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精墨妙抒性灵
2017-03-10郝幸田
郝幸田
近年来,书法艺术以其自然美观,轻松实用而饱含艺术气息的特点博得了众多藏家的喜爱。我与卢鸿武相识于2016重庆文博会,时见他身着白色短衫正凝神作书,挥洒自如,笔走龙蛇,片刻功夫,一副精美作品亦告完成。他的书法作品稳实沈雅,笔力潇洒,飘逸流畅,昂扬之气在幅面弥漫,实乃墨之光彩,极具韵味,众人不禁啧啧叫好。
卢鸿武,1954年生,祖籍四川安岳,后定居重庆。民革党员,大专文化。现为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研究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四川楹联学会会员,重慶书法家协会会员。他出自书香世家,幼承家学。1971年右手因工致残,未堕其志,以虎口执笔习书,师从王冬龄、骆恒光等人;曾入中国美院函授学院书法篆刻专业进修。其书法初学颜真卿,后涉二王、米元章,继攻明清诸家,旁采杂收,熔冶一炉,自成风格。书作以正书、行草见长,其正书朴拙雄浑、骨力遒劲、气势恢宏;其行草潇洒磊落、严于法度却不失灵动。
卢鸿武的行书作品秋瑾诗《对酒》1986年参加广东省举办的“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中外书法家作品展览并入选《作品选集》;其行草书法作品在江苏举办的2006年第二届“国立杯”全国书画艺术大奖赛上荣获一等奖,以后曾陆续获得全国、省市大赛一、二、三等奖;2016年参加重庆市残疾人才艺大赛荣获美术书法类二等奖;他的书作亦入选多种获奖作品集;多件作品在《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发表;《青少年书法报》《青少年书法》《现代工人报》《四川工人日报》、重庆广播电台等媒体曾作专题介绍;编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残疾名人辞典》等;书法作品流传海外,深受赞誉。
书法欣赏,不仅看形式、意境,还要看文字的内容,这也是书法不能只是点线组合,以及在艺术欣赏中书法欣赏的特点之一。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卢鸿武的草书佳作“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诗句选自清代大学者孙星衍撰写的一幅楹联。整幅书法作品浑然一体而错落有致,可以看出书家在创作时的气定神闲,心游万仞。疏朗萧散的章法、俯仰多姿的字体,饶有情趣,不失为高格调的佳作。
行草书法主要是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也可以算是行书的草化或者草书的行化。行草书法既不会像楷书那样刻板规范,也不会似草书那般潦草和难以辨认,可谓是集合了两大书体的优点于一身。卢鸿武出自屈原《离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宋·欧阳修《生查子》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两幅行草作品笔力遒健,行笔潇洒自然,书法功力扎实,流畅洒脱,结字甚有特色,令人称叹。整幅作品撇捺大胆,姿态横生,刚劲与秀美兼融,诗文更添无限意蕴,由此可以感受出书家技巧的成熟,学养襟抱的丰厚。这幅作品风骨卓然,洒脱浩荡,无拘无束,昂扬向上,可谓佳作难得,堪称精品。
一幅好的书法艺术作品,给观赏者第一的感觉就是整体的美感。卢鸿武的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书法条幅,整幅作品字型张弛有致,上下呼应,左右映带,气贯神溢,血脉相通;字密不觉拥挤,字与行间能揖迎避让而显通灵透气,笔划轻巧自然,变幻多端,作品于用心书写中凸显美感,具有强烈的视觉效应。作品将原诗的意境和思想表达得天衣无缝,独具魅力,整体看上去美不胜收,仿佛佳酿入口,越品越觉甘美沁人,是难得的书法艺术品。其他包括《家和万事兴》在内的多幅行草作品,完美的文字结构、巧妙的运笔手法、连贯的行云气势、得体的章法布局,显示出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
卢鸿武的隶书“剑胆琴心”和“独惟志远”,两幅作品结构严谨,笔法舒缓灵动,韵道十足,流畅婉转,气韵和谐,字字见用心。
卢鸿武的内容选自周敦颐的《爱莲说》的楷书作品的起笔、行笔、运笔、收笔,严守法度,一丝不苟,极力守护着传统书法艺术中所注重的文字结构和运笔规律。字体大开大和、丰满有力、端庄挺拔,结体方正茂密、松紧适宜,笔画横轻竖重、丰厚饱满、气势雄浑,显示出独有的个性。而其中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名句与佳书相配,珠联璧合,更是相得益彰。
汉字书法表意,有一种外形的自然之美,诗歌具有韵律美,诗书的结合,更让人如痴如醉。书家笔下的功力有同于画家的造型能力。画家造型能力强,则画任何东西都不赖;书家笔下功夫深,则写任何书体都见功力。卢鸿武的书法佳作总而言之,笔力精湛,意境颇佳,讲究字体造型之美、点画搭配之美、线条变化之美、章法顾盼之美,极具观赏价值。
“生命不息,笔耕不止”,如今,虽然卢鸿武已是六十有余,身体还有些残疾,但他从未停止对书法的追求和热爱,一直专注于书法艺术的创作。“翰墨小道,壮夫不为”,然能通其理、精其法,形成自家独特面目,实属不易。目前他的书作于法、理上有所创获,能得古雅之气,还可在趣味上再行努力。因为任何艺术都是心灵的外化载体,只要悉力汲取各方面的素养,滋养书艺,技进乎道,必然收获满满。
(责任编辑:江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