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职业教育“十三五”发展展望
2017-03-10侯兴蜀
摘 要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职业教育面临着学龄人口波动明显、人才需求规格升级和规模调控政策压力等外部挑战,应当积极调整自身功能定位,研究制定适宜的政策措施,继续发挥在首都发展大局中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走“内涵—特色—高端”發展道路,在更长的历史周期中统筹管理规模,优化设施布局和专业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关键词 北京市;职业教育;“十三五”时期;发展走向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7-0032-06“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职业教育面临着学龄人口波动明显、人才需求规格升级和规模调控政策压力等重大外部挑战。如何调整自身功能定位,研究制定适宜的政策措施,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回顾和总结“十二五”时期北京市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经验,结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5]57号)的政策要求,研判北京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走向。
一、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明显进步
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了更好的通道和条件保障。“十二五”时期,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办学试验、职业高中综合高中班改革和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相继开展,新一轮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顺利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初步建立,北京现代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北京都市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等相继组建,更多企业学院、企业培训中心、技术研究室资源融入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交流活动和留学生教育广泛开展[1]。
优质资源占据半壁江山的职业教育促进了北京市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普及和新增劳动力就业。2015-2016学年度,北京市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分别为122所和26所,其中示范性或重点职业院校72所,占比为48.6%;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分别为13.4万人和9.8万人,分别占高级中等学校和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44.2%和16.5%;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分别为4.1万人和3.1万人;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共9.2万人,占2015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21.6%[2]。
北京市除了重视财政性经费投入外,还不断完善错位发展模式,努力探索在国际化、现代化都市和高度发达的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发展职业教育的道路;不断探索特色发展模式,努力形成集约化、国际化特色。
经过多年努力,北京市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还存在着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不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资源配置尚有优化提升空间、招生考试制度不完全合乎人才成长规律、教育教学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仍然需要攻艰克难、职业教育保障力度有待加强等突出问题。
二、“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继续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从学龄人口数量的变化形势来看,保持一定数量的高中阶段及以上的教育资源才能承载即将到来的就学压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应该保持在合理水平。依据学龄人口数量分析,2016~2023年本市常住人口的小学和初中教育招生规模总体将呈增长态势。假设保持现有的中招中考和高招高考政策基本不变,2018~2023年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量将逐年提高。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就学压力,保持一定数量的高中阶段及高等教育资源是必要的,职业教育规模应该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二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从北京市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来看,高层次和部分行业技术技能人才无法依靠劳动力市场机制从外省市调配,本市职业教育层次和专业结构必须要适应这部分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将大力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急需高素质、高技能和高层次人才,而这些人才无法仅仅依靠劳动力市场机制从外省市调配。本市职业教育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结构上适应部分产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
三是从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来看,保持教育的适度分流和因材施教仍然是必要的,非学术型人才成长必须依靠职业教育。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2006年世界各大洲及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占全部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比例平均水平约在20%~40%之间,OECD的30个成员国中职学生所占比例平均为34%。发达国家和部分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直接就业的比例不断降低,而继续升学的比例稳中有升,中等职业教育逐渐向高等教育延伸[3]。
四是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看,学习困难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弱势学生群体需要政府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应该有更多的倾斜和投入。从全球来看,青年和职业学校学生都是就业政策重点关注和教育政策倾斜照顾的弱势群体。北京市也有相当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自于郊区、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这部分学生需要政府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应该有更多的倾斜和投入,使得每一名青少年都获得必要的知识和生存技能,以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三、“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职业教育走向判断
(一)走“内涵—特色—高端”发展道路
“十三五”时期,应当继续坚持《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集约型、精品化、内涵式”发展理念,并强化“高端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特色,构建灵活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成“调整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拓展功能”四项重点工作,服务首都社会多元学习需求、“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2020年冬奥会。
(二)在更长的历史周期中统筹规划规模发展
1.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规模将介于2.1万~4万人之间
