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首长征:跨越八十年的“初心”叩问

2017-03-10王松华彭利华

湘潮(上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初心

◎王松华 彭利华

回首长征:跨越八十年的“初心”叩问

◎王松华 彭利华

1934年,红军长征路过道县时,一位14岁的红军小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写在墙上的标语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什么是“初心”?80年前的伟大长征,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最质朴、最纯粹、最具革命豪情的“初心”。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其实就是“初心”的宣言,“初心”的宣传,“初心”的播种。

历史,是最光亮的镜子。80年来,长征作为一部举世瞩目的光辉史诗,焕发着永恒的精神光芒,同时又像一位饱经苦难辉煌的历史巨人,时刻向全党发出跨越时空的“初心”叩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实践,正是对“初心”叩问的有力回应,并由此获取不断前进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征途和使命。实现中国梦,我们面临的挑战不比80年前少,更需要每个共产党人从长征历史中叩问“初心”,重拾“初心”,坚定前行,为夺取新长征的伟大胜利汇聚起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力量。

一问:80年前红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信仰高地是否依然如故

在湘江战役纪念馆,有一张特殊的表格。其中标注的地点有3个:全州县、兴安县、资源县,对应的数字则分别是:77、1、2。

这张表格记录的是1934年桂北青年参加红军的人数。3个县都是湘江战役的发生地,8万多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地方,追随者才区区80人,这在党史军史上绝无仅有。为老百姓打天下的红军,为什么在此举步维艰?这在同是湘江战役发生地的灌阳县新圩镇可以找到答案。

新圩镇上有口深不见底的井,叫酒海井。井里既没酒也没海,却有红军战士不屈的冤魂。1934年11月,红五师100多名来不及转移的伤员,被国民党地主武装当众一一剥去衣服,用麻绳捆着,挨个丢进水井后,用机枪扫射,无一幸免。亲眼目睹这一惨状的群众口口相传:“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万年不喝酒海泉。”并非百姓不拥护红军,而是敌人实在太凶残。

红军将士承受的牺牲又何止这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国民党“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的疯狂叫嚣下,苏区人口剧减60多万人。后被毛泽东誉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东家被国民党杀了66人,其中27个近亲、39个远亲,男女老少,连婴孩都没放过。长征将士中,许多人正是背负着家被尽毁、亲人悉数被残害的血海深仇踏上长征路的,而前方等待他们的是更大的牺牲。没有人能准确说出究竟有多少红军永远留在了长征路上。单是江西兴国一个县,长征中牺牲的烈士就达1.2038万人,平均每公里1人。

是什么力量支撑红军将士能承受这种举世罕见的牺牲,并于绝境险境中取得最后胜利?唯有信仰二字。

连国民党的御用文人也不得不叹服:“共匪西窜,为中华有史以来未见如此破天荒之流寇,即民国南北战争,亦无此绵延不断万里之穷兵,盖共匪有主义,有背景,有组织……”

这其中的“主义”无疑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基、信仰之本。自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发行后,共产主义犹如疾雷闪电,刺破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重重乌云,共产党横空出世,高擎共产主义大旗投入救国救民大业,使中国革命犹如“立于高山之颠远看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阳”,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尽管遭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挫折,也曾出现“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俄经验神圣化”的严重偏差,但共产主义信仰始终是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压倒一切困难的力量之源。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实行共产主义!”

“共产党是工农穷人的党,红军是工农自己的队伍!”

“打土豪,分田地,工农翻身得解放!”

