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半路返航

2017-03-09花七魅

知识窗 2017年3期
关键词:资格证资质考研

花七魅

我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揉了揉哭了大半夜的眼睛,阳光斜射进来,入目一片刺眼的光亮。室友们都去上课了,而我心中“做什么都沒有意义”的观念始终挥之不去,早上无论如何都没有动力起身。

手机振动,一条来自闺密的短信:你不是。让我本就昏沉的大脑陷入思考:什么叫“我不是”?而后,终于在头痛欲裂中摸清缘由,原来是在答复我凌晨时更新的签名。

“人人生而不同,而我就是最底层的一类。资质如此,无能为力。”昨晚,在知晓成绩后我大受打击,以至于万念俱灰,认定自己是一个什么都做不好的窝囊废,于是将这种“发现”变成文字告知众人。

有知情人回复:“不就是一个教师资格证吗?至于吗?”我不知如何作答,回答“是嘛”,好似真的是在别人眼中芝麻绿豆大点儿的事,在我这里就上升到了人生的高度;别人一笑而过的一点挫折,我都会有排山倒海的难过,也免不了被他们似讽非讽地说一句“矫情”。

是谁说做任何事情最怕认真,没有得到想要的,就说自己没有足够用心,还未开始就已经找好了台阶。可是,我为了不给自己留有余地,用上了我全部的脑力,同时也身体力行,在考前的一个月里没日没夜,白天在图书馆翻过一页页书,晚上拿着手机在微弱的光亮中刷着题库,一直坚持到进考场的前一秒。我深知我足够认真,也足够努力,然而事实却是我没有一次通过,而两个和我一起参加考试、我认为没有我复习得好的室友却通过了。

这种情况不知道是第几次了,我都是在以为能够成功的情况下遭遇晴天霹雳,这让我不得不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是智力,有时甚至觉得低人一等。一个月前的第二学位考试,我小心翼翼地解答每一道题,把背诵的知识在试卷上写得密密麻麻,自认为考70分是没有问题的。可结果是四科只过了一科,而平时看起来并不怎么努力学习的室友却全部通过了。

后来,我接到一堆又一堆的安慰,“你不是考试型的人才”“你可能思想观念不太主流,分析题得分太少”“可能恰巧考到你不擅长的题型了”……我知道她们是不想让我就此失去信心,不想让我消极情绪持续太久。可我本就心思敏感,偏爱分析和推测,有时甚至会无中生有,这种铁定的事情,我又如何能不联想到自身问题。

又一次在踏着星光回寝室的途中,我看着面前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生出一种绝望,我是有多差劲儿,以至于连考研的想法都不敢有。“有时候想,也许我不该把目标定得那么高,如果真的能力有限,就不该去追求太美好的人生,也不用遭受一次次的打击。”室友睁大眼睛看着我,像是疑惑一向正能量从不懈怠的我竟会说出这种话,“如果把目标放低一点,那么将来能得到的只会更差。”是啊,纵使我一向自诩思想觉悟高人一度,看书写文将意识剖析,但对这句话是不容置辩。

我和室友相对无言地走回寝室,彼此都心照不宣地想着各自的未来。我又重新看了看这个教师资格证高分通过的人,我和她,是不是真的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曾经浩瀚的梦想,在一次次未能达到的目标面前变得越来越渺小,不得已一次次退而求其次,把姿态放得越来越低,以为一直努力就可以所向披靡的坚定信念,在现实面前溃不成军,慢慢认清自己的平凡,也慢慢接受所处的位置。有人说,人的一生会经历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有些事情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到的时候;三是知道有些事情无论如何都做不到,却还是一直坚持的时候。我想,我即使还未经历过人生的大风大浪,感悟何为成长,却已不知何时被一双手推到了人生的第三阶段:知道有些事情做不到,却还在一直坚持。

前几天,我看到一篇文章,标题为《不是努力没有用,而是你把努力看得太重》。让我仿佛一下豁然开朗,也许一开始就不该把“我好好复习就能通过”的观念灌输在自己脑中,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意外与巧合,怎么可能事事都按常理来。仔细想来,我也确实有些疏漏,有些题目,是确实没记得太熟。

来年正值毕业,所以室友试探性地问我:“明年还打不打算再考教师资格证?”我很坚定地点点头,同时把签名换成了一句很俗的话: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一定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还有很多愿望没有实现,还有很多喜悦没有品尝,这一生,纵使真的资质有限,也有天道酬勤可以去信奉。

最想要到达的地方,即使永远无法抵达,也不该半路返航。

(作者系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2014级学生)

猜你喜欢

资格证资质考研
我的考研故事
该反思“考教师资格证火热”与“教师招聘岗位遇冷”
高校给考研学生免费加鸡腿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的思考
2017年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备案申请名单
用“学历+技能”模式培养技能人才
喊“办证”的人将失业?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
工程转包给别人出了事故我承担多少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