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永远有多远》中“温和的悲剧”
2017-03-10李亚诺
摘 要:《永远有多远》中暗藏着“温和的悲剧”是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相碰撞的产物,其主要表现为悲剧情节蕴含着喜剧和不完美的圆满结局两个方面。小说中女性的人生悲剧既有社会和传统文化的因素,还有铁凝自身对人类的温情关照。
关键词:温和的悲剧;悲剧的艺术表现:悲剧的成因
作者简介:李亚诺,女,辽宁省东港市人,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01
铁凝曾经在访谈中提到:“从宽广的意义来说,人类整个都有一定的悲剧性。”[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总是逃不开各种各样的矛盾,其中既包含着人类个体于社会中追求自由的可能性,又包含着想要改变自身以适应社会的合理性。铁凝创作的悲剧往往不是那么尖锐锋利,而是带有一种体贴的力量,是一场温和的悲剧。
一、悲剧的艺术表现
在悲剧中加入一些喜剧因素,将不愉快的事用荒诞可笑的方式消解,从而增强悲剧的艺术表达效果,使读者对人物的遭遇感到心酸与怜悯的同时又兼有无可奈何的复杂心理。
白大省在遭到郭宏的抛弃后,十分痛恨他,但是“白大省在棉被的覆盖下昏睡了一天,当她醒来后就再也不提报复郭宏的事了。”[2]再如弟弟白大鸣向白大省提出换房时,白大省先是慷慨激昂地滔滔不绝,一些尖酸刻薄的话语脱口而出,可是等到白大鸣离开驸马胡同后,白大省开始反省自己“可他究竟犯了什么错误呢她的亲弟弟!他生下来不长时间就得了百日咳;两岁的时候让一粒榆皮豆卡住嗓子差点憋死;三岁他就做了小肠疝气手术,五岁那年秋天他掉进院里那口干井摔得头破血流;七岁他……可怜的大鸣!为什么这些倒霉事儿都让他碰上了。”[3]白大省又主动给弟弟和咪咪打电话,细声细语地央求他们与自己换房。当她暗恋的赵叔叔双臂伸向白大省,想要把她抱起来时,白大省什么也说不出来,“咕咚”一声昏了过去。通过这些戏剧性情节的描写反衬出白大省的仁义善良,但又使读者感到既可笑又可悲,为这场悲剧平添了几分同情和心酸。
人生中正是存在有限的缺陷与遗憾才能给人以无限的希望与期盼。在小说结尾,铁凝赋予了人类温暖善意的力量。当郭宏抱着孩子找白大省复合时,她的态度是“这种人我一辈子也不想再搭理。”[4]然而在发现沙发缝里的一块皱皱巴巴,脏里吧叽的花手绢时,她又反悔并接受了郭宏。看似圆满的结局,但是依然没能避免与削弱悲剧性的矛盾,最后仍是一场因为“善良”和“仁义”導致的悲剧。
二、悲剧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和传统文化因素
从社会角度来分析,突出表现的是现代文明中人性的异化问题。90年代的现代社会中利益成为人们的核心诉求,利益至上的原则异化了人的道德和品格,造成的结果是社会变得冷漠又单调,社会中的人堕落而颓废。郭宏,表妹小玢还有夏欣,这些人都自私地利用了白大省的老实善良,每个人都认为白大省为他们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而一旦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无情地把白大省抛弃,一走了之。
从传统文化方面看,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历来是主流意识尊崇的价值观,然而传统文化进入到现代商业社会后便遭到了人们的忽视。在白大省身上,善良和仁义就面临着困境。一方面她无法逃脱传统性别意识的束缚,另一方面又难以适应两性交往中的要求。她始终保持着社会理想(仁义与奉献)的原始传统女性的美德,但在内心深处又想要成为西单小六那样拥有潇洒的生活,可以完全不受道德规范的制约又敢于突破男权社会的压制的女人。这表现出铁凝想要在都市化过程中重新探寻传统道德和人性的现代性意义。
(二)写作者的个人魅力
小说中传达的温暖也是写作者性格和习惯的折射。铁凝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提及“真善美”是她的创作底色。她希望“作为一个作者对人物有一种巨大的理解,这里其实也有暖意在里边,有了温暖和体贴,你这种体贴、这种暖意可以用许多不愉快的表象,或者是通过一些不愉快的故事表现。”[5]从《永远有多远》白大省的悲剧中我们能看到作者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呈现的,于人物寄予了无限的疼爱和怜惜。
铁凝对文学的独特理解也是一种善意的体现。她觉得文学的审判意义应该大于理解意义,“审判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理解是需要耐烦的,需要有非常强大的韧性和耐力,对人生,对生活不疲倦地不败地耐心贯穿作家的一生。……文学最终还得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6]。此外,铁凝的写作始终是纯正而快乐的,她并没有在获得一些名利后丢失了写作的本真,而是仍然保有创作的原动力——对生命体验的留恋和人性秘密的好奇,这就使她笔下的白大省也拥有乐观与执着的个性。
三、结语
《永远有多远》蕴含着温和的悲剧性是作家对历史反思的体现,这种温暖又体贴的情绪主要源于创作者的个人魅力。铁凝在经历了社会中诸多的假恶丑后,仍能怀有一份真善美的心态,无疑彰显了一位优秀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注释:
[1]赵艳、铁凝 《对人类的体贴和爱——铁凝访谈录》,《小说评论》2004年第1期。
[2]同上。
[3]铁凝 《永远有多远》,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0页。
[4]铁凝《永远有多远》,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第43页。
[5]铁凝、王尧 《文学应当有捍卫人类精神健康和内心真正高贵的能力》,《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第6期。
[6]同上。
参考文献:
[1]吴义勤:《铁凝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2]铁凝:《永远有多远》,人民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3]赵凯:《人类与悲剧意识》,学林出版社,2009年版。
[4]马新颖:《异化与解放——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