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的探索
——以校企合作的背景为题

2017-03-10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企院校

傅 翔

(长江职业学院, 武汉 430074)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的探索
——以校企合作的背景为题

傅 翔

(长江职业学院, 武汉 430074)

高职院校的特色在于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大,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校园文化与企业化的相互作用,培养的毕业生源源不断地充实到企业,从而校园文化影响和提升企业文化, 以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

校企合作;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一直推行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企业和学校联合培养的高职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培养将学校获得的知识和企业的实践有机地结合且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对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进行探索[1]。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背景

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是指由企业直接介入学校教育过程,通过资源互享、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培养实用型劳动力的一种办学模式,该模式较好地适应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操作性的基本特征,可以有效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和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眼下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企业更多地被视为用人单位参与校企合作,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校企合作就是劳动力市场上需求方与供给方的提前接触,从更深层次上说,校企合作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交融的平台和载体。事实证明,校企合作确实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将有助于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同时从文化方面考虑,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完善和发展“企业化”校园文化,以及企业更好地将校园文化融合到企业文化中去,让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发挥更佳的潜力[2]。

二、高职院校建立“企业化”校园文化的必要性

(一)由高职教育的特性所决定

高职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其它教育的形式,这种教育更贴近于社会企业,培养出的人才也是有明确的工作岗位,一般都是企业的技术工作者,他们接触的工种都是从一线开始做起。

(二)由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

做好德育工作,教师是关键,因此我校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起,要求全校教师恪守师德,尽职自勉,成为学生的典范。实践告诉我们:“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教方法是我们在德育教育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我们教育者通常使用的方法,它所起到的效果是不容忽视的。

(三)是实施校企结合和产、学、研结合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呈蓬勃发展之势,各院校都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可以说正处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阶段。就业学生,由于刚从学校毕业,年轻气盛,认识社会还不深,处理事情冲动在所难免,如果放任自由,毫不过问,必会造成心理落差,难免出现不成熟的想法。在生活上关心学生.让学生对学校依然保持熟悉和亲密,有助于学生加强与学校联系,也有助于学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就业学生密集地区,设立办事处,安排老师专人负责,经常深入工厂,联系学生,关心学生[3]。

三、优秀校园文化提升企业文化的品位

(一)提升企业的精神文化水平

现在众多高职院校正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开始,有些学生觉得实习操作如此规范化、程序化,像机器人一般,颇有怨言。学校便将海尔、可口可乐等大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案例整理为书面材料下发,并到周边地区管理较好的优秀企业厂区及车间专门摄录了管理细节方面的材料,制成视频让学生们观摩。学生们终于明白了学校领导及老师的良苦用心,明白了如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意味着将来进入企业时会面临什么样的考验。怨言没有了,规范秩序、精准高效的良好实习风气逐步形成。于是,一年之后,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场景。“精细化”管理并不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它对于学校管理的意义在于引导与规范。

(二)提升企业的制度文化水平

现代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制度文化建设,因为现代大工业的高科技趋势,对设计、操作、营销、管理等方面的运作要求日趋严密、精细和规范。高职院校注重实施以人为本前提下的严格管理,注重培养学生的敬业、诚信和团队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在这种文化氛围下造就的学生遵章守纪,能客观对待团体和他人,摆正自己的位置,遵循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理论发展的规律,充分引起教师的重视和共鸣,对教师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这些条件强调以人为本,尊重每个教师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工作岗位的教师设计了不同的提升渠道,如可通过任课,担任学生技能考核、竞赛辅导,教科研出成果,教育教学改革探出新路等等。这些渠道,涵盖了学校每个教师的劳动范围,应该说,每个人都是潜在的骨干教师。技术创新精神是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素质之一,而这种创新精神和技术创新能力是众多企业需要和祈求的,一大批在这种崇尚技术的高职校园文化熏陶下培养出来的高职毕业生充实到企业,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必将有很大地促进[4]。

(三)提升企业的团队文化水平

高职校园是青年集聚的场所。学校专门成立了由分管教学校长、工会主席、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有关教研组组长组成的考核小组,每学期考核一次,每学年总结一次。考核小组定期检查,青年教师的读书笔记、听课笔记及学习心得;认真评定其工作态度、政治思想,仔细听评青年教师的汇报课、技能竞赛课及其他钻研成果,然后从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三方面进行考核,根据标准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师徒”。考核不合格的青年教师在转正定职时暂缓考虑,使企业文化的团队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四、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一)彰显学校特色,积极引进与融合企业文化

校园环境的文化建设,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着重于彰显学校的特色,积极引进与融合企业文化,不断拓展与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在校园内设计企业文化长廊,显目处介绍行业劳模、技术能手、岗位成材优秀毕业生,图文并茂,各专业部教学区张贴企业文化介绍。教室里悬挂著名企业的先进理念与知名企业家的寄语,实习车间引进企业员工管理类守则,使学生在学习、实习中能时刻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内涵,进一步形成“学校是一个工厂,教室是一个车间”的意境,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对企业文化有所了解,有所感悟,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管理的有效衔接,达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帮助学生走出校园就能很好地适应企业要求。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

(二)从感性的审美活动上升到较为理性的审美文化

学工处、教务处、团委等职能、群团部门组织全校型的操作技能比赛,CI企业设计比赛,定期开展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专业理论、职业性强的征文、演讲比赛,使广大学生从感性的审美活动上升到较为理性的审美文化,同时在审美教育中有机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此外,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考察当地名优企业,感受大型企业的企业管理氛围、员工作风;定期邀请专家教授、高级教师、知名企业负责人到校做企业管理、员工培训等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延伸校园文化活动功能;各专业立足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通过两类课程、兴趣小组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岗位锻炼,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通过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广阔的展示空间里,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于体验中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与企业合作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平台

学校基于“职业活动导向”,在德育管理中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班级管理“公司制”,把公司的运作方式、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治理结构、竞争机制等核心内容融入班级管理中,在具体构建“公司制”班级时,该校根据专业和职业活动目标不同来进行建构。商务类专业把传统意义上的小组改造为各业务部,装饰设计类专业把小组建构为设计部,工科专业把小组划分为车间等。这样的建构使班级组织活动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联系起来,与课程目标联系起来,与教学方式联系起来。

当前,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征。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一项重要任务更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证明,学校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活动,构建一个崭新的教育平台,使学生在虚拟的工作环境中实践和协作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感性认知,从而缩短了“校园人”向“企业人”转变的时间。因此,不管对于高职院校还是企业来说,将两者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整合出一套能够相互适应和相互应用的企业式校园文化或校园化的企业文化,是值得高职院校管理者和企业的管理者深思的课题。

[1] 王金火. 浅谈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8):102-103.

[2] 修丽娟. 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J]. 辽宁经济,2012(8):154-155.

[3] 瞿锦秀. 地域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三位一体的高职校园文化研究——以南通职业大学为例[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190-192.

[4] 沈琳,徐文峰. 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途径的探索——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3):56-57.

Probe intothe Integration of Campus and Enterprise cultur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Fu Xiang

(ChangjiangPolytechnic,Wuhan430074,China)

It is clear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Interaction between campus and enterprise culture could effectively cultivate plenty of graduates, who can influence and improve the corporate culture. Therefore, the purpose is to enhance connection and fusion between college and corporate cultur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campus culture; enterprise culture

G711

A

1673-3878(2017)03-0049-03

2017-03-06

傅翔(1965-),男,湖北武汉人,长江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社区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企院校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