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通识化教育探析
2017-03-10严思杰
严思杰
(长江职业学院,武汉 430074)
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通识化教育探析
严思杰
(长江职业学院,武汉 430074)
自通识教育理念引入我国以来,很多高校开展了通识化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各类精品的通识化课程层出不鲜。然而,在我国传统职业教育的实践中,由于过于重视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从而忽视了大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为此,大学英语课程应该成为通识化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担负起自身不可替代的重任,致力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现代职业教育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首次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等教育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紧接着2015年11月,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计划》)正式下发,进一步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为“中国制造2025”培养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必须加快通识化教育研究步伐,在教师理念、课程建设、教学评估和考核中予以转变,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从现代职业教育目标看大学英语通识化教育的必然趋势
从《计划》提出的高职教育“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这一表述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我国先进制造业服务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纲领提出的背景缘于德国以“工业4.0”战略掀起的“科技竞赛”,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也可以看出高职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关键在于人才。以此理念为指导,《中国制造2025》中将“人才为本”列为五项基本指导方针之一。为此,在说明职业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之前,不妨了解一下德国和美国这两个制造强国的人才教育理念。
2013年,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竞争浪潮。新一轮工业革命从德国兴起,可以说德国的教育机制功不可没。[1]早在1717年,德国就颁布了一项《义务教育规定》,要求“所有未成年人,不分男女和贵贱,都必须接受教育”,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了97.5%。在普及全面教育的同时,德意志国王威廉三世还把豪华的宫殿拿出来作为大学校舍,建立起了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化大学,这直接推动和塑造了今天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品牌。
纵观德国教育有三个核心:①学校和老师不会灌输个人功利主义,他们主张公民教育为社会公众做更大贡献;②提倡教育和研究的有机结合,及时将理论转化成行动;③职业教育十分发达,德国制造业崛起的密码可窥一斑。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在全球信息产业领域一骑绝尘。以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和沃顿商学院为代表的美国著名大学均以推广通识教育为立校之本,追求心灵的成长与内在精神的解放。显然,给我们研究大学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
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来说,无论是德国还是美国,提倡“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使其有社会责任感并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2],这成为这两个国家最有代表性的教育理念。其实质就是通识教育,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来看,这种教育理念和社会生产的进步相辅相成,是一种必然趋势。
我国高等学校的通识教育于20世纪40年代被纳入高等教育体系,经过近年来广泛地开展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国内著名学者杨叔子、陈坚林、王义酋等对通识教育的发展和推行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鉴于此,大学英语课程的通识化教育也已在教育学界形成了一种共识。
二、大学英语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礼、乐、射、御、书、数”的教学内容和理念。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博古通今”等经典语句都是对通识教育的阐述;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提倡的“中西融合,兼容并包”,清华知名校长梅贻琦先生提出的“通识为本,专识为末”,都是通识教育思想的体现。
当然,从对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来看,西方教育学者构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他们认为通识教育就性质而言, “它特指非专业性、非职业性教育”, 是“人人所应受的教育”[3];就目的而言,“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4];就教学内容而言, “它是一种使学生熟悉知识主要领域内的事实和思想的教育类型, 例如自然科学、文学、历史和其它社会科学、语言和艺术”[5]的教育, 它“不是教任何只与某种职业有关的知识, 而是给所有人奠定一个共同基础”[6]。
由定义延伸到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时,陈坚林等(2011)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可以作为实现通识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不过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大学英语课程的地位和任务、通识化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7]
作为一门语言,英语教学中可蕴含丰富的自然科学、文学、历史、艺术、社会风俗教学元素,大学英语教师必须以这些内容为依托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探索。由此可见,将大学英语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十分必要。
三、大学英语通识化教育具备实施条件
从外部客观环境分析:①国家大力推行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输送了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生源,这成为大学英语课程向通识化教育转变的有利条件;②学生家长重视英语教育的现实使我国青少年整体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为大学英语课程成为通识课程提供了间接动力;③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5后一代更加注重自我个性的表达,这也成为大学英语课程的通识化教育的直接动力。
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层面看,基于吴鼎民的“三套车”教学理念和众多知名教育学者的研究实践,广大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并透过语言去传递国外优秀的人文信息,提升学生整体的鉴赏水平和素养,为大学英语课程的通识化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四、大学英语课程通识化教育的着力点
(一)实现教学主体关系的转变
要逐渐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从地位,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助手”而不是“拉手”,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辩性,才能有效避免“填鸭式”教育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强化对通识化教育理念的理解
大学英语教师要增强对通识化教育理念的理解,“特别重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8],不断提升自身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一方面需要广大英语教师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拥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还需要善于借助并掌握便捷实用的教学工具,比如灵活运动PPT、微信、视频等工具开展教学。
(三)实现通识教育与人文社科等内容结合
从课程内容讲,通识教育的内容必须和人文社科等内容紧密结合。不少学者认为通识教育的内容应以人文社科知识为主(张冲 2011;陈坚林、顾世民 2011)[9]。同时笔者认为学生的思辩能力和独立思考精神培养也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有在美国留学经历的笔者来说,通识教育中的思辩性非常重要。从笔者实际的教学实践来看,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和时代特点。教学内容要接地气,尽量贴近学生的自身专业知识和生活,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规避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分数论的怪圈。
综上所述,当今我们身处全球化的浪潮,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将直接参与到全球化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中,或许今天我们培育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大国工匠”,正如学者所言“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的活动,而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0]尽管大学英语本身不能独自担当通识教育的重任,但广大的英语教育从业者应具备这样的责任意识。我们坚信,在国家大力推行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必须提前做好转变准备,大学英语教师对于促进和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责无旁贷,需要广大英语教育者一起勉力前行。
[1] 水木然. 工业4.0大革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2] 万玮敏. 大学英语课程“通识化”探索[J].大学生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2).
[3] 李曼丽. 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15 -18.
[4] Lee, C. T. General Education: Ideal and Practice, the paper[C]//The 2ndConference on General Educatio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aiwan: 1997:24
[5] North Centr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Secondary Schools. Manual of Accrediting Procedures [M]// American Education: Its Men, Ideas, and Institutions. New York: Arno Press, 1934:353.
[6] Rudolph, F. Curriculum: A History of American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Study since 1636[M] .San Francisco: Jossy -bass Publishers, 1977:345 -350.
[7] 陈坚林,顾世民. 试论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 外语电化教学,2011(1):3-8.
[8] 冯新华.大学英语教师个人通识教育信念研究[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9] 张冲. 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他山之石——评哈佛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本科通识课程体系之争[J]. 复旦教育论坛,2011(1):43-46.
[10] 孙晓凌.建构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通识化教育理念[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2013(1).
Study on Generaliz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under Perspective of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Yan Sijie
(ChangjiangPolytechnic,Wuhan430074,China)
Since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ncept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a series of high-quality general curricula have been explored and practiced by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tradi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ten overemphasizes specialization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might neglec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comprehensive cultural quality. Therefor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general education, should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llege english; general education;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G642
A
1673-3878(2017)03-0008-03
2017-03-01
严思杰(1986-),女,湖北武汉人,硕士,长江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