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南州原生态民族旅游发展探析

2017-03-10

理论与当代 2017年12期
关键词:黔东南州村寨原生态

一、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旅游的发展现状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黔东南州的原生态民族旅游发展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近年来,黔东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原生态民族旅游产业发展,把原生态民族旅游业作为拉动全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抓,在发展旅游业方面连出组合拳、频出大动作,从建设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大州到打造原生态民族旅游发展升级版,从创建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到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旅游业作为黔东南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经初步测算,1—9月份,黔东南州共接待游客6532.55万人次(占年度目标6800万人次的 96 %),同比增长64.06%;旅游总收入526.97亿元(占年度目标580亿元的 91%),同比增长63.35%,为实现“井喷式”增长目标奠定坚实基础。预计全年黔东南州共接待游客8000万人次,同比增长55.32%;旅游总收入620亿元,同比增长60.13%,其中,境外游客37万人次,同比增长34.34%,实现创汇收入9300万美元。2016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仅10月3日进出黔东南州西江苗寨的车辆就达8000余辆,据贵州移动手机大数据监测显示,外省赴黔游客主要来自广东、浙江、四川、云南、重庆、湖南等,分别占全省游客总数的11.78%、11.13%、10.07%、9.22%、8.79%、4.45%,其中必到黔东南的占70%以上。

2016年,贵州省黔东南州被授予中国·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入选中国民族文化旅游最佳目的地TOP10;西江千户苗寨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景区带村”示范点。2016年10月15日,西江镇被国家住建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中国特色小镇。近年来,原生态民族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之后,旅游消费市场的特征已经发生了明显改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旅游消费提质升级、一系列新兴消费需求蓬勃发展,消费者形成了更高层级的需求,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距离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旅游发展瓶颈

(一)同质民族旅游景点分布不合理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个苗侗文化聚集的地区,具有原生态民族文化的苗侗村寨数不胜数,许多临近村寨旅游景点同质现象比较严重,同质临近村寨基本具有完全相同的民俗文化,使得当地各景点占据许多资金与人力资源,造成单一开发某村寨民族旅游成本过高,消费者不愿意重复观赏同质小村寨景点。最终制约当地经济发展,造成大部分返村人口又失业的现象,村寨居民没有持续性的增收途径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原生态民族旅游景点类型结构单一

目前,整个黔东南州的所有旅游景点均以观光原生态风景与民俗文化为主,景点类型单一。大部分景区缺乏游客娱乐项目,缺乏游客体验项目,消费者进入景点后走马观花,完全没有深刻体会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尤其是对于原生态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的游客的旅游需要,很难提高游客的消费水平,游客观赏完毕即刻回到市区住宿,阻碍了原生态民族村寨民宿业的发展,给当地村寨居民增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

(三)原生态民族旅游市场主体培育不够有力

旅游供给市场经营主体不足,运营管理水平不高,导致许多景区景点经营状况不理想,甚至存在一些原生态民族旅游景区无专门的运营企业。目前黔东南州旅游企业仅有163家,无一家旅游上市公司,旅行社总社仅有30家,仅占全省的8%,旅游企业新增数量少,与打造旅游大州的地位极不匹配,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不够高。

(四)多元化原生态民族旅游产品供给不够丰富

尽管黔东南州加快原生态民族旅游项目建设步伐,新提档升级了一批传统景区,新建成开放了一批新兴景区,发展了民族歌舞演艺、民间工艺品销售等新业态,开发了温泉疗养、康体养生、自驾车游、特色餐饮等新产品,但仍跟不上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游客仍然集中在西江苗寨、镇远古城、肇兴侗寨等重点旅游景区,旅游接待压力大,应对不足。旅游市场业态不丰富,“吃”“住”“行”等传统服务产业附加值提升有限,“游”“购”“娱”等新兴服务产业及衍生产业发展缓慢。

三、原生态民族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建议

(一)加大投资,打造大型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体

打造大型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体首先需要整合土地资源,重新划分农用和商用以及民用土地,在规划出来的土地上建造大型的代表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旅游综合体,综合体里应包含原生态民族文化历史渊源以及内容的展示,包含原生态民族文化歌舞、电影,包含原生态民族服饰和语言文字的展示,包含原生态手工艺品的陈列,建造原生态民族文化大型娱乐设施,开展大型原生态民族文化娱乐活动,活动内容需将黔东南少数民族各节日即风俗习惯融入一体,使前来旅游的消费者尽情地受到原生态苗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原生态民族旅游资源为核心的旅游系列产品、原生态民族旅游景区景点、原生态民族旅游餐饮、原生态民族旅游住宿等休闲娱乐场所,形成原生态民族旅游与健康养身纵向一体化发展。最后,在原生态民族旅游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延伸,通过融入民族医药医疗、健康养生养老等相关产业,最终实现原生态民族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

(二)产城景一体,城镇村结合

黔东南的原生态民族旅游景点大多离城区不远,且城区居民里面苗侗少数民族人口占据80%以上,城区居民亦保留大部分苗侗民族生活习俗,所以在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旅游的发展上,完全可以实现产城景相互融合的风光,城区建设即风景,城区与周边城镇乡村快速协同融合发展,实现城镇村整体体现一个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整体,不可分割。使消费者即可感受到浓郁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又可以看到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我们要发展的原生态民族旅游,不是落后的原生态民族旅游,而是原生态民族居民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旅游。

