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凝小说中女性形象嬗变原因探析

2017-03-10韩惠欢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期
关键词:铁凝女性形象

摘 要:铁凝,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创作始终坚守着人性中的真善美,始终关注着女性的生存境遇,为我们塑造出了许许多多姿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联系铁凝的小说创作实际,我们发现,铁凝笔下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其女性形象的嬗变之因,可从思潮影响、批评家的批评指导、作家自身创作等方面来思考。

关键词:铁凝;女性形象;变迁原因

作者简介:韩惠欢(1993-),女,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02

铁凝的小说创作贯穿整个新时期,以其小说创作的不同阶段作为参照,我们发现铁凝八十年代前期小说中的女性多为青春美好的青年女性,如香雪、安然,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铁凝笔下的女性形象多为成熟女性,既有大芝娘、米子、小臭子等农村女性,也有司猗纹、姑爸、宋竹西这样的城市女性。九十年代中后期至今,铁凝小说更加深入地审视女性内心,展现对理想女性的热切呼唤。

一、“两大热潮”对铁凝创作的影响

八十年代前期,意识形态领域开始解放,但文学创作仍然受主流思想的影响,铁凝的创作虽一开始就与主流保持距离,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但艺术来源于生活,时代的变革、文学思潮的涌现必定会对作家创作产生影响。

(一)寻根热潮的影响

八十年代中期,文坛掀起文化寻根热潮,许多作家深受鼓舞,积极创新,寻找新的素材和主题,这一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寻根作品,在急涌的寻根热潮中,铁凝的小说创作必然会受到影响,《麦秸垛》就是铁凝对此热潮作出的回应,表明了铁凝对文化立场的认同,袁学骏在《谈<麦秸垛>》中认为,铁凝以一个现代人的身份关注农村人际关系,以严肃的态度描述两性关系,发掘和展现本真性爱关系的同时,纠正民族文化心理中的偏颇之处,在这种文化认同中铁凝笔下的女性形象转变为大芝娘式的成熟女性,无论是受到抛弃只想要一个孩子的大芝娘,还是四川盲流花子,对她们悲情命运的书写无不充斥着对生生不息的生命的赞美。

(二)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推动

1985年之后,西方文化大量地引进中国,小说、诗歌、戏劇领域都面临着不同的创新压力,受西方现代主义美学思潮的影响,“审丑”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残雪在她的一些作品中毫不避讳诸如跳蚤、虱子、蜘蛛这类的物象,莫言的作品中甚至出现对大便的歌颂,这种审丑潮流也是导致她作品中女性形象发生转变的原因。《玫瑰门》塑造了司猗纹和姑爸这两个变态丑陋的女性,小说中对诸如大便这样的丑的事物采取不回避的态度,特别是对于一些丑陋场面加以细致描写,比如竹西解剖耗子、捉洋拉子等场面,在《大浴女》中刻画了唐津津被逼吃屎的不堪场面等,铁凝的创作借鉴荒诞、幽默等现代主义手法展现人丑陋的人性,在她的许多小说中,正是通过对“丑”的正视来审视人们在面对欲望时的丑恶灵魂。

二、批评家的批评指导

作家与批评家之间存在一种非常独特的关系,这种关系既互相独立也相互联系,这种独特的关系因文学创作而产生,由此在讨论作家创作时也必然离不开对批评家角色的考虑。《哦,香雪》是铁凝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成熟之作,铺就了铁凝创作真善美的底色,孙犁对这篇小说赞赏道:“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1]可以说这是对铁凝创作风格的高度概括,铁凝在听到赞扬的同时也听到批评的声音,王蒙在肯定铁凝作品中的善和美的同时,认为“她应该在不失赤子之心的同时,艰苦地、痛苦地去探寻社会、人生、艺术的底蕴。”[2]随着年龄的成熟和人生阅历的丰富,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更加深入,坚守着真善美的同时探索社会和人生,毫不留情地揭露人性之丑陋,直面现实的邪恶与黑暗。《棉花垛》将女性置于社会大背景中探讨女性的生存问题,笔锋直指男权社会下男性对女性的占有和征服;《玫瑰门》塑造了司猗纹这样一个一直在追求被认可却一直都不被认可的极具生命力的复杂形象,当然作者在写她的“恶”时也不忘用那残存的善给予她几分宽恕。

