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书读薄”“把书读厚”的教学思想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7-03-10何婷婷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病理学师生理论

何婷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把书读薄”“把书读厚”的教学思想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何婷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

病理学理论课教学是传递病理学基础知识的主要形式。如何让传统病理学理论教学模式从被动的授课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一直是病理学理论教学的难点。尝试将“把书读薄”“把书读厚”的教学思想合理运用至病理学理论教学中,探讨在该思想的指导下,病理学理论教学改革方向、手段及意义。

教学思想;病理学;理论教学

病理学是高等医学院大多数专业的必修课,在医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的学科,与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等多门学科联系紧密。随着时代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病理学知识日新月异,要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具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医学人才,现有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手段很难满足当前教育教学目标。病理学有理论及实验课,理论课主要采用LBL教学模式(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是传递病理学基础知识的主要方式。如何让这种传统授课模式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是当今病理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把书读薄”“把书读厚”的教学思想注重思考,强调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种关注人的教学思想与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谋而合,为病理学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1 病理学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及特点

多年来,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模式一直是病理学理论教学采用的主要方式。该教学模式能节约教学资源,利于快速建立病理学知识框架,是传递病理学知识最直接快速的有效方式之一。但该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1-2]。

2 “把书读薄”“把书读厚”教学思想的特点及引入病理学教学的意义

“把书读薄”及“把书读厚”是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提出的读书思想。“由厚到薄”是集约,是精,必须建立在对知识的全面熟悉、深刻理解之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达事物的本质;“由薄到厚”是扩充,是博,是对知识的拓展延伸,需要循序渐进,达到融会贯通。由此延伸出的“金字塔式”或“树干式”教学方法具有提纲挈领、建立层次明晰的巨大知识网的作用,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3]。将该思想运用到病理学理论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由薄到厚”及“由厚到薄”从本质上讲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师生双方长期学习,不断提高。(2)对教师授课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能做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学生继续教育提供更多途径。(4)“由薄到厚”及“由厚到薄”的交替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学习到应用,从应用到学习的过程。

3 “把书读薄”“把书读厚”教学思想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思维能力是医学人才的核心素质,所以病理学教学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应用病理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探究疾病本质。另外,教学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教师并非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学生也非被动接受者,要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目的,师生双方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做好角色定位[4]。

3.1 教师角度

(1)“金字塔原则”教学原则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对师生双方归纳总结及思考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5]。病理学教师长期从事病理临床及教学工作,了解病理学的前沿动态,深知病理学的教学特点及各章各节的知识要点,能实现把书教“薄”的过程。另外,根据重点难点、临床专业特点及课堂反馈,详细阐述,做到把书教“厚”。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搬运工,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体会,不仅使病理学知识系统化,还能使病理学教学常讲常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病理学中名词定义众多,巧妙运用关键词是将书教“薄”的有效手段,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6]。如在适应性损伤中对“化生”的讲解,“化生”的精髓应是“替代”,那么是什么被替代呢?即一种细胞类型被另一种细胞类型替代。接着联系实际具体解释,如以窗户玻璃被打碎,为了挡风,用木板替代玻璃的过程,就相当于“化生”,木板替代玻璃就相当于一种细胞类型替代另一种细胞类型。因为木板和玻璃材料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比如木板比玻璃抗击性好、耐摔,但失去玻璃的透光性。这样通过生活实例,逐层展开,就将化生的定义等一一道明。如此讲授,让抽象的定义跃然纸上,加深学生的理解,抓住病理学内容的关键,最终达到对病理学内容的活学活用。

(3)由于病理学内容庞杂,知识点众多,病理学理论授课往往容易进入两个误区,要么满堂灌,要么简化内容,不讲或少讲。“把书读薄”“把书读厚”教学思想的运用能很好地化解这个矛盾。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密切关注课堂反馈,提出问题,调整教学进度及讲授方式,在“教厚”“教薄”间不断切换,让学生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有消化及思考的时间。

3.2 学生角度

(1)学生的接受程度各异,如何从有限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至关重要。随着病理学知识框架的构建及课堂“留白”,课堂上教师未深入展开讲授的知识或学生没吃透的内容,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课下学习,将病理学学“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懂是探索的动力,长此以往,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2)病理学因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7],且病理学内容日新月异,教材更新速度往往滞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建立病理学兴趣小组或病理学实践社团,逐渐从广度和深度上将病理学“学薄”“学厚”。

(3)发达的网络是时代快速发展的产物,网络资源的便捷性、共享性为病理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8]。通过病理学网络课程建设、病理案例分享、病理学学习经验分享、病理学学习互动平台构建等途径,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师生沟通交流,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对病理学知识深入掌握的目的。

(4)通过把“把书读薄”“把书读厚”教学思想引入病理学理论教学中,师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均大有提高,学生不仅对病理学知识体系有了清晰脉络,还能将病理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如在大叶性肺炎四期病理变化的学习中,学生通过病理改变,能解释各期的临床表现,推断分析疾病演变的过程。这种对病理学的具体运用,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引入“把书读薄”“把书读厚”教学思想很有必要。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从师生双方角度都提出许多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为病理学理论教学打开新的思路。无论从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培养自学能力,还是从锻炼思维能力、拓展教学形式等方面,都深刻体现出“以人为本”,重视医学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理念。当然“把书读薄”“把书读厚”教学思想对师生双方要求都很高,在病理学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无限潜力,需不断完善。因此,探索此思想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张晓青.浅谈几种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12-13.

[2]邹泓,李锋,赵瑾,等.PBL+LBL综合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7):47-48.

[3]赵红兵,赵紫嫣,张喜凤.逻辑思维在高职高专护理病理学知识模块教学中的研究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4):40-41.

[4]刘敏丽,张生军.病理学教学中教师角色变换与应对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6):475-476.

[5]李建,林燕.高校教材《中医儿科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刊,2017(7):108-112.

[6]朱琦,欧瑜.启发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教导刊,2016(6):82-83.

[7]唐群,吴华,张熙,等.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病理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32):46-47.

[8]樊欣.中职病理学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46(15):183-184.

G420

A

1671-1246(2017)24-0016-02

猜你喜欢

病理学师生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麻辣师生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