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舞蹈专业民族舞蹈课程建设

2017-03-10郑雪景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舞蹈民族高职

郑雪景

(长江职业学院,武汉 430074)

浅谈高职院校舞蹈专业民族舞蹈课程建设

郑雪景

(长江职业学院,武汉 430074)

民族舞蹈是我国各民族群众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国家舞蹈艺术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之一。目前,高职教育作为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陆续将民族舞蹈教学纳入到舞蹈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但是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对民族舞蹈课程的开发力度还有待加强。对民族舞蹈课程建设提出若干建议,以期让学生对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美学思想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实现对民族舞蹈艺术的正确表达和传承,为今后的表演实践、艺术创作提供更多的素材。

高职院校;舞蹈专业;民族舞蹈

舞蹈被认为是人类创造最早的无声的符号语言系统,闻一多先生曾对“舞蹈”的概念作出了精辟的阐释:“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1]。作为一门抒情性和表演性强的表演艺术,编导、作曲、服装和舞美设计等各方面人士的创作构思和实施最终都要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神情进行整合,使之塑造成为可视的舞台形象。同时舞蹈又是一门动作性和技巧性非常强的表现艺术,是在密切结合音乐旋律并配合肢体动作,用心细腻处理每个情感或每一段故事变化的表演行为,所以说舞蹈是理性与感性、思想与情感、肉体与心智充分结合的艺术。

一、民族舞蹈的特点

民族舞蹈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包含了情感、观念、信仰与文化等诸多元素,直接反映该民族的社会生活,表现该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从舞蹈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各民族的生活劳动、民间习俗、祭祀传统等,它是各民族生活与劳动的缩影,也是各民族原始崇拜的形式。因为各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化传统、舞蹈形式和生活地域,所以每个民族的舞蹈风格和韵味都不尽相同。如维族舞蹈中的“打指”、“翻腕”、“移颈”就包含了一种愉悦和乐观;蒙古舞中的“马跳”生动地反映出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奔放豪爽的一面;东北秧歌中大幅度的扭胯和甩手表现了人们开心、兴奋的手舞足蹈的生动场面。除此之外,民族舞蹈的情感表现还能通过舞蹈中一些特有的道具表现出来。如秧歌舞中飞扬的大红色宽绸带,飞扬的气势就把舞者欢快的心情展现无遗,再加上中国人最喜欢的红色,喜庆的情感跃然而出。傣族的伊拉贺舞是傣族新年“泼水节”和“开门节”必跳的舞蹈,其中各种盛水的工具并没有具体的形状、颜色要求。但是其中一定要盛着清水,在高度的旋转中,各式的器皿夹杂着晶莹的水珠四散开来,让人情不自禁跟随着舞者一起憧憬新一年的希望。

乐器也是民族舞蹈表现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民族基本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乐器,这些乐器从外观、音色、音调上都不尽相同,而且和本民族的音乐特色极其相配合。如蒙古族的马头琴,音色悠扬凄美,让人不禁畅想草原上一种流浪的孤寂情怀;新疆的手鼓,鼓声清脆悦耳,让人联想到新疆美味的水果和甜美的姑娘;江南的舞蹈一般用古筝、琵琶,音色干净透明,极好地表现出江南山水的风韵和江南人民安详宁静的思想感情。此外,还有山东、河南用的胡琴、板胡、坠胡等;朝鲜族用的长鼓;傣族用的葫芦丝、巴乌;波斯舞中的鼓、唢呐等。

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引入民族舞课程教学,首先,可以促进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其次,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练习民族舞蹈的“原生态”动作进而全面提高身体的灵活性,稳定感、协调性、肌肉的力量,扩大身体相关部位的运动幅度,以及跳跃、旋转、翻身等技术技巧,从而为其他类型舞蹈的学习与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我国各民族基本情况的了解与掌握,增加知识储备,为今后的表演实践、艺术创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另外,也是高职院校履行社会责任,保护、宏扬与传承民间艺术文化的要求。

二、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育现状

(一)课程处于边缘化、零散化状态

高职学生的舞蹈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身高、比例、柔韧度等身体条件不足;有的学生学习动机不端正,只想混个毕业文凭,等等。这种现状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只能将主要精力用于训练学生的基本功,而无法将民族舞蹈教学中更多专业性的舞蹈知识教授与训练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此外,较少的高职院校能够主动设置民族舞蹈课程,但只是在教授其他舞蹈类型时顺带介绍。有的虽然将民族舞蹈作为选修课提供给学生学习,则教师往往强调模仿教学,习惯于沿用口传身授法,教学内容过于呆板,过分注重舞蹈素材而缺乏实用性的舞蹈教学,加之训练课时少,也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对提升学生艺术修养方面的作用极其有限。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技巧训练,忽视情感的培养

