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经典战役研究之五
——潼关之战
2017-03-10潘子琦
潘 逸,潘子琦
(长江职业学院,武汉 430074)
三国时期经典战役研究之五
——潼关之战
潘 逸,潘子琦
(长江职业学院,武汉 430074)
潼关大战又称渭南之战,是曹操为平定关中地区,与马韩等关中联军的最后决战,也是三国时期参战人数达20余万、死伤人数巨大的一场战役。曹操为了转变南方战线失利之局势,决定向凉州拓展疆土而引发的一场征伐之战。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曹操深谋远虑,用兵灵活,是一场以智谋取胜的典型战役。通过对《三国演义》相关篇章的系统解读,结合《三国志》等正史适当点析。
三国时期;经典战役;潼关之战
潼关大战发生在公元211年3月至9月(当年闰8月),是曹操为平定关中地区,与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最后决战,又称渭南之战;是三国时期规模和影响较大的一场战役。
一、历史背景
(一)关中诸将有占地拥兵不受曹操节制之企图
曹操剿灭吕布与袁氏兄弟之后,中原及河北已经平定,但马超、韩遂等占领的关中地区之政权,曹操并没有完全掌握。在群雄割据的那个年代,关中诸将“外虽怀附,内未可信(钟繇观点)[1],只是表面上向汉献帝称臣,服从曹操的管制,实际上各有私心,欲占住现有地盘,拥兵称王称霸。早在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时,曹操就心存疑虑,忧心马腾等人偷袭后方,断其归路,便采取了战前调马腾到京城担任卫尉的办法(易中天《品三国》第12集也有阐述)进行控制。
(二)曹操赤壁战败后欲向西用兵扩大统治范围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既然南下灭刘备占江东受阻,自然就有了向西扩展统治范围的战略思路。于是,曹操采取“明讨张鲁,暗伐马韩”的“灭虢取虞”之计(《资治通鉴》记载),表面宣称向西用兵,攻打汉中张鲁,实际上是诱逼马超和韩遂等关中诸将造反。当大部队途径关中联军地盘时,关中诸将怀疑曹操是来攻打关中,果然中计联合起来先攻打钟繇占领长安,后激将曹洪攻克潼关拒守,公然与曹操对抗。因而,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秋7月,曹操找到借口,亲自出征,攻马韩集团,占关中地区。
(三)马腾子侄诏诱入京多被曹操谋杀结仇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向孙权提出“夺蜀、并张(鲁)、联马(超)”[2]的建议,造成曹操急于部署征张鲁、灭马韩战役。《三国演义》中有荀攸之谋:“诏加马腾为征南将军,使讨孙权,诱入京师,先除此人”[1]。马腾带次子马休、马铁,侄子马岱及5千西凉兵在许昌外与侍郎黄奎密谋,待曹操出城点兵时杀之。然而,黄奎妾李春香与其妻弟苗泽私通,苗泽竟出卖姐夫,密告曹操,以致马腾及两子3人(马岱带兵垫后逃返报信)、黄奎全家被杀。但《三国志》记载,公元212年5月,曹操才把早就软禁在邺城的马腾一家杀害。
二、军事力量
(一)马韩联军
《三国演义》记载: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等10余部军事割据势力(另有庞德、马岱名将),合兵20万。《三国志》中,对兵力没有明确记载。但多言联军分10部,分别统领共10余万大军,各部不相统属。
(二)曹操兵力
《三国演义》记载:长安郡守钟繇守军不详,其弟钟进被庞德斩后城破,曹操得知后便派曹洪、徐晃带兵1万限守潼关10日,却9日失守。操便亲自带许褚、曹仁、夏侯渊、张郃、于禁、朱灵等大将,荀攸、贾诩等谋士,及其王牌部队虎豹骑兵等10万大军,直叩潼关。《三国志》中,曹操命司隶校尉钟繇西征张鲁,征西护军夏侯渊出河东与钟繇会师,逼反马韩。然后,曹操出兵,兵力正史也没有明确记录。只有“徐晃、朱灵带兵4千渡河”“曹操自令百余护卫军断后”[2]等记载。
三、战役过程
(一)序幕阶段——佯攻汉中,关西起兵
