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树林大写意
2017-03-09吴铁壁
这组以柿子树林为素材的作品非常特别。看过之后,第一判断应该是:“这绝不是拍出来的,这是高明的画家画出来的”!然而这组作品确实是拍出来的,而且只用了很少的后期调整。合适的素材、合适的方法、多年的探索,激发出了作者的创作灵感。让我们一起探秘这组作品的由来吧。
天阴沉沉的,夹杂着冰粒的细雨似有似无。我站在北京房山区张坊镇大峪沟村外的公路上,隔沟望着几十米的柿子林寻找拍摄的灵感。
大峪沟村的柿子远近闻名,被称为中国磨盘柿子第一村。虽然商品柿子在霜降前都己采摘完毕,但这条沟属于开发区,无人采收,因而树上依然挂满着一串红灯笼似的果实。
柿树林大写意 吴铁壁 摄
柿子,我几乎年年拍,从效果看实的、虚的、飞鸟啄食的都拍过了,从方法上讲,摇拍、多曝等多种方法也都试过了,还能怎么拍呢?
过去见到的柿子树,不是一两棵茕茕孑立,就是只能在一棵挨一棵的树丛间抬头望“柿”,像这样远距离眺望成片的柿子林还是第一次。这倒使我有了新鲜感。
柿樹林大写意 吴铁壁 摄
我仔细地观察着柿子林。林子不像果园的树那样规正、有行有列,而是东一团西一团,左几棵右几棵,但这正合我意,野一点不仅使构图的选择多,而且拍出来的照片更自然。我仔细观察着一棵棵树:叶子已经落尽,黑黑的树干,曲折的枝条,黄黄的柿子,简直就是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问题是怎么把这种感觉变成照片。
我喜欢中国的绘画,特别喜欢大写意的豪放、洒脱展现出来的美,久而久之,萌生了用相机拍出这种美的念头。
摄影毕竟不同于画画。两者虽然都是在摸仿大自然,但使用的工具、创作的手法都完全不同。画家可以凭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印象,随心所欲地在室内创作,其“意”可以一笔一笔抒发出来,一幅作品可以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来完成。而摄影不同,快门的释放以秒、甚至是百分、千分之一秒来完成的。在这极短的瞬间来“写”意,能做到吗?
做到做不到,首先是要“做” ,不做,永远是“不到”。退一步讲,既便做不到又能怎样,大不了还按传统的套路玩摄影就是了。本着这样的心态,我开始了用相机“写”意的探索。经过几年的努力,经历了无数次失败,随着认识的深化,经验的积累,终于通过相机多曝等功能和控制速度、晃动相机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用相机一次拍摄出具有写意味道的照片。这次柿子林的所有照片就都是用相机一次拍出来的,因为使用RAW格式,后期仅对饱和度、反差做了微小调整。
具体拍法:
1.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光圈优先并尽量用最大光圈;
2.选用多次曝光模式,次数自定(我是用了10次曝光),叠加模式选暗化(如相机有此功能);
3.选用连拍模式,根据速度分别选低速连拍或高速连拍;
4.按快门的同时微微晃动一下相机。
柿树林大写意 吴铁壁 摄
几点体会:
1.最好在阴天拍摄。阴天光线柔和,天空呈灰白色,有“纸”的感觉,容易出效果。
2.构图时要敢于取舍。拍柿子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果实上,我则把重点放在树干上,柿子只是点缀,“意”到为止。
3.选用长头远距离拍摄,我与柿树的距离大约50米;长焦镜头的作用不仅是拉近距离,更有压缩空间的作用,使树干、树枝、果实的间距变密,起到改变视觉效果的作用;
4.建议用变焦镜头便于构图;
5.相机晃动幅度的大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要多练才能掌握,建议每次拍后通过回看来总结经验;
6.建议用三脚架,便于控制。