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化学好课需要关注四个基本维度问题∗
2017-03-10张贤金吴新建
张贤金吴新建
(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25)
一堂化学好课需要关注四个基本维度问题∗
张贤金吴新建
(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25)
文章研究什么样的化学课算是好课。提出一堂化学好课需要关注四个基本维度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怎么教得更好。针对这四个基本维度问题,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的条件”教学为例,进行论述和分析。认为教师要上好化学课,备课时应该关注这四个基本维度问题。为什么教比教什么重要,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在此基础上,教师为了把课上得更好,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怎么教得更好。关注这四个基本维度问题,有助于化学课堂教学从教书走向育人,也有助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化学好课;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怎么教得更好
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关于这个问题,国内的教育研究专家做过大量的研究也有过不少精彩的论述[1-4]。广大的中学化学教师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听评课活动中,也对什么样的化学课是好课有过思考或困惑。笔者作为长期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研究者,经常到一线中学化学课堂参与听评课活动,也在每一期的中学化学教师培训中安排开展听评课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笔者也经常在思考究竟什么样的化学课才算是好课,中学化学教师要上好化学课需要关注哪些基本的问题?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反思,笔者认为一堂化学好课至少需要关注四个基本维度问题:一是为什么教;二是教什么;三是怎么教;四是怎么教得更好。中学化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如果可以充分关注这四个基本维度问题,围绕这四个基本维度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备课,所上化学课一定会不断朝着好课方向发展。
一、四个基本维度问题的内涵分析
1.为什么教:教育功能和价值问题
要上好一节化学课,作为化学教师首先需要思考和明确的就是为什么要教,也就是为什么要上这节课,这节课上与不上有什么区别,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这节课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有什么样的帮助,这节课将实现什么样的教育功能和价值[5]。经过思考和分析以后,教师要将为什么要上这节课落实为“教学目标”这一可以操作的内容要素。
2.教什么: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问题
明确了本节课的教育功能和价值,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后,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就是教什么,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问题。有教师认为,教材编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无法自主决定一节课要教什么不教什么。也有教师认为,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显然,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笔者想表达的本节课教什么,主要是指要研究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作为依据,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知识储备,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明确一个观念“课堂上,学生懂的不教,教学生不懂的”,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获。按照这样的思路,结合课标和教材,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
3.怎么教:教学策略和方法问题
要在一节课中落实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突破教学重难点,就需要进一步思考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实施的问题,也就是这节课怎么教的问题。这个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如何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体验化学知识和结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4.怎么教得更好:教学反思和提升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化学教师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这节课怎么教得更好。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基于前面的三个基本维度问题,并结合以往自己教这节课后的反思以及观摩别的教师教这一节课的优缺点来反思和提升。
二、基于四个基本维度问题探讨“燃烧的条件”教学
以上,笔者简要分析了一堂化学好课需要关注的四个基本维度问题的内涵。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的条件”[6]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1.“燃烧的条件”的教育功能和价值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燃烧的内容是安排在“化学与社会发展”一级主题下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二级主题。关于“燃烧的条件”内容标准要求“认识燃烧的条件”,活动与探究建议提出“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7]。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将“燃烧的条件”安排在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人教版教材,笔者认为本节课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在于:让学生感悟体会到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认识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发生是需要在一定条件下完成的;通过燃烧的条件的学习,学会欣赏化学的正面价值。同时,通过燃烧的条件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定位于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预防火灾)提供知识基础。基于“燃烧的条件”的教育功能和价值的分析,笔者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的目标:
(1)认识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联系;
(2)认识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4)通过“燃烧的条件”的学习,赞赏化学正面价值。
2.“燃烧的条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
