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体育智库建设:问题与对策

2017-03-10刘纯献刘盼盼刘红伟

关键词:智库决策体育

刘纯献,刘盼盼,刘红伟

(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国体育智库建设:问题与对策

刘纯献1,刘盼盼2,刘红伟2

(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国体育智库存在着相对独立性缺乏、数量严重不足、成果水平和影响力不强、国际化的进程还远远不够等问题。面对这一状况,体育智库要更加重视对体育公共决策与社会公众的影响和引导,其组织形式要更加多元化,要不断完善功能,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体育智库建设必须服务于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在明确主攻方向的同时,打造好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以厚重的体育理论、多学科的视角和先进的科研方法作支撑,提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的体育政策建议,创新体育综合改革,构建新的体育体制机制,提升中国体育软实力。

中国;体育智库;公共决策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智库以服务体育公共事务决策、服务社会为宗旨,是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地从事体育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机构,也是体育决策体制的外脑和现代体育公共决策的重要环节。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前夕,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首次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体育工作格局中增加了体育智库。

体育智库为体育公共决策提供思想和行动方案,传播体育社会知识以影响公众,引导体育公众舆论和社会走向,在现代体育治理体系中发挥着强大作用,是体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智库始终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各国体育智库之间在思想上的竞争和博弈,对国际体育进程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体育智库已成为国家体育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步伐使得中国体育格局中新状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中国体育智库理应成为中国体育的“文胆”、体育社会公众的“罗盘”和体育智囊人才的“蓄水池”。然而,与时代发展的新变化、与体育强国建设的新要求相比,中国体育智库发展还相对滞后,与中国体育在当今世界的大国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并不匹配。

二、中国体育智库建设的瓶颈

1.体育智库缺乏相对的独立性。“积极服务决策需求,主要搞好对策研究,咨政建言,这是智库研究的根本特征”[1]。中国体育智库建设存在着体制上的缺陷,体育智库大多具有官方、半官方的身份,与体育决策系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在体育决策体系中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安排,体育智库对决策的影响多处于若即若离状态。中国体育智库的经费大多来源于政府财政或行政事业经费,研究人员往往也身兼行政职务,在邀请体育智库专家论证体育决策时容易先定好调子。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体育智库的独立性、批判性、创新性成果缺失,研究成果中充斥着官话、空话,在体育决策咨询过程中一旦出现“智力空投”现象,就会影响中国体育智库作用的发挥。“智库是指由各学科专家组成,为决策者处理经济、政治、社会、军事、外交等领域问题提供思想、理论、方法和策略的科学咨询机构”[2]。如果体育决策是建立在充分发挥体育智库作用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基础上,那么具有强大执行力的中国体育就会转化为独特的体制机制优势,否则,将适得其反。体育智库以服务体育科学决策为根本任务,具有彰显体育制度优势、推进国家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功能。体育智库全面参与公共决策的机制不健全,参与体育决策咨询又缺乏制度性安排,致使体育智库服务体育决策咨询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由于体育智库独立性相对缺乏,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它的功能。体育主管部门缺乏对体育智库参与决策的制度设计,很难在为体育智库营造相对宽松的研究环境和相对充足的研究空间方面主动作为。在这种局面下,体育智库很难做到积极补位,甚至不能“围绕大局、服务中心”来定位,不能很好地对接政府的政策研究。

2.体育智库数量严重不足。我国为数不多的体育智库大多以官方、半官方为主,民间体育智库数量微乎其微。体育智库是国家体育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是学界共识。现在缺乏的是体育智库发挥软实力的系统性体现和制度性保障。面对建成体育强国的历史使命,助推中国体育发展需要构建酝酿体育大战略、大思维、大格局的体育智库。当前,体育决策咨询主要是由体育部门内部的政策法规部门承担,纵向受中央直属部委自上到下的指挥体制的影响,横向受地方行政统管的制约,条块分割造成体育政策法规部门的运行机制不够灵活,难以面对公众关心的重大体育问题。如果“谋”“断”合一的体育部门决策与决策咨询一肩挑的体制不改革,毫无疑问会挤压体育智库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事实上,无论是建设体育强国还是打造健康中国,体育决策系统和体育咨询系统的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撑的格局需要保持长期的稳定性,不可能相互兼并。对于政府决策者而言,体育智库专家恰恰扮演着为体育部门提供理性决策“外脑”的角色,他们的政策分析是体育决策者客观评判各利益相关者不同主张科学性与否的试金石。挤占了体育智库的生存空间,限制了体育智库的可持续发展,就意味着不同程度地断了体育决策者的思想之源、航船之帆。要建立决策系统与咨询系统的良性互动机制,就必须打破体育智库严重不足的局面。“由于智库本身在公共政策不同领域的深厚积累及其立场中立的特点,可以成为对这些政策进行系统分析,对政策利弊进行价值判断的交流沟通平台,这种交流沟通过程一方面可以帮助决策部门更好地了解不同利益群体和价值倾向的诉求,同时也可以化解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广泛存在的不信任,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对立博弈转变成为不同利益和不同价值观念的沟通与妥协”[3]。体育智库数量严重不足就会掣肘建立体育智库公共竞争机制,影响体育智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只有发展多类型、多层次的体育智库,包括官方智库、民间智库,高校、全国性、区域性体育智库等,才能鼓励和推动各类体育智库之间的良性竞争。