关中古时素有“八百里秦川”之称,而潼关是东面进入关中的喉塞,地势险要,依山傍水。南面依靠着延绵不断的天然屏障秦岭,北面是天堑黄河,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雄势。史载:“上跻高蝎,俯视洪流,盘纤峻极,实为天险。……南薄山,北阻河,中通一径,车不得方轨,马不得成列,一夫当关,亿万之众不可逾也。”因此,潼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军事重地。古往今来,为争夺潼关要塞的战争不绝于史,其中:曹操与马超、韩遂等人的潼关之战,是最为经典的一幕。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3月,曹操调遣司隶校尉钟繇前往关中,佯装讨伐汉中张鲁,与此同时,还派遣征西护军夏侯渊前去接应,以形成表面的围攻之势;夏侯渊兵出河东,大军浩浩荡荡开往关中前线,原来占据在关中一带的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等10余部军事割据势力,以为是来攻打自己,夺取地盘,于是,马上联合起兵,迅速连营布阵,先攻克长安,然后占驻军事要地潼关,欲将曹操大军抵挡在潼关之外。
(二)交锋阶段——曹操出征,潼关惨败
曹操抢在3月份春耕之际讨伐张鲁,计欲逼反关中联军。8月秋收时期又出征,《孙子兵法》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关中联军中计起兵反抗后,曹操亲自带兵直叩潼关征讨。左寨曹仁,右寨夏侯渊,自居中寨以拒西凉军马。次日,两阵对圆,马超阵前八九合斗败于禁、二十合战走张郃,一枪刺死李通,西凉兵一起冲杀,曹军大败。马超、庞德、马岱引百余骑直入中军,叫喊声连天来捉曹操,“穿红袍的是曹操!”操急脱袍上马奔逃;“长髯者是曹操!”操遂掣佩刀断髯;“短髯者是曹操!”操即扯旗角包颈乱窜。“曹操休走!”马超枪搠树上,急拔间曹洪、夏侯渊先后赶来救主才脱险。这就是《三国演义》“曹阿瞒割须弃袍”的故事,但正史中没有记载。
(三)相持阶段——渭河对峙,偏师偷渡
曹操潼关大败后,感到西凉兵马确实彪悍,并传令军士坚守。由于黄河从北面流到潼关受华山山脉阻隔,呈直角掉头东流。通过潼关东面的蒲阪津渡口渡河是绕过潼关天险,进入关中的不二选择。同时,能成功地突入关中平原腹地联军背后,则潼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作用完全丧失。所以,徐晃建议:“西凉兵全部屯于关上,关西必无准备,暗度蒲阪津截贼归路”。于是,曹军假装在渭河南岸对峙,旨在吸引敌军增援,牵制住马超等部的兵力,给偏师徐晃,朱灵四千精兵,从蒲坂津(今山西永济西)偷渡黄河创造条件,以完成这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略布局。
在渭河两岸曹马两军相持交战共5次,各有胜负。一战是曹操北渡黄河,令“兵众先渡”,亲自领护卫军百余人留南岸断后,白袍将军马超率步骑万余人追杀,“虎痴”许褚两腿夹舵揺撼,一手撑船,一手举马鞍为曹操挡箭。渭南县令丁斐见状,放出牛马引诱关西士兵争抢,操才得以身退,还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 二战是韩遂、庞德趁曹操立寨未稳攻击中计,虽庞德斩了曹仁部将曹永,但联军折了程银、张横。三战是马超劫曹操野营中计,成宜被夏侯渊所杀。四战是曹操渭河浮桥三座已连南岸,马超、韩遂用火攻大胜。五战即《三国演义》中的许褚裸衣斗马超,前后单挑二百余合,两军大战,许褚臂中两箭败退。
(四)转折阶段——马韩求和,抹书离间
正在马超、韩遂频频出战之时,曹操却密令“徐晃、朱灵部尽渡河西结营,前后夹击”[1]。一日,曹操看到马超引百骑在阵前来往如飞时,掷兜鍪于地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夏侯渊听后引本部人马“誓灭马贼”,与马超大战间,超遥见曹操,撇渊追杀操之际,获报“操有一军,河西下寨”,大惊回营与韩遂商议“吾军前后受敌,如之奈何?”部将李堪、杨秋、候选皆提出“割地求和”(《三国志》中还有“质子”之意)。于是,派杨秋为使,曹操采取贾诩计谋“伪许之……”然后用反间计。为防不测,马超、韩遂轮流调兵,分头提备,以防其诈。一日,当韩遂向曹操时,操无甲仗一骑于两阵中央,请韩将军 “交马语一时”,故意 “不及军事,但说京城旧事”。于是,马超便怀疑韩遂与曹操之间有什么私下的约定。但是,贾诩认为如此“未足间二人……”再谏“抹书间韩遂”之计,“他日,公又与遂书,多处点窜,如遂改定者”。这次,韩遂满身是嘴也说不清,只言“阵前赚操说话,汝从阵内突出,一枪刺杀便了”。
(五)尾声阶段——联军内讧,趁虚而灭
