source of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educational objects,howto teach the core values ofChinese socialism during the joint programs is becoming a peculiar challengingtask.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asures ofstrengthening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 education taken in sino-foreig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to ensure that the qualified constructors of socialist cause are cultivated in sino-foreig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sino-foreig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core value;challenge;measures
D64
A
1671-5004(2017)03-0059-03
2017-06-05
2017 年度华南理工大学行政管理专项课题“中外合作办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安雨帆(1988-),女,汉族,湖南长沙市人,硕士,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教管理,中外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