3.体育智库成果水平和影响力不强。其直接原因是体育智库自身的研究定位不准确。研究定位的欠缺在于建设体育强国需求与体育智库自身资源对接出现了问题,建设体育强国需求是体育智库研究方向的风向标,体育智库自身资源则是体育智库研究的助推器。体育智库如果不能在建设体育强国需求背景下找到自己的强项,就不会开拓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领域,取得核心竞争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大多数官方智库功能单一、研究领域和研究组织形式单一、研究视野封闭偏窄、管理方式僵化、研究内容和研究机构碎片化、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单一”[4]。当前体育智库建设出现小而散、碎片化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体育智库研究缺乏与不同学科、不同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与协作,缺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融会贯通,难以调整产品结构,不能把体育智库研究与国家体育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更做不到供需对接、供适所需。在体育改革制度顶层设计日臻成熟的新形势下,体育智库研究的兴奋点依然更多地聚焦在中观层面,仅仅局限于提供简单的对策建议,不能提供引领高端思想的智力支持。由于实现不了体育部门和体育智库主体的信息共享,搭建不起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不能为体育智库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研究提供大数据支撑,因此也就无法实现体育智库研究方法的融合创新,形成不了理论与实践优势的双重叠加以及部门之间的强强联合,就难以收获既有体育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又有体育政策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尽管以政策作为研究对象,但智库不具有行政权力,也不像企业那样追求盈利,而是通过为决策部门提供政策思想、方案、建言等‘智力产品’,以及这种决策咨询服务的影响和声誉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5]。另外,体育智库成果水平和影响力不强还与国际体育智库机构间交流合作不够有关。总之,体育智库研究的兴奋点还更多地聚焦在中观层面是掣肘中国体育智库战略谋划和综合研判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缺乏与体育工作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是造成体育智库研究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体育智库研究方法创新不够制约了研究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4.中国体育智库参与国际化进程比较缓慢。中国体育智库建设缺少全球体育治理的思想内涵,还不能广泛开展对外体育人文交流,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传播好中国体育声音,更达不到“为行动而思想,为思想而行动”[6]。其主要原因在于体育智库在坚持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方面不敏锐,隔断了与国际一流智库的交流,不能积极参与国际话题的讨论,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逐步引领一些话题的讨论方向,更不会创造出一些体育议题,掌握国际体育话语权。“纵观智库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智库的一个核心作用就在于掌握话语权,创设新的议题,引导国内外舆论的走向”[7]。

三、中国体育智库的发展趋向

中国体育智库的发展既要实现体育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态的转型,又要促进体育智库研究层次和研究方法从较低层级向较高层级的转化;既要在提质中加强新型体育智库的内涵建设,又要在增效时提升体育智库的功能。建设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进程中遇到的矛盾与问题也倒逼体育智库尽快加速完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过程。

1.体育智库功能需要更加完善。体育智库要优化配置好各种智力资源,牢记服务于党和政府体育决策宗旨,明确体育政策研究咨询主攻方向,加大改革创新驱动力,在拓展前瞻性、针对性、现实性体育政策研究中贡献更多专业化、建设性、有效管用的政策咨询建议,使体育智库理论创新、建言献策、社会服务、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更加完善。体育智库要站稳体育理论创新的主战场,与时俱进地把握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规律和趋势,科学研判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机遇与挑战、问题和愿景。智库是国家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影子政府”[8]。体育智库一定要改变解读政策多,提供思路少,前期介入多,中后期被边缘化的状况。注重引导体育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而不是仅仅依靠解读体育政策求生存。

2.体育智库组织形式更加多元化。多元化是体育决策民主化的基础。要创新体育智库组织形式,就要遵循体育决策咨询规律和体育智库发展规律,在管理层级上做减法,在发挥体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和各类体育研究会等决策咨询机构的作用方面做加法,构建体育高端智库、重点智库和研究中心等,形成体育智库主体的分工协作、体育智库要素的优化调整、体育智库平台有序良性发展的格局。以明晰定位促集成创新,特色鲜明创整体效应。比如2015年10月1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成立的郎平体育文化与政策研究中心,在构筑一个开放的、高层次的体育文化传播及政策研究平台的同时,优化整合国内外相关大学、体育机构、运动队、企业等资源,实际上是在打造一个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的重要基地和国家体育政策的高级“智库”。体育智库组织形式的多元化丰富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打通了别开生面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通道,如果能建立有效管用的激励机制,会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