……

长征中,无论战斗多么频繁,所处环境如何艰苦,红军走到哪里就把标语写到哪里,用群众语言传播革命真理,处处燃起信仰的火炬。遵义地区群众描述红军张贴标语等宣传品的情况时说:“红军一到,满街热闹,墙上鲜红,好似过年。”

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当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问一群红军小战士为什么参加红军时,最多的回答是:“因为红军是革命的队伍,打地主和帝国主义。”

曾“被迫”跟随红六军团长征18个月的英国传教士鲁道夫•博萨哈特(中文名薄复礼),回到英国后,人们邀请他去演讲,原本是想听听传说中“共匪”的“狰狞面目”,结果他说了这样一番话:“中国红军那种令人惊异的热情,对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信仰的执着是前所未闻的,他们的热情是真诚的、令人惊奇的。”

在这些“局外人”的客观描述下,红军战士的坚定信仰跃然而出,让世界感受到了红星照耀下的中国之东方魅力。

贵州石阡县有座困牛山,三面临河,两面悬崖峭壁。1934年10月,红六军团遭到湘桂黔三省敌军重兵包围,十八师五十二团400多名战士担负掩护军团主力突围任务。经过三昼夜的殊死战斗,仅剩的百余名战士弹尽粮绝,宁死不作俘虏,砸坏枪支,高呼口号,集体跳崖,壮烈牺牲。

像这样为信仰而战、不惧任何牺牲的红军将士,在长征途中比比皆是。因为信仰,长征成为“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彰显出不可阻挡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用一个又一个奇迹,印证着歌德那句名言——“奇迹是信仰最宠爱的孩子”,红军将士由此越战越勇。

坚定的信仰能使对手胆寒。就连围剿红军的始作俑者蒋介石后来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失败是因为他的军队是“六无”之军,而“六无”之首,就是“无主义”。张学良也道出了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的真因:“因为共产党有目的,他相信共产主义。”

“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回望长征,如何像红军将士那样,把共产主义信仰融入血脉,无疑是现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最严峻的课题。

基石不牢,地动山摇。共产党人信仰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在当今中国,决不能无视于这样一个现实:曾几何时,如果有人讲起共产主义信仰,要么应者寥寥,要么被视为另类、引起争论,甚至有的共产党员讲起来也理不直气不壮,导致信仰大厦被笼上层层迷雾,陷入“嘴上喊重要,心里犯嘀咕,行动难自觉”的怪圈。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30多年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是实现中国梦的科学指南。但今天信仰缺失、迷失的现象仍然很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像当年红军将士那样,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用最通俗的语言、最具体的行动,把信仰的旗帜鲜明地树起来,廓清理论上的迷雾,切实以“彻底的理论说服人”,从而使共产主义信仰在每个共产党人心中深深扎根。

二问:80年前在严酷斗争中熠熠生辉的铁血军魂是否依然武装全军

1935年7月至9月间,对国民党“小骂大帮忙”的《大公报》,以特殊的方式,与处于险境中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发生着惊心动魄的历史交集。

在哈达铺,毛泽东从侦察连收集的《大公报》上看到陕北红军的消息,大喜过望,当即作出去陕北的战略决策。

这“一报定乾坤”的史实世人熟知。其实,连毛泽东当时都不知道,就在两个月前,还发生着这样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

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由于没有电台联络,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1935年7月,在西安附近的长安县,军领导在区公所看到了一张《大公报》,报上载有一条消息:“共军一、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合后,继续向北逃窜,先头部队到达松潘……”

消息传出,指战员们精神为之一振。军领导立即决定西征北上,发出动员令:“即使我们这三千多人都牺牲了,也要把党中央和一、四方面军迎接过来!”

指战员们抱定“积极前进,迎接中央”的信念,像势不可当的游龙,冲破敌人多路追击堵截,迅速与刘志丹的红二十六军会合,为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长征取得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于险境绝境中抱定为党、为中央随时牺牲一切的决心,这就是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对“听党指挥”最深刻的阐释。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蒋介石表面兵多将广,内部却矛盾重重,尤其是各地军阀与他貌合神离,水火不容。