舞蹈的美感不仅是通过肢体动作和节奏表达,更应该是通过舞蹈者的情感(喜、怒、忧、思、悲、恐、惊)与动作的融合从而赋予舞蹈以生命,使观赏者主动地与之配合并被打动而产生共鸣。在民族舞蹈表演时,表演者更需要把握好感情基础和动作要领,舞蹈时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就要与民族特点相一致,从而真实体现出民族舞蹈的主题和精髓。

在目前的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观看舞蹈教学视频时,教师往往只注重强调动作的标准度而忽视了向学生分析并讲解舞蹈者的表演情绪及神态,导致学生无法真正领会舞蹈表演的精华,在后期的舞蹈训练与表演过程中出现表情与动作不一致,难以融入舞蹈所要表达的情境中,甚至出现貌神分离的情况。

(三)学生缺乏理论的支撑,对舞蹈及音乐的鉴赏能力不足

部分学校对舞蹈专业学生的艺术理论修养的培养力度不足,有些甚至只注重实践而忽视理论学习,在考试环节中部分学生为了获得高分,只单纯地模仿老师的动作,仅仅追求将动作做到位,而没有真正思考舞蹈的内涵并将其正确表达出来。笔者认为,舞蹈的理论都是专家与学者根据长期的舞蹈实践所形成的总结,学生通过学习理论能更加全面地理解舞蹈出现的原因、发展的动力、近年来的发展状况等,从而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舞蹈的主要脉络,进而提升实践能力。所以,作为舞蹈专业的教师,有必要摈弃“应试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体系。

除了理论水平不够外,部分高职学生对舞蹈及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也不足,这些都直接影响他们在舞蹈的过程中对节奏和动律的把握度,将成为学生专业能力提高的最大阻碍。

(四)教材选用中的错误趋向

舞蹈教材作为一项科研成果,它来源于现实生活与教学实效的积累,是以现实教学为基本素材,经过作者筛选、加工、提炼和概括,融入到自身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所形成的,当教师在教材取向上存在差异时,必然导致各自教学的侧重点的不同。例如,有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仅热衷于传授学生一些舞蹈技巧,或者盲目向专业院校看齐,这些做法最终导致教材的选用范围缩小、教材不适用学生等结果。实际上,个别教师的做法是与高职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的,这种教材选择的误区必将导致学生无法全面掌握舞蹈知识,无法构建完备的知识能力体系[2]。

三、对高职院校民族舞蹈课程建设的构想

(一)抓好课堂教学

1.设计多元的课堂教学环节并予以实施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使学生对学习后可能达到的效果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其次,教师要注重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促进者或者说引导者转变,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对于训练教学,教师就必须考虑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采取教师先统一教、然后学生单独练习并进行相互指导的方法,期间,教师逐一查缺补漏,特别是对于舞蹈基础薄弱的学生,更要单独指点与训练,以争取达到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以传承民族舞蹈文化为目的改进与完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民族文化对民族舞蹈表演的重要影响力。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投影仪、电视等设备播放相应的影象或音像资料,对民族的文化背景、地域环境、民族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让学生理解该民族的动态特征和文化内涵,同时通过视觉感知,使同学们身临其境,产生舞蹈的欲望,

其次,建议开设民族音乐欣赏环节,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感受、理解、融入到民族人民情怀之中,还能开阔视野,体会民族特色。

第三,建议强化“载歌载舞”的教学形式,教师可通过教授动作与歌唱,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调整舞蹈动作及气息的运用,加上教师在教学的主体性特征,以身示范的作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显著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3.注重“训练”,激发学生兴趣

舞蹈表演是特别注重实践技能的专业,特别是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吸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之成为具有一专多能(能演、能教、能编、能讲)的应用型人才。根据这个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对民族舞蹈产生兴趣,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舞蹈作品的观看与欣赏,区分演员舞台表现的优缺点(动作、表情、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而有针对性地模仿学习并加以思考从而获得提高。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实践教学,比如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综合项目实践等等,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独立表演能力、创新能力和创编能力。

除了开展好课堂教学以外,教师还要督促学生做一个有心人,要养成细心观察各类事物细节的习惯从而真正了解生活、享受生活,并通过舞蹈将生活的真实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4.抓好实践教学

(1)加大课程实操环节,促进学生自我提高。①进行模仿,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方向、手势、弧度、视线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地表现出民族舞蹈的精髓,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要尽力将动作做到规范性。②教师在教授完民族舞蹈的动作及身体的动律之后,要带领学生感受在舞蹈过程中的美感的展现,引导学生淡化模仿的心态,转而思考该如何使舞蹈动作得以更好地表现。③伴随着音乐让学生自行练习,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分小组练习,相互指导,取长补短。待训练完毕,学生全部掌握了相关要领后,教师有必要鼓励学生进行表演,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按照规定的主题自编自演,然后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的实训课程安排不仅能调动同学们的参与意识,还可以让每个学生既有表演的机会,又能观察到其他同学的舞蹈构思与动作,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然后,教师再逐一进行剖析、比较与总结,从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步和完善。