约定后,韩遂引候选、李堪、梁兴、马玩、杨秋5将出战,马超藏在门影里。然而,这次曹操仅派曹洪对阵,还言“夜来丞相拜意将军之言,切莫有误。”(《三国志》记载,曹操出来过,但带将,还设木行马屏障,显然信不过马超。)听得有勇无谋的马超认定了韩遂通敌,挺枪骤马,来刺韩遂,5将拦住,劝解回寨。马韩之间出现裂痕后,韩遂不思与马超之父马腾故交之谊,不思坦诚相交报故友被害之仇,竟又与5将密谋内讧,欲设宴赚请马超未定之时,却走漏了风声,造成马超先下手砍掉了韩遂左臂,斩杀了联军将领马玩、梁兴。
联军作战,最忌互相猜忌,主帅不和。曹操眼见离间之计起作用了,就在联军自相残杀,内部混战之时,曹军突然对韩、马军营驻地发起全面进攻,前许褚,后徐晃,左夏侯渊,右曹洪,4路齐杀,一举击溃了马、韩联军。此战中,李堪被于禁射杀,杨秋、候选投降封侯守渭口,韩遂断臂后被部下救走,马超突围出逃。至此,关陇地区10大军事割据势力均已荡平。
四、战役结果
(一)马韩联军
马超、韩遂等本是为个人私利纠结起来的军事集团。关键时机,不讲为将之道、结盟之义。危难之时,关键性人物互相猜忌,不能集中精力抵御对手,进而走向分裂,最终导致军败地失。10将死了6个(程银、张横、成宜、马玩、梁兴、李堪),投降了2个(杨秋、候选),韩遂也在公元215年被西平、金城诸将所杀,突围的马超虽不断聚群起兵反攻陇右,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后逃到汉中张鲁处作客将,在公元214年投奔了刘备。
(二)曹操集团
曹操集团彻底消灭了马超、韩遂等10大联军,占据了沃野千里的关中地区,实现了北方的完全统一。曹操派夏侯渊镇守长安,班师回朝,献帝排銮驾出郭迎接。自此,曹操本人也“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1],如汉相萧何故事。
五、历史分析
(一)潼关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重点战役之一
公元208年的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的态势,曹操认识到一时难以打败孙、刘联盟一统天下,经营好北方大本营甚是重要。早在公元202年曹操击败袁绍集团后,只剩下关陇一带的马超、韩遂等十数支割据势力,成为曹操统治北方的政治、军事隐患。如何铲除马超、韩遂集团是个棘手的问题。当时,马超、韩遂已向汉献帝称臣,公然讨伐显得出师无名,曹操便想出了“借道关中讨伐张鲁,逼马韩造反抵抗”[3]的办法。此计在实施过程中,关中割据势力果然中计联合起来抵御曹操。从而,为曹操公然举兵讨伐马超、韩遂等关陇割据势力找到了借口。曹操潼关之战取得的胜利影响深远,是其平定关陇地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关陇归曹,提升了其政权的影响力。
(二)展现了曹操卓越的军事才能
曹操之所以能够在潼关大战中取得全面胜利,主要是其谋略过人。“灭虢取虞”之谋,“抹书间韩遂”之计,“佯攻潼关,偏师偷渡”之略等等。《三国志》中记载,诸将问曰:“初,贼守潼关,渭北道缺,不以河东击冯翊(今大荔)而反守潼关,引日而后北渡,何也”?公曰:“贼守潼关,若吾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河西未可渡,吾故盛兵向潼关,贼悉众南守,河西之备虚,故二将得擅取河西……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吾顺言许之,所以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蓄士卒之力,一旦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2]上述所陈,说明曹操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深思熟虑,布局精密,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
(三)展示了曹操知人善断的独特智慧
曹操善于用人,善于采纳部下建议,值得今人学习和研究。曹魏“猛将如云,谋臣如雨”[3],他却能够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能。曹操在集团内部意见高度不一致的情况下,采取“灭虢取虞”之计引诱马韩集团反叛起兵;采用贾诩“抹书间韩遂”之计分裂马韩集团,削弱其战斗力;运用“虎侯”许褚威风威慑马超不敢弄险;战争相持阶段,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吸引敌军,给偏师偷渡创造条件。采纳谋士建议先是用少量的兵力挑衅敌人,让敌军军心不稳,厌倦开战后,曹操再出其不意,“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等等。