于是有学者评述,长征是国共两党“主义”的较量,也是“忠诚度”的比拼,孰胜孰败,早有定论。

红军的铁血军魂萌芽于大革命时期党掌握的叶挺独立团,首创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三湾改编”,奠基于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形成的《古田会议决议》,在长征的严酷斗争中逐步丰富完善,成为我军最大政治优势和夺取胜利的根本保证。

湘江战役中担任后卫的红三十四师,为掩护党中央、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和10倍于己的敌人奋战四天五夜,全师仅剩下90多人,师长陈树湘、政委程翠林等近7000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红军将士的忠诚不仅表现在战场上,还表现在长征沿途敌人的刑场上。在红军主力转移的白色恐怖日子里,流散的红军指战员成为敌人屠杀的首选,敌人除了使用“常规”手段外,还使用火烙、挖眼、拔舌、掏心、抽筋、剥皮、剖腹、分尸、马拖、钉马掌等酷刑,惨绝人寰,世所罕见。

在宝兴县有位掉队的红军战士被捕后,敌人将他右耳割下,问:“你投不投降?”红军战士怒斥,敌人又把他左耳割下,再问:“你还嘴硬不?”红军战士仍响亮回答:“红军个个都是硬汉子,决不投降。”最后英勇就义。

像这样的情景,长征途中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至今,长征沿途有许多地名被群众称为“杀人沟”“砍头梁”“吊头树”,还有群众自发修建的红军塔、红军冢等,默默见证着红军战士对党的无限忠诚。

恪守军魂,对于红军将士不仅意味着流血牺牲,还意味着对党的纪律无条件、无差别的坚定执行。

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前,中央决定项英、瞿秋白、陈毅、何叔衡、贺昌、陈潭秋、毛泽覃等一批同志继续留在苏区坚持斗争。从当时情况看,留下来处境更为险恶,但这些同志毅然服从中央决定,继续在苏区与敌人作顽强斗争。

长征出发时,贺子珍被确定跟随毛泽东进行转移,但他们的小儿子小毛则因太幼小不能一起走。夫妻二人得知组织上的这个决定后,强忍痛苦把小孩托付给他人照管。这一别,从此再无音信。

长征中,战士们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而最怕的是“给组织添麻烦”。有位女红军在噶曲河附近分娩了,大家找来了尿布、粮食与担架,准备抬这位女红军过草地。谁知,这位年轻的母亲怕给已经十分疲惫的部队增添拖累,晚上悄悄把挚爱的孩子扔进了水塘。这件事深深触动了廖承志,他一直想为此作幅画,可是画了20多年也没成,每当触到扔孩子的那一幕时,泪水就模糊了他的视线,再也无法下笔。

战士忠诚矢志不渝,党的领导越挫越强。尤其需要铭记的是,遵义会议后,实现了最高权力的过渡和移交,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后,第一次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形成了自己的坚强领导核心,“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得到有力巩固,内部达到空前团结。

特别是在与张国焘分裂活动的严肃斗争中,红二、红四方面军广大官兵始终“红心向中央”,以各种方式与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展开坚决斗争。

一位外国学者考察长征史后,由衷地赞叹中国共产党的卓越凝聚力:“长征的每一步都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跨越80年时空,红军将士坚如磐石的铁血军魂仍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警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军经受住了长期和平环境和各种复杂政治环境的考验,铸就了“听党指挥”的不变军魂,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郭伯雄、徐才厚违纪违法的丑恶行径曝光后,广大官兵在“简直毁三观”的极度震惊中缓过神来:两个长期盘踞高位的“伪忠诚”分子、“两面人”,真是太可怕了!他们对军队建设造成的危害,给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造成的危害罄竹难书。当年的大叛徒顾顺章、龚楚等,尽管给党和军队造成了巨大损害,但那还是有形的损害,而郭徐直接伤及到了军队的政治根脉,这种无形的伤害才是最致命的,可以说是我军成立以来,遭受的最严重的政治灾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铲除郭徐败类,是党、国家和军队不幸中之万幸。

全面彻底肃清郭伯雄、徐才厚流毒影响,比拿下他们更复杂、更艰巨。面对“适可而止”“法不责众”“被迫入圈上山”“吃点喝点不影响忠诚”等种种谬论,每个革命军人都应当以“唯一的、彻底的、不掺任何杂质,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为准绳,像红军将士那样,站稳立场、疾恶如仇、誓卫忠诚。

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通过“认真”,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领导红军踏上了胜利之路!