(2)设计教学剧目,引导学生参与。学生从第二学期就可以开始接触教学剧目的排练,坚持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与训练,可以结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表演》、《舞蹈鉴赏》等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剧目。剧目排练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层面上的意义:首先,剧目排练的本身和实践演出有着内在的关联。虽然剧目排练只是成品舞蹈的一个过程,但它的成型是在排练场,成型后还要反复排练,这种反复排练的过程有着同实践演出相同的效果。其次,实践就是在舞台上,是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它需要舞台美术、舞台灯光、舞台音响和相关的化妆、服装和道具。只有通过真正的艺术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水平,为将来的舞台实践打好基础。此外,引导学生参加剧目编排,还能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和欲望,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3)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加大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使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内涵建设,构建“课堂+舞台”的人才培养模式,作好课堂教学与实训相结合;另一方面,与社会各文艺舞蹈团体联姻,把舞台实践当作固定的工学结合模式,充分发挥其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功能,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演出等舞台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以提高在校学生的表演能力。

(4)争取采风机会,让学生真正感受民族文化。教师可以考虑加入开放式教学,将大自然(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村、民族类高校博物馆等)作为舞蹈教学的第二课堂,带领学生更直观地观察、了解并亲身体验民族环境与文化,领会舞蹈动作、舞蹈道具的由来及特点,并与当地人民进行交流,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促进后期的民族舞蹈学习、表演、创作等环节。

(5)配齐民族舞蹈实践中所需要的服装与道具。服装是体现民族特色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无论是教师穿着民族服装授课还是学生穿着民族服装进行训练,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营造良好的氛围,更容易吸引学生进入到适宜的状态之中。另外,道具在民族舞蹈的传情达意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反映舞蹈的主题、丰富舞蹈内涵、烘托舞蹈气氛。在教学及实践过程中配备好道具并正确使用,不仅能使学生有更形象、直观的认识,更能帮助学生体会并领悟舞蹈者的情感及舞蹈表现,达到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道具也是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道具的使用既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又要围绕舞蹈主题的需要,舞蹈者与道具的动静结合,和谐统一是增强民族舞蹈观赏性的有效途径[3]。

(二)优化教学团队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也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对于舞蹈表演专业“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的建设,笔者认为,首先要鼓励教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或学历,加强专业研究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选派教师出去进修或在优秀的舞蹈类院校顶岗学习,另外,还要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深入到民族地区,了解并亲身体验当地人民的生活情景、文化、现实舞蹈感觉等,获取当地民族文化与知识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期的课堂教学及专题研究做积累。

其次,从行业或文化团体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舞蹈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不仅是给学生上课,还可以要求我们的自有教师去听课学习,以提高自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还有必要邀请知名舞蹈、民族学、教育学等专家进行阶段性授课或讲座,并对校内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指导,以促使自有专业教师的水平提高。

最后,要鼓励并安排自有教师走出校门,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和深造的情况下参加社会演出实践,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有效地为提高教学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特别是对于展示民族特有文化内涵的民族舞蹈,无论是舞蹈表演者还是舞蹈教授者,在表演某个民族的舞蹈过程中,实际上是在演绎该民族的文化,演绎的好坏取决于舞者对于该民族文化知识的储备与理解,并由此体现出该民族的情感特征,即“气质”。作为高职民族舞蹈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必须带领他们认真学习民族文化方面的知识,使之了解每一个动作的象征意义及源自于生活的根基,通过掌握文化内涵并结合脚踏实地的肢体训练、动作节奏处理和气质培养,稳扎稳打,不偏不倚,才能在逐级递进的境界中不断升华,才有可能将学生培养成为舞台上的“天之骄子”。

[1] 郭蕾、姜爱华.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的启示[J].大舞台, 2009(5).

[2] 栾亚敏.舞蹈表演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2(2).

[3] 朱红,建立民族舞蹈特色教学体系,传承与发展民族舞蹈文化——兼论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发展模式[J].艺术教育,2011(2).

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National Dance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Zheng Xuejing

(ChangjiangPolytechnic,Wuhan430074,China)

It is quite clear that national dance is the wisdom of the Chinese people to create a common crystallization. Certainly, it is one of the main members of Chinese national dance arts family. At present,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excellent talent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the national dance teaching with students′professional dance training programs. However,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national dance curriculum has to be strengthene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on constructing ethnic dance courses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y, culture and aesthetic thoughts. The purpose is to achieve the correct express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folk dance art and provide more material for artistic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dance specialty;national dance

G712

A

1673-3878(2017)03-0011-04

2017-02-28

郑雪景(1982— ),女,浙江温州人,硕士,长江职业学院团委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政教育、舞蹈表演.

猜你喜欢

舞蹈民族高职
我们的民族
学舞蹈的男孩子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我和舞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