三、铁凝自身的追求与超越

(一)作家主体精神的觉醒与坚守

新时期到来之前,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甚至作家们身上,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往往忽视乃至禁锢人的个性,藐视个体尊严,压制个体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八十年代中后期,作家的主体精神逐渐觉醒,开始自觉地关注人的命运,尤其是对女性的关注,揭示着现代女性的历史境遇。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尤其表现在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王安忆的“雯雯”系列小说、“三恋”等,不断书写着女性对自我的发现,创作中不回避对性心理的展现,铁凝这一时期的作品同样关注女性,书写她们的悲剧命运,八十年代后期发表的《麦秸垛》、《棉花垛》、《玫瑰门》中均不同程度涉及到“性”的描写,九十年代以后,纯文学在大众消费文化中遭遇尴尬,铁凝既参与畅销书的写作(如《无雨之城》),也不放弃作家主体精神的坚守。

(二)铁凝创作上的不断探索

1975年至1978年间铁凝小说基本反映农村生活,表现出对主流思想的认同。在《灶火的故事》中“初次有了‘犯规的意向,向主人公那一辈子生活在‘原则里的生活提出质疑。”[3]此后铁凝转变思路写出了具有清新明丽风格的《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等作品。1983年到1985年间铁凝的写作明显发生了转变,先后写了《六月的话题》等,方伟这样评价:“1984年、1985年的创作,在铁凝是复杂、多样的,她在开放自己、尝试着发展变化自己的心理状态下,创作现实产生裂变”,同时他认为,这两年“她在内容与形式上做出种种尝试,却没有取得被普遍认可的成功。非但如此,清新、纯美、流丽的艺术个性倒渐次失去原有的魅力,而变得迷离、含糊起来,很难使人得其‘要领,做出定论”。[4]1984年铁凝成为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同年当选为省文联副主席,特殊的社会职务必然会影响到文学创作追求个性与文学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但对于铁凝来说,创作上的不断前进正得意于将自己创作个性与社会责任巧妙地结合,在创作中努力做到三重身份相协调,即政治身份、作家身份和女性身份,特别是在《玫瑰门》中,她巧妙地将三重身份结合,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社会、人生,使得文学作品更具深度。

九十年代初,铁凝写了《孕妇和牛》、《她嫂》等作品,《孕妇和牛》可以说是对前期明朗清丽风格的延续,《她嫂》则冷静中蕴含着幽默。1996年铁凝被当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自此铁凝的创作进入了凝练期,在追求艺术的同时思想上更加成熟,如《永远有多远》中对“仁义”这种公认的美德作了思考,仁义之人受到赞赏,但这份“仁义”却总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此后在《笨花》中将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相结合,把众多普通人物置于社会大背景中去刻画,也是创作上的一大探索。

(三)对女性自我的不断审视

无论是《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还是《麦秸垛》、《孕妇和牛》,我们能够感受到铁凝发自内心的对女性的赞美。在赞美着女性的同时也开始对女性生存展开思考,笔锋转向女性的生存方式、生存境况和悲剧命运。《麦秸垛》中大芝娘的身上既有母性光辉和崇高人性,也有传统社会中农村女性身上的愚昧和麻木,《玫瑰门》中司猗纹为了生存,一辈子不择手段与人较量,与社会较量,与自己较量,铁凝正是通过审视这种“恶”的灵魂,来挖掘女性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

揭露丑陋后的铁凝并不是将写作停留在女性生存境遇上,而是转向关注灵魂深处的自我反省。《午后悬崖》中的韩桂心正视过去,坦言曾经所犯下的不为人知的罪恶,《大浴女》铁凝塑造了具有理想人格的尹小跳,正视过去,一步一步走进心灵深处的花园,这片花园是充满生机而又和谐的净土。

女性,一直都是铁凝关注的主题。纵观铁凝作品中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我们会发现作者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似乎是在沿着某一条轨道前进,是对人性的不断审视,而每一次的深入探索都可以说是对女性、对世界的一次新的发现,她的创作也是在这样不断地探索中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孙犁,成一.孙犁、成一谈铁凝新作《哦,香雪》[J].青年文学,1983(2):92.

[2]王蒙.香雪的善良的眼睛——读铁凝的小说,文艺报,1985(6).

[3]铁凝.《铁凝文集》自序五章[N].文论报,1995-03-01.

[4]万伟.论铁凝审美意向与艺术个性之流变[J].河北学刊,1988(6):80-81.

猜你喜欢

铁凝女性形象
铁凝三谢张守仁
一声姥姥
孙犁与黄豆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铁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探讨
我见到了作家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