80年后的今天,在以“认真”著称于世的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军广大官兵维护核心、重振军威的自觉行动下,一定能打赢这场决不能输、也输不起的特殊“攻坚战”,红军将士传承的铁血军魂必将深扎全军、永驻兵心!

三问:80年前那些不怕牺牲、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的传人是否依然刚劲如故

“在赤军行军发生困难时,共产分子必让非党分子先吃先宿;作战时共产分子则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共产分子在火线上受伤时,非但丝毫无懊丧呼号者,而且还大声疾呼:‘同志们!努力冲锋!’‘不要顾我而妨害战斗啊!’而赤军之富有战斗力者,亦由于共产分子的领导。”

这是陈云1935年假托一名被俘的国民党军医所著《随军西行见闻录》里的内容,现在读起来,还有一种让人身临其境、血脉贲张的独特魅力。

什么叫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什么叫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长征中的共产党员作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回答。

——血雨腥风的湘江之畔,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在被团丁们用担架抬到县城去邀功请赏的路上,把自己的肠子一节节从被子弹打穿的肚子里拽出来,用牙齿咬断,誓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大战在即的遵义城下,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冒着敌人的枪弹,跳跃前进,迫近城下,用望远镜观察地形和敌人守城部署情况,不幸中弹牺牲。

——酣战不休的包座战斗中,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师长王友钧,危急关头端起机枪冲向敌阵猛烈扫射,不幸中弹,长眠在已打开的北进通道上。

——红五师师长贺炳炎右臂在战斗中6次负伤,在没有任何止痛药的情况下,被医生用伐木的锯子锯掉,疼得他咬碎了含在嘴中的毛巾。贺龙特意要了两块锯下的碎骨头,用来激励部队:“看看,这就是共产党员的骨头!”

与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军事干部相比,政治干部们的血性豪情不差分毫。

——娄山关战役中,红三军团第十二团政治委员钟赤兵左腿被打断,没等卫生员包扎好,就拖着伤腿指挥战斗去了,站不起来就趴着指挥。战斗从拂晓打到傍晚,他拖着一条断腿指挥到底,最后昏迷了过去。

——王母宫塬战斗中的紧急关头,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带领军交通队和学兵连100余人,从右翼截击敌人,在战斗即将胜利结束时,不幸中弹光荣牺牲。

——红一军团第五团政委易荡平,在湘江战役中身负重伤,为不当俘虏,给自己胸口补了一枪。

——红十八团的4任政委,个个都是硬骨头。首任余秋里被打断了左臂,伤口爬满白蛆,仍坚持战斗行军;第二任杨秀山左眼眶中弹,满脸血肉模糊,他抹了一把后,继续指挥战斗,身体里终生留下7块弹片;第三任政委董瑞林、第四任政委周志宏均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这些壮怀激烈、直击人心的历史画面,生动揭示了红军的又一胜利密码:困难在哪里,共产党员就浴血奋战在哪里,党员、干部的身份只是责任和牺牲的代名词。

据统计,长征中营以上干部牺牲430多人,师以上干部牺牲80多人,而牺牲的共产党员则不计其数。他们中间,大多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以生命为笔、热血为墨,把最坚定的信仰、最热切的期盼写在了党旗军旗上。

还有许多共产党员的牺牲悄无声息,却同样撼动人心。

红三军团在翻越大雪山后,出现战士被冻伤的情况。军团长彭德怀火了,他让人把军需处长叫来,要依军法论处,可怎么也找不到人,最后才在一棵光秃秃的树干下,看到身着单衣、已经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目睹这样的情景,铁骨铮铮的彭德怀不禁潸然泪下。

