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del 3电池有多贵?

2017-03-09

第一财经 2017年8期
关键词:电池组特斯拉电池

在最新的宣传视频中,特斯拉宣称Model 3的电池生产取得巨大效益,成本已经大幅下降35%。这是个什么水平呢?特斯拉之前的电池成本是多少 电池成本下降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呢?

—Shawn

特斯拉之所以价格昂贵,正是由于其居高不下的电池组成本,它的评估单位是$/kWh,即每千瓦小时储存容量的平均成本。一个完整的动力电池系统包括三个部分: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MS)和含功能元器件、线束、结构件等零部件的pack系统。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容量决定了一辆电动车需要多少节电池,同时会影响BMS和pack的费用。因此,电池技术是降低成本最关键的要素。

早在2013年,特斯拉的技术负责人就表示,Model S的电池成本约为整车售价的1/4,Model S 85kWh款价格约8万美元,因此电池价格在2万美元左右,电池组成本最多为235美元/kWh。到了去年4月,特斯拉负责投资者关系的副总裁Jeff Evanson则声称,Model S的电池组的成本已经降到了190美元/kWh以下。这一次,特斯拉宣称电池成本再降低35%,这意味着其电池组成本可能在125美元/kWh以下,与燃油车的成本差逐渐缩小。

这次成本降低主要是由于电池更新。特斯拉此前采用的是松下电池,最早的Roadster主要采用钴酸锂18650电池,Model S采用的则是循环寿命更长的镍钴铝(NCA)电池。早期的Model S采用2.9AH的18650电池,后期改进为3.1AH的电池,增加了容量。这种圆柱形的锂电池,直径为18毫米,长度为65毫米,多用于笔记本电脑及强光手电等产品。

而Model 3采用的是松下与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Gigafactory联合研发的新电池2170—直径为21毫米高度为70毫米。采用2170电池后,同等能量下,所需電池的数量可减少约1/3,这将减少pack内部金属连接件的用量。除了成本下降,电池组的重量也会减轻,整车的能量密度将得到部分提升。

今年1月,麦肯锡发布报告称,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从2010年的1000美元/kWh下降到了去年的227美元/kWh。正是因为电池成本的大幅降低,才让Model 3有了一个诱人的价格:3.5万美元,比Model S便宜了一半以 上。

另一方面,成本下降除了电池技术本身的改进,更依赖于大规模投产。Gigafaoctory的计划产能是35GWh。1GWh相当于1小时生产或消耗10亿瓦特或100万千瓦的能量。到2020年达到这个数字时,这座工厂每年生产的锂电池将超过2013年全球锂电池产能的总和。

不考虑节油因素,燃油车的成本只有100美元/kWh左右,而目前的电动车在成本方面还没有优势。这个数字也是电动车的发展能否迎来质变的分界点。两年前,伊隆·马斯克曾表示,如果在2020年还没有实现这个数据,他会非常失望。

《第一财经周刊》实习记者 袁斯来

微博互动专区

慧明Media:#第一财经周刊九岁啦#媒体的一个作用就是记载历史。在过去的9年中,《第一财经周刊》一共出版了442期杂志,记录了上万个发生在中国和全球世界中明亮的商业故事。

RE:谢谢你的颁奖词:)

healer_only:看会书之后写东西果然感觉不一样,顺畅了许多,整天懒散浮躁的心情终于变得平静,想要好好地生活。 ps:好喜欢《第一财经周刊》的文风,观点也很好,刚刚看见了他们的招聘信息,心动了嘻嘻嘻,偷偷埋下一个目标。

RE:偷偷摘录了你的,祝你顺 利。

@莹:身在四线城市的我订购了一财,就是为了不与这个世界脱节。每一期的封面都值得好好看十五分钟。

RE:有志气的目标,聪明的选 择:)

读者来信

唯一定期翻阅的杂志

你们好!

作为一个公司人,订阅了3年的一财周刊,堆在家里到现在也没舍得扔。我最喜欢的是几个每年都会有的主题,比如当年职场薪酬和失意大公司,主要还是关心自己的薪酬以及自己所在行业与公司未来的走向。

一财是我出差必备的飞机读物,伴随我走遍大江南北,很喜欢你们做的各种表格,数据翔实、可靠。祝一财越办越好,作为我唯一还在定期看的纸媒读物,可不要让拥趸们失望噢。

—用户昵称_450756

RE:值此周刊创立9周年的时期,收到各位真挚的心声,是我们的荣耀,也是前行的动力。

一个小问题

亲爱的一财君:

刚看到《第一财经周刊》2017年第六期《炫公司》栏目的内容,有个疑问。

第52页左上方,华语音乐市场上主流的音乐榜中,显示《音乐风云榜》开办时间是2007年,可是我记得我上初中(2003年)的时候就看过了。

百度了一下,原来这个栏目是2000年6月5日开播的,之前的冠名商有百事可乐,在2007年才换成蒙牛酸酸乳,所以名称才换成《蒙牛酸酸乳音乐风云榜》,所以准确地说,这个音乐榜单是从2000年就开办啦。

—蔡钱孙柯

RE:这个栏目的确开设时间比较早,只是早期的影响力稍微小一点,谢谢你的指正。

来自设计师的问候

各位编辑好!