为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结合人教版教材,对“燃烧的条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笔者在长期的下校听评课活动中,发现大部分教师最为关注的是“燃烧的三个条件”这一具体的知识,而对于燃烧对于人类的价值和燃烧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关注不够。同时,很多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分析在进行燃烧的三个条件的学习之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知识储备,在燃烧的三个条件的教学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一样。实际上,对于前两个条件“可燃物”和“氧气(或空气)”,九年级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小学阶段小学科学所学知识,完全可以理解这两个条件。因此,这两个条件的教学不应该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实践中,有教师甚至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探究这两个条件,听课结束后,与九年级学生私下交流,有不少学生认为这两个条件对自己来说一点都不新奇,教师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探究,自己并不感兴趣。笔者认为,如果一定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探究可燃物,可以对可燃物的概念进行适当拓展和探究。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铁是不是可燃物?”大的铁块在空气中或氧气中不能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也不能燃烧,但是铁丝在纯氧中可以燃烧。这些事实或现象,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是知道的。可以补充一个演示实验或播放一个实验视频:还原铁粉在空气中燃烧。这个时候,学生的认知发生了冲突。通过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认识,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化学反应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并且和反应物的状态有关。这节课里面,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燃烧的第三个条件“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着火点”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过于抽象。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着火点”,防止学生在学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时候,将“让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曲解成“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燃烧的条件”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燃烧的条件”活动与探究建议提出“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本节课的教学适宜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主要是实验探究法。然而,实验探究法如何开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应该基于更宏大的视野即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转型来实施。所谓课堂转型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实现以学定教,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主导,教师的作用在于与学生通过对话,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协同学习,真正实现“教师少讲一点、学生多学一点”。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128页“实验7-1”进行演示实验,并请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思考教材第129页的4个问题,以这4个问题作为实验探究开展的抓手,帮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时候注意寻找实验现象作为证据,并基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知识储备得到一些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这4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分组研讨,可以让学生代表汇报小组研讨的结论。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如何收集和表达演示实验的现象,并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这些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得到较为合理的结论。为增加实验探究的趣味性,教师也可以选择若干学生作为自己的实验探究小助手,和教师一起完成演示实验。总之,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建构“燃烧的条件”这一知识,体会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4.“燃烧的条件”的教学反思和提升
按照前面三个基本维度问题,笔者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和方法作了探讨和分析。在备课过程中,笔者结合以往下校听评课观摩到的其他教师所执教“燃烧的条件”公开课,笔者认为本节课的设计对于教育功能和价值的挖掘较为到位,对于学生学情的把握较为准确,把实验探究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也能够较好地让学生体验感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本节课除了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研讨的方式帮助学生建构“燃烧的条件”这一知识,让学生感悟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还注意通过“燃烧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的情景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为学生欣赏化学的美和化学正面价值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做好铺垫。为使这一节课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教学中除了体现燃烧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外,也不应回避失火燃烧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帮助学生形成利用所学化学知识预防风险的意识。科学探究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经过探究和学习以后,可以“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在学习完燃烧的条件以后,学生应该能够站在化学反应的角度来看待燃烧,认识到燃烧只是千千万万种化学反应的一种,化学反应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通过改变反应的条件,反应就有可能停止。
三、结论和启示
笔者对一堂化学好课需要关注的四个基本维度问题的内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基于这四个基本维度问题,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的条件”教学为例,探讨了如何上好“燃烧的条件”一课。通过上述内容的讨论和分析,结合平时下校开展听评课活动的实践,笔者认为,中学化学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怎么教的问题,对于为什么教和教什么关注和研究较少,对于怎么教得更好也容易忽视。笔者认为,“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怎么教得更好”是一节化学好课必须深入思考的四个基本维度问题,就其重要性来讲,为什么教比教什么重要,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8],在前三个基本维度问题的基础上,如果有可能还要进一步思考怎么教得更好。唯有如此,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从教书走向育人,真正通过化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通过这样的思考和研究,中学化学教师也才可能从合格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真正实现自身专业成长。
[1]林清华,何恩基.什么是一堂好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述评[J].中小学管理,2004(6):23-26
[2]叶澜.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J].基础教育,2004(7):15-18
[3]文喆.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J].人民教育,2003(Z1):13-16
[4]黄忠敬.评价一堂好课的“五维度”[J].中国教育学刊,2011(10):57-59
[5]王云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科教育的灵魂[J].基础教育课程,2016(19):15-19
[6]王晶.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保志明.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J].江苏教育,2015(38):72-73
1008-0546(2017)09-0007-03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7.09.002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研究(课题编号:FJJKCG16-453)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