正是无数共产党员以模范行动为无声号令,使每个战士激发出“核裂变”式的战斗潜力,为了胜利无所畏惧、一往无前。

8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感受到这些共产党员扑面而来的精神冲击力,他们是新中国诞生、中华民族崛起的“奠基石”,永远名垂史册。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坐标。我们无法也无须复制长征中共产党员先锋模范的英雄壮举,但有一个问题值得人们深思——是什么让这些原本普通不过的人,焕发和保持如此钢浇铁铸般的巨大力量?

历史提供了答案:革命的政治工作。

仅从红军长征到遵义会议前后,党中央和红军总政治部下发的有关指示文告就有42份,内容包罗万象,涵盖战斗动员、民族政策、群众工作、纪律检查等各个方面,文字简明扼要,规范细之又细。

比如,1935年1月23日颁布的《各部队取用没收品征发品办法》,明确“谷子一律不作价,盐油、洋油照市价减半,布匹整匹的照市价减三分之一算价……”极具操作性。

“赤军在作战之前夜,每连之党分子必先召集会议,决定明日作战时如连长指导员伤亡,谁为继任,如再受伤谁再继任,这样准备了四五个,也正因此,所以赤军部队极不易击溃。”

这些历史记载充分说明,强有力的政治工作通过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了每一次行军作战中,落实到了每个红军战士的一言一行中。

难怪亲历长征的红二军团六师政委廖汉生这样感慨:“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的革命的政治工作,作为长征路上的生命线,其意义之深刻,作用之伟大、内容之丰富,远非本人所能尽述。”

正本方能清源。2014年10月31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习主席作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引起强烈反响,关注点有3个:

其一,会址在古田,我军政治工作奠基、新型人民军队成型之地,政治寓意不言而喻。

其二,讲话鲜明地在“政治工作”和“军队”前加上了“革命的”3个字。何谓“革命”?源于《周易》,本义是“革旧物,应大命,顺民意”。革命的政治工作,真谛在革命,本质在革命,力量也在革命。

其三,讲话严肃指出了我军政治工作需要重视和解决的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内容之具体、语气之严厉、剖析之深刻皆为我军建军史上所罕见。

这次会议,向全世界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庄严宣示:一定要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伴随着正风反腐、革弊鼎新的滚滚春雷,中国共产党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了国家战略,环环相扣形成体系,稳扎稳打强力推进,其里程碑式的成果便是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

这些直指要害、铿锵有力的文字,源于中国共产党对新形势下党建特点规律的深刻把握、对发挥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一贯要求,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挺进,从制度上确保“革命的政治工作”在全党落地扎根。

有网友评论:“70道红线划出新气象,共产党必将再攀新高峰!”

如长征将士英魂犹在,也当欣慰有传人。

四问:80年前共产党与人民群众那种生死相依的似海深情是否依然香醇

1935年5月20日,川西冕宁彝海。

行进中的红一方面军总部先遣工兵连,被从四周冲出的彝民围攻,他们一冲上来,就不由分说抢枪扒衣服。

战士们急了,哗啦一下拉开枪栓。

猛然间,已经被彝民扒得精光的指导员罗荣赤着身子大声喊道:“总部命令,不准开枪!”

