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途径之研究
2017-03-10杨倩牡丹江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杨倩(牡丹江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途径之研究
杨倩
(牡丹江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所谓实效性是指对预期目标与功能的实现程度,可作为评价任务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上来说,实效性是指学生接受、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思想政治预期教育目标的程度与水平。实效性水平是目前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依据,如何促进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备受关注的一项课题。本文即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理论的分析入手,总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与现状,并提出了增强实效性的具体途径与方法,望能够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高校;思想政治;时效性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各类社会问题与矛盾不断凸显。特别是全球化趋势下所产生的文明冲突以及文化碰撞问题,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乃至传统与现代的纠缠,都极易导致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以及政治信仰上产生彷徨感与迷茫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作用,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以及价值观的指导,为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提供指导,从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真正所需的接班人。在这一背景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已成为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关注的课题。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理论概述
当代大学生社会环境正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特别是受到经济政治体制变革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特征变化进一步凸显,主要表现为政治观念的现实化倾向、个体意识的强化倾向、价值观的多元化倾向这几个方面。在这一背景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水平已经刻不容缓。所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学生思想、心理以及行为特点为出发点,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后所达到的状态与效果,可以充分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目标实现的具体情况以及工作内容的实现程度,同时也可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内化外化程度的评价依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及现状
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水平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实效性水平是多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存在实效性偏低的问题,教学实际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影响因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社会层面因素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提升,在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作用之下,思想文化领域空前繁荣,高校学生所面临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但对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从国内形势上来看,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改革开放战略措施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下,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利益格局复杂化下所激发的矛盾也更加频繁,社会胡乱所导致的道德滑坡现象使得部分学生面临着思想上的彷徨感与困惑感,加之当前社会层面道德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上述矛盾进一步加剧与激化;从国际形势上来看,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更加激烈,西方发达国家在技术、经济等层面上的优势仍然非常显著,他国价值观念以及意识形态正不断输出渗透至国内,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与难度。
2.2 学生层面因素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面向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8~24周岁这一阶段内,这一年龄段内学生社会认知能力不断提升,具有较强的自我化倾向以及主体意识,部分学生高度追求个体上的独立性,对于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存在强烈的逆反心理。但受到生活阅历的局限性影响,多数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特别是在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背景中容易迷失自我,产生彷徨感与困惑感。
2.3 学校层面因素
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类信息数据的传播渠道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高校学生知识来源以及经验获取的途径不断增多,导致现代教育活动必须应对复杂社会情景下的一系列挑战。社会发展与变革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作出响应与应对。但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育方法陈旧、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等问题仍然困扰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不密切,加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课程设置比较单一,难以对抗社会消极不良信息对高校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除此以外,从功能定位的角度上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面临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被打上了万能性的烙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以及内涵延伸进行随意扩大,但却在某种层面上贬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功利主义的色彩影响下,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被边缘化,轻视人文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肯定并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导致教育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最终影响了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水平。
3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途径
当前,高等教育全新形势下面临着大量全新的矛盾、问题以及具体情况,给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与时俱进的背景下,对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方法乃至具体形式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探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水平的一系列方法与途径。具体而言,应着重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 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全新内涵
在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事业,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战略目标引导下,新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调整更加频繁,利益关系分配重组的背景下导致不同类型与倾向的思想观念相互之间发生膨胀与融合,以上因素均导致高校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乃至价值取向等多个方面均产生了一定的改变。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必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紧跟时代发展脉搏,通过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以最大限度的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力:(1)对教育观念进行发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的树立开放教育、主动跟进的全新教育观,吸收本学科的前沿理论知识与实践成果,作为教育方式与内容创新的基本依据,全面审视教育过程,引入创新思维理念丰富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科技性与信息性水平;(2)对教育内容进行积极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设置应当尽量细化,将“大”内容化“小”,从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特点出发,将教育转变为具有一人一事特点的具体化教育,同时还需将“远”内容化“近”,尽可能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思想趋势上的契合点,紧贴学生思想特点设置教育内容;(3)对教育手段进行持续改进。关键是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启发式为主的教育模式,通过包括广播、电视、录像、网络等在内的多媒体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进行丰富,使教育内容对学生而言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将高校思想政治学科教材中笼统模糊的软指标转换为真实存在的硬指标。
