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2017-03-09汪强龙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适用性实际应用上市公司

汪强龙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10-000-02

摘 要 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正日趋完善,相关的稳健原则作为最基础的会计准则,愈发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对稳健原则进行了简要概述,然后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适用性展开了具体分析,并最终提出了一些稳健原则在上市公司当中的具体应用,以期能够为相关的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工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关键词 稳健原则 上市公司 适用性 实际应用

处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各类信息资源的流通速率愈发加快,针对身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当中的上市公司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越大,相应的发展机遇也将更多,而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在稳健原则之中所蕴含的传统理念可对挑战与机遇、风险与收益做到科学、合理的平衡,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风险抵抗能力,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稳健原则概述

作为会计基础准则之一,稳健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具备极其丰富的理论基础与高水平的哲理性。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的态度。若采用会计要素来针对其予以类型划分,稳健原则通常会体现出四种形态。第一,针对一切有概率出现的损失情况予以预先评估,但对有可能获得收益的方面不做评估;第二,必须要具备有一定的根据来源,相应的在开展资产计价的过程当中,即便是降低评估价值,也要避免盲目性的抬高估值;第三,对于界定范围相对较为模糊不清的资金支出,难以明确其究竟是费用支出还是资产收益之时,统一采取费用支出处置;第四,对于界定范围相对较为模糊不清的资金收益,难以区分究竟是债务负担还是资产收益之时,统一采取债务负担处置。通过利用稳健原则,能够极大的提升会计计量的准确性及谨慎性,这与我国传统思想体系中的财务观念也恰好一致。

二、稳健性原则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與其他原则冲突

在具体的会计实务工作当中,稳健性原则常常会同其他会计原则出现冲突。例如客观性原则是将具体产生的经济业务作为最终依据来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相应的稳健性原则必须要在企业会计工作之中确定有可能出现然而却还未能够产生的损失及费用成本支出等。另外,稳健性原则在对出资者利益及企业利益的维护方面存在有极为明显的倾向性,其是以多种形式来促使企业通过稳健行为来获得收益最大化。依据以上状况的阐述,在经济活动当中,上市公司就必须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手段与措施来对稳健性原则同其他会计原则间的关系做到妥善、合理的处置,以促使稳健性原则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价值。

(二)较强的主观臆测性

在对稳健性原则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通常较为依赖相关会计从业人员基于一定环境基础之上的主观性判断,在具体的会计实务操作过程当中主观臆测性十分明显。因此,要利用好稳健性原则,就必须要不断提升有关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与判断能力,促进他们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强化其道德素质水平,实现对会计实务操作的不断优化。此外,因为企业类型的不同,在对外部信息需求、内部管理水平以及会计队伍建设方面,常常各个企业之间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上市公司中应用稳健性原则之时,应当等到各方面条件较为成熟后,再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以确保对会计稳健原则的合理应用。

(三)稳健性尺度把握

在上市公司中应用稳健性原则的核心还是要明确保把握好“尺度”问题。尺度过大会导致其缺点过分暴露,而尺度过小则起不到应有之效,对于企业的财务现状与发展成果难以做到及时、确切的把握,致使企业会计信息的应用者在作出相关决策之时作出错误判断。

三、稳健原则对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分析

发生坏账、资产价值降低,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其它损失情况均是上市公司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当中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从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来分析,企业的财务会计应当对于那些尚未完全发生或者虽然发生并对企业的经营事项以及会计事项产生影响的事件,不管其所带来的损失或是收益怎样,只要明确了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已经达到了某种程度,并且可就此作出适当的预先评估,企业便应当将该事件直接在有关财务会计资料当中直观性的展示出来,并就对于此类情况的再次出现必须要采取同等对待态度,采取适当的会计稳健原则。因而,针对我国众多的上市公司来说,不确定性事件最终是否会出现以及出现的可能性概率、时间和经济环境的适应性,对达成公司财务目标所带来的影响性等多方面因素,均是判断与衡量稳健原则对于上市公司是否适用的重要依据来源。

从客观性的角度上来说,稳健原则对我国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来说均具备有良好的适用性,同时鉴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所普遍采用的稳健原则仍旧是基于传统框架前提下。一来我国当前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依旧是以委托代理的形式来实现对其主体目标的履行,而相应的会计政策则通常较为偏激,为了获取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高额利益背后所潜藏的巨大风险性危机,对于有可能带来的危害后果未予以充分的考虑;二来是尽管当前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已经在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中都有所应用,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针对原本的股本结构并未能够产生强大的冲击效应,法人股、国有股依旧在上市公司当中占据着绝对地位,而广大民众所持有的分散股权比例极其微小,在最终的公司决策当中时常会被忽略不计,由此也就导致了上市公司所能够获取融资的渠道较为有限,绝大多数的企业依旧仅限于通过银行贷款及直接投资获取资金,导致上市公司经济发展规模难以快速扩张。

四、稳健原则在上市公司中的具体应用

(一)对可能出现的资产损失做好准备

上市公司在年度末期开展全面检查工作就针对资产有可能出现的损失情况予以科学、合理的预估,同时加强对有可能减值的资产做好计提准备,此项措施是稳健原则在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的一类主要应用方式。其中主要就涵括了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依据上市公司投资时限的长短及投资主体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与短期投资减值准备;第二,依据存货应当在期末时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第三,鉴于并非每一笔应收账款均可完全收回到账,因而依据账款可被收回的可能性,对坏账减值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第四,鉴于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的具体金额很有可能会与上市公司财务出现不相符的情况,因而可依据具体的实际差值来对减值情况做好计提准备;第五,鉴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本身所存在的行业特殊性,在对资产减值损失采取计提处理时,可增加针对贷款损失以及抵债资产等有关计算内容。

(二)缩短摊销期限

为了提高前期费用成本,降低后期所面临的生产负担问题,通常在上市公司的有关会计制度当中都会做出明确的规定要求,针对合同未作出明确规定投资期限的长期投资所带来的差额,长期股权投资“借方”差额通常摊销期限均在十年以内。对于无形资产摊销年限按照合同或者法律规定年限和经营期熟短期限摊销,若二者无法确定年限的应在十年内摊销,若该项无形资产预计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可按账目价值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另外,鉴于目前所明确规定的开办费摊销降低到五年内并予以平均摊销,因而在开办费用金额相对较小之时,可以一次性摊销计入管理费用。

五、结语

总之,对于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来说,稳健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但与此同时,也应当清醒、明确地认识到上市公司在应用稳健原则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上市公司应依据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来予以适当的处置,确把握合理、适用的范围标准,进而达到对各项会计信息进行科学评判与估计,保障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只有如此方可保障上市公司的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铁牛.论会计稳健性原则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5(28).

[2] 陈旭东,黄登仕.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时序演进与行业特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5(4).

猜你喜欢

适用性实际应用上市公司
强调简洁和适用性 MICHI by Rotel X5/X3合并功放
小议阶级分析理论的适用性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新一代车上转换装置在厂矿企业铁路运输中的适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