战士们当即住手,结果,全连个个枪衣皆失,会合大部队后才穿上兄弟部队匀出的衣服,有的指战员只好披上麻袋片。

战场上英勇无畏,对百姓却如此宽容,世界上没有第二支军队可以做到。

“坚忍”之中炼真金。两天后,彝族首领小叶丹与刘伯承司令员结为兄弟,被抢去的枪和衣服如数归还,226名彝族青年当即报名参加红军。

滚滚大渡河边,毛泽东问刘伯承:“你真的跪在地上起誓吗?”刘伯承回答说:“那当然。彝人最讲义气,我诚心诚意,他才信任我们……”

一句“诚心诚意”,道出了共产党一心为民的壮阔胸襟。

1934年11月19日,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在湘南发布了长征以来第一个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10天后红军总政治部又颁布了更具体的《关于瑶苗民族工作的原则指示》,同时还发布了示范性的《关于对苗瑶民的口号》共13条,其中第一条就是:“实行民族平等,在经济上、政治上苗人与汉人有同样的权利!”

这期间,正值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对红军重重封锁、湘江战役遭受重大挫折之际。命悬一线的生死关头,共产党依然想着执行民族政策,想着如何善待少数民族群众,这样的政党恐怕天下也独此一家。

在龙胜红瑶寨的龙舌岩前,红军留下了“红军绝对保护瑶民”“继续斗争,再寻光明”的标语。仔细一看,瑶民的“瑶”写成了单人旁。

当地村支书介绍,几千年以来,瑶、侗、倮倮等少数民族的族名被加上侮辱性的狗旁,红军来了提倡各民族平等,一律改为人旁,于是在标语中特意把“瑶”字写成了单人旁。

由“狗”到“人”,改天换地,情深意重。红军走后,龙胜县的和尚在才喜界的山崖上刻下感念诗:“朱毛过瑶山,官恨吾心欢。甲戌孟冬月,瑶胞把家还。黄孟矮 乙亥正月,时过恩人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

长征中,红军所到之处,在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的同时,无不克服寒冷、饥饿、疾病、水土不服的重重困难,模范遵守民族政策和群众纪律,“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由衷拥戴。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徐解秀留下了。徐解秀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1934年12月,在黎平出发向黄平进军途中,毛泽东在村旁见到一位苗族阿婆因冻饿而倒卧在路旁,立即从身上脱下毛线衣,还让警卫员拿了两条装满粮食的干粮袋,一并送给她。苗族群众奔走相告:苗寨来了“菩萨兵”!

在赤水河畔的太平渡,红军走后第二天,居民张泽光回家,发现存放在楼上的200多斤稻谷没有了,心生疑虑。过了不久,他在祭祖整理香炉时,发现了红军留下的纸条和银元:“吃了你家的谷子,主人不在家,我们照价付款。”

在川南的除夕之夜,红二师官兵宁可挨冻也不进民房,见一婴儿置于桥头亭子,连忙抱起悉心照顾。几天后,其母寻来,见孩子健康无碍,感激涕零。当地一老私塾先生赋诗感叹:“红军行军匆促,仍不忍弃婴,所谓‘负赤子而趋,一片慈心照天地者,红军当之无愧焉’。”

红军的这种秋毫无犯、真诚为民的举动甚至引起了国民党高层的恐慌。

1935年3月6日,蒋介石给刘湘、潘文华发了这样一封急电:

“庭密。据报,前朱、毛匪部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时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又到叙永时,捉获团总四人,仅就内中贪污者一人杀毙,余均释放,借此煽惑民众,等情。希严饬所属军队、团队,切实遵照上月养已行参战电令,爱护民众,勿为匪所利用,为要。”

蒋介石焦虑的心情在这封急电中一览无余。他已感觉到共产党最可怕之处不在战力如何,而在于“严律已、得民心”,而这是他的军队再“严饬”也学不来的。历史证明,这种焦虑此后如影随形,直至他14年后败退台湾岛。

“民心”一旦被唤醒、被汇聚,散发出来的力量便如火山喷发,无可估量、无法阻挡。长征的每一步、每一刻,无不展现出这种巨大的力量。

在湘江战役受到重挫、红军被迫向黔、滇、川寻找出路时,是谁接纳了他们?是当地劳苦群众。他们不仅把红军当亲人、当救星,还以空前的热情加入“自己的队伍”,为红军注入“新鲜血液”。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关于《二、六军团长征政治工作总结报告》中,记录着红六师的几个数字:桑植出发时为3313人,到甘孜前,因阵亡、负伤、病亡、因伤病寄留在老乡家等因素,减员总数为2501人,但到甘孜会师时却仍有3044人。这充分表明,红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一路却又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