2016~2024年北京市初中毕业生人数波动明显,2018年为谷底。按照2007~2015年北京市小学实际招生人数推算,假设所有进入小学的学生都能在9年以后畢业,即2016~2024年预计初中毕业生数分别应为109203、110440、102414、113728、132719、141738、165807、153249和145876人,其中预计北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数分别为65651、65467、54992、59647、74412、74550、90917、98016和99685人。如果不考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初中阶段学校教育的流走,那么在2016~2024年间,北京市初中毕业生将经历两次波动——2017年和2022年为两次波峰,2018年为谷底——2022年后连续两年下降,而北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人数则将经历一次波动——2018年为谷底,2017~2018年的连续两年短暂下降后,2019至2014年将迎来增长期,见图1。
如果不计入非京籍学生,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4∶6推算,2016~2020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成人中专)招生人数分别为26260、26187、21997(谷值)、23859和29765人(峰值);按照3∶7推算,2016~2020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成人中专)招生人数分别为19695、19640、16498(谷值)、17894和22324(峰值)人;按照2∶8推算,2016~2020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成人中专)招生人数分别为13130、13093、10998(谷值)、11929和14882人(峰值)。按照三种比例测算的最大规模是2020年的29820人,最小规模是2018年的10998人,见图2。
2009~2015年间,北京市成人中专招生人数“大起大落”,受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京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影响,2015年招生数几乎与2009年持平,见图3。
如果“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成人中专招生人数能稳定在2015-2016学年约1万人的规模,那么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的最大年招生规模约为4万人,最小规模约为2.1万人。受首都人口规模调控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分工方案》明确要求“大幅压缩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规模”,因此2016~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实际招生规模可能还要比上述预测的规模略低。
2.高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低于3.5万人,并可能继续下降
受人口调控政策影响,“十三五”时期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将继续下滑。《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版)》和《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版)》均提出全市范围内“不再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编报2015年市属高等学校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通知》(京教计[2015]16号)提出:“2015年高职(专科)层次招生35000人”“根据学校办学定位调整本科层次和高职(专科)层次招生结构,适当增加本科层次招生规模,压缩高职招生规模”“根据首都人口调控政策和生源状况调整市属高校京内外招生结构,继续大幅压缩京外招生规模”。事实上,自2012年开始北京市高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和当年占本专科招生总数的比例均连续下降。
3.职业院校年完成非学历教育6.5万人
如果在“十三五”时期,北京市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能保持2009~2014年非学历教育毕(结)业生数的年平均数65306人,那么2016~2020年可以完成培训约32.7万人,见表1。
数据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0-2014年),2015-3-17。
(三)优化职业教育结构
大力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是“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职业教育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城市空间布局和经济结构将会有比较大的变化。职业教育结构优化主要包括学校空间布局调整、学校数量调整和专业结构调整。
1.学校空间布局调整
“十三五”时期,职业院校空间布局将发生变化。根据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的要求,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可能要向北京市郊区和河北省转移。有条件的职业院校通过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方式向北京市郊区县和河北省疏解。
2.学校数量调整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会因招生更加困难而进一步下降。《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5]57号)提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调整到60所左右”[4]。但除非有特别强力的行政力量推动,否则2020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数量调整到60所的目标难以实现,很有可能会保持在62~78所之间。主要依据和推算过程如下:
一是从历史经验看,中等职业学校数量调整目标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全实现。《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关于调整本市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布局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00]121号)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将本市现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减少到150所左右。”事实上,2003年仍有208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到2009年和2010年,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157和145所。也就是说,计划3年完成的任务实际上用了9年的时间。《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京政发[2006]11号)提出:“到2010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部)调整至100所左右。”事实上,2010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仍有134所(不含11所成人中专),实际招生学校仍有124所。2015年全市仍有中等职业学校112所(不含11所成人中专),有招生计划的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为100所,实际招生的学校为93所。也就是说原来计划5年完成的任务实际上用了10年的时间完成。
二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数量可能调整到62~78所之间。全市职业高中数量可能会保持在21~29所之间。2015年16个区仍有44所职业高中(不含综合高中和特殊教育学校)有招生计划,其中公办职业高中31所,民办职业高中13所。假设2020年1个区保留1所公办职业高中,并且13所民办职业高中全部撤销,那么还有16所职业高中,见表2。2015年5所具有招生计划的民办职业高中招生数量为零,假设另外8所有实际招生的民办职业高中全部得以保留,那么2020年全市职业高中的数量是24所。如果调整15公办职业高中的目标完成2/3,也就是说撤销10所的话,那么全市公办职业高中的数量还会有21所,加上8所民办职业高中,全市职业高中总数将是29所。普通中专可能会保持在24~29所之间。2015年有招生计划的普通中专学校29所,计划完成率低于5%的有5所(其中有4所为艺术体育类学校)。技工学校可能会保持在17~20所之间。2015年有招生计划的技工学校20所,计划完成率低于10%的有3所。此外,成人中专的数量或许会有所减少。2015年成人中专学校为11所。学校数量调整宜以市场手段为主,作为辅助手段的政策要分类制定并分步實施。确有必要并有条件合并重组的可以先行。中心城区以外的职业学校调整不宜强制推行。小而精、专业有特色、北京市确实需要而又不可替代的学校要保留,并且要有个性化的扶持政策予以保护。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
注: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2015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校录取结果统计表调整。