(三)结合“互联网+”,快速实现原生态旅游现代化

自从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以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加速与互联网相融合,整合各种要素、资源、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质的变化,人类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时代。在原生态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交通、基础设施不配套、居民文化程度、民族文化习俗等各种原因,目前尚未跟上互联网+的步伐,大部分原生态少数民族村寨对互联网的应用相对较少,于是存在旅游的环境同质、旅游的形态落后,原生态民族旅游营销、服务和管理的落后,阻碍了原生态民族旅游的发展,影响当地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改善“互联网+”在原生态少数民族地区并未普及的状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持续加强。原生态民族旅游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由于原生态村寨少数民族居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普及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存在一定难度,所以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导与扶持才能使原生态民族旅游网络化、信息化发展。首先,地方政府需对原生态旅游经营者进行互联网宣传与销售的知识培训,使原生态旅游经营者掌握相应的技术技能,相关部门提供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并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网络维护。并不定期组织经营者与村民进行相关的学习与培训,对优秀出色经营者给予相应奖励,激发原生态民族地区居民学习先进知识的兴趣。其次,地方政府需加大对原生态民族旅游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银行、医疗卫生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最后,地方政府需实现官方网站与各地方网站一键式连接,包括地方政府相关旅游部门与各级旅游景点微博、微信均应系统一体化。

2.整合各行业资源,实现全产业发展。当前,原生态民族旅游仅停留在欣赏原生态山水、呼吸原生态无污染空气、吃绿色无污染食物、看民族歌舞表演等形式上,经营服务方式相对落后,原生态产品销量并没有大幅度的提高。这就需要经营者学会利用互联网学习外界的出色景点经营模式,增强自身创新意识,学会用“互联网+”把原生态食品、原生态民族服饰、原生态手工艺品、原生态歌舞等文化产品做成不可分离的系列产品,并标注原生态民族文化历史渊源以体现各类产品的不可分割性,让消费者感受到浓郁的原生态少数民族文化,并消费相应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产品,缺一不可。同时整合经营者与各通信网络、整合经营者与各快递速递上门送货等服务的资源,推出各网站、微信平台、微博平台均有精品推荐的栏目,进一步宣传与原生态民族旅游相关的各种商品与各项产业。地方经营者之间建立微信群,相互学习和讨论各自的营销方式和创新思路。

(四)着力发展原生态民族旅游民宿产业,增加精品供给项目

黔东南州在现有标准旅游星级饭店中:四星级8家、三星级33家、二星级9家、一星级5家,客房总数3895间,床位总数7690个,新增星级饭店2家,拟评定2家,有10家按照四星级以上标准在建;精品客栈、商务酒店、快捷酒店、民居民宿等发展迅猛,全州已经评定的乡村旅社共计108家,其中四等级28家,三等级80家,客房总数为910间,共计床位数1760个。从目前数据结构上面来看,按照“自然、生态、人文、康养、体验”的要求,结合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民宿产业供给数量过少,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大部分旅游消费者的高品质需求。笔者认为,发展原生态民族旅游民宿产业,需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1.原生态民族旅游民宿产业经营者应该增强其创新意识。在结合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主题鲜明、符合消费者审美的民宿项目。例如,可以在客房装修装饰上凸显苗侗文化特色,用原生态民族工艺品融入民宿客房装修装饰,可以增加民宿家庭套房、亲子套房,使民宿客房也可体现文化,而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住宿。

2.提高民宿产业的品质,促进原生态民族旅游产业链的延伸。民宿产业原本是旅游产业的附加产业,许多民俗产业的经营者只提供住宿,没有延伸民族旅游产品的专业能力,例如,原生态民族食品餐饮的供给、原生态民族手工艺品的供给,这就要求各个原生态民族旅游产品经营者之间需要加强相互学习以及联合供给产品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旅游者收到专业的服务,更多更好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五)联合地方高校进行产学研结合,培育旅游新人才,开发旅游新项目,发展与原生态旅游结合的新兴产业

黔东南州当前旅游人才总量不足,水平不高,特别是既懂营销策划又会经营管理、既懂旅游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职业经理人等高级人才严重匮乏。导服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有景“说不出、说不好、说不深、说不远”的现象比较普遍,大部分原生态民族村寨旅游景点甚至没有导服人员,无人解说和引导。这就要求地方高校从立足于服务地方的角度,进行产学研相结合。一是培育出适合地方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旅游人才。二是高校专业教师深入原生态民族旅游村寨考察实地情况,了解地方旅游发展的需求,为黔东南州原生态民族旅游研发旅游新项目,研发新兴产业,为黔东南州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高校专业教师可定期并长期为旅游景区从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四是持续为原生态民族文化培养传承接班人,包括民族歌舞、民族服饰制作、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民族建筑建造,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原生态民族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黔东南州村寨原生态
捕鱼节上捉鱼忙
补妆
作文呼唤“原生态”
无蚊村寨丁屋岭
村寨——海坪彝寨
原生态静宁苹果
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
关于促进黔东南州微型企业发展的研究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
滇国贮贝器 浮夸还是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