(四)使诸葛亮《隆中对》两路出击中原的军事纲领破产
曹操占领关中陇右地区后,在一定程度上使诸葛亮的“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之“隆中对策”中两路北伐中原,匡扶汉室的军事纲领破产。曹魏政权统治了肥沃的关中地区后,为日后阻止蜀国伐中原的战争提供了坚强的军需物资后盾;加上关中地区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就连诸葛亮这样的旷世奇才也留下了千古遗恨,北伐统一中原的终身宏愿与托孤誓言最终无法实现。对蜀地而言,关陇地区的统一,有着战可攻,退可守的绝对优势,因此,诸葛亮6出祁山,姜维9伐中原都没有突破关陇一线。
(五)潼关之战为三国归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潼关之战一方面为曹魏政权经营好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为有效地阻隔刘蜀的北伐起到积极作用。曹魏治理下的关陇为西晋统一全国提供了地利之重要要素,司马氏勇于压蜀也是由于有着关陇这片坚固的后方作为作战的基础,关陇地区为其灭蜀提供了最佳的军事、物资后方基地。可见,曹操发起的潼关大战是一场影响着三国鼎立走向西晋统一的潜在性战役,这次战役过程值得后世深入挖掘,提炼其中的为人做事之道,治国理天下之谋。
[1]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 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M]. 北京:中华书局,2010.
[3] 易中天.品三国全集[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
Study on the Classic War during Three Kingdoms Period: The War of Tongguan
Pan Yi,Pan Ziqi
(ChnagjiangPolytechnic,Wuhan430074,China)
It was clear that Cao Cao moved forward to Liang Mountain area and had a final fight with Ma Han whose troop garrisoned the interior area of Tongguan so as to conquer the interior area of Tongguan and to reverse the failure situation in South front line. It was the so-called The War of Tongguan that more than 200 thousands of soldiers were involved in the war and left massive deaths and hurts. There in no doubt that Cao directs the war with huge wisdom and delicate tricks, which makes the war be won by wisdom. The paper tries to make a systematic analysis on associated passage about the war in the book of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ccording to the famous novel The Records of Three Kingdoms.
three kingdoms period; classic war ; the war of tongguan
I207
A
1673-3878(2017)03-0089-04
2017-01-09
潘逸(1973-),男,湖北孝感人,长江职业学院西校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主要研究方向:食品加工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