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中骑碧驴

2017-03-10吴雨辰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期
关键词:神话异化诗歌

吴雨辰

摘 要: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符号,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本文试从李贺的一句诗——“云中骑碧驴”入手,概述中古时期驴的形象在文本中的演变,以及形象异化与宗教、神话的联系。

关键词:驴;诗歌;异化;神话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01

昌谷诗素以想象奇异著称,至于用典,则取义一端,勾连窅渺,并不特别注重所引典事的完整性,这也促成了他侧艳险涩的诗歌风格,但同时给后人注诗解诗留下了不少难题。如其《苦昼短》中,“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1]就是一个典型。

任公子,《庄子》中“五大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2]的传说人物,与云中骑驴毫无牵涉。而且《说文》注驴曰:“大史公皆谓为匈奴奇畜,本中国所不用,故字皆不见经传”,可见驴的广泛应用要晚于先秦,二者本无天然的联系。这就无怪乎今人解诗皆未详其出处,或依据王琦《李长吉诗歌汇解》,注任公子为:“传说中骑驴升天的仙人,其事迹无考”,将诗歌大意敷衍过去。

那么李贺所谓任公子骑碧驴难道是生造吗?与李贺同时的皇甫松在《大隐赋》中有云:“赤城玄圃,任公子之所居;荒垣朽竹,丁令威之故墟。安用翩翩为白鹤,何必悠悠骑碧驴”,便以丁令威与任公子相对。骈赋属对要求严格,不像古诗可以随意生发,以此推之,任公子骑碧驴,恐非生造臆想之语,既使没有明确的典故,也必然有连缀二者的文化背景。

驴在中国历史中,是一个深刻的意象符号。上文有云,司马迁认为,驴是匈奴畜种,汉初传入中国。到了昭帝年间,已经广泛饲养,“尽为我畜”。然而在这一时期,驴所代表的文化形象,却是极其负面的,如楚辞《七谏》“驾蹇驴而无策兮”,《九怀》“蹇驴服驾兮”,贾谊《吊屈原赋》“腾驾罢牛兮骖蹇驴”,都是以蹇蹶笨拙的形象出现在文本中,与“骐骥”等良马形成鲜明对比。直到南朝,范晔还认为驴是“迟钝之畜”,与秦汉辞赋中对驴印象一脉相承。

其实从魏晋时期,驴的文化形象就要已经开始转变,并分出两条线索,一条指向文士,另一条则指向方士。王仲宣好驴鸣,是《世说》中有名的故事,类似的还有孙楚驴鸣吊王济,文人好驴,自此而始。但此时文士所好的,多限于“驴鸣”,概文学自觉以前,文人与贵族阶层密不可分,好“驴鸣”,是作为任诞式的玩好,展示对名教压抑的反叛。像阮籍那样“骑驴到郡”,反倒罕见,需要特别着墨,以示行为奇特。隋唐开科举,文学与贵族阶层分离,文人骑驴蔚然成风,不仅是对魏晋风气的模拟,更多了一层落拓洒脱的意味,如李白“乘醉跨驴”,杜甫“骑驴十三载”,贾岛的“驴背推敲”,甚至本题的主角李贺,出门的扮相是“恒从小奚奴骑距驴”。

然而文人骑驴,并非粘合任公子与碧驴的关键。关键在于另一条线索:方士。當文人把驴鸣当作任诞玩好的时候,驴的形象已经悄然被神化传说及宗教故事吸收。西汉焦延寿《易林》中便有“老狼白驴,长尾大狐”[3]的卦辞,而这种形象明显是异化的。如果说《易林》中的“白驴”仅见异化,那么陈子昂在《鸾鸟诗序》中描绘洪崖子“乘白驴,衣羽褐”[4],则通过对驴的异化赋予了某种神格。

考虑到“碧驴”可能是惯用炼字,“青驴”就更符合神话语境中的典型形象。牛僧孺《玄怪录》中记一仙人“乘青驴,四足白”[5],已经和长吉诗非常接近,其后《云笈七签》《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道教典籍,全都沿用了“青驴”这一意象来配神仙。另在《法苑珠林》中,不仅出现了白驴,赤驴,且都与神迹有关,或曰乘白驴可“荆襄朝夕而见”,或曰乘赤驴者“创造神通”[6],可见释道二教,在将驴与神话关联一事,可谓不谋而合。

综上诸例,我们能发现出一个规律,所有将驴与宗教神话关联的故事,大多伴随着形象的异化,最惯用的异化手段就是点明色彩。像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记杜慈在梦中见一人给他留下“宁留而同死,将去而同生”[7]的判词,这样富有灵异色彩的角色坐骑是什么呢?“乘黑驴”。倘若是乘马 ,定然不会特别着墨,唯一的细节描写在于坐骑——乘黑驴,是为神格之暗示。

方士、僧道骑驴,故而方士升天之后,神仙也骑驴。宋代邵伯温《闻见前录》记载了陈抟“骑驴倒堕”的典故:“华山隐士陈抟……常乘白骡”[8]陈抟是道士,也是神仙,正因为其仙道身份,所乘之骡必须是经过异化的“白骡”。

民俗传说中的“张果老倒骑毛驴”,张果老的原型——张果,出自《旧唐书·方技》,年代是玄宗时期,几乎恰恰在李贺之前。而《旧唐书》是李唐正史,对于荒渺无稽之谈,收录不多,稍后的稗史《明皇杂录》对张果大肆神化,其中就加入了驴的描写:“果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9]此处无论是“驴”的形象,还是“白”的色彩,都完全印证了驴的异化与神格的关联。

反观任公子,是《庄子》故事中的上古人物,以“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垂钓于东海。但人是不可能以五十头牛作钓饵的,这是传说人物的神格化。也正是因其“神格”,才会引发李贺“云中骑碧驴”的遐想。

注释:

[1](清)王琦等注.李贺诗歌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陈鼓应译注.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汉)焦延寿撰.焦氏易林注译[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

[4](唐)陈子昂撰.陈子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5](唐)牛僧儒撰.玄怪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唐)释道世撰集.法苑珠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7](魏)崔鸿撰.十六国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1985.

[8](宋)邵伯温撰.河南邵氏闻见前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唐)郑处诲撰.明皇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4.

猜你喜欢

神话异化诗歌
诗歌不除外
东方神话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诗歌岛·八面来风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