在事关红军生死存亡的战役行动中,是谁豁出命来帮助红军脱离险境?是人民群众。

皎平渡口,37名川滇船工奋战6昼夜,把全部红军渡过金沙江,使中央红军得以摆脱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飞夺沪定桥战役中,农民向导李世荣随同红军一昼夜急行军120公里,把部队准确带到桥头。

在红军艰苦行军作战、一步步取得胜利的时候,是谁付出了最大的牺牲?是人民群众。

江西瑞金,共和国第一军嫂陈发姑的雕像静静伫立,历经风雨沧桑的她抬手远眺,痴痴等待当红军的丈夫归来,脚旁是她亲手编织的75双草鞋,每年一双,承载着她对丈夫无尽的思念……

她的丈夫朱吉熏再也没有回来,而在长征的队伍中,还有千千万万个“朱吉熏”。长征中各路红军总数近20万人,到陕、甘地区时,只剩下五六万人,其中红一方面军和中央红军机关及直属部队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只剩下7000多人,大部分都牺牲在了长征路上,留下无数“翘首盼亲归”的父母、妻儿。

还有一种牺牲同样不能忘却。长征途中,经常是“红军刚走白军来”,红军亲属和革命政权的骨干、游击队成员基本都被残酷杀害。在瓮安猴场会议纪念馆,实景还原了红军给游击队队长杨发顺赠送大刀的情景。就在红军离开的第二天,杨发顺和其他革命群众悉数被残害。

有位诗人这样写道:长征的胜利丰碑,是各族人民用殷红的鲜血和古铜色的脊梁铸就。

千百万人民群众——不是少数领袖们——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西行漫记》这一本书的总结,也是长征留给人们最厚重的启示。

刘伯承元帅曾这样追问:“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为什么不跟别人走呢?”

这样的追问,80年后还是如此振聋发聩。

回望长征,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在中国共产党生死关头能以命相助的,是广大的穷苦百姓。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富悬殊同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好、“摸着石头过河”也好,初衷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如果忘记了这一条,就是忘本,如果实现不了这一条,就愧对人民群众、愧对长征将士和革命先烈。

——中国共产党是以作风形象赢得群众得天下的,忽视了这一条,就会失去民心。以周永康、令计划、郭伯雄、徐才厚等为典型的贪腐分子,长期凌驾于党纪法规之上,台上讲“正义”,台下做“交易”,他们的所作所为,哪还有一丝党性作风可言?哪还有一丝公平正义可言?

——“赶考”永远在路上,“考官”永远是人民群众。尽管我们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共享始终是第一目标,如何解决好人民群众遇到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都是赶考路上的现实“考题”,亟待最有力的解答。

2016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署名文章《全面改革三年了》,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之所以举世瞩目,是因为成就辉煌。这次既是“改革中的改革”——对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全领域的改革——“禁区”“新区”“雷区”不少,面对的困难挑战空前严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改革的宏伟蓝图正一笔笔变成现实,“为什么改?往哪改?为谁改?怎么改”思路清楚、指向鲜明、标本兼治,中国大地上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喜人变化在发生,亿万人的力量在不断汇聚,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加,放眼世界,“风景这边独好”正成为真正的事实。

“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落下。”

……

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斗号角!实践已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一心为民、值得信赖!

在强国的新长征路上,只要我们高度信赖这个核心,坚决维护这个核心,紧紧跟随着这个核心,就能像当年红军长征那样,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支持,闯过一道道天险关隘,趟过一处处急流险滩,如期抵达实现中国梦的胜利彼岸。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初心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永远的初心
论“不忘初心”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