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高端数控设备的“魔术师”
2017-03-10韩玉杰
韩玉杰
“剑”有“百兵之君”之美誉。在热兵器时代“剑”也是所有依靠火药或类似化学反应提供能量之武器的代冠。如今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演进,智能化和精确打击武器弹药如神剑出鞘,成为国之利器。37岁的郭锐,是中国兵器辽沈集团高级技师和负责军品精密加工车间16台高端数控设备编程、调试的技能管理复合型生产班长;是一个具有将武器弹药零部件轮廓度差控制在只有1/4头发丝细的精密加工高手;是一名致力于打造国之利器的一名出色工匠!奋战兵工18年。當年刚参加工作时仅有中专文化的他,如今凭着坚韧不拔的技术钻研和实战锤炼,其精密加工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已远远超越了自我,同事们敬佩地称他是一个玩转高端数控设备的“魔术师”。
精益求精出精工
郭锐所在的中国兵器辽沈工业集团第一机械厂精密加工车间,主要承担公司10余种军品的精密加工及科研产品试制和研发任务。身为班长,郭锐负责16台高端数控设备的编程、调试和产品质量监督、精益班组建设等工作,是生产一线带兵作战的指挥,这对于文化程度有限的他,肩上着实扛着不轻的担子。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面对挑战他毫不退缩,为了能自如地运用那些高端数控设备加工那些高技术智能武器的核心部件,他从书店买来一本本相关专业书,一点点地啃那些天书般的专业术语和枯燥的计算数据,并通过熟人到市内的几家企业和科研所现场“偷艺”,仔细学习琢磨人家数控操作的门道。这样,他很快使自己从理论基础到实际操作得以较大提升,特别是对奥地利“埃姆科车铣中心”、德国“德玛吉车铣中心”、美国“哈挺车磨中心”等进口高端数控设备的操作,摸清了它们的“脾气秉性”,进而熟练地驾驭它们。
弹药产品核心部件的机加精确度直接关系到产品在战场上的打击精度,而智能武器的机加技术要求更高。2016年,在142产品核心部件加工中,由于产品材质特殊、工艺复杂、道序繁多,导致加工难度增大。一个壁厚达8-10mm的产品毛坯,加工后的成型产品零部件内孔总深度要求达到717mm,而壁厚却仅有3mm,比一元硬笔还薄。他的班组负责该部件从荒车到半精车再到精车的加工全过程,涉及20道工序,像此种不规则带曲线的深孔加工工艺,此前车间从来没有干过。他认真做好数控设备的编程,反复调试和加工,精心计算每道工序的余量,并将工序压缩至9道,提升工作效率200%,同时严把质量关,防止在后道工序中出现问题。在近一个月的生产周期里,在工期非常紧的情况下,他带领3名徒弟24小时歇人不歇“马”,顺利完成两批核心部件及零部件的科研试制生产,顺利通过了实战靶试检验,达到预期效果。
科研产品某舵机动力装置高压气瓶项目是公司科研项目加工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其产品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均属于亚精度级别,工期短,加工难度大,尤其部件轮廓度差需控制在只有1/4头发丝细,要求壁差均匀、行为公差精确,以确保充入高压气体后的安全性。他带领徒弟,打破常规思路,科学分析并制定合理工艺,采取动态生产方式,严格质量监督,最终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任务,加工合格率100%,在东海试射中使用效果良好,得到公司高度认可。
降本增效为己任
班组是精益生产、降本增效的前沿。秉承这一理念,郭锐在全年产品生产过程中,先后修复不定品100余件节约资金近2万元;亲自设计加工产品所需工装和量具,节约费用20多万元;在合理选择刀具,修旧利废、反复使用,累计节约资金近10万元;凭借对设备的了解和维护,提出内部维修方案,修复进口车削中心设备,节省维修费用1万美元;将某产品零部件的废品率由原来1.5%降低到0.2%,节约成本费用近15万元;将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冷却系统进行维修改造,节约各项费用3万元;对三米数控车中心架进行设计与制造,节约资金18万元。全年实际完成工时近千小时,超额完成基本工时定额1.5倍。
创新人人可为,创新就在身边。由于143产品零部件加工是试制产品,图纸尺寸时常有变化,导致加工起来困难较多,其中最特殊的一种零部件与其他产品不同,材料为钛合金(TC18),由于该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往往因为产生过高切削热不能被铁屑带走而在工件表面产生硬化层,以致刀具磨损加剧,给加工带来困难。如果切削要素选择不好,将大大浪费工具材料,并且难以保证产品质量。为了解决此项问题,他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同时与有经验的师傅交流,针对这些薄壁零件进行严谨的计算分析,排出相应合理的工艺,还利用编程软件(UG)进行程序编制,最终符合加工要求,圆满完成任务。
在辽沈集团深入推行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工作中,郭锐结合自己本岗实际,积极向公司提出《三米数控车中心架设计与制造》《进口车削中心尾座修复》《机夹刀片的重复使用》等10余条合理化建议,已全部采纳实施。参与技术创新项目《动力装置研制》《某产品前后保护盖、上摩擦盘、下摩擦盘工艺科研》《DLA142产品工艺科研》等,分别获公司技术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
热心传承带高徒
“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个钉”。郭锐的心中常常泛起一种“众筹”“团队”和“传承”的潜意识。几年来,郭锐在工作中积极开展传帮带,先后带了3名徒弟。由于几个徒弟对数控专业基础知识了解较少,他制定了针对性、个性化培养措施,工作中严格要求他们,让他们尽快掌握安全生产及安全操作,同时给他们提供数控基础操作的学习资料,还手把手的讲解操作规程,并针对不同产品的特点,合理编制加工程序,从对刀、试车、实施加工等工序,分析每个操作步骤。一年来,徒弟们已经能够灵活操作设备,独立解决问题。通过培养和学习,3名徒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其中1人参加公司职业技能大赛取得弹药加工专业单项赛第二名,获得沈阳市技术能手称号,并顺利通过工人技师的考核;另2人也顺利通过高级工的考核。他带领的班组被共青团沈阳市委评为“青年突击队”称号。2015年,他带领身边的团队先后完成了某核心部件100套,关键部件2 270余件,上、下摩擦片2 200套及前、后保护盖2 000套,以及科研产品试制项目和民品关键零部件,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100%。
“没有工匠,灵感只是风中一枝摇曳的芦苇”。在智能和信息化技术当道的今天,郭锐以“工匠”精神承载着“剑舞苍穹”之担当。在获得公司技能带头人、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尉凤英勋章”“沈阳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诸多荣誉之后,郭锐创新进取的脚步依然那么执着而坚实!
(责任编辑:罗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