3.体育智库建设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化、专业化、网络化是中国体育智库发展的目标。比如,乐视体育在硅谷组建了一支100余人的研发团队,致力于乐视体育的智能硬件和相关软件的研发。乐视体育CEO雷振剑认识到,尽管美国的体育产业非常发达,但他们在与互联网和科技的链接方面还十分保守,乐视体育就是要抓住机会,以国际视野推动互联网+科技+体育,实施“全球化、互联网化、产业化”的体育发展战略。2015年在水立方举办的冰雪产业投资论坛上,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哈尔滨市体育局、体银商学院、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华体集团等多家机构倡议成立国际冰雪产业智库。把水立方作为国际冰雪产业智库是非常有意义事情,它会集结更多智慧和力量为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总之,中国体育智库功能的完善,可以充分发挥体育智库理论创新、建言献策、社会服务、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体育智库组织形式的多元化,有利于构筑体育智库主体的分工协作、体育智库要素的优化调整、体育智库平台有序良性发展的格局;加强体育智库的国际合作,就会提升中国体育的软实力。

四、中国体育智库发展的对策

积极探索中国体育智库建设之路,建立健全体育智库的决策咨询功能,必须坚持加强体育智库自身建设与营造体育智库发展环境并重。

1.牢牢把握体育智库发展的方向。中国体育智库的加快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体育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中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始终,要牢记体育为民,凸显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进程中,无论是提出新要求、确立新思路、明确新任务还是要达到新要求、落实新部署、完成新任务,都要把体育与民生紧紧联系在一起。体育是民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部分,开展全民健身,发展体育运动,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手段。要牢固树立为人民做谋士的思想,切实提高体育智库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不断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坚持体育发展为了人民、体育发展依靠人民、体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取向。自觉把体育智库的建设置身于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之中。

2.精心打造体育智库发展的“助力器”。体育智库要审时度势添活力、与时俱进增动力、居安思危挖潜力,打造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助力器”。“国外典型的现代智库主要通过三个程序——议程设定、引领讨论、设计政策——来影响决策制定”[9]。体育智库审时度势添活力,就是要坚持以国家体育重大战略需求为支点,从中国体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的过程中提升体育智库自身的生存发展能力。体育智库生存发展的动力在于把握好国家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的需求导向,紧紧围绕全面建成体育强国、全面深化体育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体的中心任务,服务党和国家体育决策大局,以国家体育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深入研究中国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面临的一系列亟待回答与解决的重大体育理论和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就国家体育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问题构建具有体育智库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打造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居安思危挖潜力就是针对国际体育治理以及国内普遍关注的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热点或难点问题,随时可以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兼容的智库研究,有能力贡献出有引导力、影响力的体育研究成果和具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体育对策建议。

3.选准用好体育智库发展的“压舱石”。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是当代中国体育的伟大社会实践,它既不是发展中国家体育实践的再版,更不是西方体育发达国家发展的翻版,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和可以照搬的模式。选准用好体育智库发展的“压舱石”,意味着在构建中国特色体育智库时,要着力体现原创性和时代性,绝不能跟在别人后面爬行。要解决中国体育的实际问题,就要以中国体育实践为体育智库研究的起点,构筑体现中国体育智库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韩国和日本的传统武术项目都能够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中有一席之地,中国武术套路多次努力申奥均无果而终。为什么中国武术套路被拒之奥运大门之外?真正意义上的武术是什么?中国武术套路的学理何在?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从科学性、民族性、国际化的角度分别对中国武术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进行武装,要善于提炼中国武术的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体育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中国武术新概念。总之,要把中国特色体育学科体系作为夯实智库的“压舱石”。

4.努力提升中国体育的软实力。中国体育实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为中国体育智库提供国际体育交流和思想传播的史实,以提升体育智库的国际影响力。1971年中国乒乓外交推动了世界外交局面的重构。“小球推动大球”成为世界外交史上一段佳话,体现了体育的独特魅力。从此,中美双方在既定机制框架内展开了颇有成效的体育交流与合作。丰富多彩的两国体育领域的交流活动已辐射到竞技体育、残疾人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科学和反兴奋剂等重要领域。总之,体育智库要及时发现我国和世界体育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用能够体现中国体育立场、体育智慧、体育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提升中国体育的软实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智库公共外交,发出中国体育的声音,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塑造中国体育好形象。

[1]魏礼群.公共决策与智库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15(10).

[2]李建军,崔树义.世界各国智库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

[3]薛澜,朱旭峰.中国思想库的社会职能——以政策过程为中心的改革之路[J].管理世界,2009(4).

[4]李国强.智库建设如何去虚火强筋骨[N].光明日报,2016-06-01.

[5]李安方,等.中国智库竞争力建设方略[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56.

[6]朱有志.为行动而思想,为思想而行动[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7]荆林波.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处理好六大关系[J].求是,2016(10).

[8]彼特·伯恩斯坦.繁荣的代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5.

[9]李婧.美国智库决策研究的运行机制——以布鲁金斯学会为例的个案研究[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3(3).

[责任编辑 王记录]

10.16366/j.cnki.1000-2359.2017.02.024

刘纯献(1956-),男,河南商丘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TY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5BTY007)

G80

A

1000-2359(2017)02-0153-04

2016-05-01

猜你喜欢

智库决策体育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2016体育年
微智库
我们的“体育梦”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