“十三五”时期独立设置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数量将大体稳定在25所左右。《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版)》提出全市范围内“不再新设立或升格普通高等学校”。除了政府许可的政策限制外,因为招生困难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个别民办高等职业学校不再举办学历教育;二是个别区属高等职业学校会以某种形式转制。从历史情况看,1995年到2015年,北京市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数量经历了“九五”时期的初创、“十五”时期的高速增长(新设立17所)和“十一五”时期的较高速增长(新设立6所)之后,“十二五”时期已经趋于平稳(新设立1所,升格为本科1所,划转至本科1所),至2016年实存25所。
3.专业结构调整
根据首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要求,结合学生(或学生家长)选择专业的意愿,北京市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可能会向四个方向进行调整:一是面向新产业、新行业、新业态开设新专业;二是面向传统产业的高端岗位开设新专业;三是面向发展速度快、人才需求量大的行业开设新专业;四是撤销一批面向传统产业和面向低端岗位的专业。
从学生专业偏好来看,“十二五”时期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艺术类和交通运输类专业越来越受北京市学生欢迎,招生占比分别增加了9和7个百分点;财经商贸类专业受欢迎程度则显著下降,其作为学生首选专业大类的地位已被文化艺术类取代。文化艺术类招生比例在“十二五”期间总体保持上升态势(2013年略降),自2014年起以超过15%的比例连续两年成为学生的首选,而财经商贸类招生比例从2011年的第一位(40.65%)下降到2014年(11.46%)和2015年(11.02%)的第三位,而且绝对人数从2011~2013年的25002~24571人大幅下降至2014年的3410人和2015年的2986人[5],见表3。
数据来源: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不含技工学校。
高职高专教育农林牧渔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制造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公共事业大类、文化教育大类未来可能会开设更多、更新的专业,因为这些专业在2010~2014年基本上都处在上升期,招生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尤其是农林牧渔大类和医药卫生大类均为招生人数和所占比例的“双增长”。相反,在过去的三到五年当中,财经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公安大类、法律大类专业招生则持续走下坡路,招生人数和所占比例均为“负增长”,见表4。
注: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展规划处编的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加工而成。
(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十三五”时期,质量提升既是全国教育的中心工作,也是北京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最主要挑战。从外部需求看,北京市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急需一大批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人才,这需要职业教育作出快速积极响应;从内部看,经历了“十五”时期的结构布局大调整、“十一五”时期的基础能力大建设、“十二五”时期的体系模式大改革之后,职业教育质量问题将在“十三五”时期突显出来。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政策举措来回应各方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呼声[6]。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教师问题。必须投入更多财政性经费,改革完善教师培训项目结构和效率,利用国际、企业和高校资源定向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二是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校企合作着力点应该主要放在研究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扩大现代学徒制试点范围、赋权和推动职业教育集团承担应有职能等方面。三是学生主体地位问题。应积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改革现有以教育提供者为本位的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和生活服务体系。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和学习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智慧校园,构建全市优质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便利的在线学习机制。试行导师制,或提高班主任津贴,切实增加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度和帮助,真正尊重、关心和服务学生精神生活。设立学生服务中心,支持学生社团建设,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提供充足的活动场地设施等服务。四是标准和评价问题。要研究制定一批分专业的职业教育标准,依据标准建立学生技能抽查制度,进行巡回评估。支持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质量评估。建立督导评估结果定期公开发布制度。建立与教育质量评估结果挂钩的财政性经费投入体制。
(五)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必须拓展功能,大力开发面向非学龄人口的教育服务产品,以实现转型发展,否则生存空间将会进一步缩小。受人口调控影响,中等职业教育规模面临下滑挑战,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也可能会进一步缩小;为了适应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形成,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也要面临提供高精尖技术技能人才的严重挑战。面临以上这双重挑战,职业院校必须拓展社会功能。
政府應当鼓励职业院校面向各类社会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和职业体验服务。鼓励各类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举办企业大学或特色学院。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多种类型的职工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立足岗位的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面向前沿的高端研修培训,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积极参与学习型企业建设,探索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虚拟大学或虚拟学习社区。促进先进技术向教学内容的转化,实现产业发展与教育教学环节的融合,成为企业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鼓励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在中餐烹饪、中医中药、中国文化等优势专业领域招收海外留学生、到境外办学。
参 考 文 献
[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自查报告[R].2015-04-02.
[2]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2015年暨“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2-15)[2016-11-21]. http://www.bjstats.gov.cn/tjsj/tjgb/ndgb/201603/t20160329_346055.html.
[3]侯兴蜀.积极改革职业教育 服务首都发展大局[C]//吉利,高卫东.北京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2013-2014).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19-39.
[4]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Z].京政发[2015]57号.
[5]侯兴蜀.“十二五”时期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分析报告[R].2016-08-25.
[6]侯兴蜀.“十二五”时期首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研究报告[C]//方中雄,桑锦龙.北京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15年卷.北京:北京出版社,2015: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