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应用探讨

2017-03-1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体育课建构

(湖南理工学院公共体育艺术教学部 湖南 岳阳 414000)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应用探讨

□张伟民

(湖南理工学院公共体育艺术教学部 湖南 岳阳 414000)

本文主要以建构主义理念概述作为出发点,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实现对公共体育课教学的重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观念等方面探讨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以期为健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建构主义 高校 公共体育课 应用

建构主义兴起于欧美国家,属于社会科学论范畴,是一种科学理论。将建构主义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是响应素质教育的最佳表现。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国内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开展情况并不是很乐观,特别是教学方式的选用和教学目标的制定等方面。很大部分的老师仍然是选择使用讲授或者是模仿之类的单一型传统教学方式。也正是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许多学生积极性都不高,教学成效也不佳。所以体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尤其有必要性。

1、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依据建构主义观点,知识与知识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某种关联性。其内在构建和发展是以社会和文化作为中介,并以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延伸。无论是知识学习者还是知识传播者,在不断学习过程中会逐渐产生对自我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和对事物的认知,从而建构自己的价值观体系、知识体系和人际交往体系。对于教育界而言,教育界将关注的目光逐渐由教师教学转向学生知识体系的学习与形成方面。建构主义理论具有如下特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知识体系是由自己主动建构的,既非直接来源于客观事物,也非来源于主体。知识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它的产生与发展是适应社会环境过程中的一种假设,用于解释某一客观事物,是一种假设方式。因此知识并不是一项事物的最终归结点或者一个问题的最终答案。一个主体是否愿意学习或者不愿意学习,都是由这个主体自己决定。因此知识体系的建构不能由他人代替和完成。每个学习主体在不断学习和探索过程中,都会发生新的知识结构,并在原有知识背景基础之上适当添加新的知识信息。新知识的注入丰富了原有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在不断注入新知识信息时,原有知识结框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学习主体在加工和编码新知识信息的同时不断调整和改变原有知识结构,从而完善知识体系。因此,知识体系会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生改变,需要学习主体结合自身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知识体系。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带着目的,即完成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身经验和不断学习,他们已经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关注学生的知识体系,并将学生的学习经验和人生经验当做新知识点的生长点。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体系中延伸新的知识,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知识体系内容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忠实的粉丝和建构知识的支持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由知识传递者演变成辅导者,因此教师兼具多重身份之后,需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2、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

2.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学生对于事物的主动学习是一种自愿行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或者被迫学习,学习行为的产生是积极心理的有效反映。因此,学习是学习主体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结构性知识和大量非结构性知识,比如学习者自身经验和知识背景等。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学习者存在不同的见解与看法,这是基于他们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基础之上。因此学习意见并不统一和标准。但是不同学习者之间可以通过相互交流与沟通,实现丰富知识体系和促使理解更为全面的目的。主要由协作和情境等四部分构成。其中,“情境”是基础条件;“协作”和“意义”分别是具体过程和学习目的。在教学中,学生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展开相应的反思学习和诊断性学习。这样才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的基本思路、符合学习的本质,从而实现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的。

广大学生是高校展开公共体育课程的对象,因此无论是制定建构主义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案,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并采用有效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情境交互活动中,实现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就构建主义教学过程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教学目标。针对体育课程实际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研制课程主题。其二,创设情境。体育课程情境的创设需要遵从真实性、适当性原则,即创设的情境尽量符合课程内容。其三,确定信息资源。针对每一门体育课程实际情况确定资源种类,并记录资源所起的作用与实际效果。其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制定教学方案和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应将学生的创新精神纳入教学方案,引导学生逐步实现自我反馈。其五,小组讨论。其六,评价学习效果。主要围绕小组谈论学习过程中的共享和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而展开,进而评价教学活动是否具有建构意义。

2.2、具体实施

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是展开建构主义教学的首要步骤,并结合课程内容和校园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建构主义教学方案的制定和教学目标的选择需要依据建构情境要素。

就抛锚式教学方法而言,教师可以结合建构主义教学观和学校体育资源,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和课程目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创设应遵从真实性和适当性原则,尽可能让学生感受情境活动的真实性。比如讲解足球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足球竞赛视频,比如世界杯,从而了解足球比赛的相关规则。虽然大学生通过电视或者其他渠道自行观看过世界杯足球赛或者其他相关足球比赛,但是对足球动作和足球知识了解不全。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设备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足球知识和足球动作呈现出来,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足球教学效率的目的。首先,教师在课前播放足球球星的视频资料,尤其是足球明星进球瞬间的视频,达到调动课堂学习氛围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其次,采用分组谈论教学。将学生分成合适的组别,然后对足球明星展开谈论,并在学生讨论的同时明确教学目标,从而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讨论的内容主要围绕比赛双方的实力、预测比赛结果等方面进行展开。成功的情境创设可以有效提升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将足球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促使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实现。

2.3、重构体育课

据规定,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开展体育选修课和体育公共课。必修课是在学生进入学校的前两年展开,选修课是在后两年展开。每年的达标检测和考试是必修课,因此体育达标考试需要在每个学期开展。体育达标考试的目的和意义是检测学生的运动能力,并考核学生的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在这一过程中,高校需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程度纳入考核范围内,计算学生每年的体育成绩。针对身体条件不好的学生,高校应开设具有针对性的体育保健课程,从而帮助身体不好的学生尽量恢复健康。一直以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以技能传授为主,无论是教学方案的制定还是考评标准制定,教师都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而展开。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在实施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时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和体育精神培养。针对这一点,高校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技能传授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应围绕突出学生独立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而展开,实现建构体育课的目的。

2.4、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高校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要局限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应将运动技术和体育理论知识相结合,并将体育锻炼方法纳入教学方案中,实现提升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在讲解营养学基础理论和公共体育课基础理论知识时,教师应适当引入体育运动方法和一般锻炼处方等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体育的乐趣。锻炼方法包括一般体育运动方法和组合型体育运动方法等。学生对于事物的主动学习是一种自愿行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或者被迫学习,学习行为的产生是积极心理的有效反映。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兼具多重身份。教师不能主导和控制学生建构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加以引导,实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观念的目的。

3、结束语

将建构主义适当应用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而且还能对学生相互之间构建起最基本的信任产生积极影响。将建构主义教学观和学习观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可以在锻炼学生意志力的同时激发他们锻炼的意识。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展开体育课程教学时,应确定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思想为主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并将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运动技术相结合,从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实现体育水平的提高。

[1]李海涛.建构主义下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探索[D].宁夏大学,2014.

[2]卢建明,谢萍萍,陈久.建构主义理论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2.

[3]张国林.高校公共体育中生态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以武夷学院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13,05.

[4]彭正文.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结合[J].运动,2013,23.

[5]陈敏.建构主义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1.

[6]詹兴永.建构主义观下的大学体育课教学模式设计[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7]蔡绍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高校乒乓球教学改革实验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5,05.

[8]朱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8.

G807

A

1006-8902-(2017)-03-SY

2016湖南省教改课题《基于建构主义理念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湘教通[2016],00号。

张伟民(1981-),男,民族:汉族,籍贯:湖南省岳阳市临湘人,学历:硕士学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体育课建构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体育课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