3.2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强化尊重、关心、帮助、理解人的正确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围绕人所开展的工作,因此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凸显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色彩。具体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教师作为主导,教师直接决定教育的方式、方法乃至内容,即便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会受到教师的限制与约束,进而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意识以及创新思维。因此,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水平,必须在教育理念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成人的目的形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认识,教师必须多从学生的立场入手,以学生的角度切入教育活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心理,培养自由、独立且创新的精神;(2)切合大学生思想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大学生群体共同关注的焦点、热点以及难点课题着手,教师必须把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所想,从生活、从思想、从学习等多个方面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卸下思想包袱,提高抗挫折、抗打击的能力;(3)营造和谐校园氛围。为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与学生必须形成平等和谐的信任关系,构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以及校园文化,摈除传统意义上以权压人、居高临下的不良作风。教师在展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必须保持真诚的态度、平和的语言,将自己视作学生的贴心人,将真情实感融入教育过程中,增进师生的思想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多讲真话,多讲心里话;(4)增加实践性、参与性教学环节比例,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教师应当根据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具体特点,扩大实践性、参与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例如,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要》这一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安排一定科时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相关红色革命故居,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余时间,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之上更好的感知理论知识,拓展对我国近现代史的认知。
3.3 坚持结合渗透的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感召力与凝聚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不断渗透至教育教学实践中,以更好的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能。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水平,必须在讲道理的同时办实事,等将大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相结合,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感召力与凝聚力。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对学生的说服疏导以及各种问题的解决向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秉承一切为学生着想的出发点不动摇,关注对婚恋、看病、考研、以及涉法等问题的解决,将道理讲明白,做好对学生的思想疏导与解释说服等工作;(2)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文化熏陶、启发引导以及心理疏导等工作相结合。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教育人、启迪人方面的优势,构建整体奋发向上的校园环境以及文化氛围,促进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水平的提升,在轻松愉快的娱乐氛围中升华高校学生心理品质,基于对学生心理变化趋势的深入分析,加强对心理矛盾与困惑的疏导工作,通过各种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并不断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水平,让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培养不畏挫折、不怕艰苦的关键品质,以更好的化解家庭、社会等人际交往关系中的矛盾与问题。
总结:
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性水平将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意义与价值的发挥,不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存在密切关系,还会受到教育机制、路径以及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我国现阶段进一步改善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客观来看,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水平并不理想,主要是社会、学生以及学校三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水平,不但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全新内涵,还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强化尊重、关心、帮助、理解人的正确理念,并通过坚持结合渗透的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感召力与凝聚力,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措施,使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事半功倍,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建设接班人提供可靠的思想政治保障。
〔1〕周晓东,马玲.法治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6).
〔2〕郑文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价值观变迁的视角〔J〕.河南社会科学,2013,(05):74-76.
〔3〕胡忠玲.全方位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8):117-119.
〔4〕廖金香,龙金凤.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11):39-41.
〔5〕刘春颖.全纳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挑战与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8):90-92.
〔6〕孙忠良,卢翠花.微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3,(07):98-101.
〔7〕郑向.基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本土历史文化名人进课堂的途径研究〔J〕.青年时代,2015,(24):110.
〔8〕闵清.卢曼社会系统论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体系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5):93-95.
〔9〕栾淳钰.基于大学生情商培养角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着力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03):70-74.
〔10〕杨立志.全方位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论体系及其构建--全方位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论体系及其构建〔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9-12.
〔责任编辑:侯庆海〕
G641
A
1009—2234(2017)08—0158—03
2017—08—15
牡丹江师范学院科研课题“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研究”(SZ2017004)。
杨倩(1988—),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