作为一名互联网视觉设计师,《第一财经周刊》对我影响非常大。已经连续购买3年了,我非常喜欢里面数据可视化的设计(此处为一财的设计师们鼓掌),我的好多设计灵感也都能从一财上找到。3年来,我在一财上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一直有它的陪伴。我觉得纸媒不会死,一财要变得强大,做最有价值的内容,让更多的人获取信息。现在我们团队有20位设计师,他们也每期必买,我会影响更多的人来阅读一财。

—毕加索设计师

RE:很欣慰能使你得到收获的感觉,谢谢你和团队的信任与支持。

我的读后感

你们好!

看了今年的第7期杂志,有几篇文章印象深刻。封面故事说的是速食消费时代,这的确是眼下的一种现象。步步都要紧跟,步步都要快,才能不被淘汰。

文中提到的很多消费品牌,都能看出它们的紧迫感。我对化妆品牌推陈出新,包装更换概念,网商跟随潮流树立(抄袭)新款这类事件无感,这很常见,可对广告公司加快步伐,缩短流程还挺感兴趣,起码听起来,有了高效的意思,可转念想,这多少仍是取决于它的客户,至少說明它找到了懂行的客户,人家直接对接了你的“快速”。

不然的话,你再有心杀贼,也无力回天。不过总的来说,在这几页的篇幅里其实还是包含了蛮多丰富的内容,希望周刊多推进这样的题材。

另外一篇则是不大好的观感了,炫公司栏目里说“年轻人的无聊也可以是个生意”,坦白说,我只看到了无聊,没有看到生意。

这些七七八八的兴趣小组,大概存活周期不会超过3个月吧,你们还煞有介事地报道。去景山公园一起折纸飞机,约在某个地点一起吃泡面,这些闲得蛋疼的组织者与参与者,能凑在一起也不容易,城市这么大,没能将他们给埋没,社会也的确在进步,更多元了。

先不说那些弱智的活动计划,就来看文中提到的这个Someet无聊中心吧,跟豆瓣小组同城见面会有什么区别?牵个头,发个邀请,收点钱,这能有毛线商业模式?

它也配叫炫公司?那些参与者几乎就没有不磕碜的。举个例子,“Ride with books”这个系列活动从2015年6月开始执行,“让参与者各自带上一本书,在同一个地铁站一起涌入,拿起书,互不交流,只安静地看书,希望用这种看起来像行为艺术的方式去感染周边人。”

先不论它的装腔作势指数,也不说读书本来就是私人的爱好,跟某个人爱去洗脚城洗脚区别不大,不存在需要这些伙计去春风化雨的必要,仅从它的实际操作来说,同一个地铁站一起涌入,请问是早高峰还是晚高峰?一起涌入得了吗?

如果是错峰出行,大家都是相对闲散的社会人士,又很难引发关注吧,所以这个活动有传播效果吗?从来没有听 说。

要总结的话,基本上就是一群脑子不够用的人,又不安于现状,刷点存在感,我对这种活动以及它的群众基础,都不惮表示最大的蔑视。

最后这个所谓的Someet负责人在这篇文章的结尾说“作为一个创业项目可能会死,但这件事本身不会结束,哪怕变成一个公益项目,也不会死掉。”

我想说,他对未来的判断对了一半,错了一半。“可能会死”里,“会死”对了,“可能”错了。100%完蛋好么?!

用词激烈了一点,希望周刊擦亮眼睛,别凑数。

—大寒

RE:大寒,你要不要这么无情?看完你的意见,感觉你的打击范围有点太大了,不过来点尖刻的意见也的确让人一震,促人冷静,谢谢你的意见。我们会努力改进的!

本周我推荐

相互拯救

2月26日,第89届奥斯卡颁奖,“鸡毛”(吉米·坎摩尔)主持,他的吐槽一如既往,无所不包,其中一句颇为经典:对于电影来说这真是激动人心的一年,黑人拯救了NASA,白人拯救了爵士。

这里影射 的两部作品分别是《隐藏人物》与《爱乐之城》,辛辣俏皮又有分寸感。当然中国网友也很犀利,补充发言表示:黄种人拯救了票房。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拯救了所有烂片票房。

上榜理由:到位的世界

推荐人:珂珂

猜你喜欢

电池组特斯拉电池
特斯拉Model S Plaid
电池很冤
“一粒盐电池”
把电池穿身上
穿在身上的电池
真的“很香” 特斯拉Model3
2017年7月原电池及原电池组产量同比增长2.53%
基于LTC6802的电池组均衡电路设计
一种优化的基于ARM Cortex-M3电池组均衡控制算法应用
锂离子电池组不一致性及其弥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