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文学史之经典作品现代化的解读
2017-03-10刘卓
刘卓
摘 要:经典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意义与艺术魅力,是时代特性的代表,标着这民族文化精神与美学精神。在现代文学史经典作品的教学与学习中,结合时代的发展观念与特色,以开放性、人文性的教学模式去了解文化经典,去解读文学经典作品中蕴含的深意有助于调动对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与学习兴趣,开拓文学视野,掌握时代发展的特性。基于此,本文对现代文学史中经典作品现代化的解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现代文学史;经典作品;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01
引言:
现代文学史中经典作品现代化的解读是现代文学史教学过程中推出的重点方略,文学经典现代化解读是基于时代变化下文学创造与思想变化的基础上,得以提出并研究的。它有效打破了传统文学经典作品,尤其是在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经典文学作品固定性和僵硬化的解读模式,有效激发了人们对文学经典作品阅读与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与认知。基于此,本文通过阐述现代文学史中经典作品现代化的意义以及方法,进而分析了现代文学史中经典作品现代化的解读。
一、现代文学史经典作品现代化解读的意义
在现代文学史中经典作品标志着一个时期的社会变化,对经典作品的分析与解读,对了解其所具有的文学特色、民族精神、时代变迁具有重要意义[1]。然而在实际发展中,人们对文学经典并不重视尤其是当今的青少年学生,由于时代的变迁,文学史中经典作品的阐述的思想以及具有内涵与当代学生的思想与理念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性,是其在解读过程中感到排斥,从而失去阅读与学习的兴趣。而采用开放性、人文性、结合时代发展的现代化解读模式,可有效改善这一缺陷,激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阅读与学习,时期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以文化。艺术魅力。由此可见,现代文学史中经典作品现代化的解读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现代文学史中经典作品现代化的解读策略
现代文学史中经典文学的解读对青少年尤其是中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影响,而本文以现代文学史教学为例,通过对教学中现代文学史之经典作品现代化的解读对策分析,进而阐述了现代文学史中经典文学现代化的解读。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选择
目前,在对多数中文专业中,教师对现代文学史课程中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通常采用的方法多是固定的“分析作者、作品知识化介绍、作品含有的文学寓意与时代性质”的解读方式[2]。而实践表明这种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文学思维的创造与思考能力,使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学习产生了理解障碍。例如,对于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文学作品,由于在中小学时期就有过多的基础和了解,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采用传统的作品解读模式,将鲁迅经典作品批判精神、与历史存在的封建思想、封建道德奴役强行灌输给学生,从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自身对文章情感的理解[3]。对此,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关于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讲授应结合现代的发展,依据开放性教学理念实行教学。例如,在鲁迅作品讲述中,根据学生的實际发展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针对性地选择解读的作品,如与婚恋话题有关的《伤逝》,从而使学生在经典作品阅读中感受到快乐,进而引发对经典作品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模式上的开放性发展
如果说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选择是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那么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发展则是经典作品现代化解读的保障。这就需要教师在经典作品解读中遵循“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实阅读理解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赋予学生对作品的深化思考。因此,在现代化文学史之经典作品解读中,教师可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以及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实现教学的开放性发展,推动经典作品现代化的解读。例如,教师与学生在解读老舍经典作品《骆驼祥子》时,结合影视资料进行探讨分析,从而将传统的文本阅读转换为更形象、生动的艺术形态,从而调动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文本与影视艺术对比中感受作品的深意,实行其对经典作品现代化的解读。
结论:
总而言之,现代文学史中经典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意义与艺术魅力,具有时代发展的特性。传统的经典作品解读以不符合当代学生学习以及对作品内涵的真正理解。因此,实现现代文学史中经典作品开放性的现代化解读已成为现今现代文学史经典作品学习与阅读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赵学勇,田文兵. 文学史书写的鲁迅“形塑”及演变——以唐弢、钱理群、严家炎编《文学史》为例[J].文艺争鸣,2015,01:21-29.
[2]范伯群,徐斯年,吴福辉等. “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关系研究”学术研讨会发言摘编[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3:2-29.
[3]黄轶. 八九十年代以来现代文学的价值重建和文学史重构与海外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2014,04: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