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17-03-10王定山张方礼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实践与思考

王定山++张方礼

摘 要:扬州市江都区深入开展省级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落实工作责任,靠实工作措施,优化管护模式,按期落实了工程安全主体、管护主体及经费来源,并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引导协会建立、规范日常考核等具体措施,推动工程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同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加大政府投入等改进建议,以持续提升小型水利工程的长效管护。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F42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139-01

扬州市江都区位于江苏省中部,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南濒长江,西傍大运河,东与泰州接壤,北与高邮市相连,新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全区总面积132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占85.8%,水域面积占14.2%,现有耕地面积102.2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4.78万亩。长期以来,江都十分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结合农村河道整治,同时借助千亿斤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项目建设,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等较为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但由于产权不明晰等多种原因,一些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用脱节、效益发挥不佳等情况十分突出。2013年12月,江都区被省水利厅、财政厅确定为16个试点县之一,示范推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各类工程完好率提升了4~6个百分点,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目前,全区小型水利工程安全正常运行,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1 改革实践

1.1 强化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我区始终把水利改革与发展摆在优先地位,持之以恒地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为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进一步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我区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发改、水务、财政、农委、城建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各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发挥责任主体作用,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切实做到上下联动、凝聚合力,确保全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有序开展。

1.2 建章立制,靠实工作措施

区政府制定出台了《扬州市江都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办法》、《扬州市江都区河道管理“河长制”实施意见》、《扬州市江都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使用权交易规则(试行)》,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农村河道管理主体与职责分工、经费筹措与使用管理、管理考核办法,规范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交易行为及保护用水者权益。同时,根据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江都区小型水利工程长效管护细则》、《江都区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考核办法》、《江都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落实保障措施,确保方案和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

1.3 因地制宜,优化管护模式

结合我区小型水利工程具体情况,经过充分调研,我区确立了“五位一体”管护模式:即对我区农村环境实行河道、道路、村庄环境、绿化、小型设施维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护)“五位一体”综合管护,协调整合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区级骨干河道通过公开招标落实专业管护人员。一般区级河道、镇级河道由各镇河道管理“河长制”办公室按照上述办法,配齐管理范围的农村河道管护人员。同时大力扶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沿运灌区2009年成立2个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基础上, 2015年继续进行典型试点工作,在全区13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成立一个农民用水户协会,2016年全区再成立56个农民用水户协会,达到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40万亩的规模,实现各镇各类型灌区全覆盖。

1.4 严格考核,提高资金效率

区财政部门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推行以奖代补政策,建立健全补助经费机制,根据管护实效进行补助,2015年全区小型水利工程投入管护经费1704万元。按照《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江都区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护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区政府关于印发江都区区、镇级河道提档升级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加大监督、检查与考核力度,对工程实际管护效果每月打分,按成绩下拨管护资金,确保财政补助经费落实到工程,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提升。

2 经验体会

2.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

把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宣传小型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宣传改革工作的公益性和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

2.2 革除弊端、留存精华是改革成功的实现路径

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不简单地一卖了之或一租了之,传承已积累的好做法和成功经验,在现行管理养护的基础上创新突破,着力解决主体不明、责任不清、机制不全、管理不良等问题,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区实际的改革之路。

2.3 实事求是、灵活多样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手段

按照“摸清家底,建立台账、明确管理主体,实行分级管理、建立补偿机制,落实管理经费”等实施步骤,既要实事求是,又要灵活多样,甚至一镇一策,真正做到“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作有效益”。

2.4 因地制宜、创新突破是改革成功的不懈动力

只有明晰了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落实了工程管理主体和责任,才能界定管理权,明确使用权,搞活经营权。探索创新“五位一体管理”模式、社会化管理模式,最终达到有人管事,有钱管护,工程效益充分发挥。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加大投入、建管并重是改革成功的基础保障。小型水利工程效益的长期发挥要靠“三分建七分管”。小型水利工程公益性的特点,决定了小型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投入需要以各級政府为主导,由各级公共财政共同承担、逐年增加,才能切实解决“重建轻管”状况。

猜你喜欢

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实践与思考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