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小说解读

2017-03-10白文勇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期
关键词:叙事艺术金瓶梅

摘 要:随着社会时代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小说观点以及意识形态有了新层次性的变化,《金瓶梅》小说的艺术魅力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共识。《金瓶梅》彰显了其在古代小说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特征,被无数学者、研究人员等所热衷研究。基于此,本文以《金瓶梅》为出发点,探究讨论其小说中的叙事艺术特征。

关键词:金瓶梅;叙事艺术;古代小说

作者简介:白文勇(1964.12-),男,汉族,广西宾阳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系教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古代小说研究、写作理论、文秘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02

引言

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位的《金瓶梅》,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叙事手法并且作品在笔法上开拓创新,以别开生面的见解和胆识,使其在小说界为人所认同。《金瓶梅》在我国古代小说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必然有其重要意义所在。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转折点,更是文学史上最早文人独立创作而成的长篇小说。

1.《金瓶梅》的概况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明清时代的背景小说居多且繁荣,尤其以反映封建社会黑暗腐败为盛。《金瓶梅》在揭示明代时期社会腐败市侩上引人深思,给予人们的是深厚的认识价值和思维启迪。一本经典著作长盛不衰必然有其独特的存在和依据,本文以《金瓶梅》为基调,来探讨其叙事艺术特征,以期对中国古代小说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以及在思维辩证、价值观给人以一定的指导。

2.《金瓶梅》的叙事艺术特征

所谓叙事,简而言之就是讲述故事。叙事艺术特征即是说明该故事采用何方法、有何技巧,小说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思想有何意义之处,人物性格人物特征,小说背后所隐藏最要表达给世人的是什么等等。《金瓶梅》在小说中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其中在于其叙事艺术上的创新,这也就是为什么其成为小说的分水岭、转折点。本文主要从叙事结构和叙事手法以及思维角度来探讨《金瓶梅》的艺术特征。

2.1叙事结构

2.1.1百回小说的整体性

从小说的整体性来看,小说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划分为两个部分。前八十回主要讲了西门一家族的繁荣兴盛,后四十回写了西门一家族的衰落。繁荣的章节多于衰落,兴盛与衰落的对比,突出盛转衰的极大反差;兴盛的篇幅多于衰落,以乐景衬托哀情,更显小说后期的凄凉悲哀之状。其中通过西门一家族从兴盛到衰败的历程隐藏烈火烹油的富贵容易转瞬即逝,获取容易守住更难的意味。而除了小说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分开划界,小说的前二十回和后二十回是相互独立开来的。前二十回为“入话”,讲述的是潘金莲、李瓶儿进入西门庆家的故事,二者形成了一个对比。对比分为正对与反对,《金瓶梅》的前二十回与正文形成了反对。从整体性上看,其结构布局上是尽然有序的,形成了极有对称性的“二十、六十、二十”的叙事风格。其内在含义为散到聚、聚到散的人生过程。这与《三国演义》里所说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历程本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不断的生与死的循环中,构成了带有哲学意味的宇宙认识、人生认识。

2.1.2“十进位”法

“十进位法”就是小说每十回为一个单元,全书便形成具有连续性的多个单元组合而成的整体。无论是是《金瓶梅》,还是《红楼梦》、《水浒传》等都带有这样类似的规律,即每十回上下为一个片段,多个片段就构成了小说一百回、一百二十回这样的总本。《金瓶梅》带有承上启下的意味,它总结了《三国演义》等经验,同时又对后来的小说以一定的借鉴、启示作用。小说每十回都是一个完整的叙事,比如第一回到第九回讲叙的是潘金莲如何进入西门庆家的故事,这是整个小说的序曲,同时也是一个引子。而到了第二个十回,故事的女主人公换成了李瓶儿,讲述了李瓶儿的经历过程以及如何进入西门庆家。从结构上來说,第一个十回与第二个十回相类似,二者形成了小说的双引子,两位女主人公都先后进入西门庆家,引申出共同的话题“纳妇”。小说以十回为一个单元,十回与十回间相连接,逢十回上下为一个转折点,一些重要的情节和具有预示性的故事都安排在此。这种结构就将全文串接而成,成为全书的核心章节方法。

2.1.3对比对称

小说在时令变化上的精深巧妙,是《金瓶梅》时间结构上的特点所在。小说通过一年四季的描写,冷与热的对比,热景与哀景的对照,巧妙地将西门庆一家族兴衰荣败的变化与四季更替冷热易变结合在一起,且富有易理的哲学韵味。在《金品梅》小说中,作者很喜欢将热闹的场景安排在寒冷的时令季节中,热与冷的对比烘托极为鲜明。通过小说中的祝寿场合则更为深刻和精妙的反映冷与热的对比、循环。例如吴月娘生日在阴历八月十五的中秋,潘金莲的生日在阴历正月初九的春节,李瓶儿的生日在阴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等,这些生日都有个特点,不是最冷的时候就是最热的时候。生日的热闹欢庆与时令寂静冷清上的对比,足可看出作者在季节时令上的巧妙设计、精心安排。而在章节内部上又相互对应,具有一定的对称性。例如在第二十九回中,吴神仙贵贱相人(相面先生对未来转瞬即败,树倒猢狲散的预测)和潘金莲兰汤午战(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奢靡狂欢)相互对应,带有兴荣急剧下跌的必然的深远寓意。

2.2叙事手法

2.2.1白描

白描自国画而来,后用于小说叙事中。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讲道:“庄子说虚室生白而又道唯道集虚,中国诗词文章里都着重这空中点染,抟虚成实的表现手法,使诗境、词境里面有空间,有荡漾,和中国画具同样的意境结构。”无论是国画还是小说,都是去繁从简,用简练的笔触去勾勒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者事物,引起作者的想象和联想,从而领略描叙对象的内在意境。平淡无奇的白描是《金瓶梅》的叙事特点之一,通过白描手法讲述情节而表达人物的个性特征。比如在第五十一回中吴月娘等听薛姑子、王姑子说佛法中,潘金莲就着实坐不住,小说中这样写道:那潘金莲不住在傍,先拉玉楼不动,又扯李瓶儿,又怕月娘说。通过听佛法这段情节,以白描的手法将各人性格特征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潘金莲好动而不喜佛法,吴月娘信佛而宽厚,孟玉楼乖巧而规矩,李瓶儿随便而无主见。

2.2.2反讽

《金瓶梅》中有大量的对偶、双关、影射、反讽的运用,其中无论是从全文整体内容、中心思想都极具反讽意蕴。从实际作者创作此小说本就是为了揭露明代社会时期官僚腐败现实黑暗,通过讲述西门一家族的兴衰过程而对现实社会的反讽意味极为浓厚。比如作者在对西门庆这个人物的构思上,将一个浪荡犯法的痞子人物而转型为一个执法者(西门庆当上提刑官),就是对宋代官僚制度的反讽。又比如在人物描述上,潘金莲钟情于武松而不得,受陈情喜欢却又不懂把握的酸楚,与西门庆的厮混最终而惨死。李瓶儿为西门庆朋友之妻却与西门庆通奸,而自己的两任丈夫花子虚和蒋竹山的死亡一定意义上直接或者间接为自己所造成。作者对于反讽的运用细腻而又多处,在反讽中表达核心思想与文化价值观念。

2.3语言艺术与“圆”的思维特征

《金瓶梅》小说从多采用大量的山东方言,表明其小说语言向口语化、俚语化的方向发展。在语言艺术上,从书面语言而转变为市井口语。与《三国演义》半白半文、《西游记》的白话等的不同,作者擅用市井口语而将人物神情、语言、性格等的刻画表现得淋漓精致。

从文章整体上来看,结构上的整体性汇成了一个圆的结构。从小说内容上西门庆一家族的讲述到周边人物、环境的江苏最终又回到西门庆家族上,则形成了一个封闭性的圆形。

3.结语

《金瓶梅》是一本极具个性化、宏大而又精深的文本,其叙事艺术特征上的魅力对于后世产生极大的重要影响,无论是对于研究者而言还是学着、小说家等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金瓶梅》的几个叙事艺术特征,进一步考察了叙事艺术特征上所产生的效果和特性,以期给众人更为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参考文献:

[1]姚奕名.《金瓶梅》中潘金莲与李瓶儿之比较[J]. 鸡西大学学报. 2011(01).

[2]周中明.艺术创新,成就卓著——谈《金瓶梅》的艺术特色与艺术成就[J]. 古典文学知识. 2003(03).

[3]陈东有.《金瓶梅词话》中的空间叙事[J].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9).

[4]蔡效全.论《金瓶梅》的白描艺术[J]. 齐鲁学刊. 1991(06).

猜你喜欢

叙事艺术金瓶梅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张涌泉《<金瓶梅>词语校释》手稿
从“影写法”看《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与超越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明清小说从欲到情的动态演变*——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及叙事艺术
《城南旧事》中叙事艺术的应用
论金朵儿儿童文学系列作品的叙事艺术
以水墨而文学
简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