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与形”教学思考

2017-03-09钟启伟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加数数形线段

钟启伟

在一次教学常规抽查中,几位教师随堂抽听了我执教的“一个数除以分数”这一课,整节课我主要借助线段图,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算理,紧扣教材与教学目标,分三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

例题:小明小时走了2 km,小红小时走了 km。谁走得快些?

1.教师先引导学生画一条线段图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再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小时走了2千米这个条件?(学生通过画图、观察,很容易就理解“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小时走的路程”,如下图所示。)

小明平均每小时走:

2.指着图启发:已知小时走了2千米,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思考交流,教师板书计算思路:

先求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2千米的。再求3个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2÷=2××3=2×

结合算式,让学生思考并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

3.观察思考,小结算法:

观察:除法转化成了什么运算?什么没有变化?什么变了?是怎樣变的?

强调:被除数没有变,除法变成了乘法,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小结: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

运用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小组内分析小红每小时所走的路程。

……

这只是一节比较普通的数学课,可课后有老师却对我说,他们教很多年的书,只知道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但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他们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这样算了。或许是因为他们很少接触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程,可从这个简单的事例中,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复杂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问题变得更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很多。有时候,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的规律,例如连点成线段,求线段总数,就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线段总数的问题。有的时候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如上述的事例,就是利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还有利用长方形模型来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等。然而尽管在以前的学习中,出现很多有关数形结合的例子与练习,学生结合“形”来分析问题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教材中没有系统的教学数与形的内容,所涉及的练习也比较分散,所以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概念比较模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时意义不大。“数与形”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7页内容,是教材新增内容,共有2个例题,例2及后面编排的几道练习题都属于思考题甚至竞赛题。从内容的编排上看,它突出了探索规律、运用规律的编排意图,例如例1,通过计算和观察1、1+3、1+3+5、1+3+5+7……既能发现加数的规律(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又能发现和的规律(都是连续的正方形数),例2也如此,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再引导学生把规律应用于一般的情形,解决问题。其次,在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培养了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例如例题中,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和越来越趋向于1,感受到什么叫作“无限接近”,同时也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推理和极限的思想。在教学时,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1.把数与形有机结合起来,相互印证,体会数学之美。在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通过计算1=1,1+3=4=22,1+3+5=9=32……使学生发现得到的和都是“平方数”,再把图形与算式结合起来,即如果用1个小正方形、3个小正方形、5个小正方形……拼一拼,可以拼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大正方形,再呈现这些由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让学生观察两个大正方形相差多少个小正方形,例如,边长是2的大正方形和边长是1的大正方形,相差3个小正方形;边长是3的大正方形与边长是2的大正方形,相差5个小正方形……相差的小正方形数正好是“┓”形中的小正方形的数,使学生理解所看到的图中的小正方形数还可以分别表示成1,1+3,1+3+5,……数形结合,使学生很清楚地看到这些连续的奇数在图中的什么地方,平方数代表的又是什么,从而对规律形成了更直观的认识,即每个大正方形中都隐藏着一个算式,1+3+5+…+(2n-1)=n的平方。像这样把图形与算式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之美。

2.利用数形结合,使学生感受极限的思想。在教学例2时,学生在计算时很容易发现加数的规律,即后一个加数是前一个的;和也有规律,即+=,++=,+++=……每次相加所得到和都等于1减去最后一个数,加数的项数越多,和越接近1。这些加数无限地加下去,最后的和无限接近于1,但这个“无限”接近于1的数到底是多少呢?“无限”的概念非常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师只是仅仅用举例的方法求出等比数列的有限和,是很难证明无限多项相加的结果为1。此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个圆、一条线段或者一个正方形表示单位“1”,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在图上表示出这些加数,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最终的结果是“1”,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化数为形”的直观、形象、简捷的特点,也比较容易理解当一个数无限趋近于1时,其结果就是1,一个极其抽象的极限问题,由于用图形来解决,就变得十分简单了。

3.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小学阶段,虽然不要求写出一个数列的通式,但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利用图形的规律,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数列的通用模式。如,第109页第1题,根据例1的结论,很容易得到第n个图形中最外围的小正方形数为:(2n+1)2-(2n-1)2,也可以从结果看到第一个图最外圈有8个小正方形,第二个图最外圈有8×2个小正方形,第三个图最外圈有8×3个小正方形……通过推理,可知第n个图最外圈就有8×n个小正方形,每一次都是在前一个图的基础上增加8个小正方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每次多的这8个小正方形都是怎么来的?使学生观察到是由于每边增加2个小正方形所产生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无形的解题思路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地、高效率地学好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增强,使学生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加数数形线段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根据常用关系来推算
奇数凑20
一次函数助解线段差最大绝对值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谈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加减法的错中求解
数形结合的实践探索
线段图真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