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7-03-10楚晓美

环球市场 2017年35期
关键词:导则环境影响公众

楚晓美

辽宁昌鑫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引言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首先是在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治理评价会上提出的,主要是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设之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或者降低消极影响的措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得以出现,在建设过程中给周围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得以凸显。

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尚未得到全面性的执行

我国在2002年10月28日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在条款中明确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但是从一直以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建筑工程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依然有大量的建设项目没有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就投入建设和运营当中,给周围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不利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执行。

1.2 缺乏有效的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的指南,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主要由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所组成的。由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起步较晚,因此相关的技术导则比较落后,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1.3 公众无法进行有效参与

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缺乏有效的渠道了解真实的信息,政府也没有选择适当的传播渠道来让公众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当中来。当公众没有获取正确信息的渠道,就会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更加关注负面信息,容易引发集体恐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处于被动参与的状态,缺乏公众参与的有效形式,从而限制了公众在其中的参与。

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对策分析

2.1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宣传

为了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普及范围,与环境管理有关的部门要意识到宣传环评工作的重要性,并逐步的将其一一落实到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措施之中去。第一,要从根本上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审批、事中事后监督管理以及最后的验收工作做好,要对有关企业形成相应的约束性。第二,定期为管理范围内的各大企业组织一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只是讲座活动,要将宣传工作做好,使各个企业充分的意识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义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2.2 完善公众对环评的参与制度

第一要将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做好,要及时的向公众意义展示,使得公众可以真正的了解并熟悉自身生活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最大限度之上来充分的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第二,要明确的划分公众参与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体代表范围,从根本之上来充分的保障各个代表可以发表社会各个群体的意见。第三,则是可以适当的利用电话、互联网、听证会以及问卷调查等等形势来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2.3 严格落实环评法律执行工作

第一,要一一明确相应法律法规执行的各项条例,了解并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际开展的情况,依据目前环境出现新问题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应对。第二,要加大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规定人员的处罚,一旦违规,就得要进行罚款处理,并考虑停工整顿,充分的让其意识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第三,要不断的完善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内部人员的监督管理,预防出现和企业配合而事实违规营销的情况。

2.4 灵活评价程序和监督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具有显著的时间性,在项目的准备周期内完成环评,对中期规划的对策实施有很大的基础作用。第一,根据不同的项目活动制定不同的工作程序,初步评价和详细评价相结合,项目方案的性质、规模对环境影响程度指标逐一罗列。第二,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资金支持及时到位,提高环评的服务报酬,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前瞻性和科学性。第三,若实际发生了对环境的影响,则需对预期环评结果进行执行效率评价,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时动态监测。

2.5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市场化进程中环评人员需要资格认证,严格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实行定期考核制度,根据绩效考核的方式激励环评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国家应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从每个环境影响评价机构选拔优质的环评人进入专家队伍中,并根据项目的划分建立不同的队伍。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正视,并端正态度,研究存在问题的缘由,只有勇敢地面对环评问题,国家治理与公众参与相结合,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环评制度问题的对策,共建美好的环境。

[1]李巧霞.浅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建议[J].河南建材,2016(05):64-65.

[2]李传辉.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司法审查制度的构建[D].广西师范大学,2016.

[3]刘晓曦.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6.

[4]窦溪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6.

猜你喜欢

导则环境影响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洙赵新河扩大治理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一)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