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的缘起、内涵与价值
2017-03-10胡景谱
胡景谱
(长沙理工大学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4)
文化育人
“美丽中国”的缘起、内涵与价值
胡景谱
(长沙理工大学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4)
“美丽中国”缘起于党首次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升华。“美丽中国”可以理解为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既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又重视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辩证法的角度而言,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内部具有结合紧密的辩证统一关系;从美学意义而言,它全方位地体现了“和谐之美”;从伦理道德意义而言,它体现的是道德创化之美;从价值维度而言,它体现了对生态文明认识的价值跃迁。
美丽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价值哲学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国家领导人和政策研究者们形象地称其为“美丽中国”战略,并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被纳入“十三五”规划,它包括六大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时代呼唤“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实施,此举将自然规律与目的论有机结合,是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必将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它是如何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地摆在国家战略发展的突出地位的?是如何解答“建设什么样的生态中国,怎样建设生态中国”的发展问题的?它蕴含了怎样的生态智慧和时代价值?为回答这些问题,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美丽中国”的缘起
“美丽中国”的概念最先出现在 2012 年 11 月 8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生态系统失衡、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紧张等一系列严峻问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立足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摆在突出位置,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报告制定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以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报告》展示了我国正在致力于为世界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述,中国的发展就是对世界的责任,中国的稳定就是对世界的贡献。
2012年 11 月 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常委见面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而这里所说的美好生活正是以更完善的教育体系、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为基本要求的“美丽中国”。2015 年 10 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美丽中国”被纳入“十三五”规划,首次被纳入五年计划。在《规划》中的“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部分关于“美丽中国”的建设是这样描述的:“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所积累的经验,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中国发展要求,切合时宜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其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一个基本点,是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解答“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体现。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战略是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由点到面的升华,它把原来系统建设的一个方面单列出来,独立成篇,单独论述,既是目标又是手段,形成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体系。由此可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步酝酿”阶段、“明确提出”阶段、“发展完善”阶段,从可持续发展到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思想逐步完善和成熟,也进一步体现了我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实践的有益探索[3]。
二、“美丽中国”的主要内涵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具有极其重要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方方面面。学界对“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做了几个方面的阐释:按照层次划分的不同,分别从人、自然、社会三个层面分为心灵美、生态美、社会美[4];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可以分为美丽经济指标、美丽社会指标、美丽环境指标、美丽教育指标、美丽制度指标、美丽文化指标等[5]。
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审视十八大报告有关建设“美丽中国”战略的内容。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立场具有一致性。在面对资源要素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破坏的严峻形势下,进一步强调了“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其次,以“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严,遵循自然规律的生态基石”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树立尊重、顺应与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面对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先于人类存在,人类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类生活在自然界这个环境中并与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
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质就是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相互联系与融合,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最美的其实是人”的观点很好地契合了我党的立党与执政理 念[6],“美丽 中 国”建 设事 实 上分析 的 就是 人 与 自 然的和谐之美即生态美、人与自身的和谐之美即心灵美、人与人的和谐之美即社会美,都是围绕“人”展开的,体现的是人的价值,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7]。
建设“美丽中国”战略焦点是生态文明建设,并放在突出位置[8],但绝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生态之美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建设应该既包含现实之美,又蕴含抽象之美;它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它所描绘的是一幅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生态平衡有序、文化繁荣昌盛、经济高度发展、政治清正廉明,社会和谐稳定的“河清海晏,时和岁丰”的美好画面[9]。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也就是说“美丽中国”的建设在不同的时期、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内容、目标和要求。因此,“美丽中国”可以理解为: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即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也是人与人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状态的中国。这里分为两层含义:一是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和全过程当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全面贯彻融合。
三、“美丽中国”的时代价值
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战略,顺应了历史潮流,代表了时代要求,体现了人民心声,彰显了集体智慧,它从国家层面和战略高度了体现大国责任和大国风采,具有重大理论价值。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内部具有结合紧密的辩证统一关系,如果将“美丽中国”建设分为生态美、心灵美、社会美三个层面[10],三者之间不是机械的组合,而是由内而外的辩证统一关系。生态美是“美丽中国”建设的自然前提;心灵美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道德基础;社会美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动力[11]。只有以自然生态为前提,社会生产才能持续进行,才能保障社会有机整体的稳健运行。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全对于物质生产具有战斗堡垒作用,自然生态系统一旦失衡,必然影响和制约物质生产,同时也会造成社会秩序的紊乱。对于社会主体而言,心灵美的缺席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也关系到生态道德观与正义感是否到位,因此只有社会主体具备了心灵美,自然才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和保护。社会美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所说的“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恩格斯所说的“意志集合合力作用”、邓小平所说的“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都说明了要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才能更好地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从美学意义而言,“美丽中国”战略全方位地体现了“和谐之美”。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和谐之美指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型和谐。“美丽中国”战略从自然本体论的角度正确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共同发展,让人民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生产与生活。第二个层次的和谐之美指的是人与社会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状态,这种状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批判了人与社会之间的种种矛盾与不和谐,强调城乡协调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缩小收人差距,解决民生难题,所呈现出的人际关系和谐之美[12]。
从伦理道德意义而言,“美丽中国”战略体现的是道德创化之美。近年来,党开始直面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发展的“生态之痛”,以至于十八大之后单独成篇集中论述具有深厚生态伦理意蕴的“美丽中国”建设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同时,党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高度来展开论述。其论述的生态伦理意蕴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当中,《周易》的天地纲常、《老子》的“万物平等”、《孔子》的“知命畏天”、《孟子》的“仁民爱物”、《庄子》的“道法自然”等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理想幸福图景。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化的整体意蕴在建设“美丽中国”伟大战略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它是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传统文化理性地“扬弃”[13]。
从价值维度而言,“美丽中国”战略体现了对生态文明认识的价值跃迁。从价值传承上来看,它进一步张扬了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从价值创新上来看,它是对党的绿色中国、生态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思维、执政新理念的彰显;从价值自觉上来看,展现了党和政府推动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平衡乃至全球生态安全的理想信念。当下人类的全球责任,就在于控制生态系统的综合平衡,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在我国,这种关系是指引建设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美丽中国”的价值观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精神,它所达到的理论高度和所具有思想的丰富性、深刻性是以往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相关理论都无法比拟的。
结语
综上,“美丽中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在理论方面,建设“美丽中国”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对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结合中国当下实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在实践方面,“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特点、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内涵,进而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美丽中国”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建设水平(2012)研究报告(简本)[N].人民网.2012-12-25
[3]杨卫军.从可持续发展到建设美丽中国: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演进与实现路径[J].探索,2013,(4):4.
[4]李建华,蔡尚伟.“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及其战略意义[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88(5):135-140.
[5]夏东民,罗健.“美丽中国”内涵的哲学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 2014,(6):21-25.
[6]王大鹏.“美丽中国”的深层含义[N].廉政瞭望,2012(12).
[7]张伟.美丽中国战略的内涵、缘起及实施路径探讨[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3):1-6.
[8]王晓广.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美丽中国建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6(3):19-25.
[9]李小辉,罗春梅.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六个纬度[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1):21-24.
[10]许瑛.“美丽中国”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实现途径[J].生态文明建设,2013,473(1):62-64.
[11]刘於清.“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及实现路径[J].政治学研究, 2013,30(1):54-55.
[12]刘於清.“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及实现路径[J].政治学研究, 2013,30(1):55-56.
[13]匡列辉.“美丽中国”的伦理深蕴[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5):10-14.
[14]刘於清,刘艳芳.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基本问题研究述评[J].政治学研究,2015,31(1):37-41.
The Origin,Connotation and Value of"Beautiful China"
HUJing-pu
(Research Center of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Changsha Universityof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04)
The"Beautiful China"originated from the Party first proposed"Construct the beautiful China,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which inherits and sublimes"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of the "comprehensive,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Beautiful China"can be understood as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striving to build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emphas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as well a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mprehensive into economic construction,political construction,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in all aspects and the whole process.From the dialectical point of view,the construction of"Beautiful China"strategy has internally and closely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From the aesthetic sense,it fully embodies the"harmonious beauty";From the ethical and moral sense,it embodies the moral creation of beauty;Fromthe value dimension,it reflects the understandingofthe value transition of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eautiful China;Marx's ecological view;value philosophy
D64
A
1671-5004(2017)03-0038-04
2017-03-22
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技术的社会性别视角诠释”(项目编号:XSP17YBZC180);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学习共同体’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7B26);研究生教研教改课题“基于质量文化的校院两级研究生质量监控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G2017ZD03)
胡景谱(1994-),男,湖南浏阳